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皮格马利翁效应名词解释

时间: 2023-11-18 10:21:29

皮格马利翁效应名词解释

皮格马利翁效应(Pigmalion effect),又称自我实现预言,是一种心理学效应。所谓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我们对别人或自己的预期可以改变他人或自己的行为。它来源于希腊神话中的雕塑家皮格马利翁,他创造的美丽雕像最终变成了真正的女性。在心理学领域,皮格马利翁效应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工作、医疗等领域。

皮格马利翁效应名词解释

教育方面,皮格马利翁效应可以影响老师对学生的期望和行为。研究表明,当老师期望学生表现好时,他们会给予更多的鼓励、指导和支持,这些正面的信号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更有信心并表现更好。反之,当老师期望学生表现不好时,他们对学生的指导和支持会减少,这可能会使学生表现更差。

在工作领域,皮格马利翁效应同样也会影响领导对下属的期望和行为。领导期望员工表现好时,会给予更多的指导、支持和激励,这将促使员工更积极地应对工作挑战,达到预期目标。而当领导期望员工表现不佳时,其态度可能会变得苛刻和挑剔,这将使员工感到失望、无助和沮丧,进一步降低工作效率并增加错误率。

同时,在医疗领域,皮格马利翁效应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医生的期望和态度可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相信自己能够痊愈的患者,其治疗效果往往高于那些缺乏信心和自我怀疑的患者。 因此,医生在与患者交流和治疗过程中,应适当调整自己的语言和态度,以积极的心态来鼓励和支持患者走向健康。

总之,皮格马利翁效应可以影响个人的行为和表现,主要源于对自己或他人的预期和信念。了解皮格马利翁效应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交往,并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言行举止,创造更积极、更有利的环境和结果。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简述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主要是指罗森塔尔等人对教师的期望进行的研究。他们对小学生作了~次所谓的学习潜力测验(实际上只是普通的智力测验),然后,随机地在各个班级抽取少数学生,故意告诉教师说,他们是班级里最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并要求教师注意长期观察,但不要告诉学生本人。
8个月后发现,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的确比其他学生进步得快。十分明显,由实验者提供的假信息所引起的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产生了预言效应。也就是说,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教师的预言似乎自动地应验了。罗森塔尔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作皮格马利翁效应,也有人将之称为罗森塔尔效应。当然,实际教育情境里的教师期望,并不是由假信息诱发出来的,而是由教师通过各种途径的实际观察而获得的确切信息引起的。
不过,在实际的教育情境里,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并不一定会发生自我应验的预言效应。因为教师期望效应的发生,既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因素,也取决于学生的人格特征、原有认知水平、归因风格和自我意识等众多的心理因素。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