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艾灸养生>艾灸

胃肠炎艾灸治疗,肚子胀痛怕冷不再困扰,灸4个穴再也不怕拉肚子

时间: 2023-03-11 21:39:35

胃肠炎艾灸治疗,肚子胀痛怕冷不再困扰,灸4个穴再也不怕拉肚子

肚子痛、肚子胀、拉稀、便秘地球人每个人都曾遇到过,体质好的遇到的次数就少一些,体质不好的人,就会经常出现。尤其是现在冬天来了,早上吃的饭不温不热很容易中招,喝了没有加热的牛奶一不小心就拉肚子,上班上学路上一边吃早餐一边走路挤车,如果早餐不干净就容易拉肚子,要么找不到厕所要么要排队N久,种种窘境大部人可能都经历过。

最怕的是遇到连续几天的拉肚子,拉的整个人都要虚脱了。相信有50%的人都中招过,平常的吃点药还能顶过去,这种情况就不得了,上班工作不了上学学习不了。拉肚子能拉的腿都站不稳,坐立不安,这个时候就想躺着,拿着热水袋捂着肚子;然而如果不是在家里,只能坐着夹紧避免一不小心拉了。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艾灸治疗胃肠炎、胃不舒服等一系列症状。治疗不是关键,关键是要艾灸提升体质,增强胃部的抵抗力。

胃肠炎

症状:胃中寒冷、喜温暖,喜揉按,消化不好,没有食欲,腹痛腹胀,胃酸、呕吐、便秘等。

配穴:足三里穴,天枢穴,神阙穴,中脘穴

天枢穴:在下腹部,肚脐眼旁2寸(约2个半横指)处

神阙穴:在脐中部,脐中央,肚脐所在即为本穴

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处

足三里穴:采用正坐,或者仰卧,外膝眼下三寸(4个横指)

这里需要提示一下:足三里是在外膝眼的下三寸,不是内膝眼,之前遇到不少的艾友很容易搞混,而我自己有时候拿着精油就按摩,也容易忘记,所以要提醒一下大家,穴位不能搞错。

另外冬天来了,提醒广大艾友要注意早餐,不要吃冷的,不然很容易肚子痛拉稀。耽误工作和学习,冬天天气冷没有暖气的艾友艾灸次数适当减少,或者开一个小的取暖器再艾灸。冬天穿的衣服多,行动不便,大家在艾灸的时候要注意,避免烫伤或者烧着衣服!一定要注意哦!

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了,我整理了一本艾灸电子书(如上图),罗列了最常见的60多种病症的取穴,艾灸指南。有兴趣的艾友可以私信我,免费赠送高清艾灸电子书。图文并茂,艾灸取穴不再是麻烦事。

李小白蕲艾左1手机直拍

李小白蕲艾,像李白的诗那样“不S人间烟火”,绒真烟小火纯!专为在家艾灸研发,烟雾小。卷纸灰不发黑、不卷边、不脱落,干净整洁特舒服,专治艾灸洁癖和强迫症。

6.0的艾条切艾柱燃烧过程卷纸会有部分脱落

愿李白这把艾火之剑斩尽世间病邪,让更多的艾友过尚有灸(“酒”)、有诗和远方的浪漫健康生活!这就是李小白蕲艾的寓意!

6cm高艾柱燃烧动图

过往好文回顾

错误的艾灸,滥用艾艾贴导致浑身疤痕,当心不良商家虚假宣传诱导

真的艾叶纸艾柱燃烧后是什么样呢,看过一次就不想再用其他的卷纸

别以为你摘干净的艾叶放三五年就是好艾,纯手工打绒后告诉你真相

艾灸馆为什么不卖你艾条,很多艾友都问过我们,今天来解开疑惑

艾灸馆很贵又耗时,家中艾灸把墙都熏黄了,只因选错了艾

一言不合就自己做艾条,什么黄金艾十年艾都没有亲自做的艾好

万病之源的湿气,到底是从哪里入侵人体的,追根溯源才能根除湿气

点燃22支艾柱7个厂家,解答你对艾90%以上疑惑,个人和艾灸馆必知

艾灸必知的十大要穴之12,找准穴位正确施灸,方能最大化除疾患

艾灸熟灸你的肚子,至少收获以下七个好处!

艾灸熟灸你的肚子,至少收获以下七个好处!

先告诉你七个好处

第一:疏通带脉,紧致肌肤,收紧线条

第二:保养卵巢

第三:妊娠纹淡化

第四:排除没有完全排干净的月经

第五:可以调理便秘

第六:还可以调理痛经

第七:去除宫寒,做一样可以调理这么多地方,一举多得!

女人的生命点就是在肚子上,女人们的肚子保养是非常重要的哦……!

再告诉你十个肚子的重要事项

1、女人的肚子一定要软

肚子硬,脸有斑;肚子硬,脾气差;

肚子硬,脸有痘;肚子硬,睡不好。

2、女人的肚子一定要温度

肚子凉,手脚凉;肚子凉,疾病多;

肚子凉,到处疼;肚子疼,斑黄黑。

3、女人的肚子温度高一度

女人肚子暖一些,妇科疾病发病率少一半。

4、经前揉肚子

坚持一年,美两岁;坚持三年,没疾病。

5、露肩,露胸,不露腹

露出肚子少寿命。

6、脐周常按

元气不缺;脐周常暖,疾病不缠。

7、定期饿饿,肚子减负

晚餐少食,肚子减负;经前揉揉,肚子减负。

8、面部是花

胸部是叶,子宫是根,根伤叶损花枯。

9、经期食凉,肚子必疼

经期不暖,手脚必凉;经期熬夜,面部必斑。

10、与肚子有关的时间

5至7点大肠经开经,如厕;

7至9点胃经开经,必食;

15至17点,膀胱经开经,饮水,

21至23点,三焦经开经,必眠!

所以女士们一定要对自己肚子好一点!

“推腹法”治疗慢性病,中老年人很受用

当慢性病老是不愈,但又不知病因何在、如何治疗的时候,那你就去寻找这个腹部的阻滞点吧,只要把它推开揉散,会发现你的慢性病也随之消失。

这里介绍的这个健身法,就是“推腹法”。

推腹,顾名思义就是推肚子,用手指、手掌、拳头皆可,由心窝向下推到小腹。

每天早上起床时要推一次,晚上临睡前推一次,平常无聊时也可推推。有人一推就会打嗝放屁,那是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效果最好;有人则会腹中水声咕咕,这是在推动腹中沉积多日的浊水,这种湿浊如果不及早排出,循经上头则头痛眩晕,滞塞毛孔则发皮炎湿疹,遇肝火则化痰,逢脾虚则腹泻,遗患无穷,必须及早清除。

肚子上的几个救命穴

1.肚子上的长寿大穴——神阙穴

腹部常用的保健穴有很多,我首先来讲讲神阙穴。从字面意思上来看,“神阙”就肯定是个非常重要的穴位。为什么我会这么说呢?因为在中国只有最重要的才会封之为神呀!

神阙穴其实就是我们的肚脐眼,我们在灸神阙穴时首先要平躺在床上。灸神阙的方法有很多,我先来介绍一下艾条灸。我们可以在肚脐里填上盐,然后直接拿艾条在盐上进行熏烤。除了可以用隔盐灸,还可以在神阙穴做温和灸,温和灸就是用艾条直接熏烤神阙穴,艾灸时艾条燃烧端离皮肤大概3厘米,这样既可以让热力传到皮肤深层,又不会烫伤皮肤。也可以直接用艾灸贴熟灸贴上。

温和灸补益的作用可能更好一点,如果想温中、温补,就选用神阙穴。艾灸熟灸神阙穴可以治疗中风虚脱,四肢厥冷,风痫,形惫体乏,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脱肛,泻痢,五淋,妇女不孕等疾病。如果是想治病,那么可以每天灸一次神阙穴,大概灸10天以后,可以休息3~5天,然后再做下一次艾灸。一般来说,做肚脐的温和灸需要20~30分钟的时间。如果只是单纯地保健,就不用连着灸10天,隔三五天再灸10天,只要能坚持一个月灸一次就可以了。

上面介绍的是艾条灸,下面再来介绍一下肚脐的艾炷灸法。做神阙穴的艾炷灸,只能做隔物灸,最常做的就是隔盐灸。首先把盐放在肚脐里,然后再把艾炷点燃后放在盐上面进行艾灸。要注意的是盐铺面要大一点,艾炷不能做得太大,要做小点的艾炷。还要注意一点,因为盐遇到热会熔化,所以要注意换新盐。还有化了的盐也是很烫的,不小心也容易烫伤。如果特别害怕烫伤的人,可以在放了盐以后,再在盐上搁一片姜片,然后在姜片上放艾炷,这样就很安全了。

2.延年益寿的气海穴和关元穴

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的地方,取穴时我们可以用本书前面讲的横指同身寸取穴法,记住一定用本人的手,首先把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横纹为标准,这四指的宽度为3寸。关元穴和肚脐连线的中点就是气海穴了,气海的位置就是脐下1.5寸。

气海穴,从它的名字我们就能体会到,这个穴是我们全身的气聚集的地方。所以气海也是个补气特别好的穴位。虚脱、形体羸瘦、脏气衰惫、乏力等气虚病症都可以艾灸气海穴。有人可能不理解气虚是怎么回事,如果我们一上楼就喘,上两层楼就走不动了,这就说明是气不足,也就是气虚。气虚的人可以多灸这个穴位,这个穴位不但可以补气,还有行气调气的作用。

其实灸气海穴不仅可以治疗气虚,还可以治疗气逆,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气乱,比如有些人老打嗝,这在中医被称作呃逆。为什么会出现呃逆呢?呃逆的病位主要在中焦,是由于胃气上逆动膈而成。可由饮食不节,胃失和降,或情志不和,肝气犯胃,或正气亏虚,耗伤中气等引起。还有一些更年期的女同志也容易出现气机逆乱,主要表现有烦躁、易怒,其实这也是属于气机不畅,这种情况就可以灸气海穴。

气海穴再往下一点是关元穴,它的作用和神阙穴有点像,都是温中补阳的穴位。但神阙穴温中的作用更强,就是治疗胃肠疾患的作用更强;而关元穴补元阳的作用更强,什么叫补元阳呢?就是补肾阳。肾阳虚的病人会出现哪些症状?肾阳虚的人最常见的症状就是腰腿痛,或者腰酸、没劲;男性肾阳不足的话,性功能可能会有问题。关元穴就是一个善于补肾阳的穴位。

女孩子中很多人都有月经不调的毛病,或月经不来,或月经延期,这些都可以通过灸关元穴来调理。只要觉得阳气不足,气血不畅都可以灸这个穴位。如果有喘不上气,或者自觉吸气吸不到底的时候也可以灸这两个穴位。只要觉得是虚的病症,都能艾灸关元和气海;如果我们身体不虚,为了让自己更强壮也是可以常常艾灸这两个穴位的。关元和气海这两个穴位是人体保健非常重要的穴位,我们常灸这两个穴就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有些人会觉得找这两个穴位还是很困难,那怎么办呢?我们也可以在肚脐所在的人体腹部正中这条线上进行艾灸。我们做艾条的温和灸时,就可以拿着艾条灸肚脐所在的这一条线,这样三个穴位就都可以灸到了。有人说这三个穴哪个穴对我来说是更需要灸的呢,那就需要我们自己去体会了,我们可以仔细感觉一下,在灸的过程中哪个位置下面最热,那我们就可以多灸一会这个穴位。中医讲穴位的使用时,有一个原则,叫离穴不离经。就是说通常我们在用针刺治病时,找穴位要很准确;但是我们做灸疗的时候,不一定非要在穴位所在的那个点上,只要在穴位所在的那条经上面施灸就行了。比如我们人体正中这条任脉,我们在做艾灸时,就可以在这条线上面找对热最敏感的那个点施灸。

3.专治脾胃问题的中脘穴



中脘穴的位置是在上腹部,脐上4寸的位置。找此穴的方法是先找到胸骨下端,然后找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的中点,即为此穴。胸骨下端到肚脐这一段是8寸,中点也就是脐上4寸就是中脘穴了。

艾灸熟灸中脘穴有什么功效呢?艾灸中脘穴可以保养脾胃,还可以通腹降气。其实我们看它的位置就能知道它的功效,中脘穴的位置和胃很近,所以这个穴位主要可以治疗一些脾胃疾病,比如腹胀、腹泻、腹痛、肠鸣、反酸、呕吐、便秘等,此外对食欲缺乏、目眩、耳鸣、青春痘、精力不济、神经衰弱等因脾胃不和引起的病症也很有效。只要是脾胃不好,都可以艾灸中脘穴来治疗。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所以脾胃对于人的身体很重要,而艾灸中脘穴就是一个比较好的健脾胃的方法。

腹部艾灸熟灸注意事项

艾灸时,首先要注意不要烫伤了皮肤。做艾条灸时,隔一段时间就要抖一下燃烧端的灰烬;做艾炷灸时,要及时更换艾炷。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一定要护住刚灸完的地方。因为刚灸完的地方一定很热,有的人不注意,穿得很少就可能着凉了。艾灸温通的效果很好,艾灸熟灸以后皮肤的毛孔是打开的,如果不注意保暖的话,寒气就很容易进入到体内,这样反而达不到治疗的目的了。

感觉气喘短气、畏寒怕冷,艾灸哪些穴位有好处?

经常会发现我们身边有一些人手脚总是发凉,而且出来进去老是怕冷,总是会比别人穿的衣服多,这些人特别需要对身体做调养。如果是这种情况,用艾灸的效果也是非常好的。艾灸对穴位的刺激,能够使温经散寒,达到血脉通络的目的,使畏寒怕冷得到改善。

在采用艾灸调理的时候,可以艾灸关元穴这个穴位能够起到补肝肾益气血的效果,并且还可以调理肠胃。艾灸足三里也是人们经常会用到的方法,这个穴位在人体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在这里做艾灸,同样能够补中益气。艾灸大椎穴也可以使人体得到温暖调理,祛除寒凉,如果是体弱经常感冒的人,艾灸这个穴位效果是非常神奇的。

在对畏寒怕冷的人做艾灸时,艾灸劳宫穴也可以有很好的作用,还有就是艾灸阳池穴,对治疗手脚冰凉,尤其是女性畏寒怕冷,是有很独到的作用的。鱼际穴也是一个非常适合艾灸的穴位,对治疗胃寒怕冷有着很好的疗效。

其实除了艾灸之外,还可以做一些养食补理,比如吃一些含有高蛋白,高能量并且容易消化的食物,效果也是非常好的,尤其是吃羊肉汤,或者食用姜汤,都可以驱蚊散寒,改善病人的畏寒症状。希望有畏寒的人士,能够按上述的介绍对身体做适当地调理,使自己的身体强健起来,改善手脚冰凉症状。

冬季艾灸养生,不同体质怎么灸?

冬季艾灸养生,不同体质怎么灸?

冬至后,冬季也慢慢开始的最冷之时,此时,人体内的阴气达到最盛,阳气开始出现萌芽,因此,冬至养生亦应适当补养阳气,而艾灸就是一种非常适合的养生方法。那么艾灸有什么好处呢?

调节阴阳。人体阴阳平衡,则身体健康,而阴阳失衡人就会发生各种疾病,用艾条施灸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即可以滋阴又可以壮阳,正好可以将初生的阳气稳固下来,使阳气逐渐壮大的同时,又能不损阴气。

行气活血。气是人的生命动力,血为人的基本营养物质,气血充足,各大器官才能各值其职,人的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艾灸可以调理气血,改善女性面容无化,四肢不温等症状,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

疏经通络。经络是气血运动的通道,路都给堵塞了,气血怎么能正常的运行,营养物质无法正常输送到身体各处,就会引起疾病的发生,而艾灸可以帮助我们疏通经络,经络通了,排毒功能也会更好。

强身健体。中医认为,艾灸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功效,对女性朋友容易出现各种虚寒症状,如身体乏力、月经紊乱、关节酸痛、连续感冒等,均可有很好的调理作用,祛病强身,延年益寿。

冬季艾灸养生虽然好处多,但这些人不宜施灸:

过于疲劳者。

过饥、过饱者。

情绪波动大者。

酒醉、大汗淋漓者。

经期女性、以及怀孕妇女。

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

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者。

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

冬季艾灸养生虽然好处多,这些体质适宜艾灸:

阴虚体质:这类人多面色偏红或是颧红,常有灼热感,手足心热,口咽干燥,多喜饮冷,唇红微干等,比起冬季,夏季更加煎熬。

阳盛体质:此类人平素喜凉怕热,神旺气粗,口渴喜冷饮,尿黄便结,病则易发高热,舌红苔薄黄。

小孩胃不好,能做艾灸吗

脾有着运化食物中营养物质和输布水液以及统摄血液的作用,而胃部则是我们身体最大的消化器官。一旦脾胃功能不好,身体就会出现营养不良,气血不和的情况,从而导致脸色差、身体差、皮肤差。

1、要健脾胃,先养心情

脾胃是有“感情”的,“情志养生”也是养脾胃。日常生活中,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心情抑郁、情绪低落时,会茶饭不思,而放松的环境和愉快的心情则会使你胃口大开。

研究发现,在胃病患者中约七成跟情绪有关,而胃功能失调者,患抑郁症等各类情绪病的机会比一般人高3.1倍至4.4倍。由于“情绪”变化常可引发胃肠功能的改变,所以胃被称为人体情绪变化的“晴雨表”。

中医学很早就认识到“情志伤胃”,古代先贤对于胃病的治疗多重“调节情绪”。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情绪对脾胃具有重要影响,所以要养脾胃,先养心情。

2、饮食适宜,脾胃安

脾胃者,仓廪之官也,饮食养生从养脾胃开始。

人以水谷为本,胃主受纳水谷,所以养脾胃最好的莫过于五谷。《黄帝内经》讲:“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意思就是谷物(主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而水果、蔬菜和肉类等都是作为辅助,发挥补益作用。

养脾胃不仅要多吃五谷糙米,还要注意饮食有节和多样化,顺应四时,各种美味食物,如:粳米、糯米、锅巴、番薯、薏苡仁、饭豇豆、白扁豆、牛肉、牛肚、鲫鱼、鲈鱼、大枣、莲子肉、花生、栗子、藕、香菇、高粱、玉米、豇豆、马铃薯、芋头、面筋、花菜、大白菜、胡萝卜、荠莱等。

3、适当运动,益脾胃

最好选择和缓、低强度、少量、持续坚持的运动方式,运动后身体微微汗出,筋骨舒展,以不感到过度劳累为宜。运动后大汗淋漓的项目并不适合,因这种运动方式耗气伤津,反而会加重气短乏力的症状,降低我们的机体免疫功能。

易气短喘息的人首选的运动项目是打太极,因太极动作缓慢、流畅,在运动过程中同时有调息要求,如最常见的‘气沉丹田’要求练习者以意引气达于腹部,使之不能上浮。实际上这些练习对动则气喘的人大有裨益。

可以常做一些类似太极、八段锦、五禽戏、扇舞以及各式各样的养生功等具有中医养气功能的运动,此外,像慢跑、广播体操、踢毽、打桌球、广场舞、交谊舞等项目也是不错的选择。

4.穴位养生,强脾胃

(1)捏脊

捏脊疗法通常用于小儿,但对成年人一样有效,适用于消化不良、口臭、胃胀、胃痛、腹泻、萎靡不振、乏力等患者。每日捏1-2遍,坚持1周即可见效。

操作方法:先在背部轻轻按摩几遍,使肌肉放松,然后用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同时提拿背部正中的皮肤,沿脊柱自下而上,双手交替向前捻动。

每捏三下将皮肤提一下,这叫“捏三提一法”。捏起皮肤多少及提拿用力大小要适当,不可拧转;且要直线前进,不可歪斜。

(2)揉脐周

一手掌心或掌根贴脐部,另一手按手背,顺时针方向旋转揉动,每次约5分钟,每日1-2次。此法能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多用于消化不良、胃寒、腹胀、腹痛、腹泻、便秘的患者。

还可以两手分别紧贴肚脐两侧,上下来回擦动,至发热为止。胃胀、腹痛的病人可选用,每日2-5次。肚脐两侧旁开2寸为天枢穴,这个方法能刺激此穴,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及消化功能紊乱引起的积食、呕吐、腹泻、便秘等。

(3)按揉足三里

足三里是人体的保健要穴,位于膝眼外下方。每日按揉50-100次,能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导滞通络,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脾胃病变。

(4)灸法补气健脾滋肾

爱喘的人多是由于肾阳亏虚,不能纳气,所以容易出现喘息气短,呼多吸少的症状。要想改善动则气喘的状况,可以通过灸法、食疗等方法助力,以提升运动能力。

艾灸是不少人常用的保健方法,可以用艾条来灸大椎、定喘、足三里、肺俞、脾俞、肾俞等穴位。这些穴位或是定喘顺气的要穴,或为补脾益肺健肾的强壮穴,以艾灸之可振奋阳气,改善虚劳气喘的症状。

艾珍好的艾灸贴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现在研究证实,艾灸神奇功效的原因是热与艾的综合作用会产生具有治疗效果的化学物质,有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效果,通过热力作用,不仅没有破化艾草里的有效药物成分,反而使之有所增强,附着在穴位处,通过灸热渗透进入体内而起作用,艾灸时所产生的红外线,可以为机体细胞的代谢活动,免疫功能提供所必须的能量,也能给病态的细胞提供活化能,且红外线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可以通过经络系统,更好的将能量送到病灶而起作用。

以上就是本次小编整理的“胃肠炎艾灸治疗,肚子胀痛怕冷不再困扰,灸4个穴再也不怕拉肚子”,希望能帮到各位小伙伴,关注我们获取超多艾灸养生信息。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