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艾灸养生>艾灸

面瘫的艾灸方法

时间: 2023-06-06 21:15:50

面瘫的艾灸方法

面瘫也称周围性面神经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等,四季均可发病,以冬季发病最高。研究显示病变的面神经均有不同程度神经变性及血管扩张和淤血,神经鞘膜有结缔组织增殖。临床主要表现为以患侧表情动作丧失、口角下垂。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治疗方法主要以西药治疗为主,辅以物理治疗。

中医认为面瘫是由于劳作过度、腠理疏松、卫外不固、正气不足、血液亏虚等因素引起的。针灸可调节面部局部经气血脉,又可调节经脉气血。特别是艾灸,艾灸本身温热效应可以直接作用于面瘫的病灶部位,缓解面神经在茎乳突孔内所受的压迫,可使面神经炎症所致水肿迅速消退,有加强免疫功能、抗感染、抗病毒的作用。

艾灸方法一

某院收治的面瘫患者42例。

艾灸方法:患者取仰卧位,皮肤消毒,艾条点燃,以灸架支撑,灸下关、翳风,距离穴位2~3厘米,时间不限,以局部红晕为度。每天1次,治疗7天。

治疗结果:痊愈33例,显效7例,好转2例,无效0,总有效率95.2%。

(来源《针灸与艾灸治疗面瘫的效果分析》作者:李云燕)

艾灸方法二

刘某某,女,28岁,1996年4月16日初诊。

主诉:右侧面部口眼歪斜,活动不利1天。

患者自述:1周来因事忙碌,奔波于外,发病前2天夜晚在路边寒风中等人约1小时,第2天早起乘飞机近9个小时回国,因过度劳累,在飞机上睡觉约6小时,并且忘记关闭空调,使其正对患者头面部吹冷风,导致发病。

查:患者平素身体健康,神志清,四肢躯干活动正常,口角歪向左侧,右侧面肌松弛,口角下垂,右鼻唇沟变浅;抬眉时,右侧额纹消失,左侧正常;右侧眉毛较左侧低,睑裂变大,眼泪外溢;贝尔氏征:右(十),左(一);鼓气试验:右(十),左(一);伴头痛,右侧耳后乳突处压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诊断:面瘫(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证属外感风寒,痹阻头面经络。因患者惧怕针刺,对疼痛敏感,故选用单纯艾条灸法施治。

方法:将纯艾条4支捆成一束,点燃后,重灸患侧,包括耳后乳突处,以致皮肤变红,以患者可忍受的热力为度,尽可能使热力深透肌肤;同时进行上下左右来回移动,每日灸2次,每次约20分钟。

灸至第3日,症状停止发展,未继续加重;至第5日,开始好转,右眼可全部闭上,右侧额纹出现,右鼻唇沟变深,面部肌肉活动如咀嚼、微笑等较前自如;灸至第10日,患者已基本痊愈,面部活动自如。又巩固治疗1周,隔日1次,每日灸1次,共治疗13次,诸症消失,无任何后遗症,随访半年未复发。

(来源《中医杂志》作者:刘朝晖)

小结

1、治疗面瘫,针刺与艾灸均可,都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为了提高疗效,可以两者结合进行治疗。

2、在发病初期,即使采取有效治疗,有时也无法控制病情的发展,所以需要耐心和坚持治疗,一般在发病一周后病情才能得到控制进而慢慢改善。

3、如果是严重的面瘫,针灸治疗的痊愈率也并不是百分百。所以日常防范很重要,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面部或者耳后的翳风穴长时间吹冷风。

提醒:本配穴建议、施灸方案等仅供同道参考和交流,并非适合所有人群,建议患者就医辩证诊治。

?治疗面瘫 针灸最给力

导语: 秋高气爽的季节来临,每逢气温骤降的秋冬季节,不时可以见到有患者以手捂脸,面部表情十分僵硬地到医院诊治。那是因为秋冬季历来是面瘫的发高峰期,不少人因未能注意为脸面防寒保暖,导致患上了俗称“歪嘴风”的面瘫。提醒:对该的效果是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公认最好的方法之一!

据了解, 面瘫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居多,产后妇女、体弱老人、酒后受凉的中青年、抵抗力差的孩子都是面瘫的主要侵袭对象。其发病原因主要由于冷风吹面所致,常常起病急骤,通常只影响半边脸,发病时会出现面部发麻发紧,目不能闭,流泪、流口水、口角歪斜,喝水时漏水,进食时残渣滞留,说话不清楚等症状。

专家介绍说, 对面瘫这种令人烦恼的,预防是主要的,而患上面瘫后,尽早选择对促进康复有着积极的意义。对该病的治疗效果是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公认最好的治疗方法之一,针灸可调解面部局部经气血脉,疏风散寒通络,使之充和条达,面瘫自复。

提醒, 患面瘫后应该及时去医院就医,越早治疗效果越佳。“针、灸、药、罐”四位一体疗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面瘫的方法,它将中医传统精华的针、灸、药、罐进行了完美的结合,并根据不同病人的自身情况,进行有机组合,为病患者量身订做系统、完整、行之有效的,它集养生治疗于一体,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使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治的目的。在治病的同时增强患者自身抵抗力,缩短治疗时间,病情较轻者,一次治疗即能见效,一般一个月左右即可达到满意疗效。

【针灸】

面瘫病(面神经麻痹)

表现为面部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一种疾病。

常见口眼歪斜,眼见闭合不全,额头纹消失,面部麻木,味觉减退等症状。

中医名称叫“口癖”,属于“中风”范畴。

中医认为本病多有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或风热乘虚侵袭面部,致使面部经气阻滞,筋脉失养,筋脉肌肉纵缓不收而发病。

中医临床分型为:1、风邪入络,2、气血两虚,3、痰瘀互阻

4、肝风内动。

常用方剂为:牵正散,八珍汤,补阳还五汤等加减。

中医针灸:常用穴位:风池、翳风、阳白、地仓、颊车、下关、合谷、迎香等穴位。

还可以配合面部推拿,艾灸,理疗,功能锻炼等方法。

民间中医有许多治疗面瘫的方法,如:耳后放血,贴膏药,鳝鱼血,火烧穴位等等。(这些应该都属于利用强刺激疗法,来达到身体硬性对局部做出应激反应,有利有弊。)

临床上遇见的大部分类型基本都会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面部受风吹,或受寒,而且受风寒的时间比较长,但是寒冷的程度不太重。有的是坐车时因开车窗吹风,有的是夜晚睡觉没有关窗,或者刚干完体力活面部温度高时有贪图一时凉爽导致,往往第二天早晨起来发现一侧面部不受控制发生了面瘫。

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意思就是身体正气充足,外来邪气不可侵犯,正可胜邪。

临床本人偏好用“桂枝汤”加减治疗面瘫,治疗法度就是,养正气,通经脉,活气血。如果患者体质有其他的痰湿、血瘀、气虚、等临床可以随证加减治疗。治疗原则离不开张仲景的:“辩证论治,随证治之。”

切记,如果有面部不适等症状,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去治疗,切勿急病乱投医,耽误病情,而留下后遗症。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