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黄帝内经·素问遗篇· 刺法论》
“正气”通俗来说就是我们的抵抗力,包括自我调节能力、适应环境能力、抗病能力和康复自愈能力等,正气足的人身体素质就高,病邪自然不会侵扰。
灸法,是利用艾叶辅以其他中药作原料,制成艾绒或者艾条,在一定的穴位上,用各种不同的方法燃烧,直接或间接地施以适当温热刺激,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而达到治病和保健目的。
在疫情防控期间
如何通过艾灸来增强抵抗力
一起来了解下
↓↓↓
灸法常用穴位
1、神阙穴
定位:在脐中部,脐中央。
功效:培元固本、回阳救脱、和胃理肠
方法:艾炷灸5-10壮或艾条灸15-30分钟。
2、关元穴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功效:补肾培元、温阳固脱
方法:艾炷灸7-10壮或艾条灸15-30分钟。
3、气海穴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功效:利下焦、补元气、行气散滞。
主治:肠炎、细菌性痢疾、男子性功能障碍、功能性子宫出血、支气管哮喘、神经衰弱等。
方法:艾炷灸5-7壮或艾条灸10-20分钟。
4、中脘穴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功效:和胃健脾、降逆利水。
主治:胃炎、胃痉挛、胃溃疡、胃下垂、食物中毒、癫痫、精神病、神经衰弱等。
方法:艾炷灸5-10壮或艾条灸15-30分钟。
5、足三里穴
定位: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功效:燥化脾湿,生发胃气,增强免疫力。
方法: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15-30分钟。
6、大椎穴
定位:位于背部,后正中线,当第七颈椎棘突下方凹陷处
功效:清热解毒,解表通阳,镇静安神,肃肺调气。
主治:感冒、疟疾、颈椎病、痤疮、小儿舞蹈病等
方法: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15-30分钟。
7、命门穴
定位:位于背部,后正中线,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方凹陷处
功效:补肾强阳,调经止带,舒筋活络。
主治:小便不利,泄利,小腹绞痛,阴囊入小腹,气淋,血淋,产后恶露不下止,阴缩入腹,奔豚,水肿,呕吐血,食谷不化,肠炎,子宫内膜炎。
方法: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15-30分钟。
艾灸常用方法
1、艾条灸:
将艾条点燃后在施灸部位(穴位)进行熏灸的方法。
2、灸盒灸:
施灸时,把温艾灸盒安放于平坦的应灸部位,将点燃的艾卷对准穴位置于铁纱上,盖上盒盖。艾盒盖打开的大小程度可根据温度调节。
3、隔物灸:
用某种物品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所隔的物品常用生姜、大蒜、盐、附子片等。
注意:灸法虽然操作较其他方法简便,但是任何一种治疗方法都有禁忌症,一定要在中医师的指导下施灸,如此才能达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作用。
医学指导: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
我的故乡地处豫鄂交界的古城河南邓州。加之这个古城自古回汉民族混居于此。因此,小寒时节我们常吃的美食非常多。这里推荐几道给大家。
1、 排在第一位的肯定是北方人年节必备美食-水饺。我们汉族人一般在小寒时节久不久就会来一顿水饺。馅料主要是猪肉白菜、猪肉大葱。我最爱的还是回民兄弟们做的羊肉水饺。咬开水饺皮,汤汁满满的,然后就看到一个小肉球。美味无比。水饺的吃法我们也有讲究。有所谓的吃干的还是带汤的两种。吃干的就是将水饺捞出,沥水置入盘中,辅以加入香醋、辣油的小碟蘸食。带汤的我们叫酸汤水饺就是以香葱末、香菜末加入各自调料冲入饺子汤,调制成酸辣口味,将饺子直接加入。吃的时候连汤带饺子一起食用。酸辣爽口。吃完额头沁汗,浑身舒爽。
酸汤水饺
2、 因为家乡临近湖北的关系,所以莲藕可以很容易获得。莲藕的吃法河南人最常做法就是凉拌藕片。但是我们也爱湖北人另外一种做法,就是藕汤。以猪脚、排骨或龙骨(三者均可)焯水后加入砂锅中小火慢炖一小时后,加入大块的莲藕。继续炖煮到骨酥肉烂,莲藕绵软。即可调味后上桌。人手一碗,大快朵颐。味道清甜但是极具滋补功效。也是小寒时节的时令美食。
藕汤
3、 在北方,另外一款冬季美食肯定是羊肉。小寒时节更是最最普遍的驱寒佳品。我们往往会去清真菜市场买回剔好的羊肉。再买一回一副羊骨架。回家之后将羊骨架剁成小块。至于锅中慢熬。熬至汤色奶白时。将羊肉整块放入锅中继续熬煮。等到食用的时候,在大碗中加入各自调料。捞出煮熟的羊肉,切成薄片。码入碗中。加入奶白羊汤。撒葱末、香菜即出。食用的时候我们往往会配上一枚烧饼。或仿着陕西人掰碎入碗与羊汤一起入口,或一口烧饼一碗汤入口。均是美味无比。
羊肉汤
当然,脍炙人口的河南烩面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由于四季美食,就不在这里赘述了。欢迎大家有时间可以去我的家乡做客,体验一下豫南的冬季美食。
神阙穴,又名神缺,在剪断脐带的那刻,婴儿连接先天的神明就缺失了,故名神阙。艾条为至阳之物,长期艾灸神阙穴,可以培补元气,增强免疫力,强身健体。
每次艾灸除神阙穴以外,可增灸关元穴和足三里穴。都是保健大穴要穴。祝你身体健康。
以上就是本次小编整理的“疫情当前,增强免疫是关键!灸“透”这些穴,强身又健体”,希望能帮到各位小伙伴,关注我们获取超多艾灸养生信息。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