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是女人天生的良药。艾叶性温,善通气血,而女人的衰老和气血关系最大,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加,我们的容颜开始凋零,用再多的化妆品也只是治标不治本,今天我们可以用艾灸达到从内而外的美。
艾灸,乃中国最古老的医术之一,属于中医外治物理疗法,它源于远古时代,形成于商周年间,历时几千年。艾灸可以帮助人体全面温通经络,温补元气,调和气血,润泽肤色,散发健康神采。
痛经发生在女性经期内及其前后,常出现下腹部或腰部疼痛, 甚至痛及腰骶,并伴有恶心呕吐、胃痛腹泻、虚汗厥冷、倦怠无力 等全身不适症状。中医称痛经为“经行腹痛",认为与气血有关, 气滞血瘀,不通则痛。要治疗痛经,需理气活血、疏通经络。
艾是纯阳植物,艾灸时可以为身体补充阳气将寒气排出体外。因此,“对付”痛经,艾灸很有功效。
艾灸方法:月经来潮前2天,取关元、气海、曲骨、外陵、三阴交穴,每次选用3个穴,每穴施灸20分钟左右,连续艾灸4天。
2妇科炎症
女人经常受到妇科病的困扰,最常见的就是妇科炎症。对这种疾病,艾灸同样能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认为,妇科炎症多因气滞血瘀、下焦湿热所致,艾灸或按摩身体相关穴区可清热利湿、调理 血气、活血化瘀,从而达到治疗妇科炎症的目的。
艾灸方法:对妇科各类炎症,艾灸的穴位大致相似,可以灸关元、子宫、归来、三阴交等穴位缓解症状。
3黄褐斑
大量临床实践证明,刺激特定穴区,通过调整脏腑气血,疏通面部经气,能较快达到消除色斑的目的。
艾灸方法:取身体上的阿是穴,五脏之俞穴(即肺俞、心俞、肝俞、脾俞和肾俞),20分钟一次,灸至皮肤微红发热为度。
4手脚冰冷
很多女性怕冷,手脚冰凉,多是阳气不足导致的,艾灸可以起到滋补阳气的作用。
艾灸方法:艾灸足三里和大椎这两个穴位,坚持艾灸两个月,对温通经脉、改善虚寒体质很有帮助。
女性的很多病都可以通过艾灸来治疗,没病时艾灸也是极其重要的保健养生方法,自古就是如此。
女人容易因寒凉而生病,寒邪进入身体后消耗掉女性体内本就不多的阳气,导致血液循环不畅,脏腑得不到滋润。而艾灸可以迅速补充女人体内的阳气,使之气血充足,以气带血,以血养气,阴阳平衡。
5美容补血穴
神门
神门,是养心安神的重要穴位。神门是心经的原穴,其作用大约相当于储藏心经之气的仓库。
现代女性,工作压力大,常常会有一些神志方面的问题,如失眠、健忘、烦躁等,时间一久,人便会神疲乏力、容颜憔悴。怎么办呢?养心安神啊!神门这个美容大穴可以随时派上用场。
血海
女子以血为本,若要面若桃花,不可不养血补血。怎么养血呢?血海就是个养血补血的明星。血海,它是人体气血的“海洋”。血海属于脾经,中医认为脾通血,该穴位是血所汇集之处,统治各种与血相关的病症,没病的时候养血补血效果自不待言。
2、艾灸结束2个小时以后才能洗澡。用湿热的毛巾擦拭艾灸过的部位都不行!很多人说,可以用热水洗澡,那是错误的!热水也是水湿。如果要洗菜做饭,一定要戴上橡胶手套,用热水洗。
3、施灸后会出现发热,口渴,上火,皮肤瘙痒,有的会起红疹,疲倦,便秘,尿黄,出汗,牙痛,耳鸣,阴道不规则流血,全身不适等现象,不要惊慌,继续艾灸这些症状就会消失。
艾灸治疗霉菌性阴道炎取穴:关元穴、中级穴、子宫穴、归来穴、和三阴交
治疗妇科病用艾灸的常用穴位就是关元、子宫、归来、八髎穴和三阴交。这些穴位几乎可以涵盖治疗妇科的所有疾病。
方法:可以用直接灸的方法,也可以用温和灸的方法还可以用隔姜灸的方法。
工具:关元,子宫,归来这几个穴位都在腹部与小腹部。可以用三眼艾灸盒做移动艾灸,每天40分钟左右,三阴交,可以用单眼艾灸盒双侧同时艾灸。
子宫穴是奇穴,一般的穴位图显示不出来,你可以在中级和曲骨之间旁开三寸左右艾灸,就可以灸到子宫穴。为什么要在这里施灸呢?主要原因也是小腹的里面就是子宫,在这里治疗可以直接对准病灶,所以艾灸主要是病灶部位的施灸,百姓都可以接受治疗的一种方法。
转:艾灸治疗阴道炎灸法又名灸疗。它使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体表的腧穴或疼痛处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及药物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温通经脉、调和气血、协调阴阳、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防病保健、养生美容之功效,
具体操作:
1、工具:艾灸盒+艾柱(双柱的盒比较好,三年的金艾条好)
2、时间:下午最佳,别的时间也可以(饭后1小时内禁止)
3、位置:小腹,尽量往下至档的位置(阴道上面的皮肤,如果不够靠下,效果不好)
4、操作:艾灸盒放置在小腹下方,以不烫伤皮肤为宜,15—20分钟后取开。
注意事项:
1、自己调节温度,温度有一点烫为宜,如果只是温的感觉,效果很差。如果太烫就拿开一点,否则会起泡。
2、灸完后,皮肤呈现潮红为宜。
3、如果体内有湿气,灸完皮肤上会有很多水,表明湿气蒸发,对人体很有宜。
3、灸后1小时内避免洗澡和触碰冷水.
4、如果灸后次日出现水泡,小水泡可不管,暂停几天能自好;大水泡可用针挑,挤出水,有可能挤掉后次日又形成水泡,这样持续一周左右,影响不大,也不痛,一周就好了。
5、症轻者,连续3天就有效果,白带量、异味、骚痒明显减少。症重者,连续10天为一个疗程,坚持就会有明显的疗效。
这个疗法,我有亲身经历,效果非常明显,朋友们有问题可以给我留言,大家一起学习、探讨!如图所示:绿色为具体位置。如果症重,肚脐至绿色位置也灸,中间有很重要的关元穴,还可以治疗子宫肌瘤,加上足三里穴,三阴交,血海穴
治疗盆腔炎、盆腔积液、附件炎取穴:中脘、关元、子宫、归来、八髎穴、足三里、三阴交、
宫颈艾灸穴位:关元,子宫,归来,三阴交和八髎穴。
关元:当脐中下3寸。布有第十二肋间神经的前皮支的内侧支,腹壁浅动、静脉分支和腹壁下动、静脉分支。
【主治病症】主治中风脱症,肾虚气喘,遗精,阳痿,疝气,遗尿,淋浊,尿频,尿闭,尿血,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崩漏,腹痛,泄泻,痢疾及尿路感染,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神经衰弱,晕厥,休克等。并有强壮作用。可以用三眼艾灸盒同时插两根艾条或三根艾条施灸,每次灸15-20分钟.这期间要根据自己对温度的感应而适当调整艾条的高度及热度。
子宫穴: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中极旁开3寸。
【主治病症】子宫下垂,月经不调,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炎,不孕症。主治妇女不孕,月经不调,痛经,阴挺,及阑尾炎,盆腔炎,鼻丸炎等等。
归来:属足阳明胃经。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
〖主治疾病〗中风虚脱,四肢厥冷,尸厥,风痫,形惫体乏,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脱肛,泄利,便秘,小便不禁,五淋,妇女不孕。
归来和子宫属于临近穴位,所以再灸子宫穴的时候就免不了灸到归来,这样就可以用三眼艾灸盒同时扣住两个穴位,在此艾灸10-20分钟。
三阴交:位置:在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
主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肠鸣,腹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闭经,子宫脱垂,难产,产后血晕,恶露不行,遗精,阳痿,阴茎中痛,水肿,小便不利,遗尿,膝脚痹痛,脚气,失眠,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高血压病等。
这个部位可以用单眼艾灸盒两个同时艾灸,比较节省时间。每穴艾灸10分钟。
八髎穴:位置:骶椎。又称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八个穴位,分别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合称“八穴”。
【主治病症】主治腰骶部疾病、下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痿痹、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小腹胀痛、盆腔炎等病症
治疗妇科疾病的基本艾灸穴位
艾灸治疗妇科疾病效果显著,虽然不同的病症选取的穴位不同,但关元 、子宫、 归来 、八髎穴 、三阴交这五个穴位是必须灸的。下面介绍一下这五个穴位的取穴方法和主要作用:
关元:脐下3寸。主治中风脱症,肾虚气喘,遗精,阳痿,疝气, 遗尿,淋浊,尿频,尿闭,尿血,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崩漏,腹痛,痢疾及尿路感染,功能性子宫出血,神经衰弱,晕厥,休克等。
子穴位宫:在下腹部,脐下4寸,中极旁开3寸。主治子宫下垂,月经不调,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炎,不孕症。主治妇女不孕,月经不调,痛经,阴挺,及阑尾炎,盆腔炎,鼻丸炎等等。
归来穴位:在下腹部,脐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主治中风虚脱,四肢厥冷,尸厥,风痫,形惫体乏,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脱肛,泄利,便秘,小便不禁,五淋,妇女不孕。
三阴交:在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主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肠鸣,腹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闭经,子宫脱垂,难产,产后血晕,恶露不行,遗精,阳痿,阴茎中痛,水肿,小便不利,遗尿,膝脚痹痛,脚气,失眠,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高血压病等。
八髎穴:位置:骶椎。又称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八个穴位,分别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合称“八穴”。主治腰骶部疾病、下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痿痹、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小腹胀痛、盆腔炎等病症。
温馨提示:艾灸治疗妇科疾病一般以10天为一周期,两个周期之间需要停3-5天,让身体稍作调整。也可以一周艾灸2-3次,如疗效并不满意且艾灸已见效,可10天一个疗程后,休息3-5天再继续。
以上就是本次小编整理的“艾灸助女人青春不老,祛妇科病更要靠艾灸”,希望能帮到各位小伙伴,关注我们获取超多艾灸养生信息。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