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收到信息回复是一种礼貌

时间: 2023-11-15 06:12:00

收到信息回复是一种礼貌

在现代社会中,几乎每个人都维护着自己的电子邮件、短信、社交媒体帐户等。这些通讯工具虽然为人们解决了许多交流障碍,但也引发了一些问题,例如信息回复不及时、回复不得当等情况。所以,收到信息回复是一种礼貌,这个观点在当今已经变得极为重要。在本文中,我将从三个角度分析这个观点的必要性。

收到信息回复是一种礼貌

第一,这是对沟通过程的尊重。不回复信息常常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因为当我们向他人传达信息时,我们期望得到他人的回复。当你不回复信息时,通讯被中断,这会使对方产生焦虑和不安感,影响到对方的情绪和行为。因此,回复信息是一种对沟通过程的尊重,表明你已经接受到消息并准备好进行响应。

第二,这是个人形象的维护。收到信息回复是一种礼貌,这关系到自己的个人形象。如果不能及时回复消息,或者回复不得当,可能会使人们产生对你的不良印象。这对于许多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那些需要与大量互动伙伴打交道的人,比如商业人士、政治家、明星等。回复信息不仅表明你有礼貌,也证明你是一个专业、可靠的人。

第三,这是社交关系的维护。在社交方面,回复信息是一种很重要的方式来维护关系。特别是在商业或职业场合,通过回复信息,你可以保持与其他人的联系,出现问题时互相帮助解决。如果你不回复信息,就会给对方一个信号,你不重视与他们的联系,这可能会对你的个人及职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总之,收到信息时及时回复信息是一种礼貌。快速回复信息可以传达出你尊重和关注别人,尊重沟通过程,维护个人品牌和社交关系。在今天,信息沟通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事情,而回复信息则是当今这个数字时代的基本礼节。所以,我们都应该在收到信息后及时回复,让大家感到被尊重,提高自身的社交形象,为个人和职业的发展铺平道路。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成年人的交往中,回复信息为何是一种尊重?

手机已经和人捆绑在一起了,像一个共生体没有办法分开,你面对的这个虚拟账号实际上背后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和你打招呼这就像是两个人面对面一样,别人和你打招呼你爱答不理的,对方肯定觉得你不够尊重,而事实确实如此,所以在网络交往当中也要遵循着某种礼仪,那些会聊天的人在网络上依然可以如鱼得水,获得很多的朋友,但那些没有礼貌的人高高在上玩高冷,这样的人没有朋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不论是在现实中还是在网络上都是一样的道理。

要怪就怪人的想象力太丰富了,比如别人有事找你,给你发了一条信息,然后在那里等待着,一分钟你没回,两分钟你没回,第三分钟的时候你突然发了一个朋友圈,你让这个找你有事的朋友怎么想,你明明有时间玩手机,还有时间发朋友圈,就是不回他的消息,这个朋友就会在心里想象着他在你心中是一个什么地位,很明显你不在乎他,如果是一个真正重要的人给你发信息,你可能不回吗?假如你们老板给你发一条信息,你敢不回信息去发朋友圈吗?所以,不回信息代表着这个人在你的心里根本就不重要,而对方恰恰通过信息可以判断他在你心中的重要性。

换位思考一下就行了,如果真的想找某一个人有很重要的事情,他偏偏在那里不回信息你会怎么想呢?你的心里会盘算着他是不是有什么意外或者工作再忙听不到,或者是要不要去打电话确认一下,都不是,你首先想到的是一种气愤,后悔曾经回他的信息那么快,甚至很想把他给拉黑,这是一种极大的否定感,任何事情都应该换位思考一下,要想别人怎么对你,你就怎么对别人。

综上所述,成年人的交往中信息回复也是一种尊重。

浅论信息回复的“修养”和“礼貌”

沈从文说过:凡事都有偶然的凑巧,结果却又如宿命的必然。人和人相处最可怕的不是争吵,不是拒绝,而是没有回应。

多年以前,曾经听过一位颇有名气的老师的讲座。讲座的过程中谈到了信息的回复。老师说:回复别人的信息,是一种礼貌,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素质。回不回信息虽然是一件极细小的事,却是一个人人品的试金石,是素养的“照妖镜”。

上午接到一个领导的电话,让我发些资料。我刚发过去,就收到了对方的回复:“收到,谢谢。”认识这位领导很多年了,印象中的她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大姐形象,总是笑容可掬、平易近人、雷厉风行、谈笑风生的样子。无论是行事风格还是道德品行都是我学习的榜样。在她面前就像是在亲人和朋友面前一样的感觉,没有任何压力。收到信息的瞬间也让我联想了许多......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给你认为对你来说很重要的人发送了一条消息,也许是问候,也许是请教,然后怀着美好的心情开始期待着对方的信息回复,甚至有的时候你还会憧憬解决问题后的那份喜悦的心境。于是,守着那条发出去的消息,你心心念念的等了好半天,却没有收到对方的任何回复。于是,你开始一遍遍地点开对方的头像,想询问对方为什么不回消息。但你的内在却已经慢慢地开始了“我不行?我不能?我不值?”的诸般疑问或想法。这些疑问或想法在你的内心开始作祟,让你的内心倍感难过和煎熬,于是在持续的自我攻击和惴惴不安中浪费了一整天的好心情......

也许你会安慰自己,说对方可能是一时手头有事顾不上回复。可是,我想毫不客气地说一句:你知道吗?实际上很多时候对方不是在忙,更不是没来得及看你的信息。之所以会不回你的信息,只是因为~不够重视你,因为~你不重要,因为~你对对方而言没有所谓的高价值而已。

也许这话说的过重了。然而事实是无情的!一个信息发过去,犹如石沉大海,再也不见了回复的波澜。一天可能没看到,三天可能没注意,但是十天八天过去了,再到一直都不回复,对于这种行为,难道还是没看到信息吗?还是工作太忙吗?还是真的没有时间回复吗?

其实,真的没有那么复杂,真的很简单。因为不够重视,所以觉得回复你只是一件不值得一提的小事,所以才会很容易忽视或是忘记。不是吗?我相信每一个焦急等待答复却迟迟不见回复的人,一定都是希望对方能给自己一个回应,而不是用无言的冷漠代替。

在我的信念系统里,给予对方回复是对一个人最起码的尊重,同时也是自己内涵的一份修养。何况回复对方一条消息也不过是花费几秒钟的时间而已。有时候就算是真的很忙,也许是遇到了自己不感兴趣的话题,哪怕是用表情委婉的表达,都能礼貌的让对方知道自己的状态和心情。或者是当时因为某种原因并没有及时查看,但过后或者睡前也可以给予回应。如此,至少能让对方感受到一份尊重吧。

曾经听朋友说过这样的话:看到对话框里的“对方正在输入”都有一种幸福感!其实,有时简单的一句“好的!我知道了”真的会让对方感受到被尊重的温暖。所以,真诚地希望每一个人,无论多忙都请记得一定要回复别人的信息,因为在屏幕的另一头是一个认为你很重要的人。

晶智馥宁~润心分享。

有一种礼貌叫“收到请回复”

朋友婷婷在一家公司做行政,有天上班收到领导的通知说:“公司明天要拍宣传片,要求所有员工穿黑色的正装”。婷婷立刻在公司的微信群里发通知,最后并叮嘱“收到请回复”。同事们陆续的回复了,但直到下班还有三个同事没有回复。

婷婷赶紧给他们打电话,一个同说:“看到了,就是没有回复”,另一个说:“这是小事儿,婷婷你这是小题大做了”,最后那个甚至连电话都没接,婷婷说:“她一直担心那个没接电话的人,第二天上班会不会没有穿正装,到时候领导又觉得自己没有通知到了”。直到第二天看见那个同事穿着正常来上班才松了一口气。

婷婷说:“她现在最怕的就是发通知了,发通知这事儿虽然简单又没有技术含量,但是最考验人的耐心了”。

隔着手机屏幕,我们永远不知道对方的等待有多着急。如果我们换位思考,你是发通知的那个人,有紧急或者重大的消息要通知到每一个人,你会怎么做。你是否也会选择群发的方式,并告知大家收到后请回复呢?当你的消息发出去很久,只得到零星的回复,你是否会焦虑、会担心呢?

“ 收到”两个字花费不了你一分钟的时间,但是对于通知者而言,这是一种责任和担当。收到两个字虽然简单,却体现了将心比心。

懂得将心比心的人,一定是懂得尊重他人的人,懂得尊重他人的人,人品一定不会差。

和婷婷有着同样烦恼的是我的一个大学学姐,她现在在一所高校里做辅导员。每到毕业季时,关于如何办理离校手续、准备毕业材料的通知,她都要发很多遍,QQ群、微信群、短信、邮件一个都不落。

她说:“我也不也愿意发这么多遍啊,但是每次发出去的消息很少能够得到学生们的回复,我只能多发几遍,确保他们能够看到”。

可就是这样,临近毕业办手续总有些同学的手续准备不齐,他们的借口往往也都是:“老师,我没有看到消息;老师,我没收到消息”。

在学生回复消息的这件事儿上,学姐更担心这种行为背后,所展现的是学生们对于契约精神的缺失。她说: “没回复就默认为没看到、不知道,到时候出现状况就可以推脱了,都是成年人了,还这么没有责任感、没有担当,这工作了可怎么办啊”。

“ 收到”两个字,不仅仅表示你看到了这条信息,还表示你明白这条信息里包含的内容和要求,知道自己要如何去做。

“收到”两个字,虽然简单,但体现了契约精神。遵守契约,这是有责任、有担当的表现。

社会很大,不再像以前转个路口就能找到对方;信息很多,不再像以前一样有人反复的通知,错过了就真的错过了。

年轻人天天手机不离手,连回复“收到”两个字的时间都没有吗? 回复收到这件事儿虽然真的很小,但通知的事是大事,小事都靠不住,大事谁敢托付你呢?如果在有能力和靠得住这两种人只能选一种,你又会选哪种人呢?

我们常说:“大事看能力,小事看人品”。从回复信息这么简单的一件小事儿,就可以看出来一个人的人品。决定一个走得多快的是能力,但是决定能走多远的是人品。“收到”两个字,是人品的体现,能够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

“ 收到”这件事儿做起来并没有难。

别人通知一件事儿,你回复一下“收到谢谢”;

别人问你个问题,如果你知道并愿意回答,那你就回答;如果你不知道或者不愿意回答,那你回复不了解;

别人邀请你去赴约,如果想去就去;如果你不想去,那你就说不想去,哪怕编个借口说你忙也好;

别人找你闲聊,如果你愿意聊就聊;如果你不想聊,那也别忽视他,告诉他你有事儿;

装作没看见挺不好,别人在你忙的时候找你,你可以先解释一下说我现在很忙,晚点儿回复。

如果别人给你了发了消息,你很久才回复,那你先说声抱歉,然后再好好聊聊。

这个世界是越来越大,信息越来越多。我们越来越忽视收到消息,可能是因为习惯,可能是因为无所谓,可能是因为忙。但是对于发消息的人而言,他宁愿得到你否定的回答,也不愿一片沉默。

给一个明确的答复,凡事都有交代,这就是最好的人品。

我是贰分之叁,谢谢你看到最后

祝愿你未来一切都好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