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艾灸养生>艾灸

带下病艾灸哪个部位图解

时间: 2022-12-17 22:28:52

艾灸穴位:中极穴,带脉穴,阴陵泉穴,三阴交穴,行间穴,脾俞穴,肾俞穴,白环俞穴,次髎穴,气海穴,关元穴,足三里穴,地机穴,中极穴,太溪穴,

关键词:升阳祛湿健脾益肾

白带的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全身、局部症状者,称为“带 下病”,又称“下白物”、“流秽物”,多由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妇科肿瘤等疾 病引起。中医认为,此病是由脾肾虚弱、脾胃损伤、脾虚湿盛、肾虚不固等原因引 起的。在相关穴位施灸可健脾益肾、升阳祛湿,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重点艾灸穴位:

带下病艾灸

【具体艾灸疗法】

方法一:温针灸

取中极、带脉、阴陵泉、三阴交、行间等穴位,按照先灸上部穴位再灸下部穴位的顺序施灸。让患者取合适体位,医者将1.5寸以上的毫针刺入要灸的穴位中,得气后进行适当的补泻手法,然后把细软纯净的艾绒捏紧在针尾上,点燃艾绒施灸,每次灸1〜3团艾绒。待艾绒燃完后除去灰烬,取出针。这样的治疗每曰一次。要求施灸者必须具备针灸知识,能够熟练使用针灸疗法,确保施灸时患者的安全。此灸法适用于治疗带下色黄量多的患者。

带下病艾灸

方法二:艾灸无瘢痕灸

1、取脾俞、肾俞、白环俞、次髎、气海、关元、带脉、足三里、三阴交、地机、中极、太溪等穴位,按照先灸腰背部穴位再灸胸腹部穴位、先灸上部穴位再灸下部穴位的顺序施灸。先在要灸的穴位上涂抹一层凡士林,以黏附艾炷,防止其从皮肤上脱落。

带下病艾灸

2、把小艾炷放置在涂抹凡士林的穴位上,点燃施灸,当艾炷快要燃尽或患者感觉疼痛时,用镊子移去艾炷,更换第二壮重新施灸。每穴灸3〜5壮,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曰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此灸法最适用于治疗脾肾阳虚,带下清稀,或肾阴虚火,带下赤白,黏稠无臭移症状者。

带下病艾灸

【专家叮嘱】

患有带下病的女性要注意保持阴部卫生,坚持每天用温水清洗,在月经要来之 前更要注意。节制房事,性生活不要过于频繁,在治疗期间更要禁止性生活。饮食 应清淡,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水果蔬菜,补充营养素。注意劳逸结合,避免 劳累过度。适度锻炼身体,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

【小小饮食方】

莲子枸杞汤:

原料:莲子(去心),枸杞子。

做法:将莲子去心,枸杞子洗净,加水800毫升,煮熟后食药饮汤,平均每日2次,一般7〜10天见效。适用于白带增多。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