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谚语。无病而灸,艾灸是中医学中防病治病、养生延寿的一种简便易行而又切实有效的方法。可以增强人体的抗病和抗衰老能力。好处虽多,但禁忌也不少,一起来了解。
艾灸禁忌多多需注意
艾灸后不能用凉水洗手、洗脸或洗澡,否则会使寒湿之邪进入体内,影响艾灸的疗效。在艾灸后要注意保暖,不要吹电扇空调及过堂风。特别要注意的是,妇女经期、孕妇的腹部或十分劳累,以及过饱、过饿、醉酒、出汗、情绪波动者应忌灸。若患有某类传染病、高烧、晕厥、癫痫期间及体质过度虚弱者也要忌灸。
还需要注意的是饭后不可以马上艾灸,应在饭后1小时后才可以灸。在艾灸后要喝适量的温开水,便于排毒及避免上火。在艾灸期间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饮食要清淡避免上火。
自行艾灸方法是关键
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艾灸,只有痰湿型体质,风寒感冒、身体酸痛、出虚汗、体胖、湿气重者才适合,例如出现风热感冒,不怕冷却怕热,有体温高、苦口、眼涩等症状就不适合。不适宜人群进行艾灸后,反而可能会适得其反。
家庭日常保健,选用的艾灸器,以操作简单、方便携带为宜。艾灸过程中要注意方法,火力应先小后大,灸量要先少后多,程度宜先轻后重。在头、面、胸、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处艾灸灸量宜小,在腰腹部、肩及两股等皮厚而肌肉丰满处艾灸,灸量可大一点。同时,体质强壮者,灸量可以大、灸时可以久,体质虚弱的老人,灸量宜小。精神紧张、大汗、劳累或饥饿时不宜艾灸,如果因操作不当出现晕灸等情况,必须立即停灸,保持头低位平卧,注意保暖,程度较轻者可休息一会儿或喝点温开水,重者可尝试掐按人中、内关、足三里。艾灸结束后要立即灭除艾灰,因为艾绒易燃,一定要将火熄灭,避免发生火灾。
艾灸疗法贵在坚持,长期坚持艾灸有助于改善体质,治疗疾病,但自行艾灸注意事项较多,容易出现失误,同时并不所有的艾灸项目都适合自行进行,因此最好让专业医师进行操作。
艾灸的应用范围较广,早在《黄帝内经》中即有较多的论述:“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等。那么艾灸到底有着那些神奇的作用呢?是否所有的病症都可以使用艾灸进行治疗,艾灸的使用禁忌又有哪些?
温经散寒、活血通痹艾灸可以温通经脉,活血化瘀通痹止痛,可用于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各种病症,如风寒温痹、痛经、经闭、寒疝腹痛等证。
疏风解表、温中散寒艾绒燃烧的热度可以温中散寒,疏散风寒而解表,可以用来治疗因感受外邪表证以及脾胃虚寒所引起的的呕吐、腹痛、泻痢等症。
温阳补虚、回阳固脱艾灸可以温阳补虚、回阳固脱,可以用于治疗脾肾阳虚、元阳暴脱的病症,如治疗久泄、久痢、遗尿、遗精、阳痿、早泄、虚脱、休克等症。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艾灸可用于治疗脾肾阳虚、元阳暴脱之证,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症状以及女性崩漏长久不愈等症状。
艾灸的应用范围较广,早在《黄帝内经》中即有较多的论述:“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等。那么艾灸到底有着那些神奇的作用呢?是否所有的病症都可以使用艾灸进行治疗,艾灸的使用禁忌又有哪些?
消瘀散结、拔毒泄热艾灸还可以应用于外科治疗疮疡初期时的治疗,可以治疗疮疡久溃不能愈合,有促进愈合、生肌长肉的作用。
降逆下气、调畅气机艾灸可以用于治疗气逆上冲的病症,如脚气冲心,肝阳上升之证可以用艾灸涌泉穴治疗。
防病保健、延年益寿艾灸法用于防病保健,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无病自灸,可以激发人体正气,增强抗病能力,使人体的痉挛充沛,长寿不衰。
艾灸的使用禁忌
1、艾灸的功效与作用
(1)温阳补虚,补中益气
艾叶有纯阳的性质,再加上火本属阳,两阳相得,往往可起到最好的作用。
(2)防病保健,防病于未然
中医学一直非常重视预防疾病,提出了“防病于未然”“治未病”等思想,艾灸在治疗疾病之外,还具有预防疾病和保健养生的作用,是传统的防病保健方法之一。
(3)清热解毒,调节机体功能
艾灸法只要使用得当,既能散寒,又能清热,对机体有双向调节的作用。
(4)温经散寒,促进人体气血的运行
气寒血涩,血液运行缓慢容易凝结而生病,对此就可采用艾灸的方法,温经散寒,保持血液运行正常。
(5)行气通络,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
艾灸相应的穴位,就可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功能的作用,起到增强人体抗病的作用。
2、艾灸的禁忌
(1)禁忌部位
颜面部;关节活动处;大动脉处、心脏部位、静脉血管、肌腱潜在部位;妊娠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均不能艾灸。
(2)禁忌人群
孕妇和处于生理期的女性不能艾灸;空腹、过劳、过饱、过饥、醉酒、大渴、大惊、大恐、大怒者、极度疲劳和对灸法恐惧者,应慎用艾灸。
(3)禁忌病症
外感温病、阴虚,内热、实热证;传染病、高热、昏迷、抽搐,或极度衰竭,形瘦骨立,呈恶病质之垂危状态,自身已无调节能力者,不宜施灸。
3、拔罐的好处
(1)行气活血
拔罐能刺激血管壁的收缩以及舒张,加速有毒废物的排出。
(2)祛风散寒
通过拔罐,可以将人体内的湿气、寒气,通过皮肤组织渗透出来。
(3)消肿止痛
拔罐能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局部血液循环的改善,可迅速带走局部堆积的炎性渗出物及致痛物质,从而消除肿胀,缓解疼痛。
(4)通经活络
人类身体的经络、穴位和五脏六腑都是相连相通的。借助拔罐,能刺激身体表面的穴位,进而通过筋骨经络,使得人体内部器官得到相应的调理,让人气血畅通。
4、拔罐的坏处
(1)经常拔罐可能会导致皮肤感染。
(2)拔罐时间过长,会出现水泡或血泡。
(3)操作不当可能会造成烫伤,出现炎症化脓症状。
(4)体质过于虚弱者拔罐,会使虚者更虚,达不到治疗的效果。
(5)拔罐后,皮肤毛孔舒张,一旦受冷风或吹空调等,容易引起感冒或发热。
夏天艾灸的好处
在夏天这个季节是能够艾灸的,中医认为艾灸对于气虚和阳虚的朋友治疗效果最好。生病的人大多属于阳虚体质。艾叶是温性的,属于纯阳之物。艾灸能够温通经络,祛除寒湿,补益人体阳气。夏天又正好是自然界阳气最重的时候,两者的阳热合在一起,温补的作用更强。所以在夏季大自然阳气最盛的时候艾灸,补益的效果能够达到最佳。
那么,哪些穴位艾灸最养生呢?
夏天艾灸的3大养生穴位
30岁前灸“肺俞”: 年轻人户外活动较多,出汗后常常不注意保暖,又喜食冷饮,所以很容易感冒。固护肺气对青少年具有重要的保健意义。肺俞穴是肺脏之气出于背部之所,还是主宰全身在表之卫气,固护人体之正气不受邪气侵犯。其位于人体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两指宽处。
具体灸法有如下几种:施灸频率不拘时灸,即感到身体不适或即将感冒时,或进食冷饮后施;随年壮灸,即在农历生日当天灸,小儿可灸5分钟左右,青年灸15分钟左右。此外,转季灸,即每月灸两次,分别在转节气的前1~2天施灸。
30~50岁灸“足三里”: 步入中年,生活稳定,应酬繁多,思虑过度,运动不足,最伤脾胃。因脾胃损伤,不能充分运化水谷精微,水湿聚于中焦,大腹便便就出现了。灸“足三里”能调整消化系统使之功能旺盛,吸收营养增加能源,对全身各系统都有强壮作用。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胫骨旁开一横指处。艾灸方法同肺俞穴,频率可不拘时灸。
50岁后灸“关元”: 步入老年,肾气渐疲,元气渐亏,会出现腰膝酸痛、夜尿频多、健忘失眠、不耐疲劳、视力减退、听力衰减、脱发白发等症状。《医经理解》记载:“关元,在脐下3寸,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人生之关要,真元之所存也。”该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下3寸处。艾灸方法同肺俞穴,最佳频率为1日1次,亦可不拘时灸。
与此同时,还应该要知道的就是艾灸的禁忌。
夏天艾灸的`禁忌
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正确的艾灸养生应要结合自身情况而选择。
艾灸好处多,但是我们在艾灸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方法或者是时间,虽然艾灸好处很多,但是如果我们用了错误的方法或者是错误的工具来艾灸的话,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很严重的影响。那么我们在艾灸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来就由我来给大家说一说吧。
首先,我们做完艾灸之后,不能马上接触凉的东西,既不能吹空调也不能吹风扇,吃雪糕就更不用想了,最好连凉水都不要碰。因为当我们做完艾灸的时候,身体一般是发热的。毛孔都会打开,如果在这个时候接触寒冷的东西的话,那么寒气就会顺着我们的毛孔进入我们的内部,这样做不仅我们艾灸的疗效会大大下降,还会使我们的身体受寒。所以我们在艾灸之后,一定要记得保暖。
其次在我们做完艾灸之后,一定要记得把自己的汗液擦拭干净换上干净清爽的衣物,因为做完了艾灸之后不能洗澡,但是我们也绝对不能让汗液持续保留在我们的身体上,最好能够把汗擦干净之后换上干爽的衣服。
还有就是,我们最好不要在晚上的时候做艾灸,从阴阳的方面来讲,艾是属阳性的而晚上则是一天中阴气最盛的时候。如果太晚了做艾灸的话,会扰乱阴阳的平衡,会使我们的睡眠质量大大下降。
最后就是我们在做完艾灸之后千万不能拔罐,通俗点来说拔罐是外泄的,而艾灸则是向内补的而如果我们刚补完则就去拔罐的话,那不就相当于白补了吗。
以上就是本次小编整理的“艾灸好处多多,禁忌也要注意”,希望能帮到各位小伙伴,关注我们获取超多艾灸养生信息。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