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艾灸养生>艾灸

产后腹痛艾灸哪个部位图解

时间: 2022-12-17 22:29:15

艾灸穴位:神阙穴,中极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关元穴,归来穴,气海穴,

关键词:调和气血减疼痛

产妇在产褥期发生的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小腹疼痛称为产后腹痛。轻者不需治疗,腹痛可逐渐消失,少数疼痛剧烈或疼痛时间较长者要及时治疗。中医认为,此病为产后气血运行不畅、瘀滞不通或产后失血过多、气血虚弱,或起居不慎、情志不舒等所致。在相关穴位施灸可促进气血运行、增强体质、疏肝解郁,从而有效改善症状。

重点艾灸穴位:

产后腹痛艾灸

【具体艾灸疗法】

方法一:艾炷隔姜灸

1、取神阙、中极、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按照先灸上部穴位再灸下部穴位的顺序施灸。先把新鲜的老姜切成厚约0.3厘米的薄片,用针在其上扎数个小孔,然后让患者取合适的体位,把姜片放置在要灸的穴位上。

产后腹痛艾灸

2、把中艾炷放置在姜片的中央,点燃施灸。施灸过程中,若患者感觉灼痛可把姜片略略抬起,旋即放下,以缓解患者疼痛感。当艾炷燃尽时更换第二壮重新施灸。每穴灸5〜7壮,以患者感觉舒适、灸处皮肤潮红为度。每曰灸1〜2次。

产后腹痛艾灸

方法二:艾条温和灸

取关元、归来、气海、三阴交等穴位,按照先灸上部穴位再灸下部穴位的顺序施灸。让患者取合适的体位,施灸者点燃艾条的一端,火头对准要灸的穴位,距离皮肤3〜5厘米施灸,以灸处皮肤温热而无灼痛感为宜。每穴灸15〜20分钟,灸至穴位处皮肤潮红为度。每日灸1〜2次。施灸者在施灸过程中注意力要集中,以免艾灰掉落在皮肤上灼伤患者。

产后腹痛艾灸

【专家叮嘱】

产妇应及早下床活动,并根据体力渐渐增大活动量。饮食宜清淡,少吃生冷食物和引起 胀气的食物。防止便秘。下腹要注意保暖,防止受凉。保持精神愉快,避免肝气郁结引起腹痛。

【小小饮食方】

山楂酒茶:

原料:山楂肉15克,红糖50克,黄酒50毫升。

做法:将山楂肉、红糖、黄酒加水煎服,每日服3次,连服1周。主治血瘀型产后腹痛,症状为产后小腹疼痛,拒按,恶露不畅,紫黯有块,面色青白,舌质黯,脉沉紧。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