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便秘一直以来是困扰很多人的一大难题,长期便秘容易导致身体垃圾毒素的堆积,同时也会容易形成一种习惯,长期不大便的情况,而艾灸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保养方式,可以通过艾灸的方法来治疗便秘,可以用艾灸在人体的太冲穴等,可以有效缓解和治疗便秘。
治疗便秘的穴位:太冲穴、大敦穴、大都穴、支沟穴、天枢穴。
治疗便秘的灸法:温和灸,每次每穴艾灸15~20分钟。或者艾炷隔姜灸,姜片中穿数孔,姜片上放艾炷施灸,每次选3~5穴,每穴灸3~10壮.每日或隔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
提示:适用于功能性便秘。由于天枢的调节作用是双向的.便秘时艾灸可以通便,腹泻时艾灸可以止泻。
方法二
治疗便秘的穴位:大肠俞穴、天枢穴、支沟穴、上巨虚穴。
治疗便秘的灸法:艾炷无瘢痕灸,在施灸部位上点燃小艾炷,至皮肤感觉灼痛时停止,并更换新艾炷,连灸3~7天,施灸穴位皮肤充血红润为度。
2、影响美容:便秘患者由于粪块长时间滞留肠道,异常发酵,腐败后可产生大量有害的毒素,易生痤疮、面部色素沉着、皮疹等。
3、产生体臭:毒素的聚集可引起口臭和体臭。
4、饮食无味:便秘可使腹部胀满,产生恶心、厌食、食而无味。
5、神经衰弱:便秘病人可有烦燥不安、心神不安、失眠等症状。
6、内分泌失调:产生脾气暴躁,面部粉刺疮。此外,便秘还可致高烧不退,咳嗽不止。而对这些病,通过通便治疗,可收到奇效。
7、月经紊乱,子宫位置不正:这是因为直肠内粪便过度充盈,子宫颈被向前推移,而子宫体则向后倾斜。如果长时间反复发生子宫后倾,阔韧带内的静脉就会受压而不畅通。因此,子宫壁也会发生充血,并且失去弹性,进而,使子宫长久保持在后倾位置,发生骶部疼痛、腰痛、月经紊乱,经期肛门直肠坠胀等。
艾灸是一种中医养生的方法,艾灸腹部的好处非常多。可以健脾和胃,生清降浊;通调三焦,利水消肿;调理冲任,温补下元;通经活络,行气止痛;敛汗固表,涩精补虚;防病驻颜,养生延年等等。
【拓展资料】
一、艾灸腹部的作用
1、健脾和胃,生清降浊
艾灸肚脐可增强脾胃机能,使升阳得升,浊阴下降,以健脾止泻,和胃降逆。用于胃痛、反胃、痞满、呕吐、泄泻等。
/iknow-pic.cdn.bcebos.com/29381f30e924b8996a4401c762061d950b7bf6d1"target="_blank"title=""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29381f30e924b8996a4401c762061d950b7bf6d1?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29381f30e924b8996a4401c762061d950b7bf6d1"/>
2、通调三焦,利水消肿
艾灸肚脐能激发三焦的气化功能,使气机畅通、经络隧道疏通,能促进代谢,缩减脂肪。用治小便不利、腹水、水肿、肥胖等。
/iknow-pic.cdn.bcebos.com/ac4bd11373f08202ccade9c047fbfbedab641b15"target="_blank"title=""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ac4bd11373f08202ccade9c047fbfbedab641b15?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ac4bd11373f08202ccade9c047fbfbedab641b15"/>
3、调理冲任,温补下元
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督带与生殖及妇人的经带、胎、产息息相关,故艾灸肚脐可以调理冲任,理气养血,固经安胎。临床用于妇女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崩漏、不孕及黄褐斑、面色萎暗等证。
/iknow-pic.cdn.bcebos.com/6f061d950a7b0208b283471e6ed9f2d3562cc883"target="_blank"title=""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6f061d950a7b0208b283471e6ed9f2d3562cc883?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6f061d950a7b0208b283471e6ed9f2d3562cc883"/>
4、通经活络,行气止痛
脐通百脉,温热药贴脐后,能够通经活络,理气和血,达到“通则不痛”。适用于肠麻痹、痹症,手足麻木及诸酸痛证。
5、敛汗固表,涩精补虚
艾灸肚脐能收敛人体的精、气、神、津,调节脏腑阴阳平衡,调整体质,使气血调畅,营卫通利,帮助入睡。临床常用于治疗自汗、盗汗、带下、久泄、梦遗、滑精、惊悸、失眠等。
6、防病驻颜,养生延年
脐为先天之命蒂,后天之气舍,是强壮保健的要穴。脐疗可增强人体抗病能力,有活化细胞、润肤驻颜、紧致肌肤的作用。具有补脾肾,益精气,抗老驻颜之功。用于虚劳诸疾,神经衰弱和预防保健,回春延年。
二、艾灸的原理
艾灸是将艾条或艾绒,放置在体表的穴位或患处进行熏灼,熨烫或贴敷,借助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和气血,扶正祛邪,调整人体生理功能平衡,达到防病治病,养生保健的目的。
/iknow-pic.cdn.bcebos.com/9a504fc2d5628535c889a9de9cef76c6a6ef63e7"target="_blank"title=""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9a504fc2d5628535c889a9de9cef76c6a6ef63e7?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9a504fc2d5628535c889a9de9cef76c6a6ef63e7"/>
三、艾灸的禁忌
1、凡属实热,或阴虚发热,邪热内炽等症,如高热,高血压,肺结核晚期,大量咯血,呕吐,严重贫血,急性传染性疾病,皮肤痈疽疖疮并有发热者,均不宜使用艾灸疗法。
2、器质性心脏病伴随心功能不全,精神分裂症,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施灸。
3、颜面部,颈部以及大血管走行的体表区域,粘膜附近,均不宜直接灸。
4、近代针灸临床认为,除了睛明,素髂,人迎,委中等穴不宜艾灸之外,人体的其他穴位均可采用艾灸疗法。
/iknow-pic.cdn.bcebos.com/574e9258d109b3ded08f9f97c0bf6c81800a4c18"target="_blank"title=""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574e9258d109b3ded08f9f97c0bf6c81800a4c18?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574e9258d109b3ded08f9f97c0bf6c81800a4c18"/>
【参考资料】
/baike.baidu.com/item/%E4%B8%AD%E5%8C%BB%E8%89%BE%E7%81%B8%E5%85%BB%E7%94%9F/3811315"target="_blank"title="中医艾灸养生-">中医艾灸养生-
艾灸能使身体暖和,治疗寒气,通温,但如果颓废,长时间艾灸反而会使这个部位更怕冷。这是所有热敷中不可避免的问题。艾灸能感知,空气流通,经络畅通,但这个过程会分散气体。长时间的通经活动不可避免地会缺乏气力。
艾灸加热局部表皮组织,超过45,接触处的皮肤或组织因慢性烧伤,功能异常甚至坏死。与这种普通烧伤不同,热痛刺激会使人避免。慢性烧伤与温水煮青蛙的结果相似。艾灸引起的艾草对人体的危害是普通烟草的500倍。开艾灸管的人和开长期艾灸的人患肺癌的概率要比普通人高得多。艾灸会导致艾灸部位水分不足。特别是艾灸与器官相比位置的话,会导致中医所说的阴虚症状。轻度者失眠、便秘。中肠功能失衡,发生相关疾病。艾灸会引起局部水泡,溃灭后处理不当会造成化脓感染疤痕。严重的人只能截肢。我遇到糖尿病患者艾灸后,水泡溃烂,出现化脓坏疽,好久没有痊愈。
艾灸疗法因温热刺激性能起着温产寒舍的作用,其寒冷包括外感寒舍和中焦点虚寒。中医学认为,随着外感韩社感受到外界的寒冷或饮食冷却等,可以看到很多症状,如寒战、四肢感冒、冷痛、登革热、蹲伏等。中焦点虚寒大部分是内伤旧病,人体阳气损失导致四肢冷缩,口不渴,痰吐明净,尿液清澈,大便白净,大便白净。可以用艾灸消除寒邪,恢复阳气,使寒邪散去,使四肢变冷,提高温度。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艾灸的温热特性可以通过患者机体局部毛细血管扩张、组织充血、血流加速、代谢加速、缺血、缺氧、营养不足部位的改善,起到温山寒的作用,因此,在此作用下,可以调节外感风寒表及中焦点虚寒的呕吐、腹泻、腹泻等症状。
如今中医各种针灸治疗,艾灸等等越来受到广大群众的重视和喜爱。那么什么是艾灸呢?
艾灸就是用艾叶艾绒为媒介,点燃后在体表穴位和病变部位烧灼温熨,借助其温热及药物的刺激作用,通过经络的循行起到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温中益气,祛寒除湿,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的作用,最终达到预防保健和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疗法。
通过对穴位进行艾灸,可以起到调和气血、温经通络等作用,而对于女性来说,通过艾灸不仅可以调理月经不调,对于宫寒导致的不孕不育、肥胖、妇科疾病、便秘等均有很好的治疗或调节功效,
1. 调理月经不调
什么是艾灸?女性艾灸有这些好处?
对于女性来说,月经不调是非常常见的,经期周期不正常,来月经的日子不固定,一会提前一会退后,经血量不正常,太多或太少,都是月经不调的表现,还有血块多,痛经等,这些月经不调的症状,都可以通过艾灸来调理。
月经提前与脾脏功能有关,脾不好容易导致体内阳气火旺、情志抑郁,同时会出现内分泌失调,通过艾灸的方式进行温补阳气,可以调理脾肾两虚,起到解郁散肝气,改善内分泌失调的症状。
而月经推迟、有血块、痛经等,都是跟体内的寒气有关,寒气导致体内血气受阻,从而出现腹痛、腰酸、经血发暗等情况,艾灸可以起到散寒祛湿的作用,艾叶本身也有通经活血的功效,对于因体寒而导致的月经推迟、通经等都可以起到治疗功效。
短暂性闭经也是月经不调的一种,短暂性闭经是指原本经期周期正常,却出现一段时间几个月都不见红,这种症状与压力大、激素不平衡有关,也可能与肌瘤囊肿、子宫内膜增厚有关,而通过艾灸,不仅可以缓解情绪,放松心情,还能起到温热子宫的作用,对于短暂性闭经也是有很好的的调理作用的。
2. 调理宫寒
宫寒是女性的天敌,会导致例如月经周期延后,月经量少且色黑,有血块,甚至月经停闭不行,月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白带清稀量多等症状,严重的可造成不孕,或妊娠后胎儿发育迟缓等等。中医艾灸能治疗宫寒,主要有以下几个穴位:
1、关元穴
关元穴在肚脐下三寸艾灸关元穴可增强人体阳气,补虚益损。对阳气不足,身体虚弱怕冷等症状比较有效,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的作用。
2、命门穴
命门穴在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同时还要加上两侧距离背部中线3厘米的肾俞穴。艾灸命门穴可强肾固本,治疗女性虚寒性月经不调、习惯性流产等。
3、神阙穴
神阙穴位于肚脐,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当人体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生疾病,通过刺激或施药于神阙穴,有调整阴阳平衡的功能。
4、气海穴
该穴位于人体下腹部,直线连结肚脐与耻骨上方,将其分为十等分,从肚脐3/10的位置。灸此穴对月经不调、崩漏、不孕有防治作用。
3. 增强肠胃蠕动
什么是艾灸?女性艾灸有这些好处?
出现便秘的原因有很多,缺水、上火、湿气重、胃动力不足等等,而艾灸不仅可以驱寒祛湿,也能帮助降火气,还可以增加肠胃蠕动,排出肠道内的浊气,有效改善便秘的情况,如果胃寒湿重,还能起到驱寒杀菌祛湿的作用。
4. 改善气色
什么是艾灸?女性艾灸有这些好处?
女性疾病往往和气血不足,体质虚弱,气虚有关。 导致冲任供血不足导致。 女性显老气色差与子宫和卵巢的健康状况有关,如果在相应穴位进行艾灸,可以让气血变得充沛,补足阳气,温经通经,打通经脉可以让女人起色慢慢好起来。
艾灸可以去湿气吗?体内湿重就会影响身体健康,艾灸去湿气有什么方法呢?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艾灸去湿气功效作用介绍,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艾灸去湿气的方法
夏季天气炎热,人们所生活的环境闷湿,空气中湿气加重,这时热气夹杂着湿毒一块进入人的体内,久而久之便会在人体内越积越多,最终导致疾病。那么艾灸可以去湿气吗?
艾灸可以对我们身体产生局部刺激,而且是一种温热的刺激,能够使得我们的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让皮肤局部充血,能够促进淋巴循环和血液循环,从而起到去湿气的作用。
夏天艾灸以下穴位可以祛湿:
1、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为养生保健强壮的要穴。长期施灸有调理气血、补肾固精等功效。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灸20-30分钟。
2、命门穴:位于人体背后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是人体生命力的中心,为元气“住宿”的地方。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灸20-30分钟。
3、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宽度。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灸20-30分钟,能有效缓解胃部疾病的各种症状。
4、足三里穴: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月一横指处,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灸20-30分钟。
5、丰隆穴: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鼓起的地方,这个是祛湿较好的穴位,每日用艾条灸15分钟即可有效健脾化湿。
6、解溪穴: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湿的穴位,对解除下肢的水肿效果较好,每日艾灸15分钟。
其实艾灸的作用还很多,除了能够去湿气之外,还能够调节我们的经络。经络学是中医学里面的重要理论,认为我们的整个身体都是由经络相互运行连接,并且调节各个脏腑之间的功能。进行艾灸能够疏通经络,让身体顺畅运行,从而起到保健养生的效果。
很多人去看中医,都会被告知“湿重”,那么如何判断自己体内有湿气?一起来看看。
如何判断自己体内有湿气
如果最近两周内常有以下表现,就说明体内有湿需要治疗了。
1、看头发:正常的头发是光泽、干爽的。体内湿起太重,头发就爱出油。
2、脸出油:有没有觉得脸上油油的,无论冬天还是夏天脸上都喜欢出油,摸上去能感觉到腻腻的,那就是体内有湿气。
3、睡觉流口水:为什么说睡觉喜欢流口水是有湿气呢,因为人在睡觉的时候处于一个排泄的放松阶段,而体内湿气太饱和,口水就会自行流出了。
4、起床时头昏:早晨起床的时候觉得头特别昏,打不起精神来,人也懒得动,感觉自己身上湿湿的。这也是体内有湿的表现。
5、看大便:如厕丸之后,使用手纸,擦三五张纸感觉也擦不净,那你体内也有湿气,一般正常的话一两张纸就够了。
6、早上刷牙恶心:起床后刷牙喜欢呕吐下才舒服、感觉嗓子里边总是有东西似的。丝丝拉拉的感觉,即使有吐痰,也只是一点点,吐不出来。
艾灸的神奇作用介绍
1、延年益寿
太医窦材在《扁鹊心书》中云:“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弱则人病,真气脱则人亡,抚阳保命延寿之法,艾灼第一。”真元乃元气、阳气,所以,元气是生命之本,是健康之本,长寿之本,福德之本。
2、身心舒畅
无论天气多么炎热,身心却是舒畅无比。艾灸可以充盈元气阳气。总之,元气充足的表现就是:夏不怕热,不喜欢吹冷风、吃冷饮之类。冬不怕寒冷,精力旺盛,耐力很强,耐痛,抗压力、打击力强,这也是真正意义的健康特征。
3、解暑祛湿
在中医里治疗各类炎症的根本方法是祛寒除湿,寒邪不祛,炎症不愈。艾灸的纯阳与天时的阳气最旺之时,双重阳气注入体内,将寒湿邪排出后,人在炎热的环境里是不闷热,不烦躁的。
4、根除疾病
寒是万病之根,湿是万病之母,风是万病之首,火是万病之华。在阳气最旺的夏季艾灸,与艾火的纯阳,双重阳气作用于人体病灶,祛除一切寒湿,打通经络。
5、修心养性
夏季艾灸,人体正处于散发的时令,天时的阳气与艾灸的纯阳之气,进入人体,那么,风、寒、湿、暑、燥、火等邪气被天地之双重阳气赶出体外,因此,血液越来越清净,身体得以轻松,心胸逐渐开阔,病痛逐渐解除,智慧越来越多。
艾灸去湿气注意事项
1.艾灸功效很多,但是艾灸不是万能的。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应该先去医院检查确诊是什么问题,而不能不管哪里不舒服都企图靠做艾灸来解决。
2、艾灸要想有好效果,还需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配合。不要觉得,反正艾灸能养生,能治病,我就可以熬夜,可以不注意饮食,可以随便乱来了。如果有这样的想法,艾灸什么也帮不了你。
3、施灸顺序:《千金方》记载:“凡灸当先阳后阴,先左后右,先上后下。”这说的是施灸的顺序。如果上下前后都有配穴,应先灸阳经,后灸阴经;先灸上部,再灸下部;先灸左边,后灸右边。也就是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依次进行。取其从阳引阴而无亢盛之弊,所以不可颠倒乱灸,如果不讲次序,后灸头面,往往有面热、咽干、口燥的后遗症或不舒服之感觉。即便无此反应,也应当从上往下灸,这也和针刺取穴一样,次序不乱,不会遗忘。
以上就是本次小编整理的“万万没想到!艾灸除了排出寒气湿气外,竟然还能治疗便秘,一身轻”,希望能帮到各位小伙伴,关注我们获取超多艾灸养生信息。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