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许多不同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强迫症、失眠等。本篇文章将从个案记录的角度,深入探讨CBT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
认知行为治疗的个案记录
个案详述
本次治疗的个案是一名40岁的男性患者,患者因工作和家庭压力较大,出现了明显的焦虑和抑郁症状。首次就诊时,患者情绪低落,活动减少,自我评价极低。通过初步评估,我们得知患者存在着一些认知上的偏差,如过度悲观、自我责备、过度担忧等。
治疗过程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首先对患者进行了详细的情绪评估和认知评估,以便更好地了解患者的情况。接着,我们使用了一些CBT的技巧和方法,包括情境考察、认知重构和行为实验等。
情境考察是一种针对认知偏差的技术,通过引导患者考察他所遇到的情境及其所产生的情绪和想法,帮助患者发现他的想法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此外,情境考察还可以帮助患者意识到自己的情感和行为是如何受到想法的影响的。
认知重构是CBT治疗的重要方法,主要是通过改变患者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从而改变他的情感和行为。在治疗中,我们使用了一些认知重构的技巧,如“传真与拼贴”、“一比一”等。
行为实验是一种帮助患者改变过度担忧和恐惧的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通过让患者暴露于原本引起他担忧和恐惧的情境中,让他体验到这些担忧和恐惧并没有像他想象中的那样可怕,以达到减轻恐惧和担忧的作用。
效果评估
经过12周的认知行为治疗,患者的情绪症状得到了很好的缓解,患者的自我评价和情绪状态有极大的提升。此外,患者在情境考察、认知重构和行为实验等方面的认知方式也得到了改变。这表明CBT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在治疗过程中既可以针对患者的认知偏差进行干预,又可以通过实际行动促进患者的改变。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第一节个案工作的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个案工作
(一)个案工作的要素
个案工作要素有:第一,个案工作的服务对象是生活中遇到困难的单个个人或者家庭。第二,采用的方法是个别化的工作方式。个案工作采用的方法是一对一的专业服务方式,通过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一对一的各种活动和交流,针对服务对象的具体问题,实施各种必要的帮助活动。第三,帮助的目标是促进个人与周围环境,或者他人之间关系的更加和谐。个案工作把个人视为社会环境中的个人,注重人的社会方面的发展,帮助的目的是增进服务对象与周围环境或者他人之间的和谐。
简单的说,个案工作的基本要素是对遭遇困难的单个个人或者家庭采用个别化的工作方式,促进服务对象个人与周围环境或者他人之间关系的更加和谐。
(二)个案 工作的含义
个案工作是指运用专业的知识、方法和技巧,通过一连串的专业工作帮助遭遇困难的 单个个人或者家庭发掘和运用自身的能力及其周围的资源,改善个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适应状况,实现对人的尊重和肯定的过程。
二、个案工作的本质
第一,社会功能的恢复
1.个人或者家庭处理困境的能力
2.个人或者家庭的社会环境适应性
3.个人或者家庭与社会环境相互促进
第二,社会功能的增强
1.对个人或者家庭自身能力的关注
2.个人或者家庭应用周围环境资源能力的提高
3.个人或者家庭解决问题和问题预防能力的提高
第二节个案工作的主要模式
一、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二、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三、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四、任务中心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五、危机介入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六、人本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七、家庭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第三节个案工作各阶段的工作要求
一、申请与接案
二、预估与问题诊断
三、制定计划
四、开展服务
五、连接社会资源与协调服务
六、评估与结案
第四节个案工作的常用技巧
一、会谈
二、记录
三、收集资料
四、制定方案
五、评估
第五节个案管理
一、个案管理的含义与特点
二、个案管理中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三、个案管理的实施原则
四、个案管理的工作过程
掌握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治疗原则,对于我们理解认知行为疗法,和在实操中是理解个案、判断情况,都是有着指南针、风向标一样的作用。
原则1:重新解读行为
认知行为疗法会在咨询过程当中,不断地帮助来访者使用认知行为的术语,去解释他自己的行为、信念和情绪等。
举个例子,比如我遇到过一个来访者,我发现她在一些情景下很容易感到伤心。经过较为深入的了解后,发现她背后的这个信念是,我是一个失败者,我做什么都不对,我永远不会幸福。
而在这个信念的基础上,会导致她有一些问题行为,比如说,鼓励自己去回避和他人交往等等。
那因为这样的一些功能不良的思维,导致了她一些功能不良的行为,然后这样一些功能不良的行为,又反过来加强了这些功能不良的思维,出现一个恶性循环的一个过程。
那这是我们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要去帮助来访者识别的,并且要让她自己能够去用语言解释和辨识这个过程。
原则2:良好的治疗联盟。
这个其实不只是针对认知行为疗法,不管什么流派,什么取向的心理咨询,一定都是良好的咨询关系和治疗联盟为基础。
那么这就要求我们,在咨询过程当中,要有一些基本的建立关系的能力和素质,去表达我们是热情的、共情的、可以无条件积极关注来访者的。
同时,还要让来访者感到,我们是能够尊重和倾听他们的,这是建立良好治疗联盟的基础。
原则3:目标导向、聚焦问题
也就是说,我们每一次见到来访者,重点要去讨论的,都是他当时当下最重要的、最关注的问题。
比如说,有一个来访者,他的问题是,他感到自己的社交关系不是很好,朋友好像都不想和他来往,他自己也觉得每天都很累,不想出去和朋友社交。
那么可能在一些其他的取向的心理咨询当中,比如说精神分析,这个流派的咨询师在工作当中,可能就会去探索,他小时候的家庭关系,或者一些重要的人际关系里面发生了什么?
但是呢,认知行为疗法的重点在于当时当下,可能就直接针对这样的一个问题,去工作。
比如说,通过寻找证据的方式,来评估他的这种信念,他的朋友不想跟他一起出去的这样一个信念的正确性。然后这个来访者可能会用一些行为实验的方式,比如主动去邀请跟朋友出行的方法,去检验这些想法。
而在这个过程当中,他可能就可以去识别,并且纠正歪曲的思维,然后直接从问题解决中来获益,来减少他的孤独感。
这可能是认知行为疗法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它的特色就是从当下的问题开始,检验认知,改变行为,去了解来访者的信念,对他行为的影响。
原则4:教育的作用
教育来访者,让他成为自己的咨询师,然后在这个基础上,从而预防复发。
认知行为疗法会非常公开坦诚地和来访者讨论,咨询师到底在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帮助他们识别、评估自己的思维和行为,以及这之间的联系。
认知行为疗法的咨询师,会明确的帮助来访者去认识自己的认知模型,他不仅帮助来访者,去制定目标,识别和评价他自己的信念,计划行为改变等等,还会教他自己如何去做这件事情。
比如说,会鼓励来访者去记录自己的咨询治疗笔记,去复习在咨询中谈到的,对他有帮助的这些认知方式,以及改变行为的方式,这样才能让他在咨询结束之后,能够自己持续地获益。
以下部分为CBT咨询演示,请思考这四个问题:
情绪评估,0~10分,你会给自己的焦虑打几分?
要点1:展示CBT治疗师的工作过程
要点2:引入CBT治疗原理和思路
要点3:介绍CBT来源和地位
原理:
认知活动影响行为
认知活动是可以觉察和改变的。
我们行为的改变其实是可以通过认知的改变来调节的。
认知模型:
认知、情绪、行为,三者相互影响。
·背景(情绪/环境/人际)
CBT的主要原则:
具体治疗思路:
初次评估会谈:来访者来了怎么办?
第一次治疗具体步骤
第二次及以后多次治疗步骤
三阶段:
开始和日程设置(5~10分钟),先简单聊一聊,然后设置访谈内容。
展开工作(30~40分钟),他的情绪是什么,找我们的问题是什么?亲子关系(成瘾、适应障碍等)
总结和反馈(5~10分钟),有什么收获和问题。
如果超过了时间,那你就要反思,为什么效率利用这么低?也许是你被来访者带走了,那我们就要学习一些引导技术,怎么引导他回来,聚焦到他的问题上来;或者,反思我们是不是在某些方面没有考虑清楚,我们某些技术应用得不到位,或者其他原因。一般时间是45~55分钟,少了或多了我们都要反思。
评估会谈:
开始面谈:
评估阶段:
3、CBT初次及第二次会谈讲解
第1次会谈
初期阶段:
心理健康教育:
中间阶段:
结束阶段:
4、CBT首次会谈真人演示
概念化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也是CBT的灵魂,之前介绍了每次咨询的结构化流程,可10次的内容肯定会有所不同,那该怎样进行呢,这就是概念化的内容。
1、什么是概念化
认知治疗之父阿姆贝克就说:
阿姆贝克的女儿吉尼斯贝克(本教材主编)特别强调,认知行为治疗是基于概念化的,或者说是对每个患者他们特殊的信念和行为方式理解的基础之上的,那么治疗师是寻找各种方法来引起认知的改变,就是矫正患者的想法和信念系统,从而带来情绪和行为直接的改变。
有经验的认知行为治疗师:个案概念化、建立关系、社会化和教育患者、识别问题、检验假设和总结……新手们必须首先学会建立治疗关系的技术、概念化的技巧和认知行为疗法的各种技术。
成为一名专业的认知行为治疗师要经过三个阶段:
【案例】
阅读一本书;这本太难了,我永远理解不了;感到忧伤,行为是合上书,生理反应不舒服。这里面有一个中间信念,如果我不能完全理解这些事,说明我反应迟钝。更深一层还有一个核心信念,我不能胜任。为什么会觉得自己不行呢?可能是从小父亲比较严厉,干什么都说他不行。
情境 — 自动思维 — 反应
那么10次咨询怎样进行呢?
前三次主要聚焦在行为结果
2、如何概念化?
3、概念化三步骤
Q:素心,我发现认知行为疗法对于来访者非常有用,我们认知行为取向的咨询师如何做好自己的成长?
心理咨询师小雨正在学习认知行为疗法技术,想要更熟练精通这个心理技术,前来咨询。
@素心人生设计:心理咨询师自己也要进行咨询体验,也就是自己作为来访者进行咨询,获得个人成长。
为了充分理解咨询的过程,亲身体验认知行为治疗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从今天开始,给大家分享《认知行为治疗师的个人成长》一书,希望对大家的自我成长更有帮助。
如果你是一名心理咨询师,通过阅读接下来的锦囊文章,可以获得12个模块的认知行为治疗的自我成长工具;如果你是对心理感兴趣的成长者,也可以运用这12个自我成长的工具。帮助自己突破信念,改善情绪和行为,创建自己在世界上新的存在方式。
在成长之前,我想先分享这本书成长背后的理论概念。
这本书是基于SP/SR的体验式训练策略。 它为咨询师们提供了一种将认知行为治疗用于自身的结构化体验,并对这种体验进行自我反思。
在整个体验中 ,你可以选择关注专业问题或是个人问题,使用认知行为治疗策略来识别解析和解决问题,在亲身实践认知行为治疗后,你可以反思自己对于某些技术的体验,并把它们记录下来。
这种体验式训练的策略,可以帮助我们由内而外地体验认知行为治疗,也能帮助我们突破信念,改善情绪和行为,从而为自己创造新存在方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的认知行为治疗并不仅是关注思维内容,也关注思维和行为的过程及潜在模式,我们采用的接下来的训练策略。也会帮助我们在关注思维内容的同时关注思维过程,并试图引导参与者觉察自己的潜在思维和行为模式。
它的第二个特点是基于优势的方法。 它会将参与者的优势和资源融入到咨询中,会从一个系统视角来理解参与者整个人,而不仅是问题取向。
第三,它也将文化视角引入了认知行为体验中, 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身。
它为何可以起作用呢?
在认知行为视角的观点中,会认为 一个人之所以在成长中停滞不前,是因为采用一种旧的存在模式的视角来认识体验,它包括想法、情绪、身体和行为反应等。
如果能够用一个 新的存在模式代替旧模式 ,也就是以一种 新的、更适应的心态来应对挑战性的情境,就能够增加改变的潜在可能性 ,这也就是用新系统代替旧系统。
新系统包括文字、意象、肢体运动意识、隐喻和相关记忆等 ,它构成了一个愿景,这个愿景包括“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希望他人如何”等。随后,我们再用新的核心信念、潜在假设和行为策略来强化新的存在方式,就能够帮助参与者强化积极的自我形象,由此, 新系统就代替了旧系统 。
其中的技术就包括角色扮演、行为试验、预演积极的意象、感觉和躯体导向策略等,在接下来的锦囊中都会涉及。
例如,老王在工作中备受打击,很难晋升,由此,他就会产生一个核心信念:我难以胜任。因为有了这个想法,一旦遇到工作中的困难,他就容易躺平、摆烂。而这样的行为更会让他业绩不佳,反而强化了这个核心信念,这就是一个难以摆脱的恶性循环。
但如果他通过行为实验或者其它心理技术如正念等发现, 这仅仅只是他的想法,是观点、主意或者短暂的认知体验,都可以加以验证, 就有了改变的可能性。
他进一步发现,他其实在一些工作中做得很好,能力还在不断成长,这个发现就可以 修正对自己的过高期待,并显著降低焦虑水平和不胜任感 。由此他就用新的存在模式代替了旧的存在模式,接下来再不断进行自我强化,个人也取得了认知行为上的成长,现实中工作更积极,也就不容易出现躺平、摆烂的行为了。这就是心理技术发生作用的全过程。
所以,你有什么旧的存在模式是自己想改善的?欢迎分享和交流。请继续期待接下来的成长锦囊。
希望今天的心理锦囊对你有所帮助。
小贴士:
今天的分享来自《认知行为治疗师的个人成长》,詹姆斯·本尼特—利维等著。
他是悉尼大学乡村健康中心心理健康专业的教授,早年供职于牛津认知治疗中心,在认知行为治疗方面有非常丰富的造诣。他开创了自我体验式的认知行为治疗,并将自我实践融入到认知行为治疗的培训和督导中,指导了数百名治疗师使用该方法。
我也是一名认知行为治疗取向的心理咨询师,目前也在不断精进认知行为疗法。在实践中,我也看到了很多的来访者通过这个疗法获益,走出了困扰自己多年的心理阴影,也希望可以把更多的认知行为治疗方法带给大家,帮助大家。
#成长锦囊# NO.78
心理/生涯咨询师素心: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生涯规划师,美国正面管教父母讲师,沙盘游戏治疗师,人际关系咨询顾问,英国思维导图导师。
个案时长1000小时,10年+管理,5年+心理,以结果为导向,陪你玩转职场,情感家庭幸福,设计人生做自己,活出素心享清欢!
本锦囊来自《认知行为治疗师的个人成长——自我实践与自我反思工作手册》,在此鸣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