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平时自己或家人因为健康给我们买艾灸,让我们在家里就能保健,但是要注意方式方法,不然不能保健身体,还会伤害身体,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艾灸误区和正确使用方法!
灸前灸后记得喝温热的开水(女性 体虚 寒邪重 的这类人群灸前灸后可以喝浓热的红糖水),因为艾灸靠艾烟顺着穴位经络去找人体内的血液,水源,所以我们艾灸前后喝热水,能加强艾灸效果。
灸后轻轻拍打数下或按摩所灸的穴位封一下穴(灸前也可以这样做 ),艾灸前后怕打穴位经络,是为了加强身体内正气的传导,能更快达到病患位置,达到快速去病痛的效果!
灸后30分钟内最好不要碰冷水,千万不能触碰凉水可以的话,艾灸的一整天别碰凉水,凉水会把艾灸的效果降到最低,还能阻止艾灸的能量在经络内传导,起到反作用!
据研究表明:隔姜灸不止能抗敏感还能加强艾灸效果,艾绒是纯阳的,姜是纯阳的,能起到1+1大于2的效果!
小儿常见问题艾灸穴位:
①健体益智长灸:身柱,神阙,公孙
②风寒感冒:百会,大椎 风门,肺俞穴
③风热感冒:大椎,曲池,合谷,外关
④咳嗽少痰:大椎,神阙,风门,肺俞穴
痰多灸:身柱,鱼际,尺泽,内关
⑤腹泻呕吐:神阙,关元,足三里
⑥厌食艾灸,中脘,天枢,神阙,公孙,身柱
⑦鼻炎灸:脾俞,命门,中脘,神阙,合谷,身柱,再悬灸整个鼻部
⑧哮喘艾灸:风门,肺俞,膏盲,大椎,身柱
⑨个子矮小体弱艾灸:大椎,身柱,中脘,神阙, 胃俞,四缝
⑩夜啼艾灸:劳宫,中冲,神门,神阙,身柱
11.便秘艾灸:关元,大肠,支沟,承山穴
12.积食引起的感冒艾灸 : 大椎,身柱,足三里
13.流鼻血灸:身柱,少商
14.扁桃体发炎艾灸:角孙,合谷,身柱
15.发育期孩子可长灸神阙 ,足三里,肾俞
千万记得隔姜灸,每个穴位先悬灸1分钟,1-6岁孩子贴上再灸5分钟,7-12岁孩子艾灸10分钟,12岁以上孩子可灸15分钟以上,可跟成人一样艾灸!
我们平时过饱过饥, 过喜过悲, 酒后或同房后,都不宜艾灸,因为气血不稳定会引发反作用, 艾灸时尽可能的保持平和用心去体会艾草透过皮肤循经慢慢前行的感觉!孩子老人搭配生姜灸,如果灸面部或者对温度敏感者搭配隔姜灸 ,生姜切片放到底座孔里面。
温和灸: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1.5-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7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
对于昏厥、局部知觉迟钝的患者,医者可将中、食二指分开,置于施灸部位的两侧,这样可以通过医者手指的感觉来测知患者局部的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的距离和防止烫伤。
雀啄灸:施灸时,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另外也可均匀地上、下或向左右方向移动或作反复地施转施灸。
回旋灸:距皮肤1.5-3厘米左右,艾灸条在皮肤上做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
扩展资料:
综合作用
温经散寒
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有赖于气血的作用,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血气在经脉中流行,完全是由于“气”的推送。各种原因,如“寒则气收,热则气疾”等,都可影响血气的流行,变生百病。而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涩,也就是说,气血的运行有遇温则散,遇寒则凝的特点。
所以朱丹溪说:“血见热则行,见寒则凝”。因此,凡是一切气血凝涩,没有热象的疾病,都可用温气的方法来进行治疗。《灵枢·刺节真邪》篇中说:“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
《灵枢·禁服》亦云:“陷下者,脉血结于中,血寒,故宜灸之”。灸法正是应用其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痹的作用。通过热灸对经络穴位的温热性刺激,可以温经散寒,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临床治疗目的。所以灸法可用于血寒运行不畅,留滞凝涩引起的痹证、腹泻等疾病,效果甚为显著。
行气通络
经络分布于人体各部,内联脏腑,外布体表肌肉、骨骼等组织。正常的机体,气血在经络中周流不息,循序运行,如果由于风、寒、暑、湿、燥、火等外因的侵袭,人体或局部气血凝滞,经络受阻,即可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和一系列功能障碍。
此时,灸治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机能的作用,临床上可用于疮疡疖肿、冻伤、癃闭、不孕症、扭挫伤等,尤以外科、伤科应用较多。
扶阳固脱
人生赖阳气为根本,得其所则人寿,失其所则人夭,故阳病则阴盛,阴盛则为寒、为厥,或元气虚陷,脉微欲脱,当此之时,正如《素问·厥论》所云:“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阳气衰微则阴气独盛,阳气不通于手足,则手足逆冷。
凡大病危疾,阳气衰微,阴阳离决等症,用大炷重灸,能祛除阴寒,回阳救脱。此为其他穴位刺激疗法所不及。宋代《针灸资生经》也提到:“凡溺死,一宿尚可救,解死人衣,灸脐中即活”。《伤寒论》指出:“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下利,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无脉者,灸之”。
说明凡出现呕吐、下利、手足厥冷,脉弱等阳气虚脱的重危患者,如用大艾炷重灸关元、神阙等穴,由于艾叶有纯阳的性质,再加上火本属阳,两阳相得,往往可以起到扶阳固脱,回阳救逆,挽救垂危之疾的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中风脱症、急性腹痛吐泻、痢疾等急症的急救。
升阳举陷
由于阳气虚弱不固等原因可致上虚下实,气虚下陷,出现脱肛、阴挺、久泄久痢、崩漏、滑胎等,《灵枢·经脉》篇云:“陷下则灸之”,故气虚下陷,脏器下垂之症多用灸疗。关于陷下一症,脾胃学说创始者李东垣还认为“陷下者,皮毛不任风寒”,“天地间无他,唯阴阳二者而已,阳在外在上,阴在内在下,今言下陷者,阳气陷入阴气之中,是阴反居其上而复其阳,脉证俱见在外者,则灸之”。
因此,灸疗不仅可以起到益气温阳,升阳举陷,安胎固经等作用,对卫阳不固、腠理疏松者,亦有效果。使机体功能恢复正常。如脱肛、阴挺、久泄等病,可用灸百会穴来提升阳气,以“推而上之”,又如《类经图翼》云:“洞泄寒中脱肛者,灸水分百壮”。总之,这也是灸法的独特作用之一。
拔毒泄热
历代有不少医家提出热证禁灸的问题,如《圣济总录》指出:“若夫阳病灸之,则为大逆”;近代不少针灸教材亦把热证定为禁灸之列。但古今医家对此有不同见解。在古代文献中亦有“热可用灸”的记载,灸法治疗痈疽,就首见于《黄帝内经》,历代医籍均将灸法作为本病证的一个重要治法。
唐代《备急千金要方》进一步指出灸法对脏腑实热有宣泄的作用,该书很多处还对热毒蕴结所致的痈疽及阴虚内热证的灸治作了论述,如载:“小肠热满,灸阴都,随年壮”,又如“肠痈屈两肘,正灸肘尖锐骨各百壮,则下脓血,即差”。“消渴,口干不可忍者,灸小肠俞百壮,横三间寸灸之”。
金元医家朱丹溪认为热证用灸乃“从治”之意;《医学入门》则阐明热症用灸的机理:“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医宗金鉴·痈疽灸法篇》指出:“痈疽初起七日内,开结拔毒灸最宜,不痛灸至痛方止,疮痛灸至不痛时”。
总之,灸法能以热引热,使热外出。灸能散寒,又能清热,表明对机体原来的功能状态起双向调节作用。特别是随着灸增多和临床范围的扩大,这一作用日益为人们所认识。
防病保健
我国古代医家中早就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防病于未然”、“治未病”的学术思想,而艾灸除了有治疗作用外,还有预防疾病和保健的作用,是防病保健的方法之一,这在古代文献中有很多记载。早在《黄帝内经》就提到;在“犬所啮之处灸三壮,即以犬伤法灸之”,以预防狂犬病。
《备急千金要方》有“凡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着人”。说明艾灸能预防传染病。《针灸大成》提到灸足三里可以预防中风。民间俗话亦说“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三里灸不绝,一切灾病息”。
因为灸疗可温阳补虚,所以灸足三里、中脘,可使胃气常盛,而胃为水谷之海,荣卫之所出,五脏六腑,皆受其气,胃气常盛,则气血充盈;命门为人体真火之所在,为人之根本;关元、气海为藏精蓄血之所,艾灸上穴可使人胃气盛,阳气足,精血充,从而加强了身体抵抗力,病邪难犯,达到防病保健之功。现代,灸疗的防病保健作用已成为重要保健方法之一。
延年益寿
穴位: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气海(位于腹正中线脐下1.5寸处)、关元(位于腹正中线脐下3寸处)。
分组:第一组,关元、气海、左侧足三里;第二组,关元、气海、右侧足三里。
方法: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分别对准第一组穴位,每穴悬灸10分钟,以各穴位皮肤潮红色为度。第二天用同样的方法悬灸第二组穴位。如此交替悬灸,连续三个月为一个疗程。休息一周,再继续第二个疗程。使用时注意力要集中,艾火与皮肤的距离,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注意不可灼伤皮肤。
说明:关元、气海、足三里是人体强壮保健要穴,每天艾灸一次,能调整和提高人体免疫机能,增强人的抗病能力。成书于宋代的《扁鹊心书》中说:“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关、中脘,虽不得长生,亦可得百年寿。” 特别是女士,艾灸此三个穴位后,神清气爽,容光焕发,全身特别是小腹部十分舒畅(此种感觉一般要连续灸半个月后才明显)。
美容
艾灸的美容与一般的化妆品美容,手术美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本质上的,另一个是表面上的。化妆品可以掩饰你的不足,手术可以改造你的结构,可以满足你暂时的虚荣心,但这些都无法给你真正的健康。
因为健康而使你青春常驻,容光焕发,思维敏捷,反应灵敏,那又是另一种不同层次上的美。通过吃药,打针或者锻炼,你或许也可以或多或少地达到你期望的效果。但没有灸疗好,艾灸是驱散疲劳,恢复元气,补充体能,平衡阴阳的最有效的手段。 有很多女人脸上不光滑洁净,这往往是内分泌失调引起的,实际上还是阳能不足,而不是像一般所说的上火。
有这么几种女性: 1、脸上痘痘长得成片的女性,往往有严重的带下病,“清热解毒”往往没有任何效果,因为她们的这种热往往是虚热,而不是实热,补充阳能尚且不逮,何况雪上加霜。所以艾灸是最佳的选择。
2、脸上长有黄褐斑的女性,往往肝肾亏虚,体质严重偏于酸性,用艾灸治疗,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3、虚胖的女性,并不是营养过剩,但营养过剩不过是西医上的一个概念,中医里面没有这样的说法,如果哪个中医也这样瞎嚷嚷,那肯定个半吊子。
即使是肥胖的小孩子,也往往并不是营养过剩,而是阳能不足,往往是因为在怀孕期间,父母还有不少的性生活,导致孩子先天不足,肝肾机能失衡,脾脏运化无力。虚胖女性则往往有崩漏暗疾,失血过多。太过肥胖往往是因为脾肾阳虚,太过瘦弱,则往往是肝肾不足。
4、乳头过早地颜色变暗淡,或者乳头凹陷的女性,往往严重肝肾亏虚,冲脉,任脉虚寒,有的甚至还有咳嗽的毛病。这些问题艾灸都有很好的效果。
参考资料:艾灸_
艾灸所用就是艾,艾的质量、存储、制作各环节都会影响到艾灸的效果。把住艾绒质量关,是艾灸的关键环节,不可马虎大意或贪图便宜,注意不使用劣质药材!温灸后出现头晕眼花恶心心慌出汗脸色苍白是晕灸,应立即停止施灸升窗通风。过饥、过饱、醉酒、大恐、大怒、大渴、过度带累或精神紧张者不宜灸疗,体质虚弱者不宜艾灸过强。对颜面、五官和有大血管的部位以及关节活动部位,不宜采用瘢痕灸;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也不宜施灸。
艾灸的治疗时间,也有一定讲究的。首先不是时间越久越好,需要根据情况来判断。艾灸治疗以后,身体的毛孔处于开放状态,容易着凉。所以,做完艾灸要注意身体保暖,艾灸虽好,但是也不能天天灸,因为如果是保健作用的话,天天灸会上火,有症状需要天天灸才可以天天做,没有什么疼痛的就一星期两三次就可以,一次大概一至两小时以内为宜。
在头、面、胸、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处艾灸,灸量宜小,在腰腹部、肩及两股等皮厚而肌肉丰满处艾灸,灸量可适当大些。艾灸穴位前,有必要用棉签或者酒精棉清洁穴位及周围皮肤,大悲大喜大怒的起伏情绪不建议艾灸,必须保持平和心态。切记:艾灸完,至少过1个小时以上再洗澡,还要避免吹风受寒。艾灸完,还可以轻轻拍打一下熏灸的部位,有封穴的作用,这一点,恐怕很多人不知道吧。
不宜随意施灸:要注意艾灸的先后顺序。一般是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阳部,后灸阴部,壮数是先少而后多,艾柱是先少而后大。特殊情况,可酌情而施灸。很多朋友反映自己在家艾灸并没有太大效果和感觉,这充分说明,艾灸作为一种中医的主流疗法,要达到良好效果,还是对中医知识和基本手法有一定要求的。
使用艾灸的人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误解也很多,雷区也很多。为了不让更多的人做无用的事,甚至白白浪费时间和金钱。
我总结如下。
第一个艾灸的五个禁忌!
1.用不良的眼兆伤身体,危害健康
粗制滥造的艾条,杂质,颗粒,整个叶子都很多,而且使之松软,燃烧过程容易灰飞烟灭,甚至整个火头脱落,灼伤皮肤。据我所知,这导致度烧伤,甚至更严重。另外,使用这种艾灸本身会损伤经脉,伤害皮肤,因此要慎重选择爱潮,以免以损害身体为代价贪便宜。
最基本的人工智能标准:无杂质粒子;应该是用雪绒花做的。尽量选择卷轴密的IBA。
2.当艾条用完的时候,只是简单的水浇而已,随便放吧。
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细节,IOO很有可能复活,因此可能会发生大火灾或小火灾!据我所知,很多热衷于艾灸的朋友都用简单的水浇艾条,到目前为止,很多人还不知道这种不科学的艾条消化方法是无穷无尽的。Ai Bao和Ai是可燃物,即使完全看不到烟雾,Ai Ban仍然可以进行微弱的燃烧。这种事已经发生过很多次,幸运的是一个孩子,一件衣服,一床被子,运气不好的损失是不可预测的。
那么,正确的处理方法是什么呢?
准备不锈钢水杯、茶叶盒、铁皮桶等,用完IBA,放入工具,盖上盖子,盖上5-10分钟,即可完全关掉。
3.艾灸一开就洗澡放风
请注意,艾灸结束后不要立即洗澡,要努力透气,避寒,即使有急事,也要一定要包围需要外出的部位。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艾灸的热效应,身体表面的毛孔最大限度地打开,所以立即洗澡和吹风,风就会变得很虚。就像你打开大门迎着风进来一样。那个艾灸的工作白做了。
记住:艾灸结束后,至少要洗30分钟澡,吹风,避寒。艾灸结束后,可以轻轻拍打烟熏艾灸部位,也可以起到奉血的作用,这一点恐怕很多人不知道。
我对戒烟艾条、电子艾灸很着迷。
一般的艾条效果很好,但烟雾大,有点呛,很多人受不了,反而不能使用戒烟、电子艾灸、戒烟艾灸、电子艾灸。但是请尽量少用。因为正常的艾灸,其火来自太阳,其性质很强,只有艾草有这种功效,其他没有桃树、梨树等这种效果,所以有“手腕之火是不可取的”的说法。
手腕上的火还不可取,但戒烟艾灸属于木炭火。木炭火对个别疾病有效,但本身就是伤筋骨,消耗阴血。电子艾灸的效果最差。
那么,想要效果,烟又小,又不想呛,怎么办?你可以使用艾灸大学堂特别制作的“超级孩子”。它可以满足你的要求。
5.半途而废
很多人在艾灸一段时间后反应不大,自信心经常动摇。事实上,每个人都应该明白,重病、病的深度是一个长期从羊到质的变化过程,用灸法烹饪也需要一个对健康不好的过程。要知道,要想看到效果,需要一些烹饪。孟子说:“七年的疾病,要救三年的孩子。”这表明,治疗疾病不仅需要艾叶镇咳,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清除疾病。
因此,如果在灸的过程中发现暂时没有效果,或因灸反应出现暂时的不适,请不要气馁!
艾灸最不愿意半途而废。
我朋友的儿子用艾灸治疗慢性鼻炎,控制了半年后才控制住。几年的老兵,慢性病,可能需要三到五年。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你坚持艾灸,效果一定能达到!
坚持是健康的基本条件!
1
灸法由来已久,疗效显著
灸法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在《庄子·盗跖》篇中,孔子将自己所做的事情比喻为“无病而自灸”,可见在那个时候灸法已经出现并且得到广泛认可。
南宋时期,有一个人长期咳嗽,什么药都试过了就是不好,艾灸期门穴三壮就痊愈了。还有一个人得了胃肠疾病,不能吃东西,也是试遍所有药物而不得缓解,经过一次艾灸就可以吃东西了。
因此,艾灸的治疗效果不言而喻。《医学入门》中评价灸法:“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充分肯定了灸法在治疗中的崇高地位。
01 . 艾灸为什么会成为家庭保健团宠?
艾灸操作非常简单,点一点、放一放即可。
人体穴位上有一穴位名为“阿是穴”,相传会出现这一名称是古代医生在治疗某一患者痛症时,一直不得其法。有一次无意中按到其某处,患者的痛症得到舒缓。医生于是在该处周围摸索,病者呼喊“啊!是!”,医者加以针灸,果然使病程转好,于是就有了这“阿是穴”。阿是穴随病而定,取穴方法就是以痛为腧。老百姓们在家里做艾灸就是哪里痛贴哪里,操作简单效果却是奇佳。
现在某宝上有很多温灸盒、灸架、温灸筒这些器具,完全解放了双手,做艾灸的时候只要放在穴位上就可以安心刷手机追剧了,治疗 娱乐 两不误。
02 . 伏天艾灸功效倍增
伏天艾灸,有伏天季节加持,可以充分激发经络功能,调和气血,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和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调动人体的内在抗病能力,调整机体自身及机体与外界环境的阴阳平衡,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正是此理。
艾灸具有温通经络、驱散寒邪,扶助阳气、举陷固脱,行气活血、消瘀散结,防病保健、引热外行等作用。另外,江南暑天湿气也重,气候上常常有台风光顾,做做艾灸能够排暑祛湿,行气通络。灸完一身轻松,精神倍增,何乐而不为呢?
03 .艾灸适合哪些人群?
宫寒人群: 经行前后腹痛、胃寒、月经不调、怕冷
产后人群: 流产或分娩后体质虚寒、睡眠障碍
免疫力低下人群: 经常感冒,体质虚弱等
失眠人群: 长期失眠、脾气暴躁,精神不集中,健忘,耳鸣,记忆力下降
脑力劳动强度大的人群: 白领高管、科研人员,经常熬夜、肌肉酸痛、全身乏力,体能偏低等
脾胃虚弱人群: 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面色偏黄、消瘦等
疼痛人群: 痛经,顽固性头痛,周身疼痛等
04 .艾灸需要注意什么?
1.面部、乳头、大血管等处不宜使用直接灸,以免烫伤形成疤痕。
2.艾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3.艾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有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4.过饥、过饱、酒醉禁灸;极度疲劳和对灸法恐惧者,慎灸。
5.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不要艾灸。
6.孕妇腹部、腰骶部禁灸。
7.身体发炎部位禁灸。
8.手术后在体内埋钢钉或者其他东西的人,不要随便在做过手术的位置艾灸。
9.非精制艾绒是不能长期艾灸的,否则会引起其他方面的后遗症,劣质艾条艾灸对身体的伤害是极难恢复的。
就诊方法
地点: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 中西医结合科
方法: 挂号预约——中西医结合科
时间:
东院 周一至周六全天
西院 周一至周六全天
挂号方式:
1)电话预约:968886
(周一到周六8:00~17:00,国定节假日除外)
3)微信服务号:第一妇婴客服中心
以上就是本次小编整理的“艾灸虽好但要注意方式方法,今天我教大家怎样正确的健康的艾灸!”,希望能帮到各位小伙伴,关注我们获取超多艾灸养生信息。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