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茶与药酒>药酒

药酒的命名

时间: 2022-12-11 22:20:25

最古的药酒方与其他中药方剂一样是没有名称的,在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中,所记载的药酒方,就没有具体的方名。这种情况在唐代方书中仍保留不少,如《干金要方·脾脏下》“治下痢绞痛肠滑不可差方。”《外台秘要》卷十五的“疗风痹瘾疹方”等。

最早的药酒命名,现见于先秦及汉代,如《内经》中的“鸡矢醴”及《金匮要略》中的“红蓝花酒”等,多以单味药或一方中主药的药名作为药酒名称,这方法成为后世药酒命名的重要方法。汉代以后,药酒命名的方法逐渐增多,传统命名方法,归纳有以下几种:①单味药配制的药酒,以药名作为酒名,如羌活酒。②二味药制成的药酒,大都二二药联名,如五倍子白矾酒。③多味药制成药酒用一个或二个主药,作为命名,如羌独活酒,或用概要易记的方法命名,如:五蛇酒、五精酒,五枝酒、二藤酒等。④以人名为药酒名称,如仓公酒、史国公酒、北地太守酒等,以示纪念。为了区别,有时也用人名与药名或功效联名的,如崔氏地黄酒、周公百岁酒等等。⑤以功能主治命名,如安胎当归酒、愈风酒、红颜酒、腰痛酒等。这一命名方法,在传统命名方法中,也占相当比重。⑥以中药方剂和名称,直接作为药酒名称,如八珍酒、十全大补酒等。

此外,还有一些从其他各种角度来命名的药酒,如白药酒、玉液酒、紫酒、戊戌酒、仙酒、青囊酒等,数量不多,不一一列举。

由于命名的方法多以主药或功效为主,再加药酒的历代专著均已亡佚,有些专题论述亦无分类,大都药酒方剂是穿插在其他方书中,所以在命名和分类上都存在一些问题。如就本书原来收集到,以虎骨酒命名者,就有33方,其中单味8方、复方25方。复方中药味数最多者达40余味,最少者仅2味,它们的组成相差很大,功效显然也有所区别。但是,都用同一个名称即虎骨酒,因此不易区别,给应用和分类带来困难。为此,我们对药酒的命名作了必要的改动。改动的原则如下。

药酒的命名

(1)为尽量保持原貌,对有些名称不十分确切,或彼此十分相似的药酒,尤其是古方,只要不与其他药酒名称重复,则不作更改。如虎胫骨浸酒、虎胫骨酒、虎骨浸酒、浸虎骨酒,这些都是复方药酒,名称上不同于虎骨酒,彼此药物组成及名称上也稍有区别,所以就不作改动。当然,现在的虎已成珍稀保护动物,是不能再用来做药酒了。

(2)根据药酒功能主治的特点进行更改。

(3)根据组方特点归纳命名。即除了主药,另再选一药搭配命名。搭配方法:仅二味药者,就将另一味药的名称配上。

(4)个别药酒方剂增“复方”二字,以示区别。

(5)对于近代编著中,重复命名的复方药酒,则用号码加以区别,并在“资料来源”一项注名出处。

此外,对内容相同或相近的同名药酒,进行归并。因为后世医书中有不少内容是整理收录前人的,如明代的《普济方》中就有不少药酒方剂是辑自宋代《圣济总录》、《太平圣惠方》的,在组成上完全相同,对此我们作了归并。对少数处方,其制法、服用方法及功能主治的内容基本相同,或在处方组成几十味药中仅差少数几味药作用不明显者,这可能是古人抄写整理中的脱漏、衍讹,我们则删去短少药味的处方,以避免内容庞杂重复,同时对内容相同的单味药酒进行归并,尽可能使《中国药酒大全》的内容“丰富实用,简而不漏”。

中国药酒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过程,药酒的功能主治;既包括了中国古代二千年前的一些病名和病证,也包括了现代医学中的一些病名和病证,此分属二个理论体系,目前还很难统一。中国药酒是中医的一部分,因此首先要保持它传统性,但也不忽视它发展的一面。为此,我们采用目前两种理论体系均能接受的大科分类法,列保健、内、外、妇、儿、骨伤、皮肤、五官、口齿等科。

对有些目前还不太确凿的古代病名、病证,以及功能罗列一大堆,对主治不明确的药酒,则不与勉强分类,归并“其他”,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