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艾灸养生>艾灸

12条艾灸注意事项,源于实践,条条实用

时间: 2023-03-11 21:52:27

12条艾灸注意事项,源于实践,条条实用

我们大家在吃中药或者西药时,是不是经常可以听到医生的叮嘱,比如空腹不能吃,比如饭前或者饭后吃,比如吃了以后不能干这个,不能干那个等等。


之所以有这么多注意事项,就是因为这些会影响到治疗的效果,甚至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而艾灸同样也有诸多的注意事项。




一、关于艾灸顺序

一般我们常用的顺序是先阳后阴,背部为阳,腹部为阴。先上后下,先左后右。这样可以使身体达到阴阳平衡、气血顺畅的效果,否则可能会容易导致气机紊乱。



二、关于灸量

刚开始做艾灸时,不要贪多,少灸,并逐渐增加用量。一段时间的熟悉后,重复进行艾灸,一步一步是最好的。要注意的是,艾灸时间需要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状况来定,轻微发红和轻微出汗是基本的标准。

刚接触艾灸的朋友,一开始就长时间艾灸,人体可能无法承受这么大的量,出现比如头晕、恶心、腹泻、四肢无力、失眠等等。其实正确的做法应该遵循灸量从小到大穴位从少到多的原则,循序渐进,这样身体才能逐渐适应艾灸。



三、关于艾条粗细选择

不同粗细的艾条在燃烧时产生的火力有差别,粗艾条虽然火力比较猛,能量强,但是并不是适合所有人选择,因为人的体质不同,有分强弱虚实,皮肉分厚薄,所以能够承受的艾灸火力也各不相同。如果体质较弱的人选择了粗艾条,身体就会承受不住艾火的能量,出现不适的症状。



四、关于艾灸温度控制

艾灸主要通过艾绒燃烧的热刺激,对人体起到温经散寒、调整阴阳的作用。因此施灸时要注意力集中,注意施灸距离,避免烫伤,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要用食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五、灸后勿受寒凉

艾灸以后的一个小时内不接触凉水避免吹风,尤其是冷风,不吃任何冷食冷饮,做好颈、腰、腹、脚部分的保暖。因为我们在艾灸过程中热度会促使身体毛孔打开,这时候如果不注意保暖很容易受寒气、邪气入侵。

灸后勿受寒凉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保证艾灸的效果。我们都知道艾灸之所以能起到作用,除了艾热对穴位的热刺激之外,更重要的是艾热可以透达体内深层,循经走脉,修复我们的身体,会在人体内发挥效用数小时不等。而当我们艾灸以后,艾热正在修复身体,如果吃冷的喝凉的,或者吹冷风,这些都会让我们体内的艾热荡然无存,所以之前所有的艾灸工作等于白费努力了。



六、晚上艾灸的问题

首先白天艾灸符合人与自然相协调的规则,白天主动,属阳,晚上主静,属阴,而艾灸的主要作用就是提升阳气,所以在白天艾灸效果更好。其次,晚上人体阳气潜藏,阴气渐长,所以人会静下来,开始为睡眠准备。而如果晚上艾灸,就会搅动阳气,让阳气活跃,不仅不符合自然规律,更会引起失眠。

这里特别提醒的是并非晚上不能艾灸,而是晚上不如白天效果好,如果只有晚上有时间,建议晚上9点后就不要再进行艾灸了,并且晚上不要艾灸诸如大椎、百会等阳经上的大穴,很容易失眠。但是涌泉、太溪、三阴交这几个穴位晚上是可以艾灸,有助于引火下行和睡眠的。



七、艾灸前后保持情绪稳定

艾灸可以理气通络,温经活血,调节体内生理环境平衡。情绪激动时,体内气血翻腾不稳,不受控制,对身体伤害较大。如果艾灸之前情绪激动,可稍微缓和下心情再艾灸也无妨。

艾灸时也忌讳分心。艾灸是先将我们体内的气凝聚起来,再有目的地将气送到需要的地方去。很多人喜欢一边艾灸,一边玩手机,甚至艾灸时随意起来走动,艾灸时分心可能会导致气散乱无章,想要再将气聚集在一起就变得困难了,更不用说把气运送到身体其他部位去。




八、过饥过饱不艾灸

过饥和过饱不适合艾灸。过饥状态下,要适当吃点东西,因为艾灸时气血循环比较快,过饥状态下,容易造成心慌,严重时会引起晕灸;过饱状态下,气血都集中在胃里,此时艾灸调动气血会比较慢,所以过饱时不要艾灸。一般饭后半小时再艾灸。



九、关于老人和小孩艾灸

孩子从2个月以后就可以艾灸,老人到多大岁数都可以艾灸。孩子艾灸时,由于年龄的不同,治疗的穴位和时间都有严格把控,所以建议1岁以内的孩子不应随意自行给予艾灸,应到正规中医馆或医院向专业人士咨询。

对于老人,则任何年龄均可以进行艾灸,艾灸有扶阳保健的作用,但不论老人及小孩,均应注意:

第一,尽量不用粗艾条艾灸

人老以后本就阴津不足,长时间用粗艾条会让这种情况更加严重。而小孩子由于年龄小,还是纯阳之体,受外界邪气入侵较少,经络通畅,也更为敏感,如果用粗艾条艾灸容易产生上火、阳亢的现象。

第二,穴位宜少,灸量宜少

如果为了日常的保健养生,老人和小孩在灸量和穴位上都应比成人要少,艾灸一次不要超过60分钟,灸量太多容易引起整健反应。


十、女性生理期艾灸

如果为了日常保健,无特殊情况,应该避开生理期。如应明确生理期艾灸需要,则应避开艾灸腹部和腰骶部,选择头面或四肢。如果需要调理妇科问题,可以寻找专业中医艾灸师的意见,对个体辨证配穴以后再施灸,否则容易出现经期或者经量异常的情况。



十一、女性孕期艾灸

对于孕妇,除了腰骶部和腹部不要施灸外,其他部位都可以进行艾灸。比如孕妇发烧感冒不能吃药,此时我们可以给其灸风池、风府、印堂穴,发烧可以灸曲池穴。对于胎位不正的孕妇,主要灸至阴穴、涌泉穴,首选至阴穴。如果至阴穴感觉效果不太好,可以加涌泉穴,这两个穴位对胎位不正的疗效十分明显。



十二、关于艾灸喝水问题

大多数人艾灸以后都会出现口渴的情况,此时建议饮用温水即可。施灸前喝水,最好是白开水,300~500ml。灸时旁边放杯水,边灸边喝水,利于气血循坏。在灸的过程中会有几次排尿,这利于膀胱的排毒,把病邪和寒湿排出去,这是很好的现象。不建议饮用各种茶水。



很多人常常因为施灸一段时间后反应不大而信心动摇。其实,大家应该明白,大凡病重、病深是经过长时间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用艾灸调理也同样需要一个从不健康到健康的过程,需要一段时间的调理才能看到效果。


孟子曾经说过:“七年之疾,当求三年之艾。”这说明治疗疾病,不仅艾叶要陈、而且治疗时间要久,这样才能去病除根。


所以,当您在艾灸的过程中,发现暂时没有效果,或者因为艾灸反应出现暂时的不适症状,请不要灰心丧气!

艾灸的顺序、灸量及注意事项

艾灸具有效果明显、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优点,几乎没有不良反应。但在艾灸过程中,一定要认真按照调理原则和操作方法进行。
一、施灸讲究先后有序
“凡灸当先阳后阴,言从头向左渐下,
次后从头向右渐下,先上后下。”
(唐 孙思邈《千金要方·针灸上》)   
施灸的顺序,临床上一般是:先灸上部 → 后下部;先灸背腰部 → 后灸胸腹部;先灸头部 → 后灸四肢;先灸阳经穴位 → 后灸阴经穴位;施灸量先少 → 后逐步增加。如不按顺序施灸,先灸下部,后灸头部,患者可能会出现头面烘热,口干咽燥等不适感。在施灸时还需结合病情,因病制宜,不可拘泥。
“先灸上,后灸下,

先灸少,后灸多,灸慎之。”

(《西方子明堂灸经》) 
二、施灸的灸量把握好
艾灸的用量与所用的艾灸方法相关,使用不同的方法艾灸用量也不同。
1. 施灸的时长
艾灸仪保健灸:

头面胸部穴位施灸时间相对短一些;

腰腹部及四肢关节施灸时间相对长一些。
具体施灸时长还须结合自身身体状况进行自我调节,不可拘泥。

【备注】儿童灸的时间相对成人可稍短一些,具体还需根据小孩年龄、自身身体状况进行调节。(三岁以下儿童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
2. 施灸的距离
应根据被施灸者对热度的传感灵活调节。
三、施灸的注意事项
1. 施灸前要保持心情平静,不要有较大的情绪波动,同时要在施灸前喝一杯温开水(水温应高于体温),艾灸时注意保暖,夏季艾灸吹空调、风扇不宜正对风口,温度最好保持在25度以上。
2. 一旦出现晕灸,应立即停止施灸,让病人平卧休息,饮些温开水,片刻即可恢复。
3. 施灸过程中应不时地用手置于施灸部位,以感知病人局部的受热程度,便于随时调节施灸的距离,避免烫伤,尤其是儿童艾灸时。
4. 艾灸过程中会通过皮肤蒸发一部分水分,灸后适当多饮水(水温烫嘴皮子为宜)或多食稀粥,有助器官排泄体内毒素。
5. 有灸后身体不适者,如身热、头昏、烦躁等,让患者适当活动,饮少量温开水。
6. 施灸后可能会出现上火、皮肤瘙痒等,有的会出现起红疹、疲倦、便秘、尿黄、出汗、牙痛、耳鸣、阴道不规则流血、全身不适的现象,一般不要惊慌,继续艾灸后这些症状就会消失。也可以艾灸足三里穴、涌泉穴引火下行,多喝水。必要时停灸或隔天灸,很快上述症状就会消失。
7. 灸后要保持心情平静,努力做到忘掉疾病、忘掉烦恼,这样才有利于使艾灸达到更好的疗效。
8. 艾灸后不可以马上洗澡,一般情况下,洗好澡后再艾灸。或者艾灸完,隔3小时后再洗澡。
9. 灸后忌食生冷、辛辣、肥厚食品,不饮酒、不吸烟,饮食宜清淡,多食蔬菜水果,可以适当多食蛋白。不可饮食过饱,但可以少吃多餐。
10. 灸后部分人会出现大便干的情况,可使用蜂蜜、藕、芹菜等进行调理。
11. 生活方面要注意,房事要有节制,睡眠要充足。
12. 不要进行繁重的体力劳动,减少每天上网、看电视的时间。
13. 运动是最好的一种调养方式。灸后的运动可以散步、打太极拳、练瑜伽等为主,不要进行剧烈运动。
14. 一些慢性病症应在常规用药的前提下结合艾灸疗法,一些急性病症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在积极就医的同时,结合艾灸做辅疗。
每个人都应该做自己健康的主人!

艾灸时注意事项有哪些

1、经期,高热病人,大饥大饱,过度疲劳,身体红肿的人不适宜用艾灸。
2、艾灸稍不注意就会留下伤疤,错误的施灸还会对身体造成损伤,因此颜面五官,心脏大血管处,心经区,阴部及重要经踺,关节活动处,不宜施直接灸,这点一定要注意,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危险或留疤痕影响功能。
3、饭后一小时内不宜灸。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禁灸;过饥、过饱、酒醉禁灸;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身体发炎部位禁灸。
4、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有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以上就是本次小编整理的“12条艾灸注意事项,源于实践,条条实用”,希望能帮到各位小伙伴,关注我们获取超多艾灸养生信息。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