返回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为什么跟越亲的人越没耐心

时间: 2023-11-09 15:30:59

为什么跟越亲的人越没耐心

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在工作场所,我们都会遇到各种人际关系问题。其中,与亲人之间的关系很可能成为我们生活中最困扰的问题之一。很多人会感到矛盾的是,他们越是亲近的人,越是没法保持耐心,常常沟通思维不同步、误解不断。这种现象很普遍,那么为什么跟越亲的人越没耐心呢?这篇文章从多个角度探讨这个问题。

为什么跟越亲的人越没耐心

一、心理原因

1.情感投射

心理学中的“情感投射”现象指的是,我们往往会把自己的感情和想法投射到别人身上。在与亲人相处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他们有许多和我们自己相似的特点,或者表现出类似我们自己的情感。这种情况下,我们可能会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倾向投射在亲人身上,导致我们对他们的行为产生过度反应,从而变得没有耐心。

2. 期望值过高

对于亲人,我们通常有着更高的期望值,期望他们能够理解我们、支持我们、接受我们。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些期望值很难被完全满足。当我们发现亲人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的程度时,我们就会变得失望、沮丧甚至生气,容易产生情绪化的反应,导致我们没法保持耐心。

二、沟通原因

1.理解差异

亲人之间相处时间较长,彼此间可能已经建立起了很多固定的想法和行为模式。如果彼此之间的沟通出现了理解差异,就很可能导致更多的沟通困难。在亲人之间的交流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类似于“我想表达A,他理解成了B”的情况,这些理解差异让我们感到沮丧,导致我们变得没有耐心。

2.认知偏见

我们对于不同的人,往往会有不同的认知偏见,而对于亲人,我们更可能被自己的偏见所影响。比如,我们可能认为亲人不会对我们说谎、欺骗或做出不道德的行为,而这种偏见可能让我们无法理解或接受某些行为,从而导致难以保持耐心。

三、心态原因

1.自我压力

我们通常会希望亲人能够展现出良好的形象,反映出我们自己的品质与待人接物的水平。当亲人出现了不理想的行为或者细节上的失误,我们可能会感到尴尬或者面子丢到了,从而产生一定的自我压力。这种压力会让我们的情绪变得紧张,缺乏耐心。

2.亲情情感

亲情情感是复杂的。它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心理,并且容易呈现出各种形式,让人难以理解。虽然我们有强烈的亲情感受,但我们也会对亲人产生各种情感的抵触、不满、甚至厌倦。这些情感会让我们变得没有耐心。

综上所述,为什么跟越亲的人越没耐心,原因有多种,不仅涉及到心理、沟通和心态的原因,更关乎我们个体和家庭的特点。如果我们想要改善这种不好的状态,我们需要应对这些原因,了解自己和家人的特点,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以改善我们的关系。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为什么对越亲的人越没耐心,越容易生气发火?

原因一:我们有时并没有意识到我们对亲人的期望过高。 相对亲人来说,我们往往对“别人”更有耐心,更不容易发火。因为我们假设“别人”是不了解我们的,要取得“别人”的了解和配合是需要充分沟通的。但面对家人,我们的耐心就很有限,因为我们认为家人应该是最了解最支持我们的。一般来说,确实是越亲近的人会越相互理解和支持。但其实家人并不能在所有的事情上都能点对点的和我们达成充分的理解,这是不现实的,我们自己也并不能够时时理解和支持亲人的需要和想法。但是一旦碰到什么事情不顺利,我们常常会想:“别人不理解我也就罢了,怎么你也不了解我呢?别人不懂得配合我支持我就罢了,怎么你也不懂得呢?”这样越想就会越生气。这都是因为我们对家人期望过高,而有时我们并没有意识到。 原因二:面对亲人的要求和期望,我们感受到的压力更大。 相对于不相干的人来说,面对亲人提出的要求和期望,我们感受到的压力更大。这是因为我们心里更在乎他们,我们不希望他们不开心。所以当我们意识到亲人期望的时候,我们如果做不到就产生了让他不开心的风险。如果他不开心,我们也不会开心,这就好像在事情一开始发生时,就预订了结果。我们要奋不顾身的投入进去,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于是我们成功的愿望也更加迫切,由此产生的压力也更大。而且这些压力往往是一件一件事情渐渐增长慢慢积累的。单拿其中的某一件事情看,可能都不是那么要死要活的。但是当最后一根稻草压上去的时候,我们可能一下就爆发出来,这是压力的瞬间过度现象。但在家人看来,我们好像就是对当前的一件事情发火,这样家人就更加不理解我们的行为了。家人的不理解会让他们无法与我们更加深入的沟通,所以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反而越积越深,我们就越加频繁的爆发,恶性循环。 原因三:面对亲人,我们往往存在放肆性。 家庭中,特别是关系亲密的家人之间,是一个相对安全包容的环境。有些时候,我们在外面受了委屈或承受一些压力,没有办法发泄出来,只好到家中进行宣泄。这是我们对待家人的时候存在着放肆性,就像孩子面对母亲,这本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但令人担忧的是,往往这种宣泄是通过非秩序沟通实现的。在压力下的我们,往往忘记了怎么好好说话。我们在宣泄过程中对家人使用嘲讽、歪曲、夸大、贬低、晦暗等等的语言。最后我们的压力得到一定的释放,给家人却带来了伤害。如果家人对我们的伤害进行反弹,家庭的冲突就会愈演愈烈。良好的家庭氛围就毁在了我们的放肆性上。 原因四:面对亲人,我们有时会陷入单级思维。 单级思维就是我们在不考虑实际情况的状态下,为自己定下一个目标,并且不顾一切的要去实现,不实现就不罢休,死死的纠缠于这个目的,把自己陷入没实现就不能快乐的死巷子中走不出来。单级思维使我们把自己的主观想法强加于自己或别人的身上。这种思维往往给我们自己和家人都带来极大的伤害。就比如,恋爱中一方会要求另一方说“我爱你!”另一方说,说什么呀,怪肉麻的。然后前者就拼命要后者说,然后自己就开始虚拟,他为什么就不能说声爱我呢?他是不是不爱我?最后越想越伤心,这就出现自伤现象了。严重的还可能向对方发脾气,闹矛盾,这就是他伤了。而可能事实是后者是非常爱他的,只是因为成长环境的原因,不喜欢这种表达爱的方式。其实我们也许可以换个角度想一想,我们明明知道伴侣不喜欢这种表达,但我们还逼着他一定说这句话,让他做不喜欢做的事。那我们是不是真的爱他?如果我们真的爱他我们会尊重他的表达方式,而我们的这种行为其实恰恰证明了我们不够爱他!改善方法:1、和亲人沟通过程中,注意避免省略式沟通,如果遇到了郁闷的事情,把前因后果说出来,哪怕家人没有办法帮到忙,但是长远来看增加了家人之间的互相理解,自己的郁闷情绪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2、认真的和家人一起讨论实现目标的步骤和方法,如果真的可行,接受家人的建议并努力去做。同时将那些不符合实际的目标和愿望筛选出来,得到家人的理解。3、发生冲突的时候,如果一下想的不是很清楚,先停下来。到了睡前静心想一想,自己是不是又陷入单级思维,钻了牛角尖了呢?自己的要求是不是太主观了呢?自己有没有考虑到家人的感受和客观实际情况呢? 自我息怒的心理技巧 在工作和生活中,人们难免有冲突。在许多情况下,如不自控,冲突愈演愈烈会影响工作和伤害感情。因此,掌握一些自我息怒的心理技巧,对每个人,尤其是青年人,都是十分有益的。本文列举五法: 1、平心静气。美国经营心理学家欧廉·尤里斯教授,提出了能使人平心静气的三法则:“首先降低声音;继而放慢语速;最后胸部向前挺直。”降低声音,因为声音对自身的感情将产生催化作用,从而使已经冲动起来的表现更为强烈,造成不应有的后果;放慢语速,因为个人感情一旦掺入,语速就会随之变快,带来与说话声音高,容易引起冲动;胸部向挺直,因为情绪激动、语调激烈的人通常都是胸前倾,一旦胸部挺直,就会淡化冲动紧张的气氛,而当身体前倾时,就会使自己的脸接近对方,这种讲话姿态将人为地造成紧张局面,这样会更增加怒气。这三点是颇有见地的经验之谈。 2、闭口倾听。英国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帕金森和英国知名的管理学家拉斯托姆吉,在合著的《知人善任》一书中谈到:“如果发生了争吵,切记、免开尊口。先听听别人的,让别人把话说完。要尽量做到虚心诚恳,通情达理。靠争吵绝对难以赢得人心,立竿见影的办法是彼此交心,这在吵架中绝对得不到。”愤怒情绪发生的特点在于短暂,“气头”过后,矛盾就较为容易解决。当别人的想法你不能苟同,而一时又觉得自己很难说服对方时,闭口倾听,会使对方意识到,听话的人对他的观点感兴趣,这样不仅压住了自己“气头”,同时有利于削弱和避开对方的“气头”。“风平而后浪静,浪静而后水清,水清而后游鱼可数”,待“风平浪静”后,再来论理,可以避免双方大伤感情,往往能收到理想的结果。 3、转移注意。传说春秋时期有个蓝田侯叫王述,性格本来十分暴烈。针对这个弱点,他在与人相处时就很注意自控,轻易不为旁人所激怒。有一次,谢无奕气势汹汹地骂上门来,大吵大闹,当着王述的部下说了很多难听的话。王述始终强压性子,默默面壁而立,一声不吭,直到谢无奕离去很久,他才回头问部下“他走了吗?”部下回答:“走了好一大会儿。”他长吁一口气,转过身来,继续办自己的事情。王述这种方法是强迫自己在不离开现场的情况下,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以免听对方激烈言辞,防止自己被进一步“激化”。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人在愤怒时,往往在大脑皮层中出现强烈的兴奋点,以致造成一时间的“意识狭窄”现象,而且这种有害的兴奋会进一步扩散升级,甚至造成激烈冲突的不堪设想的后果。转移注意的作用是理智地转移兴奋点,主动降温,防止冲突的恶化。 4、交换角色。卡内基·梅伦大学的商学教授罗伯特·凯利,在加利福尼亚州某电脑公司遇到一位程序设计员和他上司就某一个软件的价值问题发生争执时,建设他们互相站在对方的立场来争辩,结果五分钟后,双方便认清了彼此的表现多么可笑,大家都笑了起来,很快找出了解决办法。在人与人之间的意见沟通过程中,心理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们都希望只有自己是对的,对方必须接受自己的意见才行。然而,由于人们在组织内和生活中所处的角色不同,在处理问题时,往往由于考虑的角度和立场不同而意见各一。如果双方都坚持已见而不能理智地考虑对方意见时,很容易引起冲突。如果双方在意见交流时,能够交换角色而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就会在比较中了解彼此的动机和目的,就会意识到自己的意见是否正确,是否应该被对方接受,就能避免双方大动肝火。 5、理性升化。电视剧《继母》中,当年轻的继母看到孩子有意与她为难而恶作剧时,一时气愤难忍,摔碎了玻璃杯。但她马上意识到了进一步冲突的恶果,想到了当妈妈的责任和应有的理智,便顿然消除了怒气,扫掉玻璃渣片并主动向孩子道歉,和解了关系。当冲突发生时,在内心估计一个后果,想一下自己的责任,将自己升华到是一个有理智、有豁达气度的人,就一定能控制住自己的心境,缓解紧张的气氛。“忍得一时气,免得百日忧”,合理的让步不仅对事情有大有益处,也会赢得别人的爱戴,退后一步,天地自宽。

为什么跟越亲的人越没有耐心



我相信很多人给人的印象是彬彬有礼,但对亲人却不耐烦。在过去的春节里,你对父母发脾气了吗?为什么现在的人对他们所爱的人越来越不耐烦。让我们来看看!


假期里,很多人回家陪父母。但是有些人开心的回家,却生闷气的离开。或许原因让人觉得可笑:妈妈让你吃半碗饭,东拉西扯几句,然后不耐烦的离开;给我爸买了新手机,一个功能都不懂。我问了你几句,却被指责这么蠢。


假期结束,我们回到了工作场所。面对领导、同事、客户,我们改头换面,耐心为这些“别人”答疑解惑。我们对不相干的人彬彬有礼,却对亲近和关心自己的人肆无忌惮,任性妄为。很多人对自己爱的人发脾气,事后很烦,但下次还会这样。


原因是亲人的宽容让我们过于放肆。如果对领导、同事等外人发脾气,很可能会损害彼此的关系。所以在交流中会有意无意的注意方式方法。而“亲戚”是比“外人”更稳定的关系。我们知道,即使他们的言行出格,他们也不会在意,不会记仇;哪怕你把他们拿出来当出气筒,你也能得到包容、理解、耐心和理解。家庭是一个相对安全包容的环境。在外面受了委屈,就回家发泄。在这样一个能给我们心理安全感的环境中,我们很容易忘记如何好好说话,以至于对家人使用讽刺、扭曲、夸张、贬低的语言。


除此之外,我们对亲近的人有过高的心理预期,认为他们应该养活自己。一旦出了问题,很容易形成心理落差,我们觉得“别人不理解我,你也不理解我。”我们越想越生气。


当我们肆意将外人带来的伤害转移到配偶身上时,却看不到对方默默端来的一杯热茶所蕴含的关怀;在不耐烦地打断父母善意的唠叨时,我们从来没有看到老人无言地离开,在房间里默默地悲伤。亲人无怨无悔的承受着我们的伤害,因为他们离我们最近,离我们最近,可以用爱包容我们。


有网友算过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少则几天,多则200多天。和其他亲近的人在一起的宝贵时间也是有限的。从现在开始,不要把粗鲁的态度和刻薄的指责留给亲近的人。试着从以下三个方面改变自己。


1.换个角度看问题。


人都希望自己是对的,对方必须接受自己的意见。站在亲人的角度思考,认为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学会理解他们。如果他们一直唠叨,他们可以选择一种合适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想法。告诉他们你已经知道这个问题,并让他们相信你能解决它。


2.让亲戚把话说完。


生气的时候往往很难说清楚。所以,在英国历史学家帕金森和管理学家鲁斯通吉合著的《知人善任》一书中说:“发生争吵时,记得闭上嘴,让别人把话说完。只有虚心诚恳地倾听,才能互相倾诉,才能把事情说清楚。”“风平浪静,则水清,水清之后,游鱼多。”等到风平浪静,可以避免伤害感情。


3.平静愤怒的三大法则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在生气的时候,会有“狭隘意识”,会执着于负面信息。在你情绪失控之前,试着停止说话或者离开现场,让自己冷静下来。春秋时,蓝田侯王恕被骂。他总是默默地靠墙站着,直到那个人离开,然后转身继续他的生意。美国心理学家欧莲?朱利斯教授建议,降低声音,然后放慢语速,保持胸部挺直,可以有效平息愤怒。


家是我们最温暖的港湾。父母永远对我们有耐心。我们应该对父母有耐心。正所谓“忍耐一时,不忧百日”。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