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艾灸养生>艾灸

施灸顺序对,效果翻个倍!艾灸顺序太重要了,还不懂的赶紧认真学

时间: 2023-03-27 16:42:31

艾灸,因其绿色、天然、安全、无副作用的先天优势,成为现代人追捧的养生之法。最近后台还有很多灸友在咨询我们艾灸时候的灸法顺序,今天,小灸一次性为灸友们做一个完整一点的解说,还没学会的灸友们记得收藏好~



一般的,用艾灸来治病,针对不同的病症,中医总会给出多个穴位,那这么多穴位,究竟先灸哪一个?


施灸顺序真的这么重要吗?


实际上,如果只是做艾灸保健,每次灸一个穴而已,顺序的问题就显得也没那么重要。


但是,当艾灸穴位较多时,那么艾灸穴位的顺序就必须要重视起来。因为如果艾灸顺序不当,会直接影响调理效果,甚至可能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就像,经常有患者称,自己一艾灸就上火,头疼脑热,十分烦躁。经判断,这并不是体质的原因。这是为啥呢?


原来他艾灸的顺序太过随意了,灸完腹部的穴位,灸背部,想起头部的问题,又开始灸起头上的穴位。气息全打乱了,不头疼才怪!


身体里的阴阳之气运行自有其规律,一般是从阳气较足的部位流向阳气较弱的部位。



有的人手脚冰凉是咋回事呢?就是因为中间堵住了,阳气过不去,或者阳气本来就弱,还没运行到手脚就已经“耗尽了力气”。


所以,做艾灸一定要懂得顺应身体正气运转的规律,才能事半功倍。


穴位顺序对,效果翻个倍


“药王”孙思邈著作《千金方》中清楚地记载着:“凡灸当先阳后阴,先左后右,先上后下。”


这说的是施灸的顺序。


如果上下前后都有配穴,应先灸阳经,后灸阴经;先灸上部,再灸下部;先灸左边,后灸右边。也就是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依次进行。



取其从阳引阴而无亢盛之弊,所以不可颠倒乱灸,如果不讲次序,后灸头面,往往有面热、咽干、口燥的后遗症或不舒服之感觉。


即便无此反应,也应当从上往下灸,这也和针刺取穴一样,次序不乱,不会遗忘。


另外,艾灸时应保持空气流通、并安静身心,使气在全身均匀流通以达四肢末梢。


为什么要先上后下?


头为诸阳之会,人体一身之阳气,无不来自于天阳,天阳降而及于地,地气升而会于天,则天地交通而万物生,此“阴升阳降”法理不可违背。


倘天气不降反升,地气不升反降,则天地隔塞而万物绝。



故欲以艾灸温补阳气、温通经络者,定要遵循先上后下的顺序,方能导天之阳气由上而下达,温透百骸,推陈出新,使浊阴得降,虽见功稍缓,然步步为营,根基扎实而绝日后频发之因。


否则不仅不能祛病,反致病邪内攻,而成坏证。


宋代董汲《脚气治法总要》中记载了艾灸调理脚气的方法,即从上到下,依次灸风市、伏兔、犊鼻、内膝眼、足三里、上廉、下廉、悬钟;又有淋炸之法,对顺序施治的重要性及误用的后果做了阐述。


又有一患者,足部肿痛,医者不明,由下向上推按而散,致鹤膝之证,关节僵硬疼痛,纠正此误,竟从夏至冬,历时三月。顺序一事,关键所在,能不慎乎?


为什么要先少后多?


凡艾灸,要遵循循序渐进、先少后多的原则,不能一任热补,不知节制,但见阳虚便艾火频燃,惟恐见效缓慢。



须知阴阳互根,所谓阳虚者,若非急病导致,必兼阴虚,而因阳虚稍甚故名。不明就里者,每图痛快一时,见阳虚症状则动辄大剂量灸法以补益,不仅不能起到补益作用,反而会造成他证丛生。


先贤每有教诫如:“虚不受补”“补阳不伤阴”“助阴不伤阳”“补虚宜缓不宜急”等说。


如以艾灸是绿色疗法为藉由,而错误地理解为多加艾火无所谓,则如过服人参而致中毒之理一般。疗法本身无优劣之分,关键在于使用者善加运用。故艾灸调理须缓缓图功,不可孟浪鲁莽。


对于某些患者自身存在理解上的偏差,医生应予以理解并纠正,不能一味投其所好,听之任之。

ps: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合作版权图库和灸大夫,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图片仅用于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章中分享的方子、灸疗方案、手法等一定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哦!

以上就是本次小编整理的“施灸顺序对,效果翻个倍!艾灸顺序太重要了,还不懂的赶紧认真学”,希望能帮到各位小伙伴,关注我们获取超多艾灸养生信息。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