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专家/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医科住院医师 邓赛男
随着众多养生、健康电视栏目的出现,近年来中医养生已经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尤其是传承千年的艾灸——一种使用燃烧后的艾条悬灸人体穴位的中医疗法。
如今,很多朋友都喜欢自己在家里艾灸来保健身体,似乎一谈到它的作用,就会有“包治百病”的念头出现。近日,网上盛传着一位大妈使用艾灸“烤菊花”来治疗痔疮,最后导致大出血的消息,这不仅惊呆了医护人员,也吓坏了网友们。
实际上,艾灸虽然作用广泛,操作起来又很容易,但如果使用不当或是稍有不慎,就很容易对身体造成一些不必要的伤害。那么,什么样的情况下适合艾灸?关于艾灸的误区有哪些?我们在家中艾灸时应该注意些什么?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以寻求答案。
在家做艾灸 从时间到穴位等都得准确把握
“艾灸看起来操作简单,但如果方法不对或是没有找准穴位、把握好时间,稍有不慎就会对身体出现损伤。”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医科住院医师邓赛男表示,虽然民间有“家有艾火不求医”的说法,不过在家做艾灸前,最好还是要找中医明确辨证自身体质,在中医的指导下施灸。
阳虚、气虚人群最适合艾灸
和其他的中医疗法一样,艾灸并不适合所有人。俗话说:“阳虚者十之八九, 阴虚者百无一例。”邓赛男认为,艾灸本就是补益阳气的,适合体质阳虚、气虚的人做,比如说怕冷、手脚冰凉、经常腹泻等等。
“如果体质不对,乱灸就很容易出现问题。不适合艾灸的人群如果强行使用艾灸,可能会出现浑身燥热、满面潮红等症状。因此在家做艾灸时,最好先请中医辨证一下自己的体质,在中医的指导下施灸。”另外,艾灸伤阴,所以发热、口渴、舌红、便秘、烦躁不安时不要做艾灸。
邓赛男还说,在艾灸过程中,一旦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出汗等晕灸症状,要立即停灸,平躺下,注意保暖,喝点温开水,一定不要在精神紧张、大汗、劳累或饥饿时艾灸。另外,孕妇也不适合艾灸。
艾灸不分季节 依据病情而定
有些人虽然在家里经常做艾灸,不过却并不清楚艾灸究竟适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进行,它是否具有季节性。邓赛男告诉记者,中医上有冬病夏治、夏病冬治的说法,所以艾灸是不分季节的,而是依据病情性质的不同,而选择在哪个季节里艾灸相对较好。中医实践证实,对于某些慢性病,尤其是风湿类的疾病、哮喘、免疫力低下、过敏性疾病等等都适合夏天艾灸,且效果会好于冬季。
“夏季艾灸,一是因为此时阳气旺盛,再加之人们血经络畅,皮肤毛孔是开合的,艾灸会很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所以夏季治疗冬病,往往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邓赛男还提到,一入秋季,早晚的温差变化大,一旦出现因受凉而引起腹泻等症状后,也可以通过艾灸来治疗。
艾灸 并不是越热越烫越好
很多人认为做艾灸,一定要艾灸到皮肤潮红、越烫越热越好,觉得甚至有灼痛感、烫出水泡才会有效果。邓赛男坦言:“我们在临床上遇到很多自己在家做艾灸做到烫伤的患者,事实上民间关于艾灸出水泡更有效的说法是不科学的,出现水泡、烫伤时要尽快就诊,尤其是糖尿病患者。”
当人们在家自行艾灸时,要注意烫伤和皮肤破损,以不起泡为宜。时间并不是越长越好,一般在半小时左右为宜。邓赛男指出,很多人都不知道在施灸时艾条应和穴位或皮肤保持多远的距离,有时候距离太远怕力道不足,不能发挥艾灸的功效,太近了又容易灼伤皮肤。所以艾灸时最佳距离要以人的皮肤感觉为准,如果灼烧感很明显,应该随时调整。
一些患者的皮肤感觉迟钝,比如老人、小孩,这类人群等到发觉热时可能已经烫伤了。邓赛男提醒,这时候施灸时,要把左手中、食指张开,放在艾灸者的皮肤两旁,感知受热度,随时调节。当患者有痒、发热、痛感时,用手指揉、搓、按帮助缓解不适。
做艾灸时 要正确把握穴位
“艾灸和针灸有异曲同工之妙,即两者都是以中医的穴位经络学为基础的。”邓赛男指出,有些人完全不懂经络穴位,在家里施灸时纯粹是哪里不舒服就灸哪里。虽然这也有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缓解某些急性的、或病程短的疾病症状。不过对于大多数慢性病、久病来说,只懂得哪里疼痛就灸哪里是远远不够的,有时候还会出现适得其反的后果。
邓赛男补充到:“针对不同的症状,要选择不同的穴位。比如胃脘冷痛,灸中脘穴;补脾健胃,灸关元穴;治疗失眠、神经衰弱,灸百会穴;宫寒、痛经,灸子宫穴等等。所以,在家做艾灸时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以保证艾灸的效果。对人体穴位不熟悉者,可以先买人体穴位图或是相关书籍来阅读。”
此外,邓赛男还强调了一点,艾灸并不是一次性灸的穴位越多越好,而是要循序渐进。如果一下子艾灸七八个穴位,甚至更多,则容易导致寒气、湿气在体内乱串,严重打乱原有的气机,导致身体更不舒服。
以上就是本次小编整理的““艾灸包治百病”、“艾灸能治痛经”等说法,都有根据吗?”,希望能帮到各位小伙伴,关注我们获取超多艾灸养生信息。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