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茶与药酒>药酒

八款常用具有中药中医功能类药茶

时间: 2023-01-05 22:02:42

八款常用具有中药中医功能类药茶

清热泄火类药茶

银花、连翘、蒲公英对金葡菌等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大青叶、板蓝根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丹皮、黄连能使细菌毒力减弱。疏风解表类药茶麻黄碱、麻黄的挥发油均具有发汗作用;桂枝、荆芥、防风等可通过发汗、抗炎等作用使体温下降。防风、薄荷对炎症过程都有抑制作用。除湿利水类药茶泽泻、木通、金钱草等大部分利水渗湿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利尿作用;半边莲素、茵陈水煎剂均有降压作用;泽泻有抗脂肪肝、降血脂的作用;茵陈能增加胆汁的排泄。止咳利咽类药茶川贝母内的生物碱有非常明显的祛痰作用;橘皮、半夏等有镇咳平喘作用。疏肝理气类药茶陈皮、青皮、枳壳都能缓解胃肠平滑肌的痉挛;枳实、乌药能兴奋胃肠平滑肌,增强肠管蠕动;沉香、青皮、香附能提高胆汁的分泌,降低胆囊的压力。消食健胃类药茶山楂有助于食物消化;鸡内金能促进胃液的分泌,提高胃液的酸度。温热散寒类药茶肉桂、生姜、附子都能通过扩张血管,增加身体表面和末梢毛细血管的血流,提高体温;姜的芳香辛辣成分可刺激胃黏膜引起局部血液循环的改善。活血扶瘀类药茶桃仁、丹参、川芎等都有扩张外周血管,增加器官血流量的作用;益母草、赤芍、当归都有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当归、丹参等可加速微循环血流。

本文解释权归中药大全18LADYS.COM所有,本文地址:https://www.daquan.com/mulu1/post/31.html

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中医药茶

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能够喝到许多的美味茶水了,当然,我们生活中的一些药茶也是非常多的,当然,适当的饮用一些药茶,对于促进我们人体的健康来说是非常的有帮助的,但是有些朋友们对于药茶还不是非常的了解,下面我们来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中医药茶。

1、秋饮青茶(以乌龙茶为佳)

秋天,天高云淡,金风萧瑟,花木凋落,气候干燥,令人口干舌燥,嘴唇干裂,中医称之“秋燥”,这时宜饮用青茶。青茶,又称乌龙茶,属半发酵茶,介于绿、红茶之间。色泽青褐,冲泡后可看到叶片中间呈青色,叶缘呈红色,素有“青叶镶边”美称,既有绿茶的清香和天然花香,又有红茶醇厚的滋味,不寒不热,温热适中,有润肤、润喉、生津、清除体内积热,让机体适应自然环境变化的作用。秋季一到,由于天气变得干燥,就会影响到我们人体尤其是肺和肝容易干燥和上火。所以我们大家在生活中经常饮用一些乌龙茶,对于帮助我们大家补充水分和预防干燥的效果都是非常好的,并且还可以帮助我们起到不错的防治肝火旺盛的作用。

2、罗汉果五花茶

罗汉果五花茶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比较常见的,相信我们大家在生活中也是经常能够喝到罗汉果五花茶的,当然,罗汉果五花茶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药茶。罗汉果五花茶具有去痰火除燥咳等功能。一般为放凉饮用,在天气转换时较多饮用。同时此茶味道中带有5种干花的浓郁花香,对于北方人来说,喝起来感觉很特别。在炎热的夏季,经常饮用可以起到很好的生津解渴、除湿清热、润肠排毒的作用。将罗汉果用流动水冲洗干净,同红糖、金银花、葛花、鸡蛋花、木棉花和槐花一起放入汤锅中。在汤锅中加入冷水,用大火煮沸,再转小火慢慢煮制约2小时。 待锅中余下的汤水仅剩1/3时,将五花茶的料渣滗除即可。

上面我们为大家介绍了许多的常见的中医药茶了,我们可以知道,生活中中医药茶也是非常多的,比如乌龙茶以及汉果五花茶等等这些美味的茶水,都是具有非常不错的药用功效的,在生活中经常饮用,还可以起到非常好的预防疾病的作用。

各种功能的药茶,总有一款适合你

药茶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使用的,它的保健机理同其它中药方法治病的机制一样,同样通过药性与病性的相互对抗、药性对机体正气的协调补充来达到治病目的。如热性病表现出大热、大汗、口渴、喜冷饮、烦躁等症状,用寒凉药物甚或以冷饮的方式饮用,就可以有效地抑制亢盛的热邪,最后恢复机体的阴阳平衡。

三国华佗的《食论》有“苦茶,久食益意思”之说。晋代张华《博物志》称:“饮真茶,令人少眠。”唐代时,人们对茶的药用价值的认识已经较为普遍。著名药学家陈藏器称“茶为万病之药”,此说虽有夸张之嫌,但茶的药理成分之多和药效作用之广却是不争之事实。自唐至清,可以搜集到的有关论述药茶的古籍,不下近百种。

一,清心祛火茶:

五代蜀毛文锡撰的《茶谱》中称茶能益思。宋代苏轼撰的《东坡杂记》中称茶能除烦。元代忽思慧撰的《饮膳正要》中称茶能清神。明代李时珍撰的《本草纲目》称茶能使人神思爽。清代王孟英撰的《随息居饮食谱》称茶能清心神。

心主神志,即心主神明,或称心藏神,心的气血充盈,心神得养,神态活动才能正常,精神振奋,神态清晰,思维敏捷,反应迅速,能与外界环境协调统一。若心有病变,主神态的功能失常,就会出现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异常。

茶材推荐: 绿茶、红花、桑葚、淮山、酸枣仁、五味子、黄连、淡竹叶、远志、芦荟、金银花等。

苦瓜茶: 苦瓜片五克,绿茶三克,蜂蜜适量。将苦瓜片、绿茶放入茶杯中,倒入沸水冲泡,闷泡十分钟,调入蜂蜜饮用。

苦瓜性寒、味苦,具有清热。明目、解毒功效,内含的苦瓜素能减少摄取的奎宁和糖,苦瓜苷则具有降糖作用。此茶饮适宜于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若不搭配糖类,单味入茶,效果更佳。

二,润肺滋阴茶:

唐代孟诜撰的《食疗本草》称茶能解痰。苏敬撰的《新修本草》称茶能祛痰。元代忽思慧撰的《饮膳正要》称茶能祛痰热气。明代李时珍撰的《本草纲目》称茶能吐风热痰涎。清代赵学敏撰的《本草纲目拾遗》称茶能涤痰清肺,黄宫绣撰的《本草求真》称茶能入肺清痰。张璐撰的《本经逢源》称茶能消痰。

肺主气,肺的功能决定了它与呼吸有关。中医认为肺的治节功能,即“通调水道”实际上是代表肺的主要生理功能。若肺主治节功能失常,即影响到宗气的生成与散布,也因肺气虚衰,影响血液的正常运行。

茶材推荐: 杏仁、薄荷、胖大海、百合、鱼腥草、桔梗、金莲花、乌梅、牛蒡、玉蝴蝶等。

桔梗茶: 干燥桔梗十克,千日红五克,蜂蜜适量。将桔梗和千日红放入一杯热开水中,浸泡十分钟左右,过滤取汁,加入适量蜂蜜即可饮用。

桔梗具有利咽、宣肺、化痰、排脓的功效。千日红具有消肝解郁、止咳定喘的作用。二者搭配饮用,无论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都有不错的疗效,更适宜咳嗽多痰者饮用。

三,提神解乏茶:

晋代张华撰的《博物志》、唐代苏敬撰的《新修本草》、清代张路撰的《本经逢源》以及《桐君录》,分别称茶能令人少、令人少眠、令人少寐和令人不眠。唐代陈藏器撰的《本草拾遗》、五代蜀毛文锡撰的《茶谱》、清代曹慈山撰的《老老恒言》,分别称茶能“少睡”,“睡少”和“不睡”。明代李士材撰的《本草图解》称茶能醒睡眠;清代王孟英撰的《随息居饮食谱》称茶能醒睡。

现代生活压力大,很多人经常加班。熬夜,加之缺乏运动,整日感觉昏昏沉沉,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通过饮用一些茶方,可以达到解乏提神的效果。

茶材推荐: 北五味子,川芎、红枣、绿茶、菊花、西洋参、党参、迷迭香等。

专心茶: 绿茶十克,炙黄芪二十五克。将两种茶材洗净精研为粗末,用500毫升,冲泡十五分钟即可饮用。

黄芪可补中气、益元气、温三焦、壮脾胃,加上绿茶的提神醒脑作用,此茶是集中精神,减轻疲惫的佳品。

四,调理气血茶:

理气即帮助缓解气滞、气逆,疏理气机,当人发生气滞或气逆时,主要表现为器官功能下降,如脾胃不和,腹胀腹痛,恶心呕吐,便秘,肝火旺盛,月经不调,胸闷胸痛等。而通常引起这些症状的原因较多,如饮食不节、寒暖失调等。

茶材推荐: 陈皮、玫瑰花、枳实、檀香、佛手、薰衣草等。

龙井山楂茶: 龙井茶、山楂各五克,陈皮少许。将洗净的山楂和陈皮用200毫升的冷矿泉水浸泡四小时以上。用盖碗冲泡龙井茶,滤出茶汤,加入浸泡过山楂和陈皮的汤汁饮用。

陈皮是理气类中药,有行气止痛、健脾化痰之效,可用于缓解脾胃气滞、恶心呕吐、腹胀等,与龙井茶、山楂一起服用,是健胃消脂的良品,可降血脂、降胆固醇、预防脂肪肝。

五,瘦身消脂茶:

唐代陈藏器撰的《本草拾遗》称茶能去人脂。宋代苏轼撰的《东坡杂记》称茶能去腻。明代李士材撰的《本草图解》称茶能解炙毒。清代曹慈山撰的《老老恒言》称茶能解肥浓。赵学敏撰的《本草纲目拾遗》称茶能解油腻、牛羊毒。

肥胖族最大的烦恼并非是羡慕别人曼妙身姿,妒忌穿在别人身上漂亮衣服,而是自己的 健康 。由于过多脂肪的堆积,脂肪沉积于血管内,会使血管硬化狭窄,因此容易患各种心血管疾病;此外由于代谢方面的问题,容易出现便秘。

利用茶疗消脂、减肥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方法,也是容易长期坚持的方法。

消脂减肥茶: 绿茶五克,大黄二克。将绿茶、大黄一起放入茶壶中,沸水冲泡十分钟后饮用。此茶有很好的清热、泻火、通便、消积作用。其他还有:香蕉绿茶、金银花瘦身茶等。

六,延年益寿茶:

宋代苏颂的《本草图经》称茶能祛宿疾,当眼前无疾。明代程用宾的《茶录》称茶能抖擞精神,病魔敛迹。清代俞洵庆的《荷廊笔记》称茶能 养生 益。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气血渐渐衰退,体内代谢也会减缓,抵抗力下降,此时需要滋补身体,调养气血,以达到抵抗疾病,延年益寿的功效。另外,茶疗相对于市面的保健品价格便宜,冲制简单,省时省力,是中老年人的最佳选择。

乌龙冬瓜茶: 乌龙茶五克,冬瓜皮二十五克,山楂肉二十克。将冬瓜皮和山楂肉放入沙锅煎煮二十分钟,用煎煮的汤汁冲泡乌龙茶饮用。此茶饮适宜痰多久咳,体虚浮肿的人服用,能抗衰老,防病保健。

除了以上介绍药茶保健还有:少儿强身茶、护肤美白茶、醒酒解酒茶、安神助眠茶、解腻消食茶、固精养肾茶、健脾养胃茶等等。

随着 社会 的发展、科学的进步,茶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但尽管如此,迄今茶的应用主要的还是在食用和药用两个方面,这是茶的营养成分和药理功能决定了的。营养与药效,虽有一定区别,但对人体而言,均属保健效果之列。能于品饮香茗之际获身体保健之功效,真可谓是“善莫大焉”。

撰文:李海军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