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艾灸养生>艾灸

艾灸常用美容穴

时间: 2023-06-06 21:19:16

艾灸常用美容穴

女人想要面如桃花,我们就得认识几个艾灸常用美容穴,合谷,太冲,三阴交,关元,气海,血海,足三里。

1、脸颊、脑门子上老长痘痘,口臭、大便干结......

坚持每一天艾灸双侧内庭、天枢。

2、唇色暗

每一天睡前灸神阙、关元、血海。

关元

3、祛斑竟是如此简单

太冲、合谷和血海,人体自生的祛斑法宝。每一晚睡前坚持艾灸三穴位,祛斑彻底,即使您素面朝天,自信傲然满满。

4、留住乌黑秀发的秘密

每一晚泡脚后艾灸双侧太溪和涌泉,从内部来为头发补充营养。

5、怎样让皮肤洁净而清爽

每一天敲打胆经,艾灸太冲,那老爱附在脸上的讨厌灰尘就不在了,皮肤变得洁净,面貌顿时清爽。

6、怎样拥白里透红好肤色

坚持每一天早上7~9点艾灸足三里,不必选用任何极其昂贵的打扮用品,皮肤照样可以白里透红。

足三里

7、怎么改善粗糙、爱起疙瘩的皮肤

要想皮肤细腻平滑有弹性,别只盯着化妆柜,坚持每一天前晌9~11点艾灸两侧列缺,半月后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8、怎么对付“黑头”

每一天艾灸双侧阴陵泉,晚睡前艾灸双侧足三里,脸就变得光洁无瑕。

9、跟“黑眼圈”说再会

事情学习压力大,一不小心熬夜就会也现“熊猫眼”,这时候只要每一天艾灸双侧肝俞、膈俞、太溪,睡前艾灸双侧三阴交,就能够跟黑眼圈拜拜。

肝俞

10、简单消除眼袋、脸浮肿的好方法

每一晚睡前艾灸足三里和水分穴,再艾灸阴陵泉,会很快消除眼袋和浮肿,做足水灵靓女人。

11、嘴唇发干老脱皮怎么办

这是阴虚火量,要补阴。身体上有个穴位叫“三阴交”,是足三阴经的交会穴,艾灸此穴补阴可以事半功倍。

提醒:配穴建议、施灸方案等仅供同道参考和交流,并非适合所有人群,建议患者就医辩证诊治。

脸部美容穴位

  脸部穴位除了美容,缓解疲劳,还可以瘦脸。下面我给大家介绍脸部美容穴位,希望对你有用!

  脸部美容6大穴位

  1、睛明穴

  定位:内眼角,归属足太阳膀胱经

  功用:明目消皱

  主治:眼睑跳动,各种目疾,浮肿

  2、承泣穴

  定位:眼球正下方的下眼眶上,归属足阳明胃经

  功用:疏经活络,美目养颜

  主治:眼睛浮肿,眼袋,面瘫,近视,远视,斜视

  3、攒竹穴

  定位:眉头,归属足太阳膀胱经

  功用:疏经活络,明目

  主治:眼睑下垂,近视,斜视,呃逆,头痛,眼疾

  4、鱼腰穴

  定位:眉峰,归属经外奇穴

  功用:疏经活络

  主治:上睑下垂,脱眉,鱼尾纹,近视,斜视

  5、丝竹空穴

  定位:眉尾,归属手少阳三焦经

  功用:袪风明目,除皱美颜

  主治:面瘫,眉毛脱落,鱼尾纹,近视,斜视,目赤肿痛,眼睑跳动,眩晕,头痛

  6、太阳穴

  定位:颞骨凹陷处,归属经外奇穴

  功用:疏风清热,解痉止痛

  主治:面瘫,鱼尾纹,上睑下垂,湿疹,头痛,牙痛

  简单美容秘方

  1.红豆: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尤其是铁和维生素B12,有很好的补血和促进血液循环功能,经期时间长、血量大的人可以多吃,孕妇多吃红豆还能催奶。

  2.花生:中含丰富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有益气健脾、补血止血等功效,特别是花生皮,可增加身体血小板含量和质量,治疗贫血特别有效,花生皮里还有大量的维生素B1、B2和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可抗衰老。

  3.红枣:养胃、安神,特别是鲜枣,含丰富的维生素C以及钙铁,中年女性骨质疏松较严重,多吃红枣可改善。

  4.红糖:活血散寒、补血益气。中医处方中,红糖是最好的药引子,60克红糖、6克大枣加上15克老姜煮成水,代替茶饮,对月经不调、闭经等妇科疾病具有很好的疗效。

  用这四种食物煮成的粥,就叫?四红粥?,能充分发挥它们的各种作用,营养会更好。

  熬这种粥要以米为主,最好用糯米,根据米的多少,适量加一些红枣、花生和红豆,等到快熟的时候,再放少许红糖,也可出锅之后加,味道香甜、养人养颜。

  还有一种做法,用红枣7枚,红豆50克,适量的带皮花生一起熬汤,对治疗贫血或缺铁性贫血尤其有效。

  本平台文章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艾灸的常用穴讲解

《黄帝内经》提倡:夏天要养阳,秋天要潜阳,冬天要养阴。

而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是:夏天吹空调,喝冰镇冷饮食物,熬夜...... 不仅没养阳,反而还消耗了大量的阳气;那么冬天我们要消耗的大量阳气哪儿来?!

如果秋天和冬天按照《黄帝内经》的说法继续养阴,不然肯定阴阳失衡! 因此,现代人在秋天一定要温补阳气,以备整个冬天的使用

艾灸核心点

1,秋天用艾灸温阳,用食物养阴;

2,艾灸时间缩短为每个穴位15-20分钟。

立秋艾灸培补元气4穴位

大椎穴:保健要穴、主宰全身

《甲乙经》说过“大椎,三阳,督脉之会”,大椎穴又称“督阳之海”,

能主宰全身,更是保健要穴。

所以按摩、艾灸等可以起到提高人体免疫力,改善肺功能的作用。

太白穴:

补充气血、美容养颜

太白是脾经的原穴,健脾补脾效果比其他穴位都强。

脾经为少气多血之经,气不足、血有余,所以脾经常出现脾气虚的症状

我们常说的黄脸婆就是脾虚的象,每天按摩这个穴位能较好地充补脾经经气的不足,为脾经经气的供养之源

关元穴:

理气和血、补虚益损

关元是小肠的募穴。

意味着它是小肠的气积聚在腹部的穴位。

《扁鹊心书》里面的,“每夏秋之交,即灼关元千柱,久久不畏寒暑”,艾灸关元,不但可以疏通脉络、强壮腰脊,还可以很好地理气和血,补虚益损。

不方便艾灸的可以每日围绕关元穴顺时针方向按摩。

气海穴:

扶正固本、培补元气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载:“气海者,是男子生气之海也。

”此穴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补益回阳,延年益寿之功

怎么养阴?

有的人在艾灸的过程中,往往会大汗淋漓,湿透床单,艾灸一次出一次大汗,有许多顾客很顾虑,如此出汗身体是否会虚脱?会不会对身体有害?

这种现象是艾灸改善体质、扶正祛邪、祛病疗疾的效果反应,无需顾虑继续施灸,随着施灸的药力不断增强,排出的浊水、浊气、浊物越来越多,脏腑逐渐恢复功能。

有的艾灸,觉得汗流的太多了,心里上会有一种不踏实的感觉,怎么办呢?

实际上,这时我们在继续艾灸的同时,再增加2个止汗的穴位“合谷穴、复溜穴”,这样就安心了!

另外,艾灸疗法是先补充脏腑正气,艾灸到一定时间和数量后,脏腑元气充足,功能恢复,人体元气和艾的纯阳之火联合作用,使体内病邪(浊水、浊气)通过经络、血管、关节、皮肤毛孔,使体内的病邪之气以汗液和放屁、打嗝的形式不断地排出

艾灸常用的五大养生要穴介绍

利用艾火长期温灸五大养生要穴,具有补益肾气,健脾和胃,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扶养一身正气,使正气不绝,脾土肥沃,肾水充盈。

土沃、水盈、气足便能生长万物,润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人自然会健康长寿了。

下面就详细介绍艾灸最常用的五大养生要穴:关元、命门、足三里、神阙、中脘。

关元穴:

又名丹田,任脉之穴,在脐下三寸处。关元穴是人体重要补穴之一。

主治:

阳痿早泄、梦遗滑精、遗尿癃闭、小便频数、尿浊尿血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崩漏带下、产后出血、阴挺等妇科常见病; 腹胀腹痛、腹泻痢疾,脱肛便秘等胃肠系统疾病; 各种疝气、浮肿、中风脱证、一切虚劳损伤、四肢厥冷等。

命门穴:

又名精宫,督脉之穴,在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其气与肾通,是生命之根本,是维护生命的门户。

主治:

五劳七伤、虚损腰痛、尿频、遗尿、阳痿、早泄及各种虚寒病症。

足三里穴:

在外膝眼下三寸一横指处。具有补益脾胃、调和气血、扶正培元、祛邪防病的功效,是养生保健的第一要穴。

主治:胃痛、腹胀肠鸣、呕吐、便秘、腹泻、水肿、神经疾病、急慢性乳腺炎、肠痈等。

神阙:

位于腹部脐中,有调理脾胃、祛寒壮阳之功。此穴多用隔物灸。

《类经图翼》说:"若灸至三五百壮,不惟愈疾,亦且延年。" 《医学入门》说:"凡一年四季各熏一次,元气坚固,百病不生。"

具体方法:以药末填脐,上放艾炷施灸。艾炷每次3-5壮,药末可选用肉桂粉、附子泥、蒜泥,姜片等。

可以配中脘穴:

又名太仓,任脉之穴,在脐上四寸。

具有调胃和中、补虚益气、健脾化湿之功效。

主治:胃脘痛、恶心呕吐、呃逆、反胃、腹胀、腹泻、溃疡病、胃下垂、浅表性胃炎、胃痉挛、消化不良、肠炎、胃神经官能症等一切胃肠病症,虚劳百损,四肢乏力等症侯。温和灸是最安全有效的方法,操作简便易学易会。

最后介绍一下

中医艾灸祛湿的五个穴位

中医认为,湿邪是导致人体疾病的一种病因,当人体抵抗力下降的时候,湿邪就会侵犯人体,无论是外湿还是内湿,都会让人产生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腹胀、嗜睡、犯困等症状,而艾灸具有很好的祛湿效果,能够治疗湿邪带来的疾病。下面我们看看艾灸祛湿的五个穴位。

1、关元穴

位于脐下3寸,为养生保健强壮的要穴。长期施灸有调理气血、补肾固精等功效。可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灸20~30分钟。

2、足三里穴

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灸20~30分钟。

3、中脘穴

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灸20~30分钟,能有效缓解胃部疾病的各种症状。

4、解溪穴

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湿的穴位,对解除下肢的水肿效果较好,每日艾灸15分钟。

5、丰隆穴

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缘外二横指(中指)处。这个是祛湿较好的穴位,每日用艾条灸15分钟即可有效健脾化湿。

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运动、饮食,提高身体抵抗力,拒绝湿邪的入侵。

传递健康!传播????爱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