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艾灸养生>艾灸

艾灸治疗急症两则(经常做艾灸的好处)

时间: 2023-06-06 21:14:00

艾灸治疗急症两则

【病例一】神阙灸治寒实腑闭厥逆

张某,女,20岁。1953年8月12日初诊。

患者自恃身体壮实,多勤农事,常饮食无节,恣啖生冷,不避寒凉。宿有痛经病史,每予对症用药后缓解,但终未根除。10天前因劳动归来暴食寒凉之品,引起腹部急剧疼痛,遂至某医院住院治疗,西医诊断为急性胃肠炎,经用西药抗生素、解痉止痛及输液等,疼痛未见缓解,且日益增重,故又诊为急腹症原因待查。

8月12日下午患者出现神志昏迷,并逐渐加重,血压9.3/4kPa(70/30mmHg)或测不到血压。家属接到病危通知后,于傍晚出院安排后事。值此之际,其族弟急促柴浩然往诊。

诊见:患者仰卧炕上,不省人事,呈深度昏迷。望其面色苍白,神气颓然,目瞑不开,瞳孔散大,呼吸时粗时细,若断若续,但两手不握固,腿足不蜷曲。扪及肌肤,身冷肤凉,四肢厥逆;切其腹部硬满,腹皮绷紧,腹胀如鼓,按之疼痛,有抵抗力应指。问其家人已7日未大便,小便艰涩,两日来小便点滴全无。诊其脉忽隐忽现,沉取似有微细涩之象。

此属寒实腑闭、厥逆神昏之证。治宜温通回阳,开窍醒神为法。

因病情危笃,药之不及,针之不到,故于灸法中求之,遂以“神阙百壮灸”。急用艾叶240g,麝香1g。先将艾叶揉绒掺入麝香,制艾柱100壮,脐窝填以盐末,脐周以面圈(以面粉制片,中空呈环状)固定,有专人点燃换灸。初灸时无甚动静,30壮后腹部似有响动;50壮后腹部辘辘有声,响声下趋,随着声响不断增大,始夹有矢气;80壮后大、小便排出,随后排出大量粪便,小便亦由涓滴而渐行畅利;灸完100壮,已至鸡鸣报晓,病人渐次苏醒,自诉口干作渴,即索水能饮。自此神志清醒,言语自若,便溲畅通,腹胀悉除。续以温通和胃之剂调理而愈。

按:患者初涉寒凉阻遏,食滞于中,腹气不通,此时若早施温通之剂,则胃气自和而愈。但因失治,寒食固结不解,蒙蔽心窍,而呈寒实腑闭厥逆之危候。故速以“神阙百壮灸”,既温通腑气,又回阳救逆,掺入麝香少许开窍醒神,标本兼顾,其疗效至速,莫能辩及。可见,神阙灸之效验。诚如斯言,临证若能适时运用,并酌配针药,则相得益彰。

【病例二】至阴灸速疗难产急症案

郭某,女,35岁,1977年6月14日初诊。

患者宿有风湿性心脏病。现妊娠已9个月,常感心悸气短,疲惫乏力,经服中药好转。于昨日凌晨1时开始宫缩,急入医院后,腹坠腰拘,憋胀难忍,但宫缩却逐渐减弱至完全停止,经用催产素,产程进展不大。至今日中午12时,仍难以正常分娩,急邀柴医生视诊。遂速取艾柱如皂核大灸至阴穴。先左后右,各灸完7壮开始宫缩,胎位下降约三指,再继灸左至阴穴7壮,未及灸右至阴穴即开始生产,胎儿顺利娩出,母子平安。

按:《寿世保元》云:“妇人难产及胞衣不下,急于产妇右小趾尖口,灸三壮,柱如小麦大,立产。”现代实验研究表明,艾灸至阴穴可引起母体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兴奋,间接引起子宫活动增强,胎动增加(《中医报》1988年1月17日第3版)。可见艾灸至阴穴催产有其科学依据。目前临床多以此矫正胎位,用于催产者少见。

本文摘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经常做艾灸的好处

常做艾灸对身体好处多多:

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在中国古代是主要治疗疾病的手段。用中医的话说,它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

可以广泛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犹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

灸法是指利用某些燃烧材料,熏着或温慰体表一定部位,通过调整经络脏腑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施灸的原料很多,但以艾叶为主,其气味芳香,辛温味苦,容易燃烧,火力温和。

温热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使局部的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强,促进炎症、斑痕、浮肿、粘连、渗出物、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

同时又能使汗腺分泌增加,有利于代谢产物的排泄;还可引起大脑皮层抑制的扩散,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发挥镇静、镇痛作用;同时温热作用还能促进药物的吸收。

艾条灸疗法的操作方法

艾条灸分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三种。用艾灸工具艾灸更安全。当然了,要说方便、安全、实用,那还得是艾灸盒和艾灸罐,可以将它们绑在身上需要艾灸的任何部位。如果手持艾条灸了一个穴位再灸另一个,就不如直接用艾灸工具。 温和灸:术者手执点燃艾条,对准需灸的穴位或患部,其距离以病人感到温热、舒适为度。一般距皮肤1.5-3厘米,每穴灸3-15分,灸到皮肤产生红晕为止。此为灸法中最常用的一种。雀啄灸:手持点燃艾条,对准穴位,如鸟雀啄食状,一起一落断续施灸。艾火与皮肤一般距3厘米左右,可灸3-5分。此法多用于小儿和晕厥急救。回旋灸:用点燃的艾条在皮肤上往复盘旋灸。用于面积较大的肢体麻木,皮肤病。【禁忌证】
①凡实证、热证、阴虚内热者禁灸。
②传染病一般不宜用灸法。
③孕妇、高热、急性炎症(肠痈、急腹症)、大饥、大饱、醉酒、大惊、精神病禁灸。
④面部、眼周、心脏、大血管、黏膜等处不用瘢痕灸,一般灸也应慎用。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