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针通经络,灸调阴阳。”“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医学入门》)几千年的实践经验表明,艾灸具有增强、提高和复原人体自愈力的作用。比如失眠、头痛、感冒、咳嗽、颈肩病、呃逆、胃下垂、胃痉挛、慢性胃炎、腰膝病、便秘、脱肛、遗尿、前列腺炎、阳痿、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症等,有时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已证实,艾灸相当于一个人休息、运动、营养、心态的结合共同产生的作用。通过疏通经络,促进气血,温通脾肾的经气,激发和固护脾肾的功能,使人体先天之本及后天之本都得到很好的提升。通过规律施灸,我们就可以避免或者减少疾病的发生,甚至从源头上祛除疾病,达到治病固本的目的。
一、人体自愈力
自愈力,是我们人体原本就天生拥有、与生俱来的自我防御、自我修复、自我复原的能力。它可以及时自我诊断、自我修复、自我维护,不仅能令疾病自我康复好转,更能保护身体免受侵害。
自愈力来自于人体先天“本能的”精准而完备的自愈系统,它除了通常所说的免疫能力外,还应包括修复(愈合和再生)、排异、内分泌调节、应激等多种现代人们所认知或不知的能力。人体神奇而强大的自愈力,是无法用文字完整地描述出来的,聪明的古代先贤形象地把它称作“正气”,概而言之,从人生命形成的那刻起,我们人体固有的“随身医生”——自愈防护系统,便同时与之形成并在我们身体里安家落户了。
二、自愈力的强弱
自愈力的强弱受先天遗传禀赋和后天环境及年龄、生活模式的影响。
1.先天遗传禀赋:先天禀赋不足,出生下来身体注定就“弱”,容易得病且生病后不易好转,比如有的孩子经常感冒、发烧,在传染病高发季节,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会被传染,而有的同龄孩子中自打出生后就不易生病,这就是自愈力的先天差异。
2.年老体衰:中医认为,“人过四十,肾气自半”。所谓肾气,就是人体抗御疾病和自我修复的能力(即自愈力)。随着年龄增长,人的自愈力会逐渐下降,一般40岁左右是个转折点,并随着年龄的增长愈来愈明显。
3.过度消耗: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人体借助自愈力,一般可以不受致病因素影响,但身体的消耗和损害程度超过了个人自愈力的承受强度,身体才会生病。比如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经常熬夜、贪凉、无节制和不规律的饮食、吸烟酗酒、生气着急情绪波动不稳等等,都会消耗人体的“正气”,降低自愈力而产生疾病。
4、滥用药物:过度依赖药物,可能会让自愈力(包括免疫系统)下降。所以,应该尊重机体自身的规律,充分调动自愈力和潜能,使之成为健康的真正保护神。
三、自愈力的激发
中医称“三分治,七分养”,即疾病的康复要更多依赖于自我调节,也就是自愈力的修复。调整自愈力来治愈疾病,是中医的一个基本原则。无论我们受困于何种疑难杂症,要相信身体的自愈力,改变生活方式,并积极寻求天然替代疗法,往往可以重获健康。
自愈力既是天生的,也是可以被激发提高的。就跟人的某些潜质一样,需要被激发,自愈力才能充分发挥它的神奇,有效抵抗疾病;反之,它就会越来越弱,被放逐于身体的角落。病体痊愈归根结底靠人体自愈力,日常保健更要靠自愈力。
四、艾灸是提高自愈力的好方法
宋朝太医窦材在《扁鹊心书》指出:“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弱则人病,真气脱则人亡,保命之法,艾灼第一”。
几千年的实践经验提示,艾灸是一种增强、提高和复原人体自愈力的方法。例如,我们用艾灸“调治”一种疾病的时候,却出现了许多其他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给一个患者灸治腰痛时,意外发现自己的尿频比原来有了明显改善。其实,这主要是通过艾灸激发复原了人体自愈力系统。现代医学证实,艾灸通过疏通经络,促进气血,滋养虚弱的脏腑,通过温通脾肾的经气,激发和固护脾肾的功能,使人体先天之本肾及后天之本脾都得到很好的提升,同时艾灸时强调放松与专注,心态需要宁静和释然,这样不仅使经络气血与脏腑功能达到和谐,也使心灵与躯体达到深度和谐,是一种性命双修的养生方法。通过规律施灸,可以避免或者减少疾病的发生,甚至从源头上祛除疾病,达到治病固本的目的。
艾灸的方法包括:艾条灸、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温管灸、隔蒜灸、隔姜灸、隔盐灸、隔饼灸、黄蜡灸、硫磺灸、实按灸、新铺灸等等。临床上,施用什么方法,往往取决于疾病的类型和机体的状态。
1
2
3
4
5
6
炙疗不但可以防病保健,还可以养生美容。通过中医正确的辨证、诊断,辨明疾病的性质、病因、病机,并在相应所属经路腧穴上,采取正确的补或者泻法,使用的正确灸疗方法,就能达到祛除疾病的效果,从而产生中医学里面的形神之美。
艾灸穴位
养生灸按需取穴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提前预防疾病,治未病。中医理论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黄帝内经》。中医养生来自古代精华医学,当代中医水平有所下降,而古代中医值得后人继续开发和研究。
【取穴】:关元、气海、其他穴按需要选择
【功效】:艾灸关元穴,可以状元阳固虚脱、培补元气、延年益寿;艾灸气海穴,可以生发阳气、回阳益阴、抗衰防疾。
【灸法】:温和灸,每次每穴10-15分钟,每周1-2次,长期坚持
强身健体
在身体某些特定穴位上施灸,能够达到和气血、通经络、保健、益寿延年的目的,又称为保健灸。
灸疗用于防病保健有着悠久的历史,《扁鹊心书·须识扶阳》说:“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
【中医好轻松艾灸疗法】
【取穴】:气海、关元穴、足三里穴、脾俞、肾俞穴、三阴交
【灸法】:用艾条温和灸,每穴10-15分钟,每周2次,连续灸1-3个月或是隔附子灸法
防办公室综合征
【取穴】:关元、中脘、大椎、足三里、涌泉
【功效】:针对缺少运动人群,起保健养生作用,帮助调理五脏六腑,预防市内空调受寒引起的颈椎病、以驱寒补阳之功效。
【灸法】:温和灸,每次每穴10-15分钟,每周1-2次,长期坚持。大椎穴可以隔姜灸,每次3-5壮,半小时左右。
美容先养肺
艾灸对整个身体的调理起到一定的作用,对于全身美容比较好的穴位主要位于:肺俞和肾俞,肺俞的作用是把肺脏的湿热水气外输到膀胱经。中医讲“肺主毛皮”,说明肺和皮肤、毛发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如果肺被外邪占据,气血的滋养不够,皮毛也要随之受到影响,所以美容首选养肺。
【中医好轻松艾灸疗法】
【取穴】:肺俞、肾俞
【功效】:排肾和肺的水湿,滋养毛发,有助于调节体形。
【灸法】:温和灸,每次15分钟左右,长期坚持。
注意事项
1、温灸时先灸左方,再灸右方。
2、灸器点上火后不可悬空过久,以免接触皮肤时温度过高,以致烫伤,如悬空太久,可先以手掌将灸器之温度搓低后再继续使用,每隔一段时间,应将灸器敲除支。
3、每使用灸条二至三条后,在灸器控制口会产生温灸油垢,应以毛刷清洗,以保持灸条之通畅。
4、熄火时,只要将上端弹簧部分按下同时倒置灸器使灸条滑入管内,停留10秒钟即熄灭。
5、温灸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艾灸时的注意事项
①施术者应严肃认真,专心致志,精心操作。施灸前应向患者说明施术要求,消除恐惧心理,取得患者的合作。若需选用瘢痕灸时,必须先征得患者同意。[1]
②临床施灸应选择正确的体位,要求患者的体位平正舒适,既有利于准确选定穴位,又有利于艾炷的安放和施灸的顺利完成。
③艾炷灸的施灸量常以艾炷的大小和灸壮的多少为标准。一般情况,凡初病、体质强壮的艾炷宜大,壮数宜多;久病、体质虚弱的艾炷宜小,壮数宜少。按施灸部位的特点,在头面胸部施灸不宜大炷多灸;在腰腹部施灸可大炷多壮;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处不可多灸;肩及两股皮厚而肌肉丰满处,宜大炷多壮。更应结合病情施灸,如属沉寒痼冷,阳气欲脱者,非大炷多灸不可奏效;若属风寒外感、痈疽痹痛,则应掌握适度,否则易使邪热内郁产生不良后果。
④灸治应用广泛,虽可益阳亦能伤阴,临床上凡属阴虚阳亢、邪实内闭及热毒炽盛等病证,应慎用灸法。
⑤施灸时,对颜面五官、心区、有大血管分布等部位不可用瘢痕灸,禁灸或慎灸穴位应慎用。对于妊娠期妇女的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⑥在施灸或温针灸时,要注意防止艾火脱落,以免造成皮肤及衣物的烧损。灸疗过程中,要随时了解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灸火与皮肤间的距离,掌握灸疗的量,以免造成施灸太过,亦可引起灸伤。
灸后若局部出现水泡,只要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若水泡过大,可用消毒针从泡底刺破,放出水液后,再涂以龙胆紫药水,并嘱患者不要抓破,一般数日后即可吸收自愈。。对于化脓灸者,在灸疮化脓期间,均应忌酒、鱼腥及刺激性食物,,严防感染。若有继发感染,应及时对症处理。此外,尤其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进行灸治时,更应注意。
⑦施术的诊室,应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清新,避免烟尘过浓,污染空气,伤害人体。艾炷或艾条灸治疗结束后,必须将燃着的艾绒熄灭,以防复燃事故发生。
养生方法
应用灸法时的配方,可根据疾病情况,人体素质和脏腑功能偏盛偏衰,以补偏救弊的原则,各有重点的择优使用。现举例配方如下:
①补中益气艾灸养生方
施灸方穴百会、中脘、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太渊。
方穴功用益气行血、通经活络、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健脾和胃、温中散寒、脾肾双补、化水利湿、调和营卫。
方穴主治可作为一切亚健康艾灸养生保健的基础施灸方穴,还可治疗气虚血瘀之中风、胃脘痛、腹胀、腹泻、气短、乏力、腰腿无力、浮肿等症。
②五脏俱补艾灸养生方
施灸方穴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
方穴功用补五脏、调气血、安神定志、通经活络。
方穴主治为背部膀胱经穴位,可用于强身健体、防治亚健康、体质衰弱。还可治疗心悸气短、腰酸乏力、中风后遗症及一切虚劳损伤。
③独灸关元养生方
施灸方穴关元。
方穴功用补元益气、温肾健脾、补肾固脱、回阳救逆、温中散寒、理气止痛、补肾纳气、温阳利水、补血调经、温暖下元、补虚泻实、延年保健。
方穴主治可用于阳痿早泄、梦遗滑精、遗尿癃闭、小便频数、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崩漏带下、产后出血等妇科常见病,腹胀腹痛、腹泻痢疾、脱肛便秘等胃肠系统疾病,中风及一切虚劳损伤。关元还是人体重要补穴之一,女子可配合三阴交艾灸,男子可配合足三里艾灸。
关元作为常用的保健穴同足三里一样重要。古有春灸气海,秋灸关元,口生津液。若伤寒后,或中年久嗽不止,恐成虚劳,当灸关元三百壮。中年以上之人,腰腿关节作痛,乃肾气虚惫,风邪所乘之症,灸关元三百壮。老人气喘,乃肾虚气不归海,就关元二百壮。《类经图翼》云:“关元主诸虚百损,……但是积冷虚乏,皆宜灸,多者千余壮,少亦不下二三百壮。活人多亦。然虚频次灸之,乃下兼三里,故曰:若要丹田安,三里不曾干。”宋代窦材说:“……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五十可二年一灸脐下五百壮;六十可一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令人长生不老,余五十常灸关元五百壮……遂得老年健康。”由此可见,关元不但能够治疗诸虚百损,真阳欲脱等证,而且还可以保健延年。
④呼吸系统艾灸养生方:
风门、身柱、肺俞、足三里。
⑤心血管系统艾灸养生方:
高血压:风门、曲池、足三里、阳陵泉。
冠心病:身柱、郄门、三阴交,也可以灸膻中穴。
⑥消化系统艾灸养生方:
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阳陵泉。
⑦神经系统艾灸养生方:
大椎、身柱、 肾俞、足三里
⑧泌尿生殖系统艾灸养生方:
肾俞、关元、三阴交、足三里。
⑨一般强壮艾灸养生方:
此法自古盛行。作为平常健康灸,可取足三里、中脘、关元,或单灸足三里,也有很好的健身作用。施行健身灸法,一次十数分钟时间多不过30分钟,既无多大痛苦,又经济节约。长期坚持施灸,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增进健康,其效果绝对不亚于服用膏方,是值得大力推广的保健方法。
中医临床上常用的艾灸方法
1.悬灸
是用艾绒卷起来的长条状圆柱艾条施灸。将点燃的艾条悬于距离施灸部位一定高度进行熏烤,一般艾火距皮肤约3厘米,每次灸5~10分钟,使皮肤有温热感而不至于烧伤皮肤,以出现红晕为度。操作时分为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三种方法。
2.艾灸器灸
又叫温灸器,根据不同的艾灸器具,可分为温灸盒、温灸筒、温灸杯等。它的优点是可以固定在身上,操作方便,刺激作用温和。
3.间接灸
又称“隔物灸”,是在皮肤和艾炷之间隔上某种物品而施灸的一种方法。作为间隔的物品通常有姜、蒜、盐,药等,分别称为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药灸等,因为间隔的物品不同,治疗作用也就不同。
4.直接灸
是用艾绒捏成的圆锥体,也叫艾炷,直接放于身体穴位和病痛处点燃施灸的方法。一般艾炷可分为大、中、小三种,大者如蚕豆大小,中者为黄豆大小,小者为麦粒大小,皆为上尖下大的圆锥体,便于平放和点燃。直接灸分为两类,灸后不留瘢痕的称为无瘢痕灸;灸后皮肤出现化脓甚至结痂的,称为“瘢痕灸”。
灸法禁忌
1.禁忌:部位古代文献中有不少关于禁灸穴位的记载,但各种书籍之间互有出入,颇不一致。如《针灸甲乙经》仅载禁灸穴24个穴位,《针灸集成》则达49个之多。从临床实践看,其中多数穴位没有禁灸的必要。而部分在头面部或重要脏器、大血管附近的穴位,则应尽量避免施灸或选择适宜的灸疗,特别不宜用艾炷直接灸。另外,孕妇少腹部亦禁灸。[2]
2.禁忌:病证凡高热、大量吐血、中风闭证及肝阳头痛等症,一般不适宜用灸疗,但并非绝对。
3.其他禁忌:对于过饱、过劳、过饥、醉酒、大渴、大惊、大恐、大怒者,慎用灸疗。另外,近年来还发现少数患者对艾叶发生过敏,此类患者可采用非艾灸疗或其他穴位刺激法。
艾灸不仅可以治疗常见疾病,更是养生抗衰老的好方法,您不需被复杂的穴位所困扰,只需记住四大养生要穴,中脘、足三里、关元、命门,通过艾灸四大养生穴位,能补气助阳,温益脾肾,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体质,延缓衰老。下面我给大家介绍艾灸养生法,希望对你有用!
艾灸养生法穴位
艾灸不仅可以治疗常见疾病,更是养生抗衰老的好方法。您不需要被繁复的穴位所困扰,只需用记住人体四大养生要穴——关元、命门、中脘、足三里,通过艾灸四大养生穴位,能补气助阳、温益脾肾,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体质、延缓衰老。
方法:艾条温和灸,春夏每周1~2次,秋冬每周2~3次,每穴15分钟。
关元穴:又名丹田,在脐下三寸处。关元穴是人体重要补穴之一。
主治:阳痿早泄、梦遗滑精、遗尿癃闭、小便濒数、尿浊尿血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崩漏带下、产后出血的妇科常见病;腹胀腹痛、腹泻痢疾、脱肛便秘等胃肠系统疾病。
命门穴:又名精宫,督脉之穴,在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其气与肾通,是生命之根本,是维护生命的命门。
主治:五劳七伤、虚损腰痛、尿频、遗尿、阳痿、早泄及各种虚寒病状。
中脘穴:又名太仓,任脉之穴,在脐正四寸。具有调胃和中、补虚益气、健脾化溼之功效。
主治:胃脘痛、恶心呕吐、呃逆、反胃、腹胀、腹泻、溃疡病、胃下垂、浅表性胃炎、胃痉挛、消化不良、肠炎、胃神经功能症等一切肠胃病症,虚劳百损、四肢乏力等症候。
足三里穴:外膝眼下三寸一横指处。具有补益脾胃、调和气血、驱邪防病的功效,是养生保健的第一要穴。
主治:胃痛、腹胀肠鸣、呕吐、便秘、腹泻、水肿、神经疾病、急慢性乳腺炎、肠痈等。
四季艾灸养生
春季艾灸好处多,胜过参汤和燕窝
春季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按自然界属性,春属木,与肝相应。春季要充分利用、珍惜大自然“发陈”之时,借阳气上升,万物萌生,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通过适当的调摄,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代谢机能得以正常执行。
夏季艾灸好处多,冬病夏治莫错过
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中医主张“春夏养阳”,冬病夏治,就是利用夏季气候炎热、人体阳气最旺盛的客观条件,鼓舞阳气,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健脾和胃,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达到促进血液回圈、祛除寒邪、提高卫外功能的效果。中医实践证实,“冬病夏治”在慢性病治疗方面,尤其是风溼类的疾病,哮喘,免疫力低下,慢性疾病,过敏性疾病等等都适合夏天艾灸,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秋季艾灸好处多,虚寒体质能调和
入秋后,摸摸你的小腹和胃部,感到比别的部位凉么?如果感觉凉,多半是夏天受了寒凉。胃部发凉,则消化不良、胃痛、面色不佳;若小腹发凉,女性则容易内分泌失调,长小肚腩,频发痛经,不易怀孕。《本草》“入秋小腹多冷者,用热砖熨肚,三五度,瘥。”此时,须赶紧用艾灸温暖,不要任其滞留。秋冬季节,体质偏寒的朋友一定要注意调理,预防寒邪。
冬季艾灸好处多,温阳补肾最适合
数九寒天,人体阳气敛藏,气血不畅,面板干燥,毛孔闭塞。冬季养肾,这是中医养生常识,“肾为五脏之母”,是生命之源。所以在冬季务必要养好肾脏,过一个温馨的暖冬。中医认为,温补者,莫过于灸法。灸者,乃艾之火攻,能壮人阳气,益人真阴。冬季补肾艾灸疗法有6大功效: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祛溼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防病保健
艾灸养生穴位及禁忌
1、春季养生美容 春季与人体五脏之一的肝相应,春天肝气当旺,借春季的天时重点调养肝的阴阳。
艾灸穴位:肝腧穴
2、夏季养生美容 长夏气候特点偏溼“溼气通于脾”,因此长夏是健脾、养脾、治脾的重要时机。
艾灸穴位:心腧、脾腧、胃腧
3、秋季养生美容 早秋气温高为溼燥,晚秋气温降为凉燥,面板干燥,体液缺乏,一切新旧病患容易产生,因此,秋天养生以润燥保阴为主。
艾灸穴位:大椎、肺腧、大肠腧
4、冬季养生美容 冬季是养生之重点。
艾灸穴位:腰阳关、命门、肾腧
注意事项
1、温灸时先灸左方,再灸右方;
2、温灸后,不要冷水洗手或洗澡;
3、温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以帮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的毒素;
4、饭后一个小时内不宜温灸;
6、孕妇禁用温灸 *** ;
7、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禁灸;
8、过肌、过饱、酒醉禁灸;
9、身体发炎部位禁灸。
以上就是本次小编整理的“艾灸,提高人体自愈力的好方法”,希望能帮到各位小伙伴,关注我们获取超多艾灸养生信息。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