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内部心理资源包括哪些

时间: 2023-11-10 16:40:39

内部心理资源包括哪些

内部心理资源指的是一个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所依靠的自身心理能力、个人品质和情感状态等方面的资源。这些资源能够帮助一个人在面对各种不同情况时,保持稳定和积极的态度,有助于提高其应对能力、抵抗力和生存能力。在下文中,我们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内部心理资源包括哪些。

内部心理资源包括哪些

角度一: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了解程度。拥有自我认知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优点、弱点、需求和愿望等方面,从而帮助我们解决与自我的冲突和困惑。自我认知是内部心理资源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生命中的不确定性和困难,减轻负面情绪并增强自信心,使我们更具毅力和耐力。

角度二:情感调节

情感调节是指人们在心理上对自身情绪的控制和调整能力。当我们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时,如焦虑、恐慌和沮丧等,我们需要一些可靠的情感调节技能和方法来帮助我们控制情绪。例如,深呼吸、冥想、运动和音乐等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放松心情,减轻压力和焦虑。情感调节是内部心理资源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环境、改善人际关系和处理问题。

角度三:认知技能

认知技能是指一个人理解和应对信息的能力。拥有良好的认知技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分析和处理信息,从而做出更好的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良好的认知技能包括解决问题、学习能力、创造力、适应性和抽象思维能力等方面。认知技能是内部心理资源的关键因素之一,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并理解变化和挑战。

角度四: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指个体相互作用和交流的能力。在生活中,一个人的人际关系对其内部心理资源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影响。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增加个体自我认知的水平,帮助个体获得支持、鼓励和借助,从而提高个体的自信和决策能力。一个不良的人际关系则会对个体造成负面影响,削弱个体内部心理资源的积累和保护。

综上所述,内部心理资源包括自我认知、情感调节、认知技能和人际关系等方面。这些资源在个体应对挑战和困难时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助于个体应对生活的各种挑战,提高内部自我保护和负责。我们应该积极发掘、培养和维护这些内部心理资源,以提高自我保障能力,更好地面对挑战和困难。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什么是心理资源

心理学的发展有着自己的文化历史的资源。心理学有着十分不同的历史发展和长 期演变的形态。所有的不同心理学历史形态都是心理学的发展可以借用的文化历史资源。心 理学资源可以体现为不同的心理学历史形态,也可以体现为不同的心理学现实演变,也可以 体现为不同的心理学未来发展。这包括常识形态的心理学、哲学形态的心理学、宗教形态的 心理学、类同形态的心理学、科学形态的心理学。当代科学心理学的发展不应该是抛弃其他 历史形态的心理学,而应该是将其当作自己学术创新的文化历史资源,从而扩大自己的视野 ,挖掘自己的潜能,丰富自己的研究,完善自己的功能。

人有哪些心理需求?

1.生理需求
人维持自身生存最基本的需求,主要是呼吸、水、食物、睡眠、生理平衡、分泌、性。除性以外,如果这些需求中的任一项得不到满足,人类个体的生理机能就无法正常运转,人类的生命就会因此受到威胁。由此可知,生理需求是推动人们行动最首要的动力。马斯洛认为,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而到了此时,这些已相对满足的需要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2.安全需求
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就会进一步产生【安全需求】,主要包括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资源所有性,道德保障,工作职位保障,家庭安全等需求,目的在于确保自己生理需求持续满足。因此,马斯洛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器”,人的感受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满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当然,这种需要一旦得到相对满足,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3.社交需求
当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得到满足时,人们又进一步产生对友情、爱情、性亲密的社交需求。生活中,人人都希望得到相互的关心和照顾,而且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来细致,它和一个人的生理特性,经历,教育,宗教信仰都有关系,因此每个人的感情需求差异较大,也较前两种需求难满足。
4.尊重需求
在人们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人们也产生了尊重需求,渴望自我尊重、信心、成就、对他人尊重、被他人尊重等,都希望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认可。尊重需求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工作、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
5.自我实现需求
当人间满足了尊重需求等前四种需求,他们就会产生最高层次的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成功”。自我实现的需求主要包括道德、创造力、自觉性、问题解决能力、公正度、现实接受能力等。满足了这种需求的人能够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达到了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自觉性提高,善于独立处事,要求不受打扰地独处,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这样的人,才算得上人生中的成功者。马斯洛提出,为满足自我实现需要所采取的途径而异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在于努力发展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内部心理世界的形成方式有哪些方面

在教育工作中,许多人往往只重视让官兵认识外部世界,如社会、军队、单位所处的环境等,而不重视引导官兵认识自己的“内部世界”,发展自我意识。所谓的自我意识,就是对自己的认识,是对自己本身和自己与他人以及自己与社会关系的认识。人并不是生下来就有自我意识的。只是到了青年期才真正开始注意到自己的内部世界还存在着"本能"的自我、"现实"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他开始将注意力集中到发现自我、关心自我的存在上来,从而促进内在自我意识的发展和形成。他不再简单地认同别人的观点,而是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有了理性的认识和评价。自我意识不仅是意识的主要内容,而且也是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知道,人的个性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是由许多相互作用、不断变化着的部分组成的,而其中核心部分就是自我意识。因此,自我意识的水平越高,它对个性的调节、控制作用也就越大。相反,如果一个人的自我意识不能获得发展,他的个性发展就会受到阻碍。可见,自我意识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前提。自我意识的成熟,标志着个性的成熟。应该说,生活在军营的绝大多数官兵,认识“自我”或对“自我”的评定比较稳定,也比较现实、客观,同时在自我发现或评定中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改造。但是,也不排除少数官兵在“自我”认识上的偏颇,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过高地估计自己。有的自以为是,自我陶醉,瞧不起别人;有的哗众取宠,故意逞强;还有的虚荣心强,惟恐暴露自己的弱点,听不得批评,自以为应得到的荣誉未得到就情绪低落,怨天尤人。二是过低地估计自己。有的缺乏自信,自己看不起自己;有的遇到事情和问题总是强调客观条件,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不是自己不努力,而是努力了也白搭;还有的时常犯猜疑,总感到领导和周围的同志看不起他,对他不信任。从上述可见,青年官兵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果在教育中忽略了自我意识问题,就无法在青年官兵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使心理发展尽早地成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探讨认识"自我"的基本途径:(l)在集体中寻找“自我”。集体对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具有借鉴和比较的功能。军营是青年官兵高度集中的地方,每个官兵通过朝夕相处,一起生活、工作和学习,在认识他人的能力和品质时,也开始对自己作出某种评价,而这种评价是自己从自己身上发现的东西和从他人身上看到的东西不断地进行比较、对照的结果。正是在这些比较中,每个官兵才能自然而然地用"我比别人如何如何"的方式,去判断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是一个什么角色,在周围人员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以及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在求教他人中认识“自我”。自我认识与求教他人并不矛盾,这是因为,一个人的一言一行都会受到他人或多或少的注意,尤其是自己身上的缺点,自己不容易看到,但可以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反应和评价中认识自己的真实面目。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就是这个道理。古今中外,不少有作为的人,都曾求教于他人,请求名师名家指点,这说明个人的成长、进步和发展需要经人指点和帮助。(3)在实践中检验“自我”。歌德曾说:“人怎么能认识自己呢?通过观察是不可能的,必须通过行动。你去试验完成你的职责吧,你立刻就知道,你是怎样的人。实现“自我”认识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在工作和生活实践中,用自己诸多才能去履行应尽的职责,就其效果加以比较,好坏、优劣分明,自身价值自然而然地得到证实。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