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30岁以后,体内自身的雌激素水平会慢慢下降,一些衰老的症状会慢慢出现。从中医角度来说,女性衰老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受寒、血虚和肾亏。
所以,女人要想抗衰老,首先就是补血养肾。这样,即使到了更年期,女人也能风采依旧。
女人血虚造成衰老
不少女性都出现过面色惨白或萎黄的情况,尤其在经期后更为明显,这大多是由血虚引起的。
血虚也是造成女性衰老的原因之一,通常表现为舌苔比较薄、白,经血颜色会比较淡、稀,而且在平常会感到疲倦、头晕。
体寒是秋冬季的大忌
俗话说:“十病九寒”。在中医临床中,寒是导致生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天冷时有许多女性为了追求美而穿得过少,不注重腰腹部和足部的保暖,导致寒气侵入体内,加重肾的负荷,进而加快衰老的步伐。
因此女性要特别注意身体的保暖工作,不能因为美丽而伤害健康。
肾亏或因太过疲劳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也是女人美丽与健康的发源地。不少女性都会受困于“黄而晦暗的脸色、早起后浮肿的眼睛以及日渐脱落的秀发”等一系列衰老的问题,这通常是由肾气不足引起的。
补肾气能帮助黑色素代谢,让肤质更显粉嫩。此外,肾气不足大多是因为太过疲累引起的,如果你突然觉得疲惫劳累、胃口不好,就应该检查一下是否肾虚。
养心是关键
除了以上三点,对于女性来说,养心也非常关键。由于在生活及工作中的压力过大,不少女性会经常心情不好,甚至每天都会摆出“苦瓜脸”。
殊不知,心情不好会让自己衰老得更快,会使皮肤细胞缺乏营养、脸上干枯无华,甚至出现皱纹。
情绪稳定对于内分泌平衡十分重要,只有想开了、放平和,女人才能“由内而外地美丽”。因此当压力过大、心情不好时,一定要学会释放情绪,一场旅行、一次谈心都可以放松心情。
睡前搓脚梳头可养气血
头和脚一直是保健的重要部位,对女性来说更是如此。睡前搓脚梳头可养气生血,长期坚持,对女性养生大有裨益。
每天睡前搓脚,可起到促进气血运行、舒筋活络、平衡阴阳状态的作用。
先用40度温水泡脚20分钟,然后左手握住左脚背前部,用右手沿脚心上下搓100次,达到脚心发热;
再用右手握右脚,用左手沿脚心上下搓100次,搓的力度大小要以自己舒适为宜。
在搓脚同时要活动脚趾,大拇指是肝、脾两经的通路,多活动大拇指可舒肝健胃、增进食欲。
搓脚后由于毛细血管处于扩张状态,体温稍有升高,别用冷水洗脚。
为了让自己有一个健康美丽的容颜,女人要学会爱惜自己,多吃些补血养肾的食物,以及多运动,这样才能延缓衰老的症状。
女人补血的4个最佳时间
1、月经来临过程
2、月经结束后七到十天
3、排卵期身体热
4、排卵后至月经
艾灸十大补血养生穴
1
天枢穴
天枢穴属足阳明胃经之穴;此穴位输出的强盛之气具有补充强化人体后天之气的作用。
常对天枢穴施灸,可使胃经和大肠经一直处于活跃状态,促进胃经内气血循环,帮助气血由胃经输向大肠经。
胃经气血充盈,则消化功能增强,就给生血系统提供足够的精微物质,为补血提供最基础的动力;大肠经气血充盈,则可保证循、环排泄机能正常,即止泻又通便,保持肠道清洁,使人免受“毒素”的困扰。
2
关元穴
关元穴是任脉之穴,也是小肠的募穴。此穴是人体元阴和元阳的交汇处,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古有“针必取三里,灸必加关元”之说。
艾灸关元穴,有培肾固本、调气回阳的作用,可提高脾胃生化气血的功能;促进肠道蠕动,增强其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对月经不调、痛经、白带异常等妇科疾病效果显著。
3
血海穴
血海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此穴是人体脾血的归聚之处,具有祛瘀血和生新血的功能,属女子生血之海。在血海穴施灸,对妇女痛经和经血过多或过少均有效,配合关元穴、三阴交穴效果更佳。
痛经伴有呕吐,艾灸此穴同时配合足三里穴可立刻缓解症状。血海擅调妇科血病,是治疗妇科血证及同血分有关的皮肤病的要穴。它能调血、理血、引血。
4
三阴交穴
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之穴;三阴交穴是肝、脾、肾三条阴经交汇的穴位,脾统血、肝藏血、肾生血,因此,常对三阴交穴施灸有调和气血、补肾养肝的功用。同时可起到补血、活血,保持血压稳定的作用。
5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属足阳明胃经之合穴,是胃脏精气功能的聚焦点。足三里穴可理脾胃、调气血、补虚弱,亦能祛病延年,也称长寿穴。
对气血亏虚引起的头晕、耳鸣、神经衰弱及胃动力不足的人、胃气虚的人、因用眼过度或失眠熬夜而伤肝的人经常艾灸此穴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艾灸足三里,可起到温中散寒、健运脾阳、补中益气、宜通气机、导气下行、强壮全身的作用。
6
隐白穴
隐白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太阴根于隐白,名曰阴中之阴”。隐白穴有统血、止血的作用。艾灸此穴可刺激脾经,促进气血源源不断的生化,是女性补血的大穴。
7
髀关穴
髀关穴属足阳明胃经之穴,髀关穴是胃经中脾土微粒沉降之处,是小腹之阴与股前之阳交汇之处,是调节下肢胃经之总穴。
艾灸此穴,健脾除湿,固化脾土。理气和胃,治疗胃痛。对风湿、关节炎、臀部和大腿肥胖者减肥有良效。
8
下关穴
下关穴属足阳明胃经之穴;艾灸此穴对肾虚缺血或胃火导致的牙痛有良效;同时改善肾血虚状况;促进阴阳平衡,祛除胃火。
9
期门穴
期门穴属足厥阴肝经。呵护肝脏,避免肝血虚。艾灸此穴,对肝血不足有良效。
10
章门穴
章门穴足厥阴肝经。艾灸章门及期门、足三里、内关,可协调五脏、调节肝脏和胃部的气血。
大雪节气艾灸养生大雪调养艾灸穴位的正确选择
关元:
为任脉穴,位于人体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灸关元穴可使阳气充足,精血不亏,自然诸病不易侵袭。
神阙:
为任脉穴,即脐窝中央。有温补元阳,健运脾胃,复苏固脱,益气延年的功效。
足三里:
为足阳明胃经之穴,位于下肢外侧膝眼下约4横指,胫骨前脊外1横指处。艾灸足三里可使胃气旺盛,五脏六腑皆受其气,则气血充盈,从而防病健体。
三阴交:
为足太阴脾经之穴位,位于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有益精补血,健脾胃,调冲任之用。
大椎:
为督脉穴,位于人体后正中线上,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有通阳解表,疏风散寒,清脑安神的功效。
涌泉:
为先天之本足少阴肾经之井穴,足趾趾屈时,约当足底(去趾)前1/3凹陷处。有宁神开窍,补肾益精,舒调肝气之用。
气海:
为任脉穴,位于人体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之功效。
大雪节气艾灸注意事项:
1、施术者应严肃认真,专心致志,精心操作。大雪节气的时候,施灸的人们要注意一定要认真,还要态度和缓,施灸前应向患者说明施术要求,消除恐惧心理,取得患者的合作。若需选用瘢痕灸时,必须先征得患者同意。
2、艾灸的时候,要注意,临床施灸应选择正确的体位,要求患者的体位平正舒适,既有利于准确选定穴位,又有利于艾炷的安放和施灸的顺利完成。
3、艾炷灸的施灸量常以艾炷的大小和灸壮的多少为标准。一般情况,凡初病、体质强壮的艾炷宜大,壮数宜多;久病、体质虚弱的艾炷宜小,壮数宜少。按施灸部位的特点,在头面胸部施灸不宜大炷多灸;在腰腹部施灸可大炷多壮;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处不可多灸;肩及两股皮厚而肌肉丰满处,宜大炷多壮。更应结合病情施灸,如属沉寒痼冷,阳气欲脱者,非大炷多灸不可奏效;若属风寒外感、痈疽痹痛,则应掌握适度,否则易使邪热内郁产生不良后果。
4、艾灸的时间和主治范围一定要明确,很多患者都是根据不同的病症来选择艾灸的方法的,灸治应用广泛,虽可益阳亦能伤阴,临床上凡属阴虚阳亢、邪实内闭及热毒炽盛等病证,应慎用灸法。
5、在实施艾灸的时候,对颜面五官、心区、有大血管分布等部位不可用瘢痕灸,禁灸或慎灸穴位应慎用。对于妊娠期妇女的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大雪节气宜做什么?
宜保暖:冬属阴,以固护阴精为本,宜少泄津液。故冬“去寒就温”,预防寒冷侵袭是必要的。但不可暴暖,尤忌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暴暖大汗。
宜健脚:必须经常保持脚的清洁干燥,袜子勤洗勤换,每天坚持用温热水洗脚,同时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每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活动双脚。此外,选一双舒适、暖和轻便、吸湿性能好的鞋子也非常重要。
宜多饮:冬日虽排汗排尿减少,但大脑与身体各器官的细胞仍需水分滋养,以保证正常的新陈代谢。冬季一般每日补水不应少于2000——3000毫升。
宜调神:冬天易使人身心处于低落状态。改变情绪低落的最佳方法就是活动,如慢跑、跳舞、滑冰、打球等,都是消除冬季烦闷,保养精神的良药。
宜通风:冬季室内空气污染程度比室外严重数十倍,应注意常开门窗通风换气,以清洁空气,健脑提神。
宜粥养:冬季饮食忌粘硬生冷。营养专家提倡,晨起服热粥,晚餐宜节食,以养胃气。特别是羊肉粥、糯米红枣百合粥、八宝粥、小米牛奶冰糖粥等最适宜。
听多了 养生 先养脚,你知道背部也是中医非常重视的 养生 保健部位吗?
江苏如皋市是中国有名的长寿之乡,当地流传着一句民谚“不到如皋不知自己年龄小”。如皋人长寿的秘诀很多,尤其喜爱通过晒太阳来预防疾病,与众不同的是,他们晒太阳的重点就是晒背。
老话说“背薄一寸,寿长十年;背厚一厘米,人显老三岁。”背养得好,不仅人年轻,而且还能长寿,养好背等于养好命,初春三月正是养背时。
养好背
就是养好五脏六腑
中医认为后背是通脸的,背养的好脸色也不会差。聪明的人,知道养好背比养好脸还重要。
背部是支起整个身体的脊梁,如果你的没有一个“强大”的背,全身都会遭殃。
从人体构造来看,后背的脊柱由颈椎、胸椎、腰椎等组成,它们像一个环环相扣的齿轮,脊柱的椎管内有31对脊神经,既能指挥四肢运动,还能影响心脏、胃、肠等内脏的神经信号传递,脊背不强不仅容易腰酸背痛,还会带来心慌气短、消化不良、手臂麻疼。
中医认为,背部有两条非常重要的经脉——督脉和膀胱经,督脉总管人一身的阳气,膀胱经是人体最长、穴位最多的经络,联通着人体的脏腑气血,刺激膀胱经能振奋脏腑的阳气。
养好背,等于养好全身的五脏六腑,好处多多:
春天脊背最爱一个字,晒!
养背有一个非常简单好用的动作,就是——晒。清朝的养身名著《老老恒言》中,就有 “日清风定,就南窗下,背日光而坐” 的说法。
晒太阳在中医里被称为“天灸”,相当于太阳帮我们做艾灸,避风晒背,暖背通阳。督脉有“阳脉之海”之称,总督一身阳气。
把背晒热、晒舒服了,人体的阳气也就充足了。3~8月正是晒背的最佳时期, 我们的身体内积聚了一个冬天的寒湿、浊气在春季夏季是最好排出的时候。
背怎么晒有说法:
晒背不是冻背,不要脱光了站在室外,晒背的最好方式是 穿着背心 , 一边运动一边晒太阳。
晒背时间有讲究:
春季晒背时间最好选在 上午10-11点之间、下午1~2点的午后, 此时阳光比较充足,光线也比较柔和,晒背的效果最好。晒太阳的时间长短可因人而异同,中青年每次1-2小时, 老年人在30分钟左右即可 。
晒背注意事项:
注意头部要遮蔽,做好 防晒 措施,最好佩戴墨镜防止眼花目眩。另外,体弱者、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应量力而行,不能晒太久,可以在树阴下晒,以舒服为宜。
现代医学证实,人的背部皮下蕴藏着大量的免疫细胞,通过晒太阳可以激活这些免疫细胞,晒背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对患有骨质疏松、高血脂、高胆固醇血症、风湿病的朋友而言益处更是大大的。
几个养背动作
随时随地强脊背
春天养背,全年不累。除了晒背,也建议大家经常做一做这三个动作。
捶一捶
轻敲背部,也是一种按摩术,睡前捶背是老人养背的好方法,不仅保养五脏六腑,还能促进睡眠。捶背通常有拍法和轻捶法两种,沿着脊柱两侧进行,捶背的体位以自己舒适为宜,速度最好每分钟50~70次。需要提醒的是,患有严重心脏病或脊椎病患者不要捶背,以免加重病情或引发意外。
捏一捏
捏脊是儿童推拿手法中常用的治疗方法,可用两手沿着脊柱的两旁,用捏法把皮捏起来,边提捏,边向前推进,由尾骶部捏到枕项部,成人也可以用捏脊来治疗保健。捏脊可以止痛、消除疲劳,促进背部气血循环,减少背部脂肪堆积,提高自身免疫功能。
搓一搓
搓背可在洗浴时进行,用湿毛巾搭于背后,双手扯紧毛巾两端,用力搓,直至背部发热为止。
如果自己不方便,也可以让他人代为搓背,用力不要过猛就行,以免搓伤皮肤。搓背能有效预防感冒,改善腰背酸痛、胸闷、腹胀。
Tips:办公室养背小动作,没事做一做
手扶墙压胸腰,站在一步远的位置站立,两臂上举,扶墙,上体尽量向前伸,挺胸、凹腰。
这个方法推荐给需要久坐办公室的打工族们,随时做一做,不仅能舒展身体矫正身姿,对气息调整也有好处。
聪明 养生 ,是在别人才知道泡枸杞时,自己已经开始泡脚;在别人知道要泡脚时,自己已经开始知道养背。
万物更新、阴消阳长的春天,正是养背的最佳时期,不要辜负春日暖洋洋的太阳,晒背约起来!
图源网络,侵删。
参考文献:
《养好脊背不生病:脊疗保健完全图解》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
古人有“秋灸关元,春灸气海 ”的经验之谈,意思是在春天一定要灸气海穴,秋天时一定要灸关元穴。
气在中医里有很重要的概念,身体中有好几处是纳气的地方,如膻中穴,别名就是上气海。我们讲的气海是指下气海,在下腹部,前正中在线,脐中下1.5寸。两处气海一个在胸腔,一个在腹腔,循环相应,周流不息,就好像海水升腾为云,又降为雨露这样一个天地之气的循环过程。如果该循环出现问题,身体就会感到不舒服。
气海与两肾相连,肾属水,水在身为阴,“孤阴不长,独阳不生”,必须得阴阳相济才能保证身体 健康 。人们吃饭、呼吸、睡眠,一切动静,都是在调人体的水火阴阳。所以,古代 养生 家认为,必须让心火下降肾脏,就好像天上的太阳照耀江海。这样,阴水得到阳火的照射,就能够化生云气,上达心肺,滋润身体,形成水升火降,通体安泰的局面。当身体处于一种和谐循环的状态时,邪气自然不得近身,人也就不会得病。
气海穴
古语说:“冬不炉,夏不扇。”强调冬天不要过分依赖炉火,那样会伤害人体闭藏的阳气;而夏天不要过度使用扇子,适当让身体出些汗,这也是不让体内阴气收敛太过的方法。一句话, 养生 最重要的就是让人体阴阳相协,水火相济。气海穴位于两肾之间,必须得保证它有足够的动力与水相制衡,所以艾灸气海穴是很好的保健方法。
气海和关元穴在人体下腹部,就像一对好姐妹共同保护着生殖系统。下腹部是女性的子宫、男性的精囊藏身之处,都是极其重要的部位。古人说“气海一穴暖全身”,是强调该穴的保健 养生 作用。实际上,现代实验室的实验也证实了,艾灸气海对于免疫球蛋白有明显的增加。可见,从微观和宏观来说,气海穴都是一个极其有作用的穴位。
刺激该穴时,要求我们和呼吸结合起来,先排空大小便,换上宽松的衣服,放松腹部。然后用手抵住气海,徐徐用力下压,同时深吸一口气,缓缓吐出,6秒钟之后,再恢复自然呼吸,如此不断地重复,可以很好地填精补肾,让人每天都有饱满的精力。
为什么会建议这样艾灸呢?
主要是因为中医 养生 讲究顺应天时,人与自然相应。
《黄帝内经》指出,人体脏腑、气血会随着节气变化,阳气出现升、浮、沉、降节律。选择各时节对人体脏腑功能最有影响的穴位艾灸,激发经络之气。顺应自然规律,能将培壮元阳、以扶助正气的效果达到更佳。
春天为什么要灸气海穴?
气海是生元气之源 ,古人说“气海一穴暖全身”,是强调该穴的保健 养生 作用。
据《旧唐书》记载:柳公80岁的时候,步履轻便,身体健朗,当有人问他 养生 之术时,他说:“我没有什么秘诀,只是心情保持平静,常艾灸气海穴温暖身体而已。”
经过了一个寒冬的煎熬,很多人此时元气缺乏。对于生气乏源所导致的虚寒性疾患,气海穴往往具有温养益气,扶正固本之功效。
艾属纯阳之物,艾灸温肾扶阳,此时以艾灸气海穴帮助恢复阳气是非常好的选择。
据《窦材灸法》记载:“上消病,日饮水三至五升,及心肺壅热,又吃冷物,伤肺肾之气……春灸气海,秋灸关元三百壮,口生津液。”认为灸气海能预防调理糖尿病。
不仅如此,艾灸气海穴还可调理下腹部疼痛、肠炎、便秘、闭经、崩漏、子宫脱垂、失眠、神经衰弱等症。
女人必灸大穴
女人艾灸气海,能气血常盈,保持青春美丽。
女性常会出现怕冷,手脚冰凉症状,特别是生育后更容易出现腰痛、头晕、手脚凉等问题。其实,不管是腰痛,还是手脚冰凉,归根结底就是气血不通。中医学理论认为,通过艾灸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排出体内的寒气,改善手脚冰凉的情况
气海、关元这两个穴位就像人体的气血开关,找到了这个开关,气血“电流”就会通遍全身,气血充盈。它们是人体强壮保健要穴,经常艾灸,能调整和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增强人的抗病能力。
特别是女性,艾灸这两个穴位后,神清气爽,容光焕发,面色红润有光泽。
春灸气海,疾病不扰
春季灸气海作为一种 养生 灸,不仅可用于防患于未然,调未病,抗早衰,还可用于调已病。把握好春三月时光,让艾灸温热助身体阳气生发,让身体打好一年基础。
平时我们各种亚 健康 的问题如:疲劳,阴阳两虚,手脚冰凉,脾胃虚弱,精血亏损等都可以利用春季时节好好灸灸气海,以达到益肾固精,保健强身,解除疲劳之效。
【穴释】
气海:生气之海,气血之会,呼吸之根,藏精之府。
灸气海能生发和培补元气,滋荣百脉,益肾固精,保健强身,解除疲劳,有延年益寿、 养生 保健的作用。
【灸法】
可手持艾条温和灸,每日1次,每次15分钟左右。
【适应证】
凡身体衰弱,阴阳两虚,营卫不调,下元虚惫,陈寒痼冷,体弱赢瘐,四肢逆冷,脾胃虚弱,精血亏损,五劳七伤,诸般虚损等,一切虚弱衰迟病症。
注:本文摘自网络,由培医教育(tcmedu)整理,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本专栏系统介绍古今针刺手法和相关技术操作,计130种480个法式,500多个文章及视频内容。
私信回复:针刺手法
体味古今名中医的成才之路,不外乎两条,即读书与看病,只不过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而是更高、更深。读书不仅是通晓古文,精读熟背经典,更要字酙句酌,反复领悟其中的思
维方法、内在联系;看病不仅是望、闻、问、切,辨证处方,更要在看病中再习经典,反复加深理解。
88位针灸名家,365则针灸医案。
私信回复:针灸医案
以上就是本次小编整理的“春夏养生艾灸十大穴,气血充足,不显老!”,希望能帮到各位小伙伴,关注我们获取超多艾灸养生信息。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