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是中国传统灸疗法的一种,利用点燃的艾条、艾柱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功能,并广泛应用于内科、外科、妇科、五官科等疾病。对寻常人来说,艾灸还能达到强身健体治未病的效果,是养生保健的主要方法。
艾灸的作用可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
预防保健:我国古代医学家很早就提出防病于未然的理念,艾灸除了治病外,兼有防病保健的功效。对寻常百姓来说,艾灸操作简单、功效明显,适合作为强身健体的保健方式。
可以改善慢性疲劳综合征。俗言道:若要安,三里常不干。艾灸足三里可以健脾养胃,补益气血,有助于祛病防病,是百姓保健的常用方法。
温经散寒:灸法最大的特点是治疗过程中可以生热,具有温经散寒的作用,对外感风寒湿邪、素体阳虚等因素导致的疾病效果明显。临床上,骨关节病,风湿、类风湿、宫寒不孕、腹泻等病症用艾灸的治疗效果很好。
四肢怕冷,手足不温的朋友,可以艾灸三阴交、足三里、悬钟、曲池、合谷、外关等穴,有助于改善疏通经络;痛经是年轻女性常见的病症,艾灸足三里、关元等穴具有温经散寒,暖宫止痛的效果,可以作为年轻女性的常用保健方法。
扶阳固脱:阳气是人的重要精微物质,阳衰则阴盛,而灸法能够祛除阴寒,振奋阳气,适合身体虚弱、阳气衰微的患者。气除有温煦的作用外,还有固摄的功能,气不足可出现脏器下垂之症,灸法对本类病症也有很好疗效,如子宫下垂、胃下垂、肛门脱垂、大气下陷等。
身体虚弱的老年人,若出胃寒腹冷等症状,可以艾灸神阙、中脘、气海等穴,有助于缓解症状。
化瘀散结:瘀指的是瘀滞,包括气瘀、血瘀、痰瘀等,影响经络的运行。灸法能起到化瘀散结,疏通经络的作用。中医讲“不通则痛”,血瘀阻络诸症,均可采用艾灸法治疗。比如,腰痛可以艾灸肾俞、大肠俞或者痛点所在部位;肩周炎可以艾灸肩髃、肩髎、曲池等穴。只要坚持治疗,一般均有一定的效果。
引热外行:艾灸的温热可让已经有的一些热病有了去路,例如疖肿、带状疱疹、丹毒和甲沟炎等可以达到“引郁热之气外发”的效果,一般在患病局部用艾灸进行温和灸就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以上就是本次小编整理的“长期艾灸会有五大功效,真后悔现在才知道”,希望能帮到各位小伙伴,关注我们获取超多艾灸养生信息。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