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山公园闲逛,遛到牡丹园时,天色已是黄昏。正跟先生讨论着海棠的分株繁殖,远远看见一个穿工装的大姐正蹲在牡丹园边摆弄什么。循着思维惯性,我想当然地以为恰好赶上了园艺工人在分株,立刻惊喜万分地冲过去,想跟人家学两手儿。
其实,她只是在那取土,栽种移植来的两盆艾草。那艾草已经有半尺来高,肥阔的叶子挨挨挤挤地,荷尔蒙爆棚一样地浓密油亮。主人每添一捧土,艾草便随着新土添进的震动飒飒地摇摆,青春洋溢、繁茂泼辣。到了一定的年纪,人的心理活动总情不自禁地现场直播——没等我问,大姐就说明了栽艾草的原因:“我特别稀罕它这个味儿呢!种两盆摆在窗台上,好闻!”
我简单地应和了几句,看她兴致盎然地上土、正苗,并没有说出,我跟她其实是同好。
第一次看见新鲜的艾草,是在几年前。那时候陪读,暂住的小区里流行端午节在门上挂艾草辟邪。我有样学样,也跟着挂了三个端午。可偏偏是在那三年里,我经历了人生最惨重的痛——不足一年间,父亲、妹妹和情深义重的表姐相继离世。旧伤未合新伤又破,我无力招架,脱发,耳鸣、半身麻木、抑郁恍惚……一次次被家人带去看中医,说是情志郁结导致的经络淤阻。汤药、拔罐、针灸、熏蒸……中医的全套治疗手段几乎用了个遍,才把险些丢掉的半条命捞回来。
漫长的治疗告一段落,医生建议,可以在家里自己艾灸,一来拓展、巩固疗效,二来自我保健。看着燃烧的艾条,那袅袅升腾的银白色烟雾、新灰下明灭可见的红亮艾火,我的心绪翻涌,满脑子都是逝去亲人的前尘往事,还有他们弥留之际的痛苦回忆。日复一日,是艾绒那不动声色、又不可抗拒的香气,让我渐渐地生出了片刻的安宁,虽断断续续,却滋长蔓延,就这样集腋成裘地拼接起来,不仅身体状况有了明显的好转,心情也慢慢归于平静。从那时起,对艾草的喜爱,似乎形成了依赖,如同可以托付的知己,隔几天就要见个面。
一别经年,现在说起父亲,已经不像当初,痛到锥心刺骨。前几天去给父亲扫墓,感觉那里不过是他的新家,花红柳绿、小榭亭台,是生态园林的“高尚社区”了,相比我们这一世,住得还要好。一念既生,心下释然——所谓“时间是最好的良药”,不是说时光可以让人忘记过去的苦难,而是让人慢慢领悟,或者说接受,那些包括自己在内人人会讲的道理。
大自然真是神奇,似乎无时无处不在给人教化,却常常出其不意,比如这艾绒,明明是筋老颜黄赴火成灰,“前世今生”却都是草木葳蕤的气息。袅袅升起的银白色烟雾里,徐徐燃烧的艾条一分一寸地消散,身形没有了,可是它的影响和福泽还在,像挚爱的亲人,把无尽的关爱和护佑一点一滴存在于我的血液里,生生不息。
1. 关于咏兰草的诗句
关于咏兰草的诗句 1.关于兰草的古诗
1、气如兰兮长不改,心如兰兮终不移
出自:《孔子家语》
译文:我的承诺和兰花的芳香一样长存不变,我的心和兰花一样忠贞不移。这是我心里的想法,将一辈子都不会改变。
2、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出自:《幽兰操》
作者:韩愈
译文:兰花开时,在远处仍能闻到它的幽幽清香;如果人们不去采摘兰花佩戴在身上,对兰花本身有什么损伤呢?
3、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
出自:《题杨次公春兰》
作者:苏轼
译文:春兰花就像是美人,不需要采摘,那娇羞的神色就主动展现在人们面前。哪怕是蓬草和艾草再多看不到被掩盖的春兰,但是随着清风阵阵,依然时不时可以闻到那沁人的馨香。
4、懊恨幽兰强主张,花开不与我商量。鼻端触著成消受,着意寻香又不香。
出自:《兰花二首》
作者:李日华
译文:兰花始终静静地独自绽放在幽谷中、山林间,淡淡地飘散着一缕缕怡人的清香,而山中樵夫夜归时,恰好发现如草般开在山中无人欣赏的空谷幽兰。
5、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出自:《古风·孤兰生幽园》
作者:李白
译文:孤独的兰生长在幽深的园子里,各种杂草一起把它掩没。
2.关于兰草的诗句
1、春兰兮秋菊, 常务绝兮终古。 (屈原《离骚》)
2、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 燕子双飞去。 (晏殊《蝶恋花》)
3. 衰兰送客咸阳道, 天若有情天亦老。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4.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 (李清照《一剪梅》)
5. 山中兰叶径, 城外李桃园。 (王勃《春庄》)
6. 亭树霜散满, 野塘凫鸟多。 蕙兰不可折, 楚老徒悲歌。 (马戴《秋思》)
7. 孤兰生幽园, 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 复非高秋月。 (李白《孤兰》)
8. 兰溪春尽碧泱泱, 映水兰花雨发香。 (杜牧《兰溪》)
9. 兰之猗猗, 扬扬其香。 不采而佩, 于兰何伤。 (韩愈《幽兰操》)
10. 西北秋风凋蕙兰, 洞庭波上碧云寒。 (刘禹锡《重送鸿举师赴江陵唐》)
3.关于赞颂兰花的诗句
吴嘉纪《三月三日绝句》 船头昨夜雨如丝,沃我盆中兰蕙枝, 繁蕊争开修禊日,游人正是到家时。
朱彝尊《顾夫人画兰》 青楼人去笔床空,往事西州说谢公。 犹有秦淮芳草色,轻纨匀染夕阳红。
王士慎《冯女郎画兰》 丐得骚人笔下妍,玉池清照影骈娟。 一从弱质辞空谷,冶叶倡条尽可怜。
石涛《墨兰》 根已离尘何可诗,以诗相赠寂寥之。 大千香过有谁并,消受临池洒墨时。
《墨兰》 丰骨清清叶叶真,迎风向背笑惊人。 自家笔墨自家写,即此前身是后身。
《墨兰》 撇开瑶草点春星,倦想黄庭梦亦听。 叶下穿云交半面,世间何句得全青。
信他寒谷无边醉,簪我衣裙没骨丁。 相勘凡花痴不了,纵浇尘土有馀馨。
爱新觉罗.玄烨《秋兰》 殿前盆卉,芳兰独秀,昔人称为王者香,又以方之君子,因题四韵。 猗猗秋兰色,布叶何葱青。
爱此王者香,著花秀中庭。 幽芬散缃帙,静影依疏棂。
岂必九畹多,侈彼离骚经。 《云栖竹树甚茂幽兰满山》 山径纡徐合,溪声到处闻。
竹深阴戛日,木古势干云。 倚槛听啼鸟,攀崖采异芬。
韶华春已半,万物各欣欣。 《咏幽兰》 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
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 程 樊《咏怀》 兰为王者香,芬馥清风里。
从来岩穴姿,不竞繁华美。 曹 寅《冬兰》 冬草漫寒碧,幽兰亦作花。
清如辟谷士,瘦似琢诗家。 丛秀几钗股,顶分双髻丫。
夕窗香思发,风影欲篝纱。 朱载震《建兰》 丛兰生幽谷,莓莓遍林薄。
不纫亦何伤,已胜当门托。 辇至逾关山,滋培珍几阁。
掉头忘闽海,倾心向京洛。 轻思昼回芳,清泉晚宜瀹。
玉轸一再弹,天际如可作。 华 岩《兰》 云壑固聿曼,幽芬清且修。
凉风动夙夜,佳人惠然求。 高凤翰《题郑板桥画兰陈溉夫画松》 溉夫画松松支离,板桥画兰兰离披。
兰离披,兰有香,松枝拂之松风长。 披风坐,北窗凉,老奴消受太清狂。
黄 任《题画兰》 (三首) 何来尔室香,四壁即空谷。 一拳古而媚,美人伴幽独。
沅澧多所思,远道我心痗。 纸窗招香魂,貌之不敢佩。
磁斗养绮石,源清者香远。 君从辋川来,而得此粉本。
了 亮 《写兰石有寄》 一片空山石,数茎幽谷草。 写寄风尘人,莫忘林泉好。
李方膺《兰花册页》 (三首) 迷离萧艾露风寒,千古英雄泪不干。 搁笔沉吟谈往事,横琴未必调猗兰。
楚畹清风涌笔端,廿年作客与盘桓。 自怜不唱猗兰曲,万叶千花供世看。
问天莫笑总无知,也惜幽兰鬓渐丝。 当户已愁锄欲尽,入山又恐负芳时。
汪士慎《兰》 幽谷出幽兰,秋来花畹畹。 与我共幽期,空山欲归远。
《空谷清音图册页》 兰草堪同隐者心,自荣自萎白云深。 春风岁岁生空谷,留得清香入素琴。
李鳝《水墨兰蕙》 夏浅春深蕙作花,一茎几蕊乱横斜。 虽然不及幽兰品,百亩齐栽愿亦奢。
《幽谷芳菲》 淋漓如此写芳菲,只少盆栽与石围。 记得春风散幽谷,蕙花如草趁樵归。
金农《画兰》 雨过深林笔砚凉,女兰开处却无郎。 柔笺骈穗多纤态,不数金陵马四娘。
缪公恩《露兰》 冰根碧叶杂荒芜,晓露近晖缀宝珠。 笑靥半含还半吐,素心皎皎濯醍醐。
沈彤《幽兰为仪封先生作》 幽兰发空谷,蔚为王者香。 香风满四野,素姿凝清光。
脉脉含深情,独立遗众芳。 何堪萧与艾,结交当道傍。
萧艾滋露华,幽兰罹严霜。 光风一以转,采采充佩裳。
郑燮《题半盆兰蕊图》 盆是半藏,花是半含。 不求发泄,不畏凋残。
4.关于赞美兰花的诗句
《墨兰》 丰骨清清叶叶真,迎风向背笑惊人。
自家笔墨自家写,即此前身是后身。 《墨兰》 撇开瑶草点春星,倦想黄庭梦亦听。
叶下穿云交半面,世间何句得全青。 信他寒谷无边醉,簪我衣裙没骨丁。
相勘凡花痴不了,纵浇尘土有馀馨。 爱新觉罗.玄烨《秋兰》 殿前盆卉,芳兰独秀,昔人称为王者香,又以方之君子,因题四韵。
猗猗秋兰色,布叶何葱青。 爱此王者香,著花秀中庭。
幽芬散缃帙,静影依疏棂。 岂必九畹多,侈彼离骚经。
《云栖竹树甚茂幽兰满山》 山径纡徐合,溪声到处闻。 竹深阴戛日,木古势干云。
倚槛听啼鸟,攀崖采异芬。 韶华春已半,万物各欣欣。
《咏幽兰》 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 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
5.形容兰草的诗句
(宋·苏轼)本是王者香,托根在空谷。
先春发丛花,鲜枝如新沐。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咏幽兰》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 《兰》蜂蝶有路依稀到,云雾无门不可通。
便是东风难着力,自然香在有无中。 《蕙》丛丛蕙草水之涯,绿叶阴深半欲遮。
最是清风披拂处,一茎嫩玉九枝花 兰花诗 古风唐李白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广群芳谱清刘灏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早,丛倚修筠午荫凉。欲遗蘼芜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词章。
同上泣露光偏乱,含风影自斜。俗人那解此,看叶胜看花。
咏兰元余同麓手培兰蕊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天。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
兰花明刘伯温幽兰花,在空山,美人爱之不可见,裂素写之明窗间。幽兰花,何菲菲,世方被佩资簏施,我欲纫之充佩韦,袅袅独立众所非。
幽兰花,为谁好,露冷风清香自老。 着色兰明张羽芳草碧萋萋,思君漓水西。
盈盈叶上露,似欲向人啼。 兰花明孙克弘空谷有佳人,倏然抱幽独。
东风时拂之,香芬远弥馥。 兰花明薛网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
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 兰花二首明李日华燕泥欲坠湿凝香,楚畹经过小蝶忙。
如向东家入幽梦,尽教芳意著新妆。懊恨幽兰强主张,花开不与我商量。
鼻端触著成消受,着意寻香又不香。 写兰明景翩翩道是深林种,还怜出谷香。
不因风力紧,何以度潇湘。 折枝兰清郑板桥多画春风不值钱,一枝青玉半枝妍。
山中旭日林中鸟,衔出相思二月天。 山顶妙香清郑板桥身在千山顶上头,深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闲,来不相知去不留。 高山幽兰清郑板桥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
采樵或恐通来路,更取高山一片遮。 题画兰清郑板桥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浣溪沙 兰花 仿佛铜瓶见露苗,疏花冷落澹含娇。
湘江清泪滴春潮,岂有心心同婉娈。并无叶叶助风标,断肠一集是离骚。
咏兰朱德越秀公园花木林,百花齐放各争春。惟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
咏 兰 诗张学良芳名誉四海,落户到万家。叶立含正气,花研不浮花。
常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
幽兰唐 崔涂幽植众宁知,芬芳只暗持。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
白露沾长早,春风每到迟。不如当路草,芬馥欲何为! 兰明 陈汝言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
偶为世人赏,移之置高堂。雨露失天时,根株离本乡。
虽承爱护力,长养非其方。冬寒霜雪零,绿叶恐雕伤。
何如在林壑,时至还自芳。 咏同心兰四绝句清钱谦益新妆才罢采兰时,忽见同心吐一枝。
珍重天公裁剪意,妆成敛拜喜盈眉。 兰 花清秋瑾九畹齐栽品独优,最宜簪助美人头。
一从夫子临轩顾,羞伍凡葩斗艳俦 唐 唐 李世民《芳兰》春晖开紫苑,淑景媚兰场。映庭含浅色,凝露泫浮光。
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
唐 张九龄《感遇》(其一)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唐 陈子昂《感遇》(其二)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唐 高蟾《楚思》叠浪与云急,翠兰和意香。
风流化为雨,日暮下巫阳。唐 唐彦谦《兰二首》(一)清风摇翠环,凉露滴苍玉。
美人胡不纫,幽香蔼空谷。唐 唐彦谦《兰二首》(二)谢庭漫芳草,楚畹多绿莎。
于焉忽相见,岁晏将如何?唐 王勃《春庄》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声喧。
唐李白《赠友人》兰生不当户,别是闲庭草。夙被霜露欺,红荣已先老。
谬接瑶华枝,结根君王池。顾无馨香美,叨沐清风吹。
馀芳若可佩,卒岁长相随。唐 李白《古风》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飞霜早淅历,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唐 李白《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句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兰秋香风远,松寒不改容。
松兰相因依,萧艾徒丰茸。唐 李群玉相逢在总角,与子即同心。
隐石那知玉,披沙始遇金。兰秋香不死,松晚翠方深。
唐 李峤《兰》虚室重招寻,忘言契断金。英浮汉家酒,雪俪楚王琴。
广殿轻香发,高台远吹吟。河汾应擢秀,谁肯访山阴。
唐 刘驾《兰昌宫》宫兰非瑶草,安得春长在。回首春又归,翠华不能待。
悲风生辇路,山川寂已晦。边恨在行人,行人无尽岁。
唐 陆龟蒙《方响》击霜寒玉乱丁丁,花底秋风拂坐生。王母闲看汉天子,满猗兰殿佩环声。
唐 崔涂《幽兰》幽植众能知,芬芳只暗持。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
白露沾长早,青春每到迟。不知当路草,芳馥欲何为。
唐 白居易《问友》种兰不种艾,兰生艾亦生。根荄相交长,茎叶相附荣。
香茎与臭叶,日夜俱长大。锄艾恐伤兰,溉兰恐滋艾。
兰亦未能溉,艾亦未能除。沉吟意不决,问君合何如。
兰畹晴香嫩,筠溪翠影疏。唐 陈陶《种兰》种兰幽谷底,四远闻馨香。
春风长养深,。
6.描写兰花的诗句大全
兰 花 诗
古风
唐李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咏幽兰》
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
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
程 樊《咏怀》
兰为王者香,芬馥清风里。
从来岩穴姿,不竞繁华美。
曹 寅《冬兰》
冬草漫寒碧,幽兰亦作花。
清如辟谷士,瘦似琢诗家。
丛秀几钗股,顶分双髻丫。
夕窗香思发,风影欲篝纱。
朱载震《建兰》
丛兰生幽谷,莓莓遍林薄。
不纫亦何伤,已胜当门托。
辇至逾关山,滋培珍几阁。
掉头忘闽海,倾心向京洛。
轻思昼回芳,清泉晚宜瀹。
玉轸一再弹,天际如可作。
华 岩《兰》
云壑固聿曼,幽芬清且修。
凉风动夙夜,佳人惠然求。
7.关于赞美兰的诗句
爱新觉罗.玄烨《秋兰》殿前盆卉,芳兰独秀,昔人称为王者香,又以方之君子,因题四韵。
猗猗秋兰色,布叶何葱青。爱此王者香,著花秀中庭。
幽芬散缃帙,静影依疏棂。岂必九畹多,侈彼离骚经。
《云栖竹树甚茂幽兰满山》山径纡徐合,溪声到处闻。竹深阴戛日,木古势干云。
倚槛听啼鸟,攀崖采异芬。韶华春已半,万物各欣欣。
《咏幽兰》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
程 樊《咏怀》兰为王者香,芬馥清风里。从来岩穴姿,不竞繁华美。
曹 寅《冬兰》冬草漫寒碧,幽兰亦作花。清如辟谷士,瘦似琢诗家。
丛秀几钗股,顶分双髻丫。夕窗香思发,风影欲篝纱 赞美兰花的诗句兰 花 诗古风唐李白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表面赞美兰花,实际上说明自己志向清高远大。)
广群芳谱清 刘灏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早,丛倚修筠午荫凉。欲遗蘼芜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词章。
(兰花本是生在幽谷当中无人得见,一个朋友在东轩种了些,拿来送我。它的香气能解除繁秽,更让人怜爱的是它的细叶可以抵御风霜。
根扎在在密石边上秋天早早的开了花,一丛丛叶子靠着修竹有中午的阴凉。我想弄来蘼芜香草与它共在堂下,那就经常可以看到楚辞诗句中的意境了。
赞美兰花。)同上泣露光偏乱,含风影自斜。
俗人那解此,看叶胜看花。(借兰花表达自己的清高不流于俗。)
咏 兰元 余同麓手培兰蕊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天。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
(赞美兰花。)兰花明 刘伯温幽兰花,在空山,美人爱之不可见,裂素写之明窗间。
幽兰花,何菲菲,世方被佩资簏施,我欲纫之充佩韦,袅袅独立众所非。幽兰花,为谁好,露冷风清香自老。
(表达诗人本身怀才,但显得高远。)着色兰明 张羽芳草碧萋萋,思君漓水西。
盈盈叶上露,似欲向人啼。(思念故人之情。)
兰花明 孙克弘空谷有佳人,倏然抱幽独。东风时拂之,香芬远弥馥。
(表达诗人志向清高远大。)兰花明 薛网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
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表达诗人的清高。)
兰花二首明 李日华燕泥欲坠湿凝香,楚畹经过小蝶忙。如向东家入幽梦,尽教芳意著新妆。
懊恨幽兰强主张,花开不与我商量。鼻端触著成消受,着意寻香又不香。
写兰明 景翩翩道是深林种,还怜出谷香。不因风力紧,何以度潇湘。
折枝兰清 郑板桥多画春风不值钱,一枝青玉半枝妍。山中旭日林中鸟,衔出相思二月天。
山顶妙香清 郑板桥身在千山顶上头,深岩深缝妙香稠。非无脚下浮云闲,来不相知去不留。
高山幽兰清 郑板桥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采樵或恐通来路,更取高山一片遮。
题 画 兰清 郑板桥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浣 溪 沙 兰 花仿佛铜瓶见露苗,疏花冷落澹含娇。湘江清泪滴春潮,岂有心心同婉娈。
并无叶叶助风标,断肠一集是离骚。咏 兰朱 德越秀公园花木林,百花齐放各争春。
惟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咏 兰 诗张学良芳名誉四海,落户到万家。
叶立含正气,花研不浮花。常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
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幽 兰唐 崔涂幽植众宁知,芬芳只暗持。
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白露沾长早,春风每到迟。
不如当路草,芬馥欲何为!兰明 陈汝言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偶为世人赏,移之置高堂。
雨露失天时,根株离本乡。虽承爱护力,长养非其方。
冬寒霜雪零,绿叶恐雕伤。何如在林壑,时至还自芳。
咏同心兰四绝句清 钱谦益新妆才罢采兰时,忽见同心吐一枝。珍重天公裁剪意,妆成敛拜喜盈眉。
兰 花清 秋瑾九畹齐栽品独优,最宜簪助美人头。一从夫子临轩顾,羞伍凡葩斗艳俦。
8.赞美兰花的诗句
1、《幽谷芳菲》——清代李鳝
淋漓如此写芳菲,只少盆栽与石围。
记得春风散幽谷,蕙花如草趁樵归。
译文:兰花始终静静地独自绽放在幽谷中、山林间,淡淡地飘散着一缕缕怡人的清香,而山中樵夫夜归时,恰好发现如草般开在山中无人欣赏的空谷幽兰。
2、《兰花》——明代刘伯温
幽兰花,在空山,美人爱之不可见,裂素写之明窗间。
译文:芬芳馥郁的兰花开在无人能到的深山里,美人喜欢它却无法见到在,只好画下它的样子。
3、《题兰花》——清代郑板桥
身在千山顶上头, 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译文:兰花的生长环境,在山顶,岩峰等等这种人迹罕至之处,兰花开着,并散发着奇妙的香气。兰花的幽洁,不是没有脚下的浮云喧闹,但是任浮云来去,来的时候兰花无意知会,去的时候也无意挽留。
4、《兰花》——明代薛网
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
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
译文:我喜欢兰花,因为它不同于一般的花,不用自身的颜色讨好自然造化。萧萧的西风吹过,在寒冷的露水洒满的深林中,即使没有人欣赏,兰花也依旧开放并散发着幽幽的芬芳。
5、《题杨次公春兰》——宋代苏轼
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
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
译文:春兰花就像是美人,不需要采摘,那娇羞的神色就主动展现在人们面前。哪怕是蓬草和艾草很多,看不到被掩盖的春兰,但是随着清风阵阵,依然时不时可以闻到那沁人的馨香。
抄了段好长的来:
周 易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孔 丘《猗兰操》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何彼苍天,不得其所。逍遥九州,无所定处。
时人暗蔽,不知贤者。年纪逝迈,一身将老。
陶渊明《幽兰》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
屈 原《九歌》
绿叶兮素权,芳菲菲兮龚余。
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
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
《离骚》
扈江蓠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时暖暖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
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佩......
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
张 衡《怨 篇》
猗猗秋兰,植彼中阿。
有馥其芳,有黄其葩。
虽曰幽深,厥美弥嘉。
之子云远,我劳如何。
释无可《咏兰》
兰色结春光,氛氲掩众芳。
过门阶露叶,寻泽径连香。
畹静风吹乱,亭秋雨引长。
灵均曾采撷,纫佩挂荷裳。
李德裕《花药栏》(花药四时相续,常可留玩)
蕙草春已碧,兰花秋更红。
四时发英艳,三径满芳丛。
秀色濯清露,鲜辉摇惠风。
王孙未知返,幽赏竟谁同。
陈 陶《种兰》
种兰幽谷底,四远闻馨香,
春风长养深,枝叶趁人长。
智水润其根,仁锄护其芳。
蒿藜不生地,恶鸟弓已藏。
椒桂夹四隅,茅茨居中央。
左邻桃花岛,右接莲子塘。
一月薰手足,两月薰衣裳。
三月薰肌骨,四月薰心肠。
幽人饥如何,采兰充糇粮。
幽人渴如何,酝兰为酒浆。
地无青苗租,白日如散王。
不尝仙人药,端坐红霞房。
日夕望美人,佩花正煌煌。
美人久不来,佩花徒生光。
刈获及葳蕤,无令见雪霜。
清芬信神鬼,一叶岂可忘。
举头愧青天,鼓腹咏时康。
下有贤公卿,上有圣明王。
无阶答风雨,愿献兰一筐。
杜 牧《蕲州兰溪》
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
楚国大夫憔悴日,应寻此路去潇湘。
《和令狐侍御赏蕙草》
寻常诗思巧如春,又喜幽亭蕙草新。
本是馨香比君子,绕栏今更为何人。
温庭筠《兰》
芃余昔自西滨,得兰数本,移热于庭,亦既愈岁,而芃然蕃殖。自余游者,未始以芳草为遇矣,因悲夫物有厌常而返,不若混然者有之焉,遂寄情于此
寓赏本殊致,意幽非我情。
吾常有疏浅,外物无重轻。
各言艺幽深,彼美香素茎。
岂为赏者设,自保孤根生。
易地无赤株,丽土亦同荣。
赏际林壑近,泛馀烟露清。
余怀既郁陶,尔类徒纵横。
妍媸苟不信,宠辱何为惊。
真隐谅无迹,激时犹简名。
幽丛霭绿畹,岂必怀归耕。
唐彦谦《兰》(二首)
清风摇翠环,凉露滴苍玉。
美人胡不纫,幽香蔼空谷。
谢庭漫芳草,楚畹多绿莎。
于焉忽相见,岁晏将如何?
黄 滔 《芳草》
泽国多芳草,年年长自春。
应从屈平后,更苦不归人。
张友正《春草凝露》
苍苍芳草色,含露对青春。
已赖阳和长,仍渐润泽频。
日临残未滴,风度欲成津。
蕙叶垂偏重,兰丛洗转新。
将行愁浥迳,欲采畏濡身。
独爱池塘畔,清华远袭人。
崔 涂《幽兰》
幽植众能知,贞芳只暗持。
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
白露沾长早,青春每到迟。
不知当路草,芳馥欲何为。
韩 偓《偶题》
俟时轻进固相妨,实行丹心仗彼苍。
萧艾转肥兰蕙瘦,可能天亦妒馨香。
孙 顾《清露被皋兰》
九皋兰叶茂,八月露华清。
稍与秋阴合,还将晓色并。
向空罗细影,临水泫微明。
的砾添幽兴,芊绵动远情。
夕芳人未采,初降鹤先惊。
为感生成蕙,心同葵藿倾。
赵元淑《闻杨炯幽兰之歌作》
昔闻兰叶据龙图,复道兰林引凤雏。
鸿归燕去紫茎歇,露往霜来绿叶枯。
贯休《书陈处士屋壁》
有叟傲尧日,发白肌肤红。
妻子亦读书,种兰清溪东。
白云有奇色,紫桂含天风。
那应迎鹤书,肯羡于洞洪。
《秋望寄王使君》
静蹑红兰径,凭高旷望时。
无端求句苦,永日壑风吹。
大月生峰角,残霞在树枝。
只应刘越曰,清啸正相宜。
李世民《芳兰》
春晖开紫苑,淑景媚兰场。
映庭含浅色,凝露泫浮光。
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
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
《赋得花庭雾》
兰气已熏宫,新蕊半妆丛。
色含轻重雾,香引去来风。
拂树浓舒碧,萦花薄蔽红。
还当杂行雨,仿佛隐遥空。
上官仪《假作幽兰诗》
日月虽不照,馨香要自丰。
有怨生幽地,无由逐远风。
李 峤《兰》
虚室重招寻,忘言契断金。
英浮汉家酒,雪俪楚王琴。
广殿轻香发,高台远吹吟。
河汾应擢秀,谁肯访山阴。
王 勃《春兰》
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
直知人事静,不觉鸟声喧。
陈子昂《感遇》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张九龄《园中时蔬尽皆锄理唯秋兰数本委而不顾彼虽一物有足悲者遂赋二章》
场藿已成岁,园葵亦向阳。
兰时独不偶,露节渐无芳。
旨异菁为蓄,甘非蔗有浆。
人多利一饱,谁复惜馨香。
幸得不锄去,孤苗守旧根。
无心羡旨蓄,岂欲近名园。
遇赏宁充佩,为生莫碍门,
幽林芳意在,非是为人论。
《咏 兰》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李 白《孤兰》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赠友人 三首其一》
兰生不当户,别是闲庭草。
夙被霜露欺,红荣已先老。
谬接瑶华枝,结根君王池。
顾无馨香美,叨沐清风吹。
馀芳若可佩,卒岁长相随。
《于五松山赠南陵赞府》
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
兰秋香风远,松寒不改容......
贺兰进明《古意》
崇兰生涧底,香气满幽林。
采采欲为赠,何人是同心。
日暮徒盈抱,徘徊幽思深。
慨然纫杂佩,重奏丘中琴。
牟 融《山寺律僧画兰竹图》
偶来绝顶兴无穷,独有山僧笔最工。
绿径日长袁户在,紫荃秋晚谢庭空。
离花影度湘江月,遗佩香生洛浦风。
欲结岁寒盟不去,忘机相对画图中。
韩 愈《猗兰操》(一曰幽兰操 孔子伤不逢时作)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今天之旋,其曷为然。
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雪霜贸贸,荠麦之茂。
子如不伤,我不尔觏。
荠麦之茂,荠麦之有。
君子之伤,君子之守。
刘禹锡《令孤相公见示新栽蕙兰二草之什兼命同作》
上国庭前草,移来汉水浔。
朱门虽易地,玉树有馀阴。
艳彩凝还泛,清香绝复寻。
光华童子佩,柔软美人心。
惜晚含远思,赏幽空独吟。
寄言知音者,一奏风中琴。
白居易《问友》
种兰不种艾,兰生艾亦生。
根亥相交长,茎叶相附荣。
香茎与臭叶,日夜俱长大。
锄艾恐伤兰,溉兰恐滋艾。
兰亦未能溉,艾亦未能除。
沉吟意不决,问君合何如。
元 稹《春别》
幽芳本未阑,君去蕙花残。
河汉秋期远,关山世路难。
云屏留粉絮,风幌引香兰。
肠断回文锦,春深独自看。
宋 朝
范成大《次韵温伯种兰》
灵均堕荒寒,采采纫兰手。
九畹不留客,高丘一回首。
峥嵘路孔棘,凄怆肘生柳。
逐令此粲者,永与穷愁友。
不如汤子远,情事只诗酒。
但知爱国香,此外付乌有。
栽培带苔藓,披拂护尘垢。
孤芳亦有遇,洒濯居座右。
君看深林下,埋没随藜莠。
朱 熹《秋兰已悴以其根归学古》
秋至百草晦,寂寞寒露滋。
兰皋一以悴,芜秽不能治。
端居念离索,无以遗所思。
愿言托孤根,岁晏以为期。
《咏 蕙》
今花得古名,旖旎香更好。
适意欲忘言,尘编讵能老。
《兰 涧》
光风浮碧涧,兰杜日猗猗。
竟岁无人采,含薰只自知。
《兰》
去岁,蒙学古分惠兰花清赏,既歇复以根丛归之故畹,而学古预有今岁之约,近闻颇已著花,辄赋小诗以寻前约。
秋兰递初馥,芳意满冲襟。
想子空斋里,凄凉楚客心。
夕风生远思,晨露洒中林。
颇忆孤根在,幽期得重寻。
《兰》
谩种秋兰四五茎,疏帘底事太关情。
可能不作凉风计,护得幽香到晚清。
刘克庄《咏兰》
萧艾荣枯各有意,深藏芳洁欲奚为。
世间鼻孔无凭托,且伴幽窗读楚辞。
《兰》(二首)
深林不语抱幽贞,赖有微风递远馨。
开处何妨依藓砌,折来未肯恋金瓶。
孤高可把供诗卷,素淡堪移入卧屏。
莫笑门无佳子弟,数枝濯濯映阶庭。
两盆去岁共移来,一置雕阑一委苔。
我拙扶持令叶瘦,君能调护遣花开。
隶人挑蠹巡千匝,稚子浇泉走几回。
亦欲效颦耘小圃,地荒终恐费栽培。
赵以夫《咏兰》
一朵俄生几案光,尚如逸士气昂藏。
秋风试与平章看,何事当时林下香。
王 柏《兰》
早受樵人贡,春兰访旧盟。
谢庭夸瑞物,楚泽撷芳名。
苍玉裁圭影,紫檀含露英。
奚奴培护巧,苔藓日菁菁。
方 岳《买兰》
几人曾识离骚面,说与兰花枉自开。
却是樵夫生鼻孔,担头带得入城来。
赵孟坚《题兰》
六月衡湘署气蒸,幽香一喷冰人清。
曾将移入浙西种,一岁才华一两茎。
陈 旋《题画兰》
九畹光风转,重岩坠露香。
紫宫祠太乙,瑶席荐琼芳。
释道潜《吟兰》
阴崖月窟得芳丛,满屋归来夸所逢。
净扫幽径植藓墀,紫茎绿叶弄奇姿。
疏帘风暖日华薄,芳馥满怀君自知。
真山民《春日》
韶光今几许,我欲问流莺。
花影扫不去,草根锄又生。
心安诸妄息,身老万缘轻。
正是春风好,幽兰不肯争。
郑思肖《墨兰》
钟得至清气,精神欲照人。
抱香怀古意,恋国忆前身。
空色微开晓,晴光淡弄春。
凄凉如怨望,今日有遗民。
周竹坡《兰》
艺兰当九畹,兰生香满路。
纫君身上衣,光明夺缣素。
孤芳一衰歇,凋零湿秋露。
佩服得君子,亦足慰迟暮。
张 咏《萧兰》
种萧芳兰中,萧生兰亦瘁。
它日秋风来,萧兰一齐败。
自古贤者心,所忧在民泰。
不复梦周公,中夜独慷慨。
丁 谓《兰》
彼羡南陔子,其谁粉署郎。
渥丹承露彩,绀绿泛风光。
屡结骚人佩,时飘郑国香。
何须寻九畹,十步即芬芳。
梅尧臣《兰》
楚泽多兰人未辩,尽以清香为比拟。
萧茅杜若亦莫分,唯取芳馨袭衣美。
文彦博《幽兰》
燕姞梦魂唯是见,谢家庭户本来多。
好将绿叶亲芳穗,莫把清芬借败荷。
避世已为骚客佩,绕梁还入郢人歌。
虽然九畹能香国,不奈三秋鹈鴂何。
王安石《朱朝议移法云兰》
幽兰有佳气,千载閟山阿。
不出阿兰若,岂遭乾闼婆。
杨 杰《春兰》
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
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
《蕙 花》
蕙本兰之族,依然臭味同。
曾为水仙佩,相识楚词中。
王 令《蔬兰》
晓折寒蔬野圃间,荒林深处有芳兰。
世无贤士纫为佩,犹有幽人日取餐。
苏 轼《题杨次公春兰》
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
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
丹青写真色,欲补离骚传。
对之如灵均,冠佩不敢燕。
前四句为杨杰诗。
苏 辙《次韵答人幽兰》
幽花耿耿意羞春,纫佩何人香满身。
一寸芳心须自保,长松百尺有为薪。
《幽兰花》(二首)
李径桃蹊次第开,穠香百和袭人来。
春风欲擅秋风巧,催出幽兰继落梅。
珍重幽兰开一枝,清香耿耿听犹疑。
定应欲较香高下,故取群芳竞发时。
《种兰》
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秽, 更邻细叶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早,丛倚修筠午阴凉。
欲遣蘼芜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词章。
惠 洪《早春》
山中春尚浅,风物丽烟光。
涧草殷勤绿,岩花造次香。
浮根争附络,细叶正商量。
好在幽兰径,无人亦自芳。
朱淑真《乞兰》
幽芳别得化工栽,红紫纷纷莫与偕。
珍重故人培养厚,真香独许寄庭阶。
杨万里《咏兰》
健碧缤缤叶,斑红浅浅芳。
幽香空自秘,风肯秘幽香。
《兰花》
雪径偷开浅碧花,冰根乱吐小红芽。
生无桃李春风面,名在山林处士家。
政坐国香到朝市,不容霜节老云霞。
江篱圃蕙非吾耦,付与骚人定等差。
陆 游《兰》
南岩路最近,饭已时散策。
香来知有兰,遽求乃弗获。
生世本幽谷,岂愿为世娱。
无心托阶庭,当门任君锄。
薛季宣《种兰》
兰生林樾间,清芬倍幽远。
野人坐官曹,兹意极不浅。
西窗蔽斜日,松钗架春晚。
墙阴莳花木,憔悴根日损。
植此山国香,坐与前事反。
扶疏可纫佩,心绪端有本。
芽生仅盈坛,高风成九畹。
群芳颜色好,祗自夸园苑。
何如淡嚼蜡,草莽曾谁混。
对我静无言,忘形如莽篿。
《刈兰》
东畹刈真香,静院参瓶水。
高远不胜情,时逐微风起。
和雨翦闲庭,谁作骚人语。
记得旧家山,香来无觅处。
明 朝
文 彭《兰竹卷》
西斋半日雨浪浪,雨过新梢出短墙。
尘土不飞人迹断,碧阴添得晚窗凉。
王谷祥《兰》
绿叶转光风,紫英泛清馥。
不受当门锄,托根在空谷。
文 嘉《蕙》
清风从东来,幽香忽西去。
欲以寄所思,所思在何处。
《兰》
幽兰奕奕吐奇芳,风度深大泛远香。
大似清真古君子,闭门高誉不能藏。
徐 渭《墨兰》
醉抹醒涂总是春,百花枝上缀精神。
自从画取湘兰后,更不闲题与别人。
《题兰竹》
兰与竹相并,非关调不同。
氤氲香不远,聊为引清风。
《题水仙兰花》
水仙开最晚,何事伴兰苕?
亦如摩诘叟,雪里画芭蕉。
《兰》
兰亭旧种越王兰,碧浪红香天下传。
近日野香成秉束,一篮不值五文钱。
《写兰与某子》(仙华其号也)
仙华学杜诗,其词拙而古。
如我写兰竹,无媚有清苦。
《兰谷歌》
句践种兰必择地,只今兰渚乃其处,
千年却有永和事,右军墨藻流修禊。
吾越兰谱本如此,只今春来稽山里,
兰花兰叶垂云紫。
近闻楚国之黄州,雄山绝谷通金牛,
苍苍元气秘不得,一夫大嗓鸣天球。
门人归来对我说,正是刘君称彦哲,
于世百物无所耽,谷里种兰盈百叶。
有时几案拂玉光,镇夜管毫僭蕊芒,
古来楚越本接疆,不待风吹两国香。
《兰》
莫讶春光不属侬,一香已足压千红。
总令摘向韩娘袖,不作人间脑麝风。
景翩翩《紫兰》
碧玉参差簇紫英,当年剩有国香名。
风前漫结幽人佩,澧浦春深寄未成。
陈继儒《王楚玉画兰》
年来空谷半霜风,留得遗香散草丛。
只恐樵人混兰艾,红颜收在束薪中。
李日华《兰竹》
江南四月雨晴时,兰吐幽香竹弄姿。
蝴蝶不来黄鸟睡,小窗风卷落花丝。
《兰》
燕泥欲堕湿凝香,楚畹经过斗蝶忙。
如何东家入幽梦,尽教芳意着新妆。
李肇亨《竹下倚兰》
翠织罘罳绿烟密,唇膏珠露香欲滴。
骖鸾舞鹄仙洞来,不与人间斗颜色。
《兰石》
蓦然香来我自知,山斋半雨半晴时。
却思摩诘黄磁斗,曾向春前发几枝。
胡应麟《猗兰操》
泛泛崇兰,在彼空谷。
以芬以芬,达于平陆。
大国之香,薄言掇之,以遗明王。
以遗明王,畴适逢自。
岁月行暮,芬芳将逝。
芬芳爰逝,羌不留神。
忡忡我心,曷维其忧。
《拟古》
采采丛兰花,美人隔江沚。
褰裳涉其波,舟楫谁为理。
回风动罗裳,日暮聊徙倚。
安得双鸳鸯,衔到箧中绮。
《寓怀》
崇兰处深谷,绿叶凌朝阳。
回风一披拂,百里传芬芳。
惜哉丛 林下,无人知国香。
烨烨桃李树,托根歧路傍。
飞花落闺闼,弄影临华堂。
讵以盛衰故,易此贞素常。
不见西山老,食薇终首阳。
《题画》
亭亭卧幽谷,冉冉回阳春。
日暮馨香发,持将赠远人。
《兰》
瑶琴月下弹,罗带风前解。
大似薛家娘,幽香匀素彩。
《滋兰室》
移将九畹芬,散植雕楹畔。
悠然丈室中,如坐潇湘岸。
《兰薄》
采采幽兰花,清香畏零落。
何处佳人来,含情坐林薄。
《题松茂兰馨图二十韵有序》
蔡启明先生,家大人同榜也,年七秩初度,称觞者四集而适,以是日举家孙姻友,咸传诧以为希遘;爰绘松茂兰馨图,而索余赋之。
霁日明松桧,光风毓蕙兰。
一弧悬海上,双舄堕云端。
殿宇金茎矗,庭阶玉树团。
丹膏凝琥珀,翠萼绽琅玕。
五粒垂山径,孤根翳石坛。
沅湘思楚客,泰岱觅秦官。
劲节回春意,幽芳袭岁寒。
亭亭标院落,冉冉拂栏杆。
突兀朝霞映,纷披夕露?。
当风旗猎猎,杂雨佩珊珊。
鸑鷟文犹贵,熊罴梦未阑。
燕台新骥足,渭渚旧渔竿。
象纬中天谪,波涛弱水残。
含饴呈极乐,设醴助清欢。
火枣频餐易,冰桃再得难。
后堂罗管龠,中路集衣冠。
北极催纶诰,南冥兆羽翰。
青云传上国,紫气接长安。
奕叶清芬播,茏葱瑞霭蟠。
云礽八千祀,绛阙下还丹。
朱 耷《兰石》
王孙书画出天姿,恸忆承平鬓欲丝。
长借墨花寄幽兴,至今叶叶向南吹。
《石涛画墨兰》
南北宗开无法说,画图一向泼云烟。
如何七十光年纪,梦得兰花淮水边。
释迁俊《题画兰》
绿叶微风际,清香小雨馀。
湘江春水阔,悉杀楚三闾。
杨文聪舟过虎丘,月生索余作兰卷,走笔图之,并题其后。诗中之画耶,画中之人耶,唯月生自参之。
枯毫开数亩,指指生春风。
参差各异状,花叶随西东。
淡者若苦禅,性定水石中。
狂者若名士,傲僻羞雷同。
亦者妩媚姿,美人临青铜。
蛾眉远于秋,素妆如书空。
性情等山理,盘礴图修容,
国得与国色,皆有千秋功。
方治尧《兰阴山》
纷纷游妓荐江苹,暗祝江神站水滨。
斗草撷兰应待伴,桃花留与踏歌人。
鲍宴和《和廷秀山人题兰》
绝谷穷源惠风和,幽兰灿发蕤丛苕。
山人所献置阑下,朝溉暮观精勤调。
娟娟净质世稀少,香逾梅花风味多。
诗出先生高胸臆,字珠词玉重金貂。
清姿妙态虽画得,泪溢寒窗濡轻绡。
欲写草书芬馥句,牧羊山少吴公樵。
深居非是求显达,岁晚山空甘寂寥。
根植紫泥素抱节。兰花映向不凌凋。
宋玄僖《兰谷 为王遁庵作》
中谷见芳草,令人忆沅湘。
沅湘不可往,极目烟尘黄。
独醒一何苦,佩服垂幽光。
怀人千载下,楚越远相望。
《兰室》
幽人种芳草,宛在书室前。
天香熏夕寝,琴曲人春弦。
耿耿同心友,飘飘遗世贤。
相逢曾解佩,山泽往来便。
《蕙花图》
香飘百亩正茵氲,作赋灵均岂厌闻。
我爱南风吹汝急,参差花叶总成文。
贝 琼《兰》
丛兰何青青,罗生满中泽。
阿那风叶翻,葳蕤露房拆。
芳洁终自持,光荣谅谁饰。
勿为时所化,岁晚同荆棘。
朱 右《题画兰》
九畹香清雾气寒,三湘月落泪痕乾。
楚天空阔秋无际,谁复行吟泽畔看。
宋 濂《兰花篇》
延佑戊午年赋,时予始九岁。屡焚旧诗,而此特以幼作存,今复录之。
阳和煦九畹,晴芬溢青兰。
潜姿发玄麝,幽葩凝紫檀。
绿萝托芳邻,白谷挹高寒。
玄圣未成调,湘累久长叹。
绿蔎虽外蔽,贞洁终能完。
岂知生平心,卒获君子观。
杂以青瑶芝,承以白玉盘。
灵风晓方荐,清露夜初溥。
此时不见知,骈罗混荒菅。
春风桃杏华,烂若霞绮攒。
徒媚夸毗子,千金买歌欢。
弃之不彼即,要使中心安。
愿结美人佩,把玩日忘餐。
释宗泐《题兰》
溪寺曾栽数十丛,紫茎绿叶领春风。
年来萧艾过三尺,白首看图似梦中。
叶子奇《塘上闻兰香》
大谷空无人,芝兰花自香。
寻根竟不见,茅草如人长。
高 启《题王翰林所藏画兰》
春到怀王旧渚宫,沙棠舟去水烟空。
孤丛不有幽香发,应没江边百草中。
刘 溥《兰竹画》
湘江雨晴白云湿,湘妃愁抱香兰泣。
望望夫君去不还,佩珠落尽无人拾。
碧天秋冷明月多,千里洞庭横白波。
请君莫唱竹枝曲,水远山长其奈何。
朱瞻基《漪兰操》
昔孔子自卫反鲁,隐居谷中,见兰之茂与众草为伍,自伤不逢时而托为此操。予虑在野之贤有未出者,故拟作篇。
兰生幽谷兮,晔晔其芳。
贤人在野兮,其道则光。
嗟兰之茂兮,众草为伍。
於乎贤人兮,汝其予辅。
史 鉴《子昂兰》
国香零落佩纕空,芳草青青合故宫,
谁道有人和泪写,托根无地怨东风。
李东阳《观画兰有感》
春风吹香出芳林,丛兰开傍西岩阴。
几回欲采意不适,路转溪回山更深。
虚堂披图对幽襟,忽如揽衣度崎坎。
杏坛尼父去已远,湘江屈原空独沉。
我方挥弦坐微吟,微吟未成日将晚。
冰箱欲来侵九畹,兰兮兰兮竟谁管。
文徵明《兰》(二首)
叶?东风翠带斜,白云根底茁红芽。
山中谁得称君子,满地无名野草花。
纤纤小雨作轻寒,最好疏篁带雨看。
正似美人无俗韵,清风徐洒碧琅玕。
《建兰》
灵根珍重自瓯东,绀碧吹香玉两丛。
和露纫为湘水佩,临风如到蕊珠宫。
谁言别有幽贞在,我已相忘臭味中。
老去相如才思减,临窗欲赋不能工。
《泽兰图》
草堂安得有琳琅,傍案漪兰奕叶光。
千里故人来解佩,一窗幽意自生香。
梦回凉月瓯江远,思入风云楚畹长。
渐觉不闻馀馥在,始知身境两相忘。
陈道复《幽兰》
翠带何飘遥,紫茎多馥郁。
佳人千里心,日暮倚空谷。
《墨兰》
楚畹兰芽茁,分来结好盟。
茶杯轻渥处,觉有暗香生。
余同麓《咏兰》 (三首)
手培兰蕊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开。
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
百草千花日夜新,此君竹下始知春。
虽无艳色如娇女,自有幽香似德人。
何处幽香扑酒樽,洲中杜若畹中荪。
纫来为佩裁为服,不许瓷施挂荜门。
补充:最长的抒情诗,离骚
离骚(一)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离骚(二)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茞!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昌披兮,夫唯快捷方式以窘步。
惟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僤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揆余之中情兮,反信谗以齌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离骚(三)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
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
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掔木根以结茞兮,贯薜荔之落蕊。
离骚(四)
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茞。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佗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离骚(五)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离骚(六)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女嬃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曰:
「鲧婞直以亡身兮,终然夭乎羽之野。
汝何博謇而好修兮,纷独有此姱节?
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
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
世并举而好朋兮,夫何茕独而不予听?
依前圣以节中兮,喟凭心而历兹。
离骚(七)
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敶词:
启《九辨》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
不顾难以图后兮,五子用失乎家衖。
羿淫游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
固乱流其鲜终兮,浞又贪夫厥家。
浇身被服强圉兮,纵欲而不忍。
日康娱而自忘兮,厥首用夫颠陨。
夏桀之常违兮,乃遂焉而逢殃。
后辛之菹醢兮,殷宗用而不长。
汤、禹俨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
举贤才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
离骚(八)
夫维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
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
夫孰非义而可用兮?
孰非善而可服?
阽余身而危死兮,览余初其犹未悔。
不量凿而正枘兮,固前修以菹醢。
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
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
跪敷衽以陈辞兮,耿吾既得此中正。
驷玉虬以桀鹥兮,溘埃风余上征。
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
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离骚(九)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
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
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
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
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
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
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
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
世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
离骚(十)
朝吾将济于白水兮,登阆风而绁马。
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
溘吾游此春宫兮,折琼枝以继佩。
及荣华之未落兮,相下女之可诒。
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
解佩纕以结言兮,吾令謇修以为理。
纷总总其离合兮,忽纬繣其难迁。
夕归次于穷石兮,朝濯发乎洧盘。
保厥美以骄傲兮,日康娱以淫游。
虽信美而无礼兮,来违弃而改求。
览相观于四极兮,周流乎天余乃下。
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
吾令鸩为媒兮,鸩告余以不好。
雄鸠之鸣逝兮,余犹恶其佻巧。
心犹豫而狐疑兮,欲自适而不可。
凤皇既受诒兮,恐高辛之先我。
欲远集而无所止兮,聊浮游以逍遥。
及少康之未家兮,留有虞之二姚。
理弱而媒拙兮,恐导言之不固。
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
闺中既以邃远兮,哲王又不寤。
怀朕情而不发兮,余焉能忍而与此终古?
索琼茅以筳篿兮,命灵氛为余占之。
离骚(十一)
曰:
「两美其必合兮,孰信修而慕之?
思九州之博大兮,岂惟是其有女?」
曰:
「勉远逝而无狐疑兮,孰求美而释女?
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
世幽昧以昡曜兮,孰云察余之善恶?
民好恶其不同兮,惟此党人其独异!
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
览察草木其犹未得兮,岂珵美之能当?
苏粪壤以充祎兮,谓申椒其不芳。
欲从灵氛之吉占兮,心犹豫而狐疑。
巫咸将夕降兮,怀椒糈而要之。
百神翳其备降兮,九疑缤其并迎。
皇剡剡其扬灵兮,告余以吉故。
离骚(十二)
曰:
「勉升降以上下兮,求矩矱之所同。
汤、禹俨而求合兮,挚、咎繇而能调。
苟中情其好修兮,又何必用夫行媒?
说操筑于傅岩兮,武丁用而不疑。
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
宁戚之讴歌兮,齐桓闻以该辅。
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
恐鹈鴃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
何琼佩之偃蹇兮,众薆然而蔽之。
惟此党人之不谅兮,恐嫉妒而折之。
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
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
离骚(十三)
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岂其有他故兮,莫好修之害也!
余以兰为可恃兮,羌无实而容长。
委厥美以从俗兮,苟得列乎众芳。
椒专佞以慢慆兮,樧又欲充夫佩帏。
既干进而务入兮,又何芳之能祗?
固时俗之流从兮,又孰能无变化?
览椒兰其若兹兮,又况揭车与江离?
惟兹佩之可贵兮,委厥美而历兹。
芳菲菲而难亏兮,芬至今犹未沬。
和调度以自娱兮,聊浮游而求女。
及余饰之方壮兮,周流观乎上下。
离骚(十四)
灵氛既告余以吉占兮,历吉日乎吾将行。
折琼枝以为羞兮,精琼爢以为粻。
为余驾飞龙兮,杂瑶象以为车。
何离心之可同兮?吾将远逝以自疏。
邅吾道夫昆仑兮,路修远以周流。
扬云霓之晻蔼兮,鸣玉鸾之啾啾。
朝发轫于天津兮,夕余至乎西极。
凤皇翼其承旗兮,高翱翔之翼翼。
忽吾行此流沙兮,遵赤水而容与。
麾蛟龙使梁津兮,诏西皇使涉予。
路修远以多艰兮,腾众车使径待。
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
离骚(十五)
屯余车其千乘兮,齐玉轪而并驰。
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
抑志而弭节兮,神高驰之邈邈。
奏《九歌》而舞《韶》兮,聊假日以偷乐。
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
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
乱曰:
已矣哉!
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
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中医认为,平素嗜食肥甘厚味、油腻、酒酪等,致使湿邪蕴郁于内;或由于天暑衣厚,久不洗浴,使津液失于循行畅达,以致湿热污垢酿成秽浊之气,熏蒸于体肤之外。过度肥胖或消瘦影响人体的形体美,而二者常见的病因不外饮食失节,久坐少动,禀赋异常,肝气郁滞;脾胃气虚,虫积腹痛,肺肾阴虚,胃热炽盛等。故临床常辨证施治,可收到较好疗效。下述诸方,可供参考选用。
(一)内治方【方一】香身丸【来源】《鲁府禁方》【组成】白豆蔻120克,木香60克,檀香、甘松各30克,零陵香45克,丁香25克,白芷、当归、附子、槟榔、山柰、炙甘草、益智仁、桂心各15克,麝香少许。
【功效】香身除秽。
【制法】上药为极细末,炼蜜同酥油在石臼中捣为丸,如黄豆大。
【用法】每用1丸,含化。
【方二】七香丸【来源】《圣济总录》【组成】白豆蔻仁、丁香、藿香、零陵香、青木香、白芷、桂心、沉香各30克,香附子60克,甘松香、当归各15克,槟榔2枚。
【功效】香身。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常含1丸,有津则咽。
【备注】五日口香,十日体香。
【方三】五香丸【来源】《备急千金要方》【组成】豆蔻、丁香、藿香、零陵香、青木香、白芷、桂心各30克,香附子60克,甘松香、当归各15克,槟榔2枚。
【功效】除臭香身,止烦散气。
【制法】以上药物研为细末,炼蜜和丸,如大豆大。
【用法】每次含1丸,咽汁,白日3丸,夜间1丸;也可常含咽汁。
【方四】香身散【来源】《千金翼方》【组成】冬瓜子、松根白皮、大枣各30克。
【功效】香身辟秽。
【制法】上三味为散。
【用法】每次用酒服1克左右,每日2次。
【备注】服用百日,衣被皆香。
【方五】令香方【来源】《历代古传秘方》【组成】白芷、柑子皮各45克,瓜子仁60克,藁本、当归、细辛、桂心各30克。
【功效】香身辟秽。
【制法】以上方药共为细末。
【用法】每服3克,酒送下,日3次。5日口香,7日身香。
【方六】瘦治方【来源】《石室秘录》【组成】熟地黄、丹参、沙参各90克,元参240克,生地黄120克,麦门冬60克,白芍、地骨皮各150克,陈皮15克。
【功效】滋阴泻火,养血增肥。
【制法】以上方药共研细末,加桑叶180克,亦为细末,调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小。
【用法】每服15克,白开水送下。
【方七】肥治方【来源】《石室秘录》【组成】人参、杜仲、白芥子各90克,白术、薏苡仁、芡实各150克,熟地黄240克,山茱萸120克,肉桂、茯苓各60克,砂仁15克,益智仁、北五味子、橘红各30克。
【功效】健脾胃,补肝肾,美形体。
【制法】以上方药共研为细末,和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服15克,白开水送下。
【用法】每服15克,白开水送下。
【方八】羊蜜汁【来源】《历代古传秘方》【组成】干地黄、当归、川断各200克,羊肉1000克,正蜜糖300克,怀牛膝100克,黄芪50克。
【功效】健胸丰乳。
【制法】将羊肉去皮,清除肥肉及筋膜,放干地黄、当归、川断、怀牛膝、黄芪,加水同煲10小时,取浓汁,去渣,再入正蜜糖,再熬成麦芽糖样。
【用法】每日以温酒送服10克。
【方九】甘露饮【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枇杷叶、干熟地黄、生干地黄、天门冬、麦门冬、石斛、茵陈、黄芩、枳壳、甘草各等份。将枇杷叶刷去毛,天门冬、麦门冬抽心焙,石斛去芦,山茵陈去梗,枳壳去瓤麸炒,甘草炙。
【功效】滋阴清热,利湿除臭。
【制法】将以上方药共研细末。
【用法】每服15克,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渣,食后、临卧时温服。
【备注】适用于阴虚火旺、胃热壅络、升降失常之口臭者。
【方十】清臭饮【来源】《仙拈集》【组成】赤芍、黄芩、藁本、生地黄、黄连、石菖蒲、远志各等份,甘草3份。
【功效】清热利湿,通窍除臭。
【用法】上药水煎去渣,取汁分次服用,每日1剂。
【备注】适用于鼻中臭气。
【方十一】轻身散【来源】《圣济总录》【组成】黄芪500克,茯苓、甘草、人参、山茱萸、云母粉、生姜各30克。
【功效】补气健脾,减肥轻身。
【制法】先将黄芪、生姜煮汁30沸,焙干为散。再将茯苓等5味捣筛为散,拌匀备用。
【用法】每服1克,入盐少许,开水冲服,不拘时候。
【方十二】乌龙丸【来源】《万病回春》【组成】当归、生地黄、枸杞子、石莲肉各30克,莲心、木香、青木香、乳香、京墨各15克,丁香10克,茯苓6克,冰片0.3克。妇人加乌药(醋炒)、香附(童便炒)各10克。
【功效】培补脾肾,行气活血,辟秽化浊。
【制法】以上方药共为细末,陈米饭荷叶包,烧过,捣烂入药末为丸,如黄豆大,取麝香0.3克,黄酒化开,为衣。
【用法】每服30~40丸,临卧用砂仁炒,入黄酒中送服。
【方十三】洗香丸【来源】《鲁府禁方》【组成】孩儿茶35克,上好细茶30克,砂仁40克,白豆蔻12克,沉香7克,冰片0.6克,麝香1克。
【功效】清热化湿,芳香辟秽。
【制法】以上方药共为细末,以甘草膏为丸,如豌豆大小,贮瓶备用。
【用法】每用1丸,含化。
【备注】适用于口臭。
【方十四】地仙丸【来源】《奇效良方》【组成】黄芪(锉)、天南星(炮)、羌活(去芦)、茴香子(炒)、地龙(去土)、骨碎补(炒)、防风(去芦)、赤小豆、狗脊(去毛)、白蒺藜(炒)、乌药、白附子(炮,去皮脐)、萆薢各15克,牛膝(酒浸)30克,木鳖子(去壳)9克。
【功效】祛风湿,通经络,补肝肾,美形体。
【制法】上方药共研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小,贮瓶备用。
【用法】每服20丸,空腹盐汤或茶酒送下。
(二)外治方【方一】五香散【来源】《千金要方》【组成】荜豆120克,黄芪、茯苓、葳蕤、杜若、商陆、大豆黄卷各60克,白芷、当归、白附子、豆瓜仁、杜衡、白僵蚕、辛夷仁、香附子、丁子香、蜀水花、旋覆花、防风、木兰、川芎、藁本、皂荚、白胶、杏仁、梅肉、酸浆、水萍、天门冬、白术、土瓜根各90克,猪胰2具。
【功效】润肤香肌,去黑增白,行气活血,祛风清热。
【制法】上药32味,捣筛为末。
【用法】外用,每日1~2次。
【方二】澡豆方一【来源】《千金翼方》【组成】丁香、沉香、青木香、钟乳石、珍珠、玉屑、蜀水花、木瓜花各90克,李花、梨花、红莲花、樱桃花、旋覆花、白蜀葵花各120克,麝香1铢。
【功效】润泽肌肤,增白添香。
【制法】捣诸花,A捣诸香,珍珠、玉屑别研成粉,和大豆末7合,研之千遍,极细,密贮勿泄。
【用法】常用洗手面,作妆。
【备注】澡豆是古时用于爽洁肌肤的一种洗剂。
【方三】洗面如玉膏【来源】《体仁汇编》【组成】丁香、麝香各3克,白芷6克。
【功效】润肤香肌,祛风增白。
【制法】上药研细末,烧酒调入锅内,熬成膏,贮之。
【用法】每日早晚用少许洗面。
【方四】加味香肥皂方【来源】《慈禧光绪医方选议》【组成】檀香、丁香、花瓣、排草、广零、皂荚、甘松、白莲蕊、山柰、白僵蚕各60克,麝香、冰片各15克。
【功效】洁肤去垢,香身辟秽。
【制法】上13味,共研极细末,红糖水调和,每锭重6克。
【用法】将香药肥皂涂抹于身上,稍顷以水洗之。
【备注】本方是清宫太医专为慈禧太后所拟的洗澡香皂方。
【方五】香粉方【来源】《太平圣惠方》【组成】白附子(生用)、茯苓、白术、白芷、白檀香、白蔹、沉香、木香、鸡舌香、零陵香各30克,藿香60克,麝香(细研)1克,英粉6升(研碎以生绢囊盛)。
【功效】香身爽肤,悦泽美容。
【制法】上药捣筛为散,入麝香研匀,将粉囊置大盒内,以药末覆之,密闭7日。
【用法】沐浴后以粉均匀扑于身上。
【方六】浥衣香方【来源】《千金翼方》【组成】沉香、苜蓿香各150克,丁香、甘松香、藿香、青木香、艾纳香、鸡舌香、雀脑香各30克,麝香10克,白檀香60克,零陵香200克。
【功效】香衣,爽身。
【制法】上12味,各捣为细末,混合。
【用法】置于衣箱中,必须绵裹之,不得用纸。
【备注】诸香药放入衣箱中,不仅使衣物芳香,还能防虫蛀。
【方七】香肥皂【来源】《鲁府禁方》【组成】藿香、甘松、冰片、细辛、大枣、猪胰、白芷各30克,大皂荚(去皮及子)250克。
【功效】润肤除皱,祛斑香身。
【制法】大枣水煮至熟,藿香、甘松、细辛、白芷捣为细末,诸药混合捣为膏。如干则加煮枣水调成稀糊状,盛瓷器中,密闭保存。
【用法】每日以之洗面、洗澡、作香皂用。
【备注】香肥皂是宫廷传统美肤用品。
【方八】香皂方【来源】《慈禧光绪医方选议》【组成】檀香、木香、丁香、花瓣、排草、广零、皂荚、甘松、白莲蕊、山柰、白僵蚕各60克,麝香、冰片各15克。
【功效】香身洁肤,去垢辟秽。
【制法】以上方药共研极细末,红糖水调和,每锭重6克。
【用法】将香药肥皂涂抹于身上,稍顷以水洗之。
【方九】澡豆方二【来源】《历代古传秘方》【组成】猪胰5具,白茯苓、白芷、藁本各120克,甘松香、零陵香各60克,白商陆150克,蒴藿灰30克,大豆末1000克。
【功效】香身润肤。
【制法】将猪胰干之,大豆末绢下;上9味为末,与猪胰相和,更捣令匀,八九月则合,冷处贮之。
【用法】欲用,稍稍取以洗手面,至3月以后勿用。
【方十】澡洗方【来源】《御药院方》【组成】干荷叶960克,威灵仙(去土)、藁本(去土)、藿香叶、零陵香、茅香各480克,甘松(去土)、香白芷各240克。
【功效】香身止痒。
【制法】以上方药共捣碎为粗末。
【用法】每用60克,生绢袋盛,用水约23750毫升,煎3沸,放稍热,于无风处淋浴,避风少时。如水少时,更添入热开水,斟量得宜使用,勿令添入冷水,药末不添。
【方十一】沐浴方【来源】《慈禧光绪医方选议》【组成】谷精草、茵陈、决明子、桑枝、白菊花各36克,木瓜、桑叶、青皮各45克。
【功效】香身祛风,清热利湿。
【制法】以上方药煎水。
【用法】沐浴。
【方十二】体臭方【来源】《千金翼方》【组成】竹叶300克,桃白皮120克。
【功效】香身除臭,利湿解毒。
【制法】以上2味水煎取汁,贮瓶备用。
【用法】以药液浴身,不拘次数。
【方十三】腋臭方【来源】《历代古传秘方》【组成】雄黄、麝香、硫黄、乳香、青矾石各等份,鲜马齿苋300克。
【功效】解毒除臭。
【制法】以上方药共捣成泥状,摊新瓦上晒干,再罗成粉。
【用法】用醋洗腋下,再用粗布揩腋下皮肤,使皮肤轻微破皮,外搽药粉,每3~7天1次。
【方十四】胡糌方【来源】《历代古传秘方》【组成】枸杞根、蔷薇根、炙甘草各15克,胡粉、商陆根、滑石各30克。
【功效】解毒除臭。
【制法】以上方药共捣下筛,为细末。
【用法】以苦酒和,涂腋下,当微汗出,易衣复涂。著药不过三敷便愈,或更发复涂之。不可多敷,伤人腋。
【方十五】肢臭方【来源】《历代古传秘方》【组成】乌贼骨、枯白矾各9克,密陀僧3克。
【功效】止汗除臭。
【制法】以上方药共为细末。
【用法】先用药洗臭处,再用药末搽之。
【方十六】狐臭方【来源】《历代古传秘方》【组成】青木香60克,附子、石灰各30克,矾石(烧)15克。
【功效】敛汗除臭。
【制法】以上方药共为细末。
【用法】用以涂于腋部,经常用之。
【方十七】石灰散【来源】《太平圣惠方》【组成】石灰200克,青木香、枫香、熏陆香、丁香、阳起石、橘皮各30克,矾石60克。
【功效】燥湿敛汗,辟秽化浊。
【制法】以上方药并炒,捣筛为散,以绵作袋,粗如四指,长12厘米,展开将药末裹于内。
【用法】先将腋窝洗净,以干毛巾将局部擦红,然后将药条夹于腋窝下,候时取出。
【方十八】脚湿气方【来源】《集简方》【组成】滑石40克,石膏(煅)18克,枯白矾少许。
【功效】收湿止痒,杀虫辟秽。
【制法】将以上3味共研细末备用。
【用法】用时将药末撒在患处皮肤上。
【方十九】玉容肥皂方【来源】《历代古传秘方》【组成】白芷、白附子、独活、细辛各6克,白蔹、三艾各9克,玉竹18克,麝香1.5克。
【功效】香身辟秽。
【制法】以上方药共为细末,用肥皂1块,胰子120克,捣匀为丸,重30克。
【用法】用之洗用。
【方二十】公主澡豆方【来源】《历代古传秘方》【组成】白芷60克,白蔹、白芨、白附子、白茯苓、白术、鹿角胶各90克,桃仁、杏仁、沉香各30克,麝香10克,大豆面500克,糯米250克,皂荚5个。
【功效】香身辟秽。
【制法】将桃仁、杏仁热水浸泡去皮,麝香细研。然后取浆水(浆水的制法是:用粟米煮成饭,趁热投入冷水中,浸泡5~6天后,生出白色泡沫,然后滤清备用)3碗,先煎,数沸之后,缓缓溶入鹿角胶,再取淘洗干净的糯米,用此胶浆煮成粥。将粥摊成极薄的饼,晒干。然后将粥饼与白芷、白蔹等药一起捣为细末,过筛,加入大豆面和匀,另用白酒、白蜜,加热后倒入上药中,拌匀,晒干。然后加入麝香,密贮备用。
【用法】用时取适量,溶于浴液中,或擦洗身体。
【方二十一】千金湿香方【来源】《历代古传秘方》【组成】沉香、零陵香、麝香各24克,熏陆草、檀香各8克,甲香4克(以水洗熬),甘松香、丁香、藿香各15克。
【功效】香衣香身。
【制法】以上方药共粗捣下筛,蜜和,瓦烧之。
【用法】在衣服浆洗未干之际,趁湿燃烧香料熏衣,使香气附着于衣物。
【方二十二】千金衣香方【来源】《历代古传秘方》【组成】藿香、零陵香、甘松香各30克,丁香60克。
【功效】香衣香身。
【制法】以上方药细锉如米粒,微捣。
【用法】以绢袋盛,置衣箱中。
以上就是本次小编整理的“艾香生葳蕤”,希望能帮到各位小伙伴,关注我们获取超多艾灸养生信息。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