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养生也日渐成为人们的共识。
在中国,养生文化已有几千年历史,“过午不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春夏养阳,秋冬补阴”等,都是古人留下的养生原则。
虽然时代不同,但很多传统养生法还是有其深刻道理的。相比老祖宗留下的养生方,现代流行的很多健身养生法,其实很伤身。
夜跑:提前透支生命阳气
跑步是一项很好的运动。但是现代人因为要忙于上班,早上起不来等原因,白天没有时间去跑步,而把这项运动放在了晚上做。
夜晚时,正常情况身体应收敛和补充阳气,来抗击外来的邪气。如果在此时跑步,毛孔全部打开,湿邪之气正好乘机而入。
夜晚是养阴的时候,夜跑损耗阴津,导致津液不足,而津液是心血所化,即耗费心血。
白天已经消耗很大很累了,晚上还要去跑步,五脏六腑的精气被四肢消耗掉了,而过度消耗,会导致心力憔悴,严重的,甚至导致猝死。
那为什么有些人说夜跑了之后瘦了,精神好了?
瘦了其实是因为消耗了人体的水分,变干瘪了自然看起来瘦了。而精神好了是强行升发和透支了身体储存的阳气来提振精神,这样一来,身体的阳气会越来越少。
所以说,这种做法实在是得不偿失。就像一罐煤气,省着点用,会用得更久,而开大阀门,则很快用完。如果感觉很虚,那就表明透支实在过度了,一定要及时警醒。
不仅仅是夜跑,晚上进行其他剧烈运动都是这样。和夜跑同理,其他的剧烈运动,需要耗费大量体力,出大汗的运动,都不适合在夜晚进行,特别是晚上9点之后。
合适的跑步建议在早晨太阳出来半个小时候进行,此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因为植物的光合作用已经减少。
拼命走路:毁膝盖
朋友圈刷步数曾经一度很流行,现在也还有很多人乐此不疲。
但你知道吗?我们的膝关节在30岁之后就开始慢慢衰退,膝关节常常会出现短期的酸痛,到了40-50岁,在走远路或剧烈运动后就会出现膝关节的明显疼痛。
其实这是在提醒我们要注意保养!过了50岁,髌骨软骨基本已达使用寿命。
很多人为了拼步数,上排行,或者纯粹是为了锻炼,拼命地走、爬、跑,其实对膝盖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骨科专家提醒:40岁之后,爬山、爬楼梯、蹲着干活这类对膝盖压力大的活动就要减少。
中老年人坐着小板凳干活、蹲着擦地板,这类非常损伤膝盖的行为都要避免。每天走几万步,也是不可取的。
虽然步行是很有效的运动方式,但过犹不及,中老年人更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量力而行,从养生的角度来说,每天走5000-6000步即可。
关于磨损膝盖的文章可以参考《8个习惯加快膝盖磨损,很少人关注到,养护膝盖的8个细节!》。
早上一杯凉开水:伤肠胃
早上一杯水,清理肠胃,稀释血液,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养生知识。错就错在,很多人把这杯水喝成了凉水。
刚起床的时候,我们的肠胃活动本身就没有很快恢复,这个时候,一杯凉水下肚,极大的刺激了肠胃,脾阳被用来温热这杯水,经常如此,就会损害脾阳,导致人体肠胃、消化道疾病,久而久之,还会导致阳虚。
而脾胃虚则百病生!
夏天因为温度高,常温的水也不会太凉,但是一到秋冬季节,常温的水也就成了凉水,非常不建议饮用。
早上第一杯水,不管是加蜂蜜还是加盐,加柠檬,都建议是温水,才能既刺激肠胃,又能达到养生效果。
如果不是特别的便秘或有其他问题,这杯水我们建议什么都不要加,只要温热的白开水即可。
关于早上的一些习惯,大家可以参考文章《养生从小事做起,早晨起床这些错误有你犯过吗?》。
生命在于运动,但运动不等于长寿。我们应该发现,我们身边长寿的人往往运动都是比较少的,或者说是适量的运动。生命在于运动,经常运动促进人体新陈代谢,让人体的器官和体质保持在最佳状态,但是过犹不及,运动员想要出成绩,大多数已经违背了运动健身的规律,超负荷的运动量,已经透支了人的身体。
据统计,运动员的平均寿命不超过50岁,挺可怕的一个数据,在人们的心目中,运动员都有着非常强壮的身体,其不知,为了追求荣誉,运动员的运动量早己违背了自然规律,导致免疫力机制受损,扰乱了人体系统分泌,加剧了器官的磨损,运动过量对人体的伤害是不可逆。
保健养生运动多系有氧运动,讲究“适度适量”
保健养生运动多系有氧运动,讲究“适度适量”,讲究劳逸结合,这是它有利于健康的原因。而职业运动员没有这么“好命”,他们需要“出成绩”,需要破各级纪录。因此他们的训练强度也是“职业”的,而且也不能跟普通人那样发生一点扭伤就修养直到完全恢复。运动员是极限训练,极限竞赛,更快更高更远,要把人类的体能榨穿底!
运动员往往是超负荷的训练,久而久之可以导致肌肉的强度、爆发力、耐力得到超级的强化。但是,超量的训练,同时也是对生物体的一种“折磨”,多少会损害其原本自然健康的素质,尤其大频率、超身体接受量的训练。
更是可以导致机体、机能严重伤害,甚至危害生命,即使没能当即殒命,长期的伤损也绝不是暂停运动就能得到完善补偿的,对身体的伤损的影响是长期存在的,终将在后续的生命活动中得以体现的。故而,运动员中长寿者自然就是少乎又少的。
健身是一项长期运动,要有周密考虑,合理安排时间
很多人觉得健身可以让身材更好,穿好看的衣服,拍好看的照片,找对象等等,但是在我看来健身的目的就是为了健康。健身会让你不自觉地把大量的金钱、时间、精力都投入在如何变得更加健康上。你的饮食、作息也都会以如何更加健康为第一目标来安排,成为习惯之后,可能这辈子都是受用的。
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他们并没有强烈的健身需求,尤其是刚需,坚持不下来很正常。能坚持下来的都是体验到健身带来好处的人。他们有的减肥成功了,有的身体健康了,有的体型变好了。长期健身的人都有一种感觉,到时候不去健身房浑身不舒服,肌肉痒痒。
健身是一项长期运动,要有周密考虑,合理安排时间,不是一蹴而就,要循序渐进,要明确健身目的,不断更新运动方式,克服惰性,要培养自己坚强的毅力,过了初级阶段,进入中级阶段后,就会步入正常健身,养成了健身习惯后,就会停不下来,不运动都会全身不舒服。
要想长年累月坚持健身是非常难的
要想长年累月坚持健身是非常难得,因为健身是一件比较枯燥的事,既需要一定的时间,又需要充沛的体力。而且健身是一件非常考验人毅力的事,意志不坚定,很容易放弃坚守,失去最初的热情和耐心,就随波逐流,放弃健身计划。另外,忙碌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现在的人工作比较忙,压力比较大。忙碌的工作压力山大会让人动摇最初的坚守。
人体的免疫力比较差,也就是说你身体的正气不足,在中医里面有“正气内存邪不可干”。要提高自己的免疫力,不仅仅是钱间自己的肌肉,更主要的是让你的五脏六腑都够健康,这才是最主要的。要让五脏六腑健康,要提高自己的免疫力,其实最主要的还是适度的有氧运动和合理有营养的膳食,提高自己的正气。
运动和锻炼千万不要过度,任何事情都要讲究适度适量
运动和锻炼千万不要过度,任何事情都要讲究适度适量,过犹不及。过度的运动 , 不但不会使身体健康,反而会损伤身体,耗损身体的内气和正气,疾病来了也不容易康复。一般每天运动1到2个小时就可以了。中老年人运动的心率掌握在120次左右,身体微微出汗就可以。
相对于常人的运动而言,专业运动员长寿,长寿的还是比较少的 , 甚至很多运动员,寿命比常人还要短得多 ,特别是一些消耗体力特别大、对抗性较强的竞技和搏击类运动员 ,如举重,摔跤,武术 ,长短跑等等,由于他们所从事的运动项目特性所决定,他们的运动量要远远大于常人 ,包括一些其他运动员。
他们的运动量己远远达到甚至超过人体所能承受的极限。换句话说 ,生命在于运动 ,也是适可而止的 ,如果达到甚至超过极限 ,必将走向反面 。此一来,对人体的承受能力而言 ,相对身体健康而言 ,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绅士”前几天在朋友圈内,发现了一篇关于讲述生命的文章,文章的标题是这样的,生命真的在于运动吗?然后文章内用,大象和猎豹的每日运动量、心跳率以及它们的寿命对比,乌龟和老鼠的每日运动量、心跳率以及它们的寿命对比,心脏跳动是有次数限制的,运动过多,导致心脏跳动次数过多,就会短命,“生动又形象”地表明了,生命不在于运动,生命在于静止。
然后又说了现在的运动员和健身者们,别看虽然一个个跳得很高、跑得很快、力量很大,但是却没有一个是能够长寿的,生命的意义在静止和养生,那些肌肉虽然看起来确实不错,但是往往都是消耗了一年年的生命,是得不偿失的事情。
事实真的如此吗?生命到底是在于运动和静止呢?
一、动物中“心跳率和寿命”并没有什么联系
这个文章的作者很聪明,用了自然界的大象和猎豹,以及乌龟和老鼠举例子,说运动量过大的动物,心跳率会更多,寿命更多,但是自然界中有很多动物,正好与这个例子是相反的,动物的寿命与运动量和心跳率没什么关系,而是与动物的种属性有关系,例如说鸟类普遍的心跳率都在200-300次/分,远远超过人类的心跳率,而鸟类中的长寿者金刚鹦鹉可以活50年左右,而像青蛙。心跳率只有40-50/分,它的寿命却只有10年左右。
二、运动健将和健身肌肉男们并不短命
很多人觉得,运动员和健身者们平时的运动量过大,对于身体器官的损耗大于普通人,所以到了年纪大了的时候,就会引发各种疾病。听起来确实是挺有道理,而且很多媒体上也都报道过一些运动员或者健身者,年纪大了以后身体虚弱的新闻。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在讨论一个事物的时候,不要使用特例和个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网络上大多数运动员和健身者短命的新闻也只是特例而已,大多数的运动员和健身者晚年生活并不会比普通人差,而且数据统计过,大部分的运动员和健身者的寿命要超出普通人,而且晚年患疾病的概率也会更小。
现在很多文章的作者,都有点不负责任,说什么抽烟的人更长寿,然后举一些特例来说明,说什么运动员和健身者都是短命鬼,然后再举一些特例,根本一点都不负责任,根本就是在误导读者。
你觉得生命应该在于运动和静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