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认知刺激疗法怎么做

时间: 2023-11-13 05:47:54

认知刺激疗法怎么做

认知刺激疗法(CST)是一种针对老年人、患阿尔兹海默症等神经认知疾病的非药物治疗方法。该方法强调通过不断的认知刺激,促进患者思维与记忆的提高,缓解及延缓疾病的进展。该方法的使用在国内外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和研究,那么,究竟如何进行认知刺激疗法呢?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介绍。

认知刺激疗法怎么做

1.确定个体情况:首先,进行推广认知刺激疗法时需要首先确定每位患者的个体情况,如年龄,学历,疾病程度等。不同年龄、学历、疾病程度的患者在启动认知刺激疗法时,所接受的刺激方式、内容、次数、时长等都要有所区别。更好的因材施教能够让患者更好地适应方法,从而收益更大。

2.寻找认知刺激材料:认知刺激疗法的刺激材料包括各种文化、社会和娱乐材料,如音乐、电影、文化节庆活动、制作手工、提问答题等。其中,音乐默认为富有情感和简单的刺激材料,最受欢迎的是老歌和轻音乐;电影和文化节庆活动则为复杂的材料,需要更高的认知能力来处理;制作手工和提问答题为物理刺激,在视觉或触觉上提供刺激。

3.按分类进行认知刺激:对于较为复杂的认知刺激材料,按照不同的分类进行认知刺激。常见的方式包括目标定位、信息筛选、信息识别、信息组织、信息记忆、信息联想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信息记忆,很多患者面临的问题就是记忆力衰退,因此,帮助患者加强记忆能力,如对患者进行记忆术训练、记忆训练、模拟复述等都是需要应用的。

4.永久适应:认知刺激疗法需要长时间的稳定使用,而随着疾病程度不断加重,许多新的问题会涌现出来。这就需要时刻关注每个患者的情况,对其进行自我、朋友和家庭成员的监控,随时对所接受的刺激能力适应进行调整。

总之,认知刺激疗法的重点是“认知刺激”,为患者提供一种积极有效的刺激方式,促进患者认知能力的提高,缓解疾病的程度和进展,从而使其生活得更好。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cbt认知行为疗法流程

CBT(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它通过帮助患者改变负面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来缓解各种心理问题。CBT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评估:治疗师与患者进行初步会谈,了解患者的问题、症状和生活情况,并制定治疗目标。

2. 教育:治疗师向患者介绍CBT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并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3. 目标设定:治疗师与患者共同制定可实现的、具体的治疗目标。

4. 认知重构:治疗师与患者一起探讨负面思维模式,并教授如何用更合理、更积极的方式看待事物。

5. 行为干预:治疗师指导患者学习新的行为技能,以应对挑战和压力。

6. 练习和反馈:在整个过程中,患者需要不断地练习新技能,并接受治疗师的反馈和指导。

7. 总结和巩固:治疗师与患者一起回顾治疗过程,总结成果,并制定巩固计划,以确保患者能够继续保持积极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CBT是一种经验丰富、科学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改善情绪问题、焦虑、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各种心理问题。

认知疗法的基本原理

认知疗法主要着眼点,放在患者非功能性的认知问题上,试图通过改变患者对已、对人或对事的看法与态度来改变所呈现的心理问题。“认知”是指一个人对一件事或 某对象的认知和看法,对自己的看法,对人的想法,对环境 的认识和对事的见解等等。正如认知疗法的主要代表人物贝克(A·T·Beck)所说:“适应不良的行为与情绪,都源于适应不良的认知。因此,认知疗法的策略,在于重新构建认知结构,
认知疗法常采用认知重建、心理应付、问题解决等技术 进行心理辅导和治疗,其中认知重建最为关键。艾利斯(Ellis)认为,经历某一事件的个体对此事件的解释与评价、认知与信念,是其产生情绪和行为的根源,不合理的认知和信念引起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只有通过疏导谈论来改变和重建不合理的认 知与信念,才能达到治疗目的。贝克也指 出,心理困难和障碍的根源来自于异常或歪曲的思维方式,通 过发现、挖掘这些思维方式,加以分析、批判,再代之以合理的、现实的思维方式,就可以解除患者的痛苦,使之更好地适应环境。
梅钦伯姆(Meychenbaum)认为,人的行为和情绪由自我指令性语言控制,而自我指令性语言在儿童时代就已经内化,虽在成人期意识不到,但仍在控制人类的行为和情绪。如果自我指令性语言在形成过程中有误,则会产生情绪障碍和适应不良行为。因此,治疗包括学习新的自我指令、使用想象技术来解决问题等。 大家知道,人在药物作用、疲劳、意识清晰度下降或过份警觉的状态下可以出现感知歪曲,从而影响现实评价,如“草木皆兵”。在异常认知方式的影响下,同样可以出现现实检验的错误。如固执病人,把别人的一言一行、一笑一颦都认为与自己有关;抑郁病人总觉得事事不如人,犹如行尸走肉;疑病症病人把躯体的任何不适都认为是严重疾病的象征等。
正常人能够区分主观与客观、假设与现实;在接受假设以前,知道先对假设进行检验。如果二者混为一谈,如焦虑病人把任何风吹草动都视为危险信号。还有的病人虽然进行了检验,但只接受与自己观点一致的证据,拒绝与之相反的证据,以致患者的认知评价不能正确反映现实。要帮助患者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让病人充分认识到自己认知的局限性,施治者可直接或间接地向患者运用认识论的原理,来解释以下问题:①对现实的感知,不同于现实本身,最多也只能接近现实,因为感觉器官的功能有限,不可能完全反映现实,在病态的情况下尤其如此;②对感知的解释依赖于认知过程,如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以及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过程容易出错,任何生理、心理问题都可影响认知过程。 认知治疗的基本观点是:认知过程是行为和情感的中介;适应不良行为和情感与适应不良性认知有关。医生的任务就是与病人共同找出这些适应不良性认知,并提供“学习”或训练方法矫正这些认知,使病人的认知更接近现实和实际,随着不良认知的矫正,病人的心理障碍亦逐步好转。
一些研究资料表明,认知在不良行为的产生过程中可能占据着极重要的地位,对此有人提出只要经过认知矫正就可达到治疗目的。拉什等曾用认知疗法和丙咪嗪治疗41例单相抑郁症门诊病人,分两组比较其疗效,发现治疗12周以后两组病人均有显著缓解,而认知疗法组病人在自我报告和临床量表评分上的改善更为明显;另外,认知疗法组病人对治疗取合作态度者较药物组为多(分别为78.9%,22.7%)。随防6-12月,疗效稳定。
近10多年来,认知治疗兴起,并得到迅速发展。阿登纳、艾里斯、戈得夫雷特、贝克和麦生保等对认知治疗的发展有重要贡献。认知治疗有不同的类别,强调不同的重点,采用不同的技术,但有许多共同的原则。其基本理论是:行为和情感是由认知作为中介的,适应不良性行为和情感与适应不良性认知有关。医生的任务是认出这些认知,并提供适当的方法或学习技术矫正这些适应不良性认知。由于适应不良性认知被矫正,将导致心理障碍的好转。虽然认知治疗也采用行为技术,但是认知治疗的目标是改变认知过程,而不是某些行为。认知治疗仍在发展中,已有约10篇报告证明,贝克的认知治疗对抑郁症有明显疗效,相当于或略高于三环抗抑郁剂。拉什等报告中度与重度抑郁症经12周认知治疗完全缓解出院者达83%。肖亦取得类似结果。认知治疗尚无令人满意的分类,主要包括艾氏理性情绪疗法,戈得夫雷特的系统理性重建法、贝克认知治疗(CT)和麦生保的自我指导训练与应激接种训练等。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