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湿成为当前一大要务。除了用汤水祛湿外,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推拿科主任医师贾超推荐用中医外治——艾灸、拔火罐等方式来祛湿。
艾灸:散寒、健脾、祛湿
贾超建议,如果用艾条艾灸的话,可以选足三里、中脘穴、关元穴、气海穴、肺俞穴、膏肓穴等几个祛湿要穴。这几个穴位功效不同,足三里、中脘可健运脾胃中焦,增加人体对水湿的消化吸收运转能力;关元、气海可以固本增元,补益肾气,增强人体排除水湿的能力;肺俞、膏肓穴可补肺阳,强卫气,可以增强人体对外界湿气的抵抗能力。
这里特别要介绍的是肺俞穴和膏肓穴。“这两个穴位在上背部,艾灸有提升肺阳、肺卫气的作用,中医认为肺主皮毛,如果肺气上升,护卫能力提高时,当空气湿度增高,湿邪也不容易通过皮肤入侵体内。”贾超说。
对于掌握穴位有难度的读者,可以使用大的艾灸盒,重点艾灸腹部、上背部即可。每次艾灸20—30分钟以上。对于湿寒特别重的人,可以尝试“长蛇灸”,这种灸法施灸时沿脊柱铺敷药物、姜或蒜,上面再放上艾柱,形如长蛇。整个督脉通过灸补可振奋一身阳气,温阳祛寒,强身健体、运行气血,可以说是艾灸界的“王炸”了。
拔罐:缓解酸楚困重感
拔罐也是很好的祛湿方式之一。贾超介绍,拔罐的时候通过形成的负压,可祛肌表之湿,尤其对湿邪内阻引起的身体酸楚困重感的疾病效果最好,拔完罐整个人都会轻松很多。与传统火罐相比,抽气罐的优点在于可以随意调节罐内负压,而且无明火危险,相对安全。加上其疗效显著,简便易行、耗时较短、副作用小。
专家指出,拔罐的部位比较灵活,可以选背部,或因为湿困而酸痛、活动不便的部位,即使是关节处,也可以用变形火罐来拔。留罐时间以10~15分钟为宜,两次拔罐之间的间隔以2~5天为宜。
(羊城晚报记者 陈辉 通讯员 刘庆钧)
不管是艾灸还是拔火罐,都是很好的养生保健方法。无所谓艾灸好或者是拔火罐好。各有各的优势,但是都是要慢慢调理的。
拔罐很有效
拔罐是中医传统的治疗方法之一,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瘀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效,能有效祛除体内湿邪,而且操作相对比较方便,在家中就可完成。
拔火罐的好处:通过拔火罐,可以将身体里的湿气、寒气,通过皮肤组织渗透出来,从而排除邪气,让人精神百倍。因为身体的经络、穴位和五脏六腑都是相连相通,所以通过外接的吸力,会刺激身体表面的穴位,进而通过筋骨经络,使得人体内部器官得到相应的调理,让人气血畅通,强身健体。对于人体局部的组织损伤、腰间盘突出等症状,拔火罐也有一定的功效,长期定期进行拔火罐,可以减轻疼痛,缓解症状。
艾灸祛湿简单又方便
艾灸有开郁、祛湿、补阳气的作用。
艾灸的好处:温通经络,驱散寒邪。艾叶性温加之点燃熏灸,使热力深达肌层,温气行血。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除湿、调理气血、宣痹止痛之功效。行气活血,消瘀散结。气见热则行,见寒则凝,气温则血行。艾灸为温热刺激,可使气血协调、营卫和畅、血脉和利而行气活血,消瘀散结。
艾灸是温和的,可以连续做半月~1个月。一年可以分阶段做。拔罐是体表排毒,效果明显,但不适合经常做,而且皮肤有炎症过敏也不能做。
现在大家对养生都慢慢变得感兴趣了,所以在洗澡的时候都喜欢顺便拔个罐,除了拔罐以外,健脾祛湿,还有以下方法可以用。
在这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为什么这么多人拔罐?从我个人来讲,一般拔罐都是在洗澡之后,因为洗完澡之后无所事事,看到别人拔罐自己也想拔一下,所以我感觉那么多人拔罐的第一个原因是因为方便。除此之外,拔罐一般对人体无害。拔罐只是在背上进行了一些操作,一般不会有什么损害,相比针灸之类的养生方法更无害。而且拔罐对于健脾祛湿来说,真的有一定的作用。所以说现在有很多的人拔罐。以下方法也具有健脾祛湿的作用。
1.适度运动。
可能有的人感觉运动跟健脾祛湿没多大关系,事实上不是的,适度的运动不但能够使我们更健康,体质更强,而且也有健脾祛湿的作用。那是因为人体在运动的时候会出汗,出汗就有一定的祛湿作用。而且人体在运动之后,体质会更强,抵抗力也更强,精神状态也会更好。这些因素加在一起能够使人更加健康,也能够健脾祛湿。
2.注意饮食。
在日常生活中多吃一些能够健脾祛湿的食物,也能够起到健脾祛湿的作用,比如多吃一点红豆和山药,这些食物对健脾祛湿的作用都是很明显的,而且本身对身体无害,还具有一定的营养,能够让人体的营养更均衡。
如果你感觉有用,欢迎点赞关注。
以上就是本次小编整理的“艾灸、拔火罐祛湿正当时”,希望能帮到各位小伙伴,关注我们获取超多艾灸养生信息。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