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蔡格尼克记忆效应图片

时间: 2023-11-16 04:34:29

蔡格尼克记忆效应图片

蔡格尼克记忆效应图片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广告等领域的视觉设计手段。其设计理念是通过对图像的重复、染色、变形等操作,在人脑中留下持久印象,从而提高人们对相关信息的记忆和识别能力。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蔡格尼克记忆效应图片的作用、设计原则和使用注意事项等。

蔡格尼克记忆效应图片

一、作用

1.提高记忆力:蔡格尼克记忆效应图片的设计创意非常独特,通过对图像进行染色、变形等操作,使人们在观看后能够更容易地记住其中的信息。因此,蔡格尼克记忆效应图片被广泛运用于教育领域,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记住课程内容。

2.增强品牌形象:品牌形象与视觉设计密不可分。蔡格尼克记忆效应图片作为一种鲜明而独特的视觉设计手段,可以将品牌形象与广告信息有机结合,激发消费者记忆和兴趣,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3.提高营销效果:蔡格尼克记忆效应图片在营销活动中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对广告宣传语、产品图片等进行重复、变形处理,可以刺激受众对广告信息的记忆与识别,提高品牌的曝光度和销售量。

二、设计原则

1.简洁明了:设计蔡格尼克记忆效应图片时,必须保证信息简洁明了、易于理解。设计时应遵循“大众接受原则”,确保受众能够容易地理解并牢记所要传达的信息。

2.色彩搭配:色彩是视觉设计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当颜色的鲜艳程度和色彩配合合理时,蔡格尼克记忆效应图片的视觉效果会更好。同时,应尽量避免过多的颜色和繁琐的元素,否则会分散受众的注意力。

3.重复和变形:蔡格尼克记忆效应图片的设计离不开对图像的重复和变形。通过不同程度的处理,图像在受众心中有了多种变化形态,加强了受众对其中信息的印象,避免了信息单一化的尴尬。

三、使用注意事项

1.传递真实信息:在设计蔡格尼克记忆效应图片时,应确保所传递的信息真实可靠,不夸大其词和虚假宣传。

2.适用受众范围:不同受众对于图像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存在差异,因此在设计蔡格尼克记忆效应图片时,必须要考虑到受众的年龄、文化背景、学历水平和地域差异等因素,不要盲目盲从。

3.保持形式新颖:蔡格尼克记忆效应图片的形式可以有多种形式,不必局限于一种,可以根据品牌特点和受众需求进行灵活设计。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蔡格尼克记忆效应的相关案例

信写了一半,圆珠笔突然写不显了,是随手拿起另一支笔继续写下去还是四处找一支颜色相同的笔,在寻找时思路又转到别的方面去了,而丢下没的信不理?或者,是否被一本间谍小说迷住了,哪怕明天早上有一个重要会议,也要读到凌晨4点仍不释卷?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人们天生有一种办事有始有终的驱动力。请试画一个圆圈,在最后留下一个小缺口,请你这时候再看它一眼,你的心思会倾向于要把这个圆完成。
对大多数人来说,
蔡格尼克记忆效应是推动人们完成工作的重要驱动力。但是有些人会走向极端,要么因为拖拉永远也完不成一件事,要么非得一口气把事做完不可。 这两种人都需要调整他们的完成驱动力。
一个人做事半途而废,也许只是因为害怕失败。他永远不去把一件作品完成,以避免受到批评;同样,只愿永远当学生而不想毕业的人,也许是因为这样就可不必到社会上去工作;也可能由于他在潜意识中就不相信自己会成功,于是害怕成功,因此也就下意识地逃避成功。
泰克医生为有这样心理的人提出一个解决的方法,他说:“如果你精力集中的时间限度是10分钟,而工作要一小时才能做完,那么,你的脑筋一开始散漫你就要停止工作,然后用三分钟的时间活动筋骨,例如跳几下,去倒一杯水,或是做些静力锻炼的肌肉运动;活动过后,再把另一个10分钟花在工作上。”
一个从不把工作做完的人,至少能够扩展自己的生活,而且可能生活得丰富多彩,但是一个非把每件事都做完不可的人,驱动力过强,可能导致生活没有规律、太紧张、太狭窄。

蔡格尼克记忆效应的心理试验

蔡格尼克做了一个试验,命令被测试者试去做20件指定的工作,半数工作允许完成,半数工作则中途加以阻止,不予完成。被试共32人。实验结果发现未完成工作的回忆要优于已完成的工作的回忆。如以RC代表已完成的工作的回忆要所得的件数,RU代表未完成工作所得的件数,P为两种回忆件数的比例,即 RU/RC,用以在数量上表明哪一种工作易于回忆。若是P等于1,则两种工作的回忆量一样;若是P大于1,则未完成的工作易于回忆;若是P小于1,则已完成的工作易于回忆。实验的结果P从0.8至3.5不等 ,平均为1.9,即RU的回忆量差不多等于RC的两倍。 这个现象心理学称之为“蔡格尼克记忆效应”。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