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艾灸养生>艾灸

「艾灸小课堂」艾灸烫伤的预防和处理

时间: 2023-03-11 21:59:00

「艾灸小课堂」艾灸烫伤的预防和处理

《黄帝内经·异法方宜论篇》:“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亦从北方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上升,保健意识逐渐提高,更多的人开始注重养生,同时艾灸因其有效、简单、方便的特点,更是广受欢迎。

艾灸的施灸过程主要通过点燃的艾炷、艾条,以适当的距离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以皮肤红晕为度,以达到舒通经络、温经散寒等作用。

如今大多数人家中都备有艾条,懂得一些艾灸保健知识,虽然艾灸的操作简单,但运用时还是有可能被烫伤。

烫伤是由无火焰的高温液体、高温固体或高温蒸汽等所致的组织损伤。

临床症状为皮肤红肿、水疱、脱皮或者发白,疼痛等。

艾灸所导致的烫伤除了燃烧的艾条直接接触皮肤导致的烫伤之外,还有一种烫伤叫做低温烫伤

低温烫伤是指身体长时间接触温度不太高的热源,致使热量蓄积而导致接触部位皮肤、皮下组织烧伤。

低温烫伤通常痛感较小,仅在皮肤表面出现红肿,水泡等现象,这种低敏感性就会导致我们在艾灸时不经意的就发现自己已经被烫伤了。

此类情况容易发生在一些感觉迟钝,比如老人、瘫痪病人、糖尿病患者、醉酒者、以及施灸中入睡的人等当中,灸处容易造成局部烫伤。

艾灸烫伤的应急处理

一、接触性烫伤

处理原则:应用于伤口小于黄豆大小或者皮肤出现红肿、疼痛等伤口

1. 立即离开热源,可用冰块或者用凉毛巾敷伤口以吸收伤口的余热;

2. 用芦荟、云南白药、万花油或者其他烫烧膏等药物涂抹伤口;

二、非接触性低温烫伤

处理原则:此类伤口创面往往比较大且深、伴有水泡。

1.不要立即弄破水泡,以防发生感染。

2.不要私自涂红药水,酱油等,以免影响医生对病情的判断。由于低温烫伤的创面较深且作用时间较长,传统的冷敷已无明显效果,此时应保护创面不受污染,并及时就医。

针刺也可治疗烫伤。针刺治疗烫伤主要的以局部取穴为主。

烫伤形成后,在10~30 nlin内予扎针施治,其受烫处的剧痛可望在3~5 min大减,而随烫产生的水泡,也有可能在2~3 h自行瘪掉[1]。

针灸治疗烫伤的原理是调整人体的气与血的关系,正如《疡医大全》:“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

人体气血充足旺盛则伤口愈合的快,反之则愈合缓慢甚至伤口不愈。

艾灸烫伤的预防和调护

1.由于老人、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感觉敏感低下,小孩的皮肤娇嫩,不耐寒热,治疗前提醒病人、家属、或护工等。注意操作艾灸时不宜过度靠近皮肤以强求温热感,应以皮肤潮红为度。

2.烫伤后宜多进食,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宜,尤其多食鸡蛋、豆类及其制品等易吸收的优质蛋白,以补充人体的气血。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姜、蒜等。

3.被烫伤的伤口应保持干燥,不要包扎,避免浸湿伤口导致伤口愈合缓慢甚至加重感染。

4、如烫伤面积过大、过深、甚至导致全身各种并发症,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来源:中医护理微信公众号

编辑整理:中西医结合护理杂志社通讯员:秦沙沙 孙磊

艾灸时烫伤

原则是首先除去热源,迅速离开现场,用各种灭火方法,如水浸、水淋、就地卧倒翻滚、立即将湿衣服脱去或剪破、淋水,将肢体浸泡在冷水中,直到疼痛消失为止。还可用湿毛巾或床单盖在伤处,再往上喷洒冷水。不要弄破水泡。
脘、天枢、气海、皮俞、胃俞、肝俞。
(2)大椎、十二俞穴。
(3)四缝、足三里。
操作方法:
(1)留罐法 取第一组穴位,每次于腹部穴位和背部俞穴各选2~3个,以闪罐法将罐吸拔于穴上,留罐10~15分钟。或取第二组穴位,先于督脉及膀胱经循行线涂润滑介质,用闪罐法将罐吸拔于大椎及风门穴,由上及下走罐数次,再将罐吸拔于大椎穴和脾俞、胃俞、肝俞,留罐10~15分钟。
(2) 针罐法 第一组穴位每次任选2穴,加上第三组足三里穴,局部常规消毒后,用毫针施以补泻手法,得气则止,不留针。再取第三组四缝穴以三棱针点刺,挤出少许粘液。继而将罐以内罐法吸拔于第一组所取穴位,留罐10分钟。

以上就是本次小编整理的“「艾灸小课堂」艾灸烫伤的预防和处理”,希望能帮到各位小伙伴,关注我们获取超多艾灸养生信息。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