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促进心理学的长足发展

时间: 2023-11-10 14:53:54

促进心理学的长足发展

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和行为的学科,心理学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心理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促进心理学的长足发展,成为了我们关注的焦点。

促进心理学的长足发展

一、提高心理学研究的科学性

心理学的研究必须符合科学方法的要求,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在研究过程中,应遵循科学的研究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避免主观臆断和实验结果的误读。

二、加强心理治疗的实践

心理治疗是心理学的重要应用方向之一,能够有效地缓解和治疗各种心理问题。为了提高心理治疗的实效性,除了注重治疗技术和方法的不断创新,还应加强心理医生的职业规范和素质培养,从根本上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三、拓展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除了传统的治疗和咨询领域,心理学在教育、管理、法律、文化、体育等诸多领域中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可以在教育中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培养创新能力,也可以在企业中帮助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减少工作压力,更可以在体育领域中帮助运动员提高心理素质和心理调适能力。

四、加强心理学的大众宣传与普及

心理学的宣传和普及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提高心理素质和幸福感,有助于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各种心理学课程、心理科普文章、心理咨询服务等形式可以为人们提供支持和帮助。

综上所述,要促进心理学的长足发展,需要从科学性和实践性两方面着手,同时加强心理学的应用和普及,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皮亚杰提出儿童心理发展具有哪四个基本要素

皮亚杰提出儿童心理发展有四个基本要素分别是:①成熟 ?②练习和习得的经验 ③社会性经验 ④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其中平衡过程是指不断成熟的内部组织在与外界物理和社会的环境相互作用中不断调整认识结果的过程,也就是心理不断发展的过程。

皮亚杰将儿童认识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感知运动阶段(0~2岁);

第二阶段是前运算阶段(2~7岁);

第三阶段是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

第四阶段是形式运算阶段(11、12~15、16岁)。

皮亚杰简介: 让·皮亚杰(Jean Piaget,生于1896年8月9日,逝于1980年9月16日),瑞士人,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他的认知发展理论成为了这个学科的典范,一生留给后人60多本专著、500多篇论文,他曾到过许多国家讲学,获得几十个名誉博士、荣誉教授和荣誉科学院士的称号。

皮亚杰对心理学最重要的贡献,是他把弗洛伊德的那种随意、缺乏系统性的临床观察,变为更为科学化和系统化,使日后临床心理学上有长足的发展。

心理学是怎么发展来的

心理学发展简史
(一)现代(科学)心理学的产生 心理学只有很短的历史, 但却有一个漫长的过去。
?在中国,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王充等都有不少关于心灵的论述。 ?在国外,古希腊哲学家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都有不少关于心灵的论述。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心理现象的著作。
?在西方,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中叶,人的心理特性一直是哲学家研究的对象,心理学是哲学的一部分。这段时期,英国的培根、霍布斯、洛克等人,以及18世纪末法国的百科全书派思想家都试图纠正中古时代被神学歪曲了的心理学思想,并给予符合科学的解释。
?培根的归纳科学方法论对整个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霍布斯提出人的认识来源于外在世界,洛克最早提出联想的概念,这都推动了心理学的发展。法国百科全书派的拉梅特里在《人是机器》一书中干脆把人说成是一架机器,这些虽然不免有机械唯物论的观点,但都有进步意义。
? 19世纪中叶,由于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自然科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科学的威信在人们的头脑中逐步生根。这时,作为心理学孪生科学的生理学也接近成熟,心理学开始摆脱哲学的一般讨论而转向于具体问题的研究。这种时代背景为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奠定了基础。 ?三个德国人共同创立了科学心理学
?1、冯特在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
?在心理学史上,人们公认1879年是心理学的正式诞生之年,冯特被誉为“心理学之父”。
?2、费希纳创立了心理物理学。
?3、艾宾浩斯用实验法研究高级心理现象。

(二)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50年代,心理学进入派别林立的时代。 ?1、构造主义
? 代表人物,冯特和他的学生铁钦纳。
?构造主义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直接经验即意识,意识可以分解为感觉、意象和感情三种元素。
?心理学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内省(即被试对自己经验的观察和描述)去了解在不同的刺激情境下各种元素的结构。
?2、机能主义
? 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杜威和安吉尔。
?机能主义认为,心理学应研究个体适应环境时的心理或意识的功能;意识不是心理元素的集合,而是川流不息的过程,意识是个人的,变化的,连续的和有选择功能的。
?在研究方法上,机能主义认为不应局限于内省法,可以采用观察、测验、调查等方法。 ?机能主义对心理学面向实际生活过程起了推动作用。 ? 真理的意义:The Meaning of Truth,1909 ?
宗教经验种种:The Variety of Religious Experience,1902
?3、行为主义
?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其最重要的特点是:
? 1、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应研究行为。认为意识看不见,摸不着,无法进行观察和测量。
?华生认为,科学的心理学要建立在可以客观观察的事物上面。人和动物的行为是可以客观观察的,因而行为才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 2、个体的行为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受环境因素影响被动学习的。反对遗传决定论,代之以环境决定论。
? 3、把对动物研究得到的结果,(行为的原理原则),用来解释人的行为。 ?华生概括了有机体的全部行为反应,分为四类:
?1.外显的习惯反应,包括开门锁、打网球、拉提琴、盖房子、与人说话、与人交往;
?2.内隐的习惯反应,包括条件反射所引引的腺体分泌、无声言语(即思维)、身体的定向或态度; ?3.外显的遗传反应,包括人的各种可以观察到的本能和情绪反应,例如抓握、打喷嚏、眨眼等; ?4.内隐的遗传反应,包括生理觉察所研究的内分泌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各种变化。 ?
?4、格式塔心理学
? 代表人物是韦特海墨、苛勒和考夫卡。格式塔(Gestalt)在德文中是“形状”或“组型”之意,有整体的意味,这个名称代表了这个学派的宗旨。。 ? 特点:
? 1、反对把意识分解为元素。认为人的心理现象是一个整体,知觉是心理组织的过程。 ? 2、在知觉、学习、思维和问题解决方面做了大量实验研究,有重要的贡献。 ? 3、名言:“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 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5、精神分析论
?代表人物是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强调无意识,无意识为被压抑的欲望、本能冲动以及
其替代物;意识为我们平时所能察觉到的心理活动;前意识是指人们能够从无意识中回忆起来的经验;这三者为早期的人格结构,后来用本我、自我、超我代替。 ?特点如下:
?(1)理论观点不是来自大学教授的书斋和实验室,而是来源于精神病治疗的临床实践; ?(2)不以人的意识和正常行为为对象,而以人的无意识和异常行为为对象; ?(3)不采用实验法,而是用临床方法(精神分析法)做为研究方法。
? (4)在很长时间内被拒于心理学主流之外,有时也被称为 “非学院派的心理学”。 关于弗洛伊德与他的基本观点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基本观点 ?精神层次理论: ?人格结构理论 ?人格发展理论: ?心理治疗法:
? 6、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由马斯洛创立,以罗杰斯为代表,被称为当代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因为它既反对行为主义,又反对精神分析。
?人本主义心理学,它强调人的主观经验的独特性,关注人的潜能和自由,强调研究应以问题为中心。主张心理学应以正常人为研究对象,应研究人不同于动物的一些复杂经验。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本质是好的,是善良的,人不是受无意识的欲望驱使的,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人本主义心理学和其它学派最大的不同是特别强调人的正面本质和价值,而并非集中研究人的问题行为,并强调人的成长和发展,称为自我实现。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人就会努力去达到某些积极的社会目标。人类本性中蕴藏着无限的发展潜力。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论:马斯洛认为人类行为的心理驱力是人的需要,其分为两大类、七个层次、好像一座金字塔,由下而上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识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人在满足高一层次的需要之前,至少必须先部分满足低一层次的需要。马斯洛认为人类共有真、善、美、正义、欢乐等内在本性,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达到人的自我实现关键在于改善人的“自知”或自我意识,使人认识到自我的内在潜能或价值,人本主义心理学就是促进人的自我实现。
?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的实质就是让人领悟自己的本性,不再倚重外来的价值观念,让人重新信赖、依靠机体估价过程来处理经验,消除外界环境通过内化而强加给他的价值观,让人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由自己的意志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掌握自己的命运,修复被破坏的自我实现潜力,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7、认知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认知心理学是指凡是研究人的认识过程的,都属于认知心理学,20世纪40年代末,在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的影响下,诞生了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家将人的认知过程类比为计算机的信息加工过程,用实验法研究人的内部心理过程。也就是目前西方心理学界通常所指的认知心理学,是指狭义的认知心理学,也就是所谓的信息加工心理学。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就是把人看成信息传递器和信息加工系统。提出短时记忆中有三种编码:①听觉编码即声码;②视觉编码即形码;③语义编码即意码。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人是按事物的各种性状将其分成三种编码分别贮存在三个不同的位置,而后可以用声、形、意三种不同的途径来检索这一记忆。
(三)前苏联心理学的发展
? 在心理学的发展上,苏联心理学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心理学是有区别的。 ?谢切诺夫以大脑的反射为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别赫捷列夫写了《反射学》一书。
?巴甫洛夫专门研究了条件反射。他的条件反射学说促进了美国行为主义的兴起。巴甫洛夫学
说对苏联心理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其理论基础之一,也直接影响了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以及一些东欧国家的心理学。 ?
(四)中国心理学的发展
?1907年王国维从英文版重译丹麦霍夫丁所著《心理学概论》。
?1918年陈大齐著《心理学大纲》出版,这是中国最早以心理学命名的书籍。 ?1917年北京大学建立心理学实验室,
?1920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建立中国第一个心理学系。
?这时,构造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等都被介绍到中国来,中国也开始有了自己的心理学研究。
?1951年便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在几所大学和各师范院校都设立了心理学专业和教研室。
?50 年代,中国心理学界曾学习前苏联的心理学和巴甫洛夫学说,在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劳动心理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工作,取得了成绩。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心理学受到了批判而被取消。
?70年代末心理学得到恢复。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中国心理学开展了广泛的国际学术交流,中国心理学家进入了各种国际心理学组织的领导机构,吸收各国的先进心理学思想、方法和技术,结合中国国情进行学术研究,使中国心理学事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现在,我国有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在20余所大学建立了心理学系、心理学研究所或心理学专业,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
(五)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第三势力 ?1、代表:
?20世纪50-60年代,罗杰斯、马斯洛 ?2、观点:
?人有自我的纯主观意识,有自我实现需要。
?只要环境适当,就会努力实现、完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 ?重视人自身的价值,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
?(二)认知心理学
?1、时间: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心理学新方向 ?2、观点:
?人是类似微机的信息加工系统。
?按信息加工的观点,即从信息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 ?模拟微机建立认知模型,并以此途径揭示心理活动规律的。 ?3、应用:
?与计算机科学结合??人工智能;
?与认知神经科学结合??把行为水平与相应大脑神经过程结合研究。 ?
?(三)生理心理学
?1、概念:心理学的重要组分,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2、内容:
?脑与行为的演化;
?脑解剖与发展及其与行为的关系;
?认知-运动-控制-动机-情绪-障碍等心理和行为的神经过程-机制。 ?3、趋势:
?交叉综合性学科, ?对象??人和动物; ?方法??实验和非实验; ?性质??基础和应用
?4、意义:其迅速发展成为推动心理学发展的新动力。

(六)当代西方心理学的三种新取向 ?当代西方心理学的三种新取向
?——后现代心理学( postmodernp sychology) 、 、 ?——积极心理学( positivep sychology) 、
? ——进化心理学(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
(六)当代西方心理学的三种新取向 ?三种研究取向的基本特征 ?后现代心理学的特征:
?后现代心理学则是对整个现代主义心理学取向的反动。其特征:主张心理的社会建构性;强调互动的源泉作用;关注话语的建构中介意义;问题中心主义的多元方法论。 ?积极心理学的主要特征:
?积极心理学是对消极心理学的反思。其特征:积极的价值观取向;个体与社会层面兼顾的研究视野;以实证研究为主的方法论倾向。
?进化心理学的主要特征:进化心理学是对内源—外源论的反思。其特征:心理机制是进化的产物;心理进化源自压力与适应;心理机制是“达尔文模块”构成的“瑞士军刀”结构;行为是心理机制和环境互动的结果。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