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茶与药酒>药酒

王不留行籽耳贴功效15种功效对应穴位详解

时间: 2023-01-05 22:03:14

王不留行籽耳贴功效15种功效对应穴位详解

王不留行籽有通经行学的功效,聪明的现代人将王不留行籽贴压与耳朵表层,可以对症各种症状,即安全又有功效,对应穴位可以缓解15种疾病,下面中药大全和大家了解下王不留行籽耳贴功效以及使用详解。

王不留行籽耳贴的制成

1、王不留行籽的采摘王不留行籽是由石竹科植物麦蓝菜的成熟种子,多为野生植物,也有栽培的。夏天果实成熟,果皮没有裂开的时候踩割植株,然后晒干,去里面的种子,去除杂质晒干生用或炒用。而王不留行籽耳贴就来源于中医针灸的耳针疗法,将王不留行籽放入5*5毫米大小胶布中,贴于耳朵,压迫相应穴位

2、王不留行籽耳贴使用方法

王不留行籽图片

王不留行籽耳贴可以直接贴于耳穴处,安全又方便,如果时常用手按压贴处还有利于刺激穴位,更利于王不留行的药效发挥。王不留行籽耳贴的食用时间不宜连续使用,以免对皮肤造成伤害,夏天建议每日更换,最好隔天贴。冬天3-5天更换一次,第二次使用时间需间隔2天。

15种王不留行籽耳贴功效对照图

按照中医经络学,12经络和耳部有直接关系,人生病时,耳朵上便会出现相应的反应,耳针疗法最重要的是找出相对应的穴位按压来治疗疾病,例如关节痛,可以取病灶区、肾上腺区;腰痛的话取腰椎、肾、膀胱;胃痛的话取胃、小肠、肝……

1、胃痛

主穴:胃、脾、交感、神门。

配穴:胰胆、肝。

王不留行籽耳贴放置在胃、脾、交感、神门可以缓解胃痛,用手轻轻按压以上4个穴位,然后再配合按摩配穴效果更佳。

2、恶心呕吐

主穴:胃、神门、交感、皮质下、耳中。

对于恶心呕吐的症状,可以将王不留行籽耳贴贴于胃、神门、交感、皮质下、耳中这5个穴位,轻轻用手按压,可以缓解恶心呕吐的症状。

3、心律失常

主穴:心、交感、神门。

配穴:皮质下、内分泌。

心律失常的人群可以将王不留行籽耳贴放于心、交感、神门的三个穴位中,轻轻按压,再配合配穴的按压可以调节心律恢复。

4、哮喘

主穴:肺、肾上腺、交感。

配穴:神门、内分泌、气管、肾、大肠。

哮喘的人群在病症未发作之前可以使用王不留行籽耳贴贴于肺、肾上腺、交感三个穴位,轻轻按摩,可以减少哮踹反复发作的频次。

5、失眠

主穴:神门、内分泌、心、皮质下。

配穴:胃、脾、肝、肾、胰胆。

对于失眠健忘的人群,用王不留行籽耳贴贴于神门、内分泌、心、皮质下4个穴位,然后配合轻轻按压,可以有效缓解失眠的症状。

6、头痛

主穴:神门、枕、颞、额、皮质下、颈椎。

配穴:肝、肾、心、交感。

7、坐骨神经痛

主穴:坐骨神经、神门。

配穴:臀、胰胆、膀肮。

8、荨麻疹

主穴:肺、肾上腺、风溪、耳中。

配穴:神门、脾、肝。

9、痤疮

主穴:耳尖、内分泌、肺、脾、肾上腺、面颊。

配穴:心、大肠、神门。

10、痛经

主穴:内生殖器、内分泌、神门。

配穴:肝、肾、皮质下、交感。

11、近视眼

主穴:眼、肝、脾、肾。

配穴:屏间前、屏间后。

12、内耳眩晕症

主穴:内耳、外耳、肾、肝、胰胆、脑干。

配穴:枕、皮质下、神门、三焦。

13、急性结膜炎

主穴:耳尖、眼、肝。

配穴:屏间前、屏间后。

14、晕车

主穴:胃、内耳、贲门、肾上腺。配穴:枕、脾、神门。

15、戒烟

取穴:神门、肺、胃、口。

结语:对于头疼、胃痛、失眠、痛经、晕船等症状,用以上为15种方法即可缓解症状,相信你已经知道如何使用王不留行籽耳贴功效来对症。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王不留行,为您推荐如下内容↓↓↓↓

王不留行籽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活血通乳还能贴耳穴

王不留行壳和籽的区别有哪些,王不留行和通草哪个好

王不留行图片_王不留行的功效与作用

王不留行籽的功效与作用

王不留行别名王不留、麦蓝菜,不留行、王不流行(《吴普本草》),禁宫花、剪金花(《日华于本草》),金剪刀草(《稗史》),金盏银台(《纲目》),麦蓝子(《甘泉县志》)。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下王不留行籽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

王不留行籽的功效和作用:

王不留行籽具有活血通经,消肿止痛,催生下乳的功能。主治月经不调,乳汁缺乏,难产,痈肿疔毒等症,是临床常用下乳的重要药。广泛分布于我国的东北、华北、华东、西北及西南各地。主产于河北、山东、辽宁、黑龙江等地,以河北省产量最大。在陕西省低山、麦田内或农田附近生长,为常见的杂草。该品呈球形,直径约2mm。表面黑色,少数红棕色,略有光泽,有细密颗粒 状突起,另有一浅色圆点状肿脐及一浅沟。质坚硬,断面灰白色,角质样。无臭,味微涩苦。

王不留行籽的食用 方法

1、鼻血不止:我们可以把王不留行连茎、叶阴干收集起来,然后煎成浓汁来服用。

2、痔疮:需要用到王不留行、桃枝、茱萸根皮各五两,蛇床子、牡荆子、苦竹叶、蒺藜子各三程式,大麻子一升,以水二头号半,煮取一斗,多次洗患处。

3、妇女乳少:王不留行、穿山甲(炮)、龙骨、瞿麦穗、麦门冬,等分为末。每服5克,热酒调下,服药后再吃猪蹄汤,并一日数次用木梳乳,助乳汁流出。

4、疔肿初起:王不留不行子研为一末,加蟾蜍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一丸,酒送下。等待出汗之后就会好了。

5、大便后下血:可以把王不留行研为末,每服10克,用温水送下。

王不留行籽治疗近视

取肺、肾、皮质下、内分泌、面、额等一些穴,每次取一侧耳 4~5 穴,用耳穴探测仪穴区的敏感点, 然后用胶布剪成 0.7×0.7cm 大小, 中央嵌 1 粒王不留行籽, 粘于一侧耳穴上, 每日自行按压刺激 6~10 次,每穴每次按压 1~3 分钟,5 天后再换贴另耳。治疗 5 天后,粉 刺由大到小,颜色由深变浅,最后面部光滑如故。

王不留行籽哪些人不能吃

具有活血通经,消肿止痛,催生下乳的功能。中医传统疗法使用王不留行籽贴压耳穴可以治疗多种疾病,所以王不留行籽常被用在耳穴疗法,只要用胶布把它粘在耳朵适当的穴位,偶尔按摩一下就可以调理身体。例如可以贴在耳朵十二指肠和胃穴的位置来调理肠胃。

王不留行籽暂时没有具体涉及到不适合的人群。

失眠耳贴位置示意图

失眠耳贴位置示意图

失眠耳贴位置示意图,失眠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而贴耳穴治疗方法是常见的一种中医治疗方法,对于治疗失眠有很大的`好处,那么具体的做法是什么呢?为大家准备了失眠耳贴位置示意图,

失眠耳贴位置示意图1 贴耳穴治疗失眠方法一

【主穴】神门、心、脑点。

【配穴】心脾两虚配脾、心;肝火上扰配肝、胆;胃腑不和配胃、脾;阴虚火旺配心、肾。

【治疗方法】

1. 用探针或火柴头、棉签等在所选穴区点按探寻耳穴敏感点

2. 常规耳部消毒。用胶布粘王不留行籽压于耳穴神门、心、脑点。再辨证配穴1~2个

3. 令患者每天按捏2-3次,每次3-5分钟,睡前加强按捏,隔1-2天换贴1次, 10次为1个疗程。治疗最少1次,最长12次。耳压期间停服一切催眠药物。

贴耳穴治疗失眠方法二

【主穴】神门、心、脑。

【配穴】肝火上扰型配肝,胃气不和型配胃,

阴虚火旺型配肾,心脾两虚型配脾,心胆气虚型配胆。

【治疗方法】

1. 先在选穴区探查耳穴敏感点(有白色糠皮样脱屑或结节状隆起、点状凹陷且有压痛)。常规耳部消毒,待干。

2. 用王不留行籽准确的贴在敏感点上。

3. 嘱患者每天用手按压每个穴位3次,每次10分钟。两耳交替贴压,隔日更换1次,5次为1疗程。

失眠耳贴位置示意图2 耳朵上有个穴位可以缓解失眠,你知道吗?

失眠按上、下耳窝

失眠,中医称「不寐」,它是由心、脾虚弱造成,可按揉下耳窝中的「心」、及其上方上耳窝中的「脾」两穴位。可将食指放到耳孔处,拇指放到耳的背面捏揉即可。

失眠的耳穴疗法

失眠多因情绪刺激、环境改变、药物作用、疾病等,造成大脑调节紊乱所致。中医认为失眠是阳不入阴、神不守舍的病理表现。

耳朵上布有穴位,有疏通经络、运行气血、调理脏腑的作用。以不同方式刺激这些穴位可产生全身或局部反应,有助诊断和治疗。中医应用耳穴疗法历史悠久,施行方式多样,包括针灸、按摩、敷贴、栓塞、吹药、埋针、放血等,是中医综合治疗的操作手法之一。

耳穴治疗失眠的刺激手法可以是针刺、贴压、放血。常用安神助眠的穴位有:心、脾、肾、神门、枕、脑、缘中、内分泌和交感。

耳针促进睡眠

在一边耳朵上选2-3个穴位。先清洁消毒,用0.5寸毫针操作,快速刺入0.33cm深的软骨组织,以不穿透对侧皮肤为度,捻转数次後,留针10-20分钟,过程中可捻转加强针感。每天或隔天一次,10-20次为一个疗程,疗程隔间为一周。如因工作关系,未能定时接受治疗,可选用埋针固定在穴位上,持续5-20天,令患者每天按压数次,加强刺激度。

耳穴贴压促眠

是最常见的耳穴刺激法。在一边耳朵上选2-3个穴位,清洁消毒耳廓,在相应穴位贴上磁珠,轻按数十次,使局部充血变红、发热、疼痛为度。吩咐患者经常按压穴位,特别在餐後及睡前,每次按压3-5分钟。两耳交替,隔日更换一次耳贴。对於顽固性失眠,配合敷药较佳,如王不留行籽、莱菔子、六神丸、冰片等,在穴位前後两面均贴上加强刺激。

耳穴放血促眠

即在耳珠上点刺放血,挤出4-5滴血,每周2次,左右交替进行。注意事前消毒,有出血问题、贫血、血压低和孕妇不宜。

耳穴按其治疗失眠作用性质,可以区分为阴性穴、阳性穴及平性穴三类:阴性穴多具有清热解毒、泻火、消炎、镇静、镇痛等作用;阳性穴多具有温热、滋补、助阳、促进代谢、循环、内分泌和生长等作用;介于两者之间则为平性穴,平性穴也常有偏颇,或偏于阳性,或偏于阴性。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