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养生热的浪潮,很多人都开始注重养生,但到底有多少人真正知道艾灸的禁忌、适应症、艾灸的顺序与最佳时间呢?
艾灸的铁规
1)在艾灸的时候,或艾灸的整个疗程,最忌讳喝冷水,吃凉饭,这样做如同给艾灸撤火,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2)艾灸前最好喝一杯温水,高于体温。艾灸后做好补充一杯热水60度左右,稍稍有点烫嘴的。
3)一个穴位艾灸完毕,要轻轻拍打或按揉穴位及周边位置,这叫封穴!封穴完毕后,要用衣物遮盖住艾灸部位。
4)艾灸后如果想马上洗手,希望你用热水,高于体温的,50度左右即可。除了风湿类疾病,寒性疾病,产后风疾病外,一般人可在灸后30分钟触碰常温水,但是,原则上不要急于用冷水。
5)儿童、体弱者、功能减退之疾患:灸量一定要小,慢慢增加艾灸时间。
6)体壮者、感觉迟钝者、功能亢进之疾患:适当加大灸量。
7)腰背腹部、肩股皮厚肉多、沉寒痼冷,阳气欲脱,必须大炷多壮,可大可多。
8)头面胸部、四肢末端皮薄多筋、风寒感冒、痈疽痹痛,灸量不宜过度,宜小宜少。
9)灸后调养口诀:灸后风寒须谨避,七情莫过慎起居,切忌生冷醇厚味,惟食素淡最适宜。
10)大悲,大喜,大怒,这样情绪不稳定,艾灸的效果会打折扣。艾灸时候生气,会气赌经络,艾灸就不会起作用,反之会加重气血的瘀阻。
11)如果上下前后都有配穴,应先灸阳经,后灸阴经,先灸上部,再灸下部,也就是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依次进行。取其从阳引阴而无亢盛之弊,所以不可颠倒乱灸,如果不讲次序,后灸头面,往往有面热、咽干、口燥的后遗症或不舒服之感觉。即便无此反应,也应当从上往下灸,这也和针刺取穴一样,次序不乱,不会遗忘。
12)还是有很多人问,艾灸后是否可以马上洗澡。虽然很多书上说艾灸后半小时可洗热水澡,但我一般建议灸后2小时再洗澡,即使热水也不要很快去洗,因为热水有湿气,容易进入穴道和经络。
13)艾灸后若出现上火,可艾灸足三里、涌泉引火下行,也可以在耳尖或者大椎处放血,还可以多喝温开水,必要时停灸或隔天艾灸,减少灸量,很快这样的症状就会消失。
14)有的人边灸边吃,这样不好。一是不知道你吃的食物是什么性质的?属寒还是属温,如果艾灸过程中,你边吃边艾灸,对于胃气也是一个挑战。有胃肠疾病的人千万不要这么做。
15)虽然大家都知道艾灸时不要吹空调、电扇,但是艾灸后呢?艾灸后你的毛孔也还是打开的,不能受寒受风。你可以这样做,开另外一个房间的空调,缓缓降低整个房屋的温度,你在没有空调的房间艾灸,躲避直接吹,这样既不会太热而且没那么寒凉。
16)艾灸治疗几天后,有的人会大汗淋漓,一动就出汗,怎么办?一般来说,多出汗是好事,在排毒。但是如果你觉得身体很虚、有气无力的,那就要注意了,要艾灸足三里这个补气的穴位,同时要注意休息,要养好气血,多喝山药红枣小米粥比较好。严重的话需要中医面诊再辨证调理。
17)女性月经期到底能否艾灸?这个要根据个人体质来定。从理论上来讲,月经期艾灸不会给身体带来危害,而且经期艾灸有些时候会有很好的效果,借着经期排血量,可以帮助体内排出寒湿、瘀血等,特别适合那些痛经、经量少的女性。有些人月经量比较大,那么此时艾灸,一般会导致经量更大,造成自己恐慌和疑虑。如果超出正常月经量,又不懂得怎样止血,就真得会有损身体,所以超出正常月经量的女性不建议经期艾灸。
艾灸的最佳时间
据《内经·灵枢》记载:古人又将一天分为春夏秋冬四个时期,早晨为春、日中为夏、日落为秋、半夜为冬。
按照具体时间来分便是:
凌晨3点到上午9点是一天的春季,叫日春
上午9点到下午3点是一天的夏季,叫日夏
下午3点到晚上9点是一天的秋季,叫日秋
晚上9点到凌晨3点是一天的冬季,叫日冬
上午大自然和人体的阳气都开始升发,借助这个时间艾灸可以事半功倍,特别是针对阳虚、气虚质的人,如怕冷,手足不温,免疫力低、大便不成形等。
当然根据不同体质和病症,艾灸的时间也不一样,如调理脾胃功能,可以在早上9-11点灸,养肾在下午5-7点灸等。一般来说,白天施灸均可。
晚上能不能艾灸?
上班族下班晚还灸不灸?上班族早出晚归,下班后吃饭、洗刷完后已是9、10点了,还灸不灸呢?!灸,又怕伤阴!
晚上9点以后,百脉要修养生息,不宜搅动阳气。但是,有病还是得治,白天实在没时间的话,也就不拘泥于规则了。
建议晚上灸完以后,灸灸滋阴的穴位,如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等。不论是晚上艾灸还是白天灸量大的灸友,一定要学会艾灸养阴,常灸腿上的穴位有益无害。
点击“了解更多”查看课程详情
↓ ↓ ↓
1,艾条使用很简单的,就像香烟点燃一样,烤皮肤,但是选择艾条一定要选择质量好一点的,因为这直接关系到艾灸的疗效,很多人都担心买到不好的艾条。如果你担心自己不会选择艾条,可以关注艾善生活,可以获取艾条辨别的方法。
家庭艾灸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1、艾灸功效很多,但是艾灸不是万能的。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应该先去医院检查确诊是什么问题,而不能不管哪里不舒服都企图靠做艾灸来解决。
2、艾灸要想有好效果,还需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配合。不要觉得,反正艾灸能养生,能治病,我就可以熬夜,可以不注意饮食,可以随便乱来了。如果有这样的想法,艾灸什么也帮不了你。
3、施灸顺序:《千金方》记载:“凡灸当先阳后阴,先左后右,先上后下。”这说的是施灸的顺序。如果上下前后都有配穴,应先灸阳经,后灸阴经;先灸上部,再灸下部;先灸左边,后灸右边。也就是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依次进行。取其从阳引阴而无亢盛之弊,所以不可颠倒乱灸,如果不讲次序,后灸头面,往往有面热、咽干、口燥的后遗症或不舒服之感觉。即便无此反应,也应当从上往下灸,这也和针刺取穴一样,次序不乱,不会遗忘。 薰脐时应保持空气流通、并安静身心,使气在全身均匀流通以达四肢末梢。
4、不要急于求成,一次灸过多穴位,灸过长时间。治疗某种疾病要严格按照治疗该病的要求去灸。日常养生灸,每次可灸2、3个穴位,一个穴位灸10-20分钟。时间上有4种选择:可以隔天灸或灸2天停一天;每周灸3-5天;连续灸10天,停1周;切忌长期不停歇的一直灸,也不要想起来才灸一次。
5、艾灸的时候要专心点,分散注意力很容易烫伤自己,甚至烧坏家里东西。 且专心艾灸静心感受艾灸的热力比边灸边干其他事效果要好。
6、艾灸的过程中,有的人很快见效,而有的人迟迟不见效。这些都是正常,因为各人体质不同,疾病程度不同,恢复能力不同,这些都直接影响到艾灸见效的时间。所以艾灸没有固定的见效标准。只要你按要求正确的坚持灸下去,肯定能起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功效。
7、艾灸前、后都喝一杯高于体温,有点烫嘴的温开水(绝不可喝冷水或冰水),有助于排出体内毒素。艾灸过程中禁止吃东西。灸后1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如有特殊情况非要洗手,洗澡,要用高于体温的热水尽短时间内洗完。灸后调养口诀:灸后风寒须谨避,七情莫过慎起居,切忌生冷醇厚味,惟食素淡最适宜。
8、要注重灸料的质量,艾绒的好坏取决治疗效果。一般直接灸的,一定要好的艾绒,这样不伤经络。如果是隔姜灸或隔蒜久,那么一定要新姜和鲜蒜,保持新鲜。
9、有些人施灸后会出现发热,口渴,上火,皮肤瘙痒,有的会起红疹,疲倦,乏力,便秘,尿黄,出汗,牙痛,耳鸣,阴道不规则流血,全身不适等现象,一般不要惊慌,继续艾灸这些症状就会消失。这个时候可以艾灸足三里引火下行,多喝水。必要时停灸或隔天艾灸,很快这样的症状就会消失。
10、些人艾灸过程中会有返病现象,越是多次返病,就越证明病邪存留的拨争状态,也体现正气在一点点积累。有返病现象很正常,没有也很正常,不要刻意追求返病的现象。
11、月经期间不要灸;(经量非常非常少的情况下可以灸)
12、如果打算怀孕,不采取避孕措施的时候就不要艾灸了(这点主要是防止在艾灸的过程中已经怀孕,本人却不知道,还在继续灸,特别是就腹部,腹部高温对胎儿是有影响的!)
随着中医 养生 概念的普及,一些简单方便的 养生 方法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喜爱,类似按摩、针灸、拔罐、艾灸这些手法也常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尤其是艾灸,有很多很方便的艾灸工具,让人们在家就能轻松艾灸,加上艾灸的 养生 功效也确实不错,因此渐渐成为深受喜爱的中医 养生 方法。
艾灸有哪些种类
根据艾灸的不同方法,可以将艾灸分为艾卷灸、温针灸、直接灸、电子艾灸、瘢痕灸、无瘢痕灸、温管艾灸、温灸器灸、间接灸、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附子饼灸、实按灸、新铺灸等,而日常在家做的艾灸,多为艾卷灸。艾卷灸又可以分为艾条灸、温和灸、雀啄灸和回旋灸,一般调理身体推荐温和灸。
温和灸是一种比较温和的艾灸方式,方法是将艾条或者艾绒的一端点燃,将燃烧的那端放至要艾灸的穴位上方约3厘米处进行熏烤,熏烤至有温热感即可,不可靠的太近,艾灸的时间也不宜太长,每个穴位每次10分钟以内即可,也不需要每天都灸,每周1-3次即可,由于艾灸还有驱寒的功效,冬天的时候可以多灸一两次。
四大 养生 穴位
由于人体的穴位脉络比较复杂,很多人没办法完全了解什么穴位治疗什么疾病,所以只需要记住四大 养生 穴位即可,这四个穴位几乎能够囊括我们日常常见的一些疾病的治疗,这四个穴位分别是命门穴、关元穴、中脘穴和足三里穴。
关元穴可以说是人体重要的补穴之一,能够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妇科常见疾病和肠胃系统疾病,阳痿早泄、梦遗尿血、月经不调、痛经闭经、腹泻胀痛、脱肛便秘等等疾病都能通过这个穴位进行治疗。
命门穴则可以治疗各类虚寒疾病,以及虚损腰痛、五劳七伤、尿频遗尿、阳痿早泄等疾病。
中脘穴则对一切肠胃疾病有治疗作用,如我们常见的腹泻、呕吐、胃炎、胃溃疡、消化不良、肠炎、反胃等等,还对四肢无力、虚劳百损等症有治疗作用。
足三里穴能够补益脾胃、调和气血、驱邪防病,对于胃痛、腹胀肠鸣、呕吐、便秘、腹泻、水肿等症都有治疗功效。
通过艾灸上面这几个穴位可以很好地达到调理全身的作用。
注意事项
虽然艾灸好处多多,但是我们在做艾灸的时候也有一些注意事项。
1. 吃的过饱或者饥饿的时候不适合艾灸,同时情绪波动过大、过度疲劳或精神紧张的时候也不适合艾灸;
2. 有出血或损伤的部位不适合艾灸,眼部、脖子和胸背等敏感部位尽量不要艾灸;
3. 艾灸最好选择在饭后一小时进行,艾灸后半个小时不要碰冷水;
4. 艾灸后多喝温水帮助身体排毒,绝对不能喝冷水或冰水;
5. 出现头晕、恶心、心慌等晕灸的情况要立刻停止艾灸;
6. 体质虚弱的人要适量艾灸,如果实在不适不建议艾灸。
以上就是本次小编整理的“艾灸的这些铁规,请一定要知晓!”,希望能帮到各位小伙伴,关注我们获取超多艾灸养生信息。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