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冬天寒为阴邪,常伤阳气。阳气充足,才能支撑五脏六腑正常有序的运作。阳气一旦失衡,往往疾病就会找上门。
那么冬天该如何守住阳气?用好命门穴就行。升阳补气、强肾护腰,就靠它了!
一、命门穴是人体生命之门!
命,人之根本;门,出入的门户。命门,也就是人体生命之门的意思,它是人体先天之气蕴藏的地方,也是人的生命之根本。
《难经• 第三十六难》,谓两肾之间为五脏六腑之本,生命之原,是男子藏精、女子系胞之处,称为命门。
1、命门穴为后天滋补的最便捷通道
命门穴与肚脐处于同一水平太线上。肚脐又称为神阙穴,曾是人体与外界相连的最后一个通道。它蕴藏生命形成之初的原始信息,汇聚元气之所。而命门与之相对应,为后天滋补的最便捷通道。命门穴与神阙穴遥相呼应,决定着生命成长变化中的元阳盛衰。
2、命门穴是督脉气血运行的重要支点
督脉,中医称“阳脉之海”。行于背正中,能总督一身之阳经,是人体诸阳经的总汇,与肾脏及脑部关系非常密切。其功用主要是督率阳气,统摄真气。
金代名医张洁古言:“督者都也,为阳脉之都纲”。督脉是人体的主宰,对调节和振奋全身经脉气血起着重要的作用。
命门穴是督脉气血运行的重要支点。此处一旦瘀滞,会导致督脉不通,全身循环就会受阻。如果命门受补,则督脉气血运行强劲,正气充足。
3、命门之火就是人体阳气的根本
我们知道,肾是人的先天之本,人体当中最重要的物质基础——精,就藏在肾当中。肾精是不是充足,直接决定着人体是不是健康。
明代张介宾在《景岳全书》中说:“命门为元气之根,为水火之宅,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认为命门的功能包括肾阴和肾阳两个方面的作用。
命门之火就是人体阳气的根本,生命活动的动力,对男子所藏生殖之精和女子胞宫的生殖功能有重要影响。对各脏腑的生理活动,起着温煦、激发和推动作用,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与运输,以及水液代谢等都具有促进作用。
二、艾灸命门,让你的命门之火旺起来!
上文提到,命门的功能体现在命门之火,即人体阳气的温煦作用,因此,命门喜暖不喜寒。中医有一种保健命门的方法叫“艾灸命门”。
艾灸是一种中医绿色疗法,有温阳补气、温通经络、祛瘀散寒、调和阴阳、行气活血的作用。艾灸通过体表穴位,将热力通过经络渗透进体内,为身体补充阳气。
艾灸命门穴对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痛经、闭经等妇科问题,遗精、阳痿、早泄等男科问题以及遗尿、尿频、小腹冷痛等都有很好的调理作用。长期艾灸命门穴,可以调节督脉和膀胱经的经气,促进腰部血液循环,加快炎症产物的排泄,促进损伤神经的修复,加强肾脏的气血循环。
艾灸时间:用陈直径4.0厘米艾条悬灸或艾灸盒灸,艾灸命门穴30~45分钟,慢慢适应延长,一日一次,一个礼拜休息1~3天。
三、3种按摩法,打开命门!
经常按摩命门穴可强肾固本,温肾壮阳,强腰膝固肾气,延缓人体衰老。命门穴又是督脉要穴,按揉此穴还可疏通督脉上的气滞点,加强与任脉的联系,促进真气在任督二脉上的运行。
按摩命门穴宜采用温和缓慢的手法,力度要轻柔缓和,以免伤到肾脏器官。有以下3种按摩方法:
1、掌擦法
用掌根反复搓擦命门穴,以感觉发热发烫为度,然后搓热两掌,捂住命门穴约5分钟即可。
2、指揉法
用中指指尖按压命门穴(拇指附于同侧肋骨下缘),由轻而重地揉按,每边各40~60次;再握空拳横擦命门穴,每边各40~50次。
3、掌摩法
用掌心对着命门穴摩擦,以感觉发烫为度,最后稍用力点按命门穴3~5次。
命门穴位配伍:
①配肾俞穴、太溪穴:调遗精、早泄、腰脊酸楚、足膝无力、遗尿、癃闭、水肿、头昏耳鸣等肾阳亏虚之症。
②配百会穴、筋缩穴、腰阳关穴:调破伤风抽搐。
③配关元穴、肾俞穴、神阙穴:调五更泻。
④配补命门、肾俞、三阴交穴:调肾虚腰痛。
⑤配泻命门、阿是穴、委中、腰夹脊穴:调腰扭伤痛和肥大性脊柱炎。
⑥配十七椎穴、三阴交穴:调寒湿凝滞型痛经。
⑦配大肠俞穴、膀胱俞穴、阿是穴:调寒湿痹腰痛。
命门穴是人体元气所宿之处,是保健强壮要穴。冬天常灸命门穴,升阳补气、强肾护腰,一定要学会使用哦!
第一篇 春季养生
春三月:养生要讲究“推陈出新”
“夜卧早起,广步于庭”,以顺应阳气的生发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天地阳气初生的时刻
“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
“广步于庭”,让阳气生发有规有矩
“被发缓形,以使志生”,有利于“发陈”
不要约束体内的生发之气
穿宽松衣服、散发才更朝气蓬勃
“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春天切不可起“杀机”
“秋后问斩”里的学问
春阳最需要保护,警惕春天里的“杀手”
春养生:春天要养阳,养生就是养阳气
春天踏青,顺天时令阳气升
青色入肝经,清明踏青可令阳气升
为何“中国式情人节”是“上巳节”?
春天巧“灭火”,谨防伤到阳气
想要“灭火”,先要了解“火势”
“灭火”原则:实火宜泻,虚火宜补
子时“合阴”、午时“合阳”,春天要睡好子午觉
子时一阳生,深度睡眠可以养阳
午时阳气最旺,小憩可育阴养阳
春养肝:春季应养肝,养肝护肝应为先
春养肝,就是养生发之气
春气通于肝,应盗天机以养肝气
种子生机旺盛,多吃可助肝阳
动动筋骨,肝脏健康无忧
春季食酸多伤肝,养肝就要多增甘
春天要“省酸增甘”
五谷为甘,可养脾胃
“时令菜”合乎阴阳可多食
保肝护肝有妙招,三月茵陈来入药
三月春风,催发肝病
小小茵陈,保肝功臣
虚则补其母,绕开补肝的“雷区”
迷信“物以稀为贵”,赔了夫人又折兵
“吃啥补啥”不能一概而论
“虚则补其母”,养肝先需补肾
春养病:养生要应春气,养好生机百病消
为什么春天是疾病的高发季节
春天阳气复苏,体内正气开始冲击病灶
洗个日光浴,扶阳又固本
春天要学会疏理情绪
“菜花黄,疯子忙”,春天是精神疾病的高发期
两招让你赶走“灰色心情”
“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与健康的关系最为密切
风为“百病之长”,春天更要防风
“春捂秋冻”里的养生智慧
风市穴是人体的“玉屏风散”,为你筑起一道“挡风墙”
小心眼病乘“季”而入,春天为你的眼睛买份保险
春天“红眼病”来袭,为你的眼睛买份保险
小小眼病,用药之道
小心“倒春寒”,谨防感冒偷袭
倒春寒来袭,当心感冒缠上你
未雨绸缪,预防感冒有妙方
第二篇 夏季养生
夏三月:天地之气交合,夏季养阳最为“茂盛”
“夜卧早起,无厌于日”,顺应天地气机令阳气生发
天地之气相交,当借天以养阳
“夜卧早起”,学会跟着太阳走
“使志勿怒”,让阳气自然舒展
夏气与心气相应,心火旺人更易烦躁
“使志勿怒”,当以“静”字为先
中医穴位,助你平心静气
“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夏天宣泄阳气以利于“秋收”
“冬不炉,夏不扇”,夏天出汗才是正理
“使气得泄”,让阳气尽情“宣泄”
“动汗可贵”,运动排汗是为贵
夏养长:夏天要顺应天地气机让阳气慢慢“长大”
心病还需心药医,静心才是“灵丹药”
心主神明,情绪波动过大可伤心
一呼一吸,静心有理
“因暑取凉”不可取,损伤阳气没道理
贪图凉快,小心阴暑来袭
多吃冷饮也会伤阳气
暑湿致百病:暑湿是夏季养阳的最大敌人
夏当防湿,湿邪是健康的最大敌人
祛除湿气,食疗是最好的办法
夏季养生,南北有别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南北有别,养生也应“因地制宜”
夏养心:夏季养心,长夏养脾
初夏养生清心火
壮火食气,初夏当养心
“呵”字养心功与竹叶护心茶
护好心,防止“情绪中暑”
炎炎夏季,小心情绪“中暑”
中午小憩,让你的情绪远离“中暑”
长夏健脾,才可化生万物
长夏湿气盛,湿邪最易困脾
黄色食物+穴位按摩,助脾“一臂之力”
夏养病:夏季是治冬季病的最好时机
夏季治虚寒,首选山药羊肉汤
事半功倍的冬病夏治疗法
虚寒证的通方:山药羊肉汤
外散风寒的艾灸疗法
人参当归猪心汤,心脏病患者的安神护心汤
夏季养心,防患于未然
人参当归猪心汤,美味的夏季养心汤
穴位养心,远离心脏疾病
中暑分阴阳,疗法大不同
如“暑”家诊话中暑,阳暑阴暑大不同
二豆西瓜皮饮,阳暑患者的理想食品
藿香生姜粥,阴暑患者的良方
葡萄蜂蜜膏,安神去心火的法宝
酷暑当防心火旺
有了肉桂粥,虚火上炎不用愁
葡萄蜂蜜膏,安度夏日的至上法宝
土茯苓龟汤与百部煎剂,里应外合治脚气
脚气不离不弃,小心体内湿气
多食土茯苓龟汤,湿气一扫而光
百部煎剂,土茯苓龟汤的最佳搭档
生姜红枣粥,夏季腹泻的克星
脾脏湿寒,夏季腹泻
止泻,当食生姜红枣粥
手指一按,腹泻不见,按摩天枢承山可止泻
第三篇 秋季养生
秋三月:秋气收敛,养生应循“收藏”之道
“天气以急,地气以明”,秋天要养“收”
秋天防贼风,可保养人体之“卫气”
防秋燥,应吃柿子、梨等养阴的食物
顺天时而养“收”,秋失所养则肺伤
“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以顺应阴精的收藏
从“一叶知秋”讲开来
秋养收,起居规律要“与鸡俱兴”
“凡人卧,春夏向东,秋冬向西”
“收敛神气,无外其志”,以顺应秋气
“七情”并非无根生,脏腑是催化情绪的土壤
“少言防秋燥”,秋天最好少说话
“使志安宁”,以缓和秋天的肃杀之气
从“愁”字看中国人的“悲秋”情节
风邪、燥邪为秋季伤肺的两大“元凶”
重阳登高可让你“解秋愁”
秋养收:“天气以息”,秋天阳气开始慢慢收敛
“天凉好个秋”,秋冻里的养生学问
“天凉好个秋”,天气真正凉爽从秋分开始
“秋冻”有度,才能“不生杂病”
秋天“贴秋膘”,选对食物才能使阳气“收”
话说“贴秋膘”,秋季是进补的好时节
“贴秋膘”的变化,瓜果蔬菜也受宠
秋食鸭,鸭肉是秋补去燥的首选
秋养肺:秋季养肺正当时
秋天要防燥,莫让“秋老虎”伤了肺
肺为华盖,最易受燥邪侵袭
治燥之法,以润为贵
秋季饮食,“省辛增酸”是准则
秋天的饮食原则是“省辛增酸”
酸梅汤是秋天的最佳饮品
山西菜酸溜溜,吃醋里面有讲究
秋季健肺,运动先行
肺属金,秋养阴重点在养肺阴
经常拍打肺部,便是让肺做运动
秋养病:秋燥伤人,秋天应预防的疾病
秋天慎防呼吸道疾病,小小芦根前来助阵
“鼻为肺之窍”,秋季护肺把好第一关
治疗呼吸道疾病,小小芦根显身手
“秋瓜坏肚”,秋天一定要护好肠胃
瓜性寒凉,秋初脾胃多为湿邪所困,应少食秋瓜
秋瓜不食可食秋果
足三里是脾胃的保健要穴,经常按摩助你安然度秋
肺主皮毛,秋天更要注意防止皮肤干燥
燥邪是秋天皮肤的最大敌人
秋菊傲霜可除燥护颜
“早水晚蜜”,让你的肌肤水灵灵
秋乏来袭,首先要调好脾胃
秋乏来袭,多因脾胃失调
培补脾胃,吹响抗击秋乏的号角
胡椒温中散寒,常食也可解秋乏
秋防老寒腿,要做到“双管齐下”
老寒腿缠上年轻一族
预防老寒腿,做好保暖工作
运动疗法,为治疗加分
多事之秋,谨防心脑血管疾病来袭
秋天气温变化大,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
秋藕可清内热,是防治中风的良药
几招小动作,帮你远离中风烦恼
第四篇 冬季养生
冬三月:冬季养藏,才是顺天意,得天机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以免惊扰了天地阳气
“无扰乎阳”是冬天的养生原则
“早卧晚起”,作息时间应与天地同步
“使志若伏若匿,”阳气封藏要有度
冬季养生,莫忘养神
腹式呼吸,助你安神养肾
“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不要使体内阳气泄漏
“瑞雪兆丰年”里的学问
“去寒就温”,免得惊扰了体内阳气
“无泄皮肤”,避免阳气的耗散
冬养藏:冬季须“闭藏”,藏得住,才能活得长
“水冰地坼”,不要搅扰了天地间的阳气
冬天埋下种子,来年阳气才会“发芽”
艾灸,给你的身体添把“火”
“藏”好了,来年春天就不会生病
“民以食为天”,饮食里的养生经
只将食粥致神仙
“冬藏”也须“动”,“小动静”,赢来大健康
冬季养生,“静”字当头
太极“站桩”,寓静于动的养生方
冬养肾:冬天养好肾,才有“天命年”
冬季养生重在养肾:冬天养好肾,才有“天命年”
养肾即是“养天年”
为什么强调冬天养肾
走出伤肾的“雷区”
中医补肾有名堂:阴虚阳虚要分清
养肾,先要摸清“敌情”
“六味地黄丸”与“八味地黄丸”
搓腰眼,让你的肾强壮起来
中医告诉你强肾不衰的秘密(一):男人肾虚怎么办?
耳大,真的有福吗?
“性趣”索然,并不见得都是肾虚惹的祸
补肾如春雨,润物细无声
中医告诉你强肾不衰的秘密(二):女人肾虚怎么办?
肾,与女子相伴一生的“密友”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肾虚
煲锅汤,益肾暖身乐融融
冬养病:冬季养护好你体内的“小火炉”,就能不生病
千古名方肉苁蓉粥,兼补肾阴与肾阳
肾虚是百病之源
闭藏,冬季的养肾原则
肉苁蓉粥:治肾虚的绝佳美食
麻黄牛肉葱姜汤,帮你躲过冬季感冒
小题大做的打点滴治感冒
发汗药膳:麻黄牛肉葱姜汤
一穴制胜的大椎穴按摩法
猪肺附子粥,让哮喘患者安然过冬
哮喘的治本之道
给冬季哮喘把把脉
平息冬季哮喘:猪肺附子粥
用天麻炖鱼头自救,抵抗中风来袭
中风高发,构筑“防风墙”
天麻炖鱼头,兼治内外风
中风患者的及时雨:十宣穴与神阙穴
生发阳气,让手脚不再冰凉
手脚冰冷与体质有关
姜附烧狗肉,祛除体内恶寒
常按阳池穴,手脚不再冰冷
气血通达,让冻疮望而却步
阳虚体质者,最受冻疮“眷顾”
当归生姜羊肉汤,冻疮患者温补名方
血海穴:活血化瘀治冻疮
艾灸是什么?
也称为艾灸疗法,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 *** 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在中国古代是主要治疗疾病的手段。用中医的话说,它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
艾灸有什么好处?
大家对中医艾灸的认可正在呈上升趋势,中医艾灸的好处也充分得到了肯定,中医艾灸到底有什么好处呢? 艾灸不少人认为针和灸是同一种疗法,其实不然。虽然它们都是建立在人体经络穴位的认识之上,但针疗产生的只是物理作用,而艾灸是药物和物理的复合作用。 好处有很多!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艾灸,是借艾火的纯阳热力和药力给人体以温热性 *** ,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来调节脏腑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病防病、养生保健的目的。艾灸的作用主要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去溼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防病保健。 艾灸的好处还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其次,艾灸具有奇特养生保健的作用。进入现代社会之后,针疗不断得到发展,而艾灸却受到了人们的冷落。艾灸在施治过程中,烧灼患者经穴,会在身体上留下施灸的疤痕。灸学大师周楣声先生指出,正是病痛与灸疮带给患者的双重痛苦,使得艾灸一蹶不振,并呼吁对艾灸深入研究,推进艾灸的现代化发展。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艾灸疗效独特性的认识,艾灸疗法重新得到了医学界重视,现代化研究的步伐也在加快。现代的温灸疗法,并不直接接触皮肤,采用艾条悬灸和艾灸器温灸的方式作用治疗疾病保健养生只用,效果也很好。并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简单,不会烧灼皮肤产生疤痕的特点。 艾灸的好处还要追溯到古代。古人用灸法预防疾病,延年益寿,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黄帝内经》“大风汗出,灸意喜穴”,说的就是一种保健灸法。《庄子》记载圣人孔子“无病而自灸”,也是指用艾灸养生保健。日本人须藤作等做过的灸法抗癌研究,还表明艾灸可以使皮肤组织中潜在的抗癌作用得到活化,起到治癌抗癌的作用。宋代的著名医学家窦材把自己喻为扁鹊再生,写了一部医书《扁鹊心书》,书中重点倡导的就是扶阳。他认为自古扶阳有三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阳精若壮千年寿,阴气如强必毖伤”,说的就是要保命长寿,扶阳是不二法门。而养生大师吴国忠说过:阳气若足千年寿,扶阳方法第一方。说的就是艾灸的好处。既然好处这么多还是应该得到大力的宣传,让艾灸能为更多人带来福音。
艾灸有什么作用
温散寒气、活血行气、温通经络、回阳固脱、升阳举陷、消瘀散结、拔毒泻热、防病保健、延年益寿。但是艾灸的时候要选好的艾条,还有灸后半个小时内别洗冷水澡就好了
艾灸是用来干什么的啊?
艾灸的作用机理和针疗有相近之处,并与针疗相辅相成联合治疗作用,即针灸。
它是用艾叶制成、点燃、通过产生的艾热 *** 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艾灸是什么样的?
艾 灸:
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为主,熏烤人体的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
什么季节做艾灸最有效果
艾灸有很多作用,使用方法也是因人因时间季节而不同: 1、人体有寒证,虚证和一些亚健康症状,比如:乏力,气短,精神不振,食欲不好,怕冷,月经不调等可以做艾灸。 2、季节:艾灸最好的季节是夏季,因为艾灸温通经络,祛除寒溼,补益人体阳气的效果好,在夏季大自然阳气最盛的时候艾灸,补益的效果最佳。其次,在冬季,如果经常出现怕冷和感冒,也可以经常艾灸。 3、每天:艾灸注意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一般在饭前1小时和饭后1小时施灸,一天当中,上午9时到11时是人和大自然的阳气最盛的的时候,到中午午时最旺,而后逐渐减退,因此,需要补益阳气的人群可以在上午时段进行艾灸,应该说这时做艾灸最好.如果在晚上补益阳气进行艾灸,可能造成夜晚阳不入阴而引起失眠,但是上班族一般这时没时间,那么最好在晚上临睡前1小时做. 4、部位:可以艾灸一些人体的保健穴:中脘,神阙,命门,肾俞,气海,关元,足三里等。如果找不到具体的穴位,经常艾灸腰部和腹部比较好。
艾炙之后吃什么
您好,艾灸后三小时内尽量不要做以下行为1吃水果和冷食2吹凉风3洗澡4房事5剧烈运动,前面三项是避免寒气入体,后面两项是让身体平静地享受艾灸的好处。
另艾灸后可喝点温开水,让体内寒气随尿液排走。
艾灸注意什么:
1、注意寒冷,注意保暖,注意在艾灸的时候,尤其是冬季不要碰冷水。
2、艾灸期间不要生气,如果生气,气赌经络,艾灸就不会起作用,反之会加重气血的瘀阻。
3、大饥大饱不宜艾灸,饥饿艾灸容易晕灸,太饱艾灸气血运行慢,容易发生腹胀。
4、患有胃肠疾病的,艾灸期间不要吃食物,灸后半小时才可以吃饭。
5、艾灸前最好喝温开水200-250毫升,艾灸后要喝温热水200-250毫升,甚至更多一点。
6、艾灸前可以洗温水澡,艾灸后半小时,可以洗热水澡,稍稍烫一点皮肤的温度。
7、有些人艾灸的时候,想泡脚,这样可以节省时间,你可以泡热水脚,水温要高于50度。
8、初次艾灸的人,一定要学会循序渐进逐渐适应热度,逐渐增添灸具,不要一下子上的太多,身体会吃不消,显得太燥。
9、皮肤起泡,小的泡自己可以吸收,大的水泡,一定要挑破后在这里拔罐,使里面的病水尽量拔出。然后温和灸,不要再使用艾灸罐,等泡痊愈后,可以继续使用艾灸罐。如果泡在关节活动部位,要的等待结痂后在灸,关节部位不容易愈合。
做艾灸什么时间段最好
艾灸有很多作用,使用方法也是因人因时间季节而不同:
1、人体有寒证,虚证和一些亚健康症状,比如:乏力,气短,精神不振,食欲不好,怕冷,月经不调等可以做艾灸。
2、季节:艾灸最好的季节是夏季,因为艾灸温通经络,祛除寒溼,补益人体阳气的效果好,在夏季大自然阳气最盛的时候艾灸,补益的效果最佳。其次,在冬季,如果经常出现怕冷和感冒,也可以经常艾灸。
3、每天:一天当中,早上人和大自然的阳气升发,到中午午时最旺,而后逐渐减退,因此,需要补益阳气的人群可以在上午时段进行艾灸,如果在晚上补益阳气进行艾灸,可能造成夜晚阳不入阴而引起失眠。
4、部位:可以艾灸一些人体的保健穴:中脘,神阙,命门,肾俞,气海,关元,足三里等。如果找不到具体的穴位,经常艾灸腰部和腹部比较好。
什么体质的人不适宜艾灸?
1、阴虚质:这类人形多瘦小,面色多偏红或有颧红,常有灼热感,手足心热,口咽干燥,多喜饮冷,唇红微干,冬寒易过,夏热难受,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弦或数。本体质秦伯未老中医主张长期服用首乌延寿丹,认为本方有不滋腻、不寒凉、不 *** 、不蛮补四大优点埂且服后有食欲增进,精神轻松愉快的效果。2、阳盛质:凡强壮的,声高气粗的,好动的人,属于阳盛体质。此类人平素喜凉怕热,神旺气粗,口渴喜冷饮,尿黄便结,病则易发高热,脉洪数有力,舌红苔薄黄。本体质之人不易患病,一经患病,多为急性病、暴发病。故饮食方面多用滋阴、清淡之品;运动量也要大一些,让体内积蓄的阳气尽快散发出去,条件许可,每天进行凉泉、温泉水浴,须常清其过盛之热,适当补其耗伤之阴。3、气郁质:此类人形体消瘦或偏胖,面色萎黄或苍暗,平素性情急躁易怒,容易激动,或忧郁寡欢,胸闷不舒,时欲太息。病则胸胁胀痛或窜痛;或 *** 小腹胀痛,月经不调,痛经;或咽中梗阻,如有异物;或气上冲逆,头痛眩晕;或腹痛肠鸣,大便泄利不爽,舌淡红苔白,脉弦。这类人相当于现代所称的抑郁型或抑郁质。药物治疗,以舒肝理气为主;平时应常去旅游,以使心胸愉快,从而排除多愁善感的抑郁状态;多听一些轻松、开朗、激动的音乐,以提高情绪;饮食上,适当喝一点酒。4、痰溼质:平素身体肥胖,或嗜食肥甘,嗜睡恶动,口中粘腻。食量较大,多汗,既畏热,又怕冷,适应能力差。病则胸脘痞闷,咳喘痰多;或恶心呕吐,大便溏泄;或四肢浮肿,接之凹陷,小便不利或浑浊;或身头重困,关节疼痛重著,肌肤麻木不仁;或妇女白带过多,苔多腻,常见灰黑,或舌面罩一层粘液,脉濡或滑。此类人宜多参加体育运动,让疏松的皮肉变致密结实一些。药物方面,当用温药调补,饮食上,且勿过饱,忌肥甘厚味。5、瘀血质:平素面色晦滞,口唇色暗,肌肤甲错,常有出血倾向,皮肤局部有瘀斑,或身体某部刺痛,固定不移,或有包块,推之不动,舌质有瘀斑或瘀点,脉细涩,或结代。此类体质,重在气血畅通,为此,要常常加强体育锻炼,饮食上多吃二些活血养血的食品;治疗上应活血法瘀,并配以补气行气。其实以上体质都可以艾灸,阳虚的人更适合艾灸。做艾灸,除了腹部穴位,多灸一下足三里和三阴交,灸之前之后多喝水,以防上火。一旦上火了,减少艾灸的时间就可以。慢慢来,开始上火、有排斥反应都不怕。
艾灸有什么好处?艾灸有什么好处?
艾灸还真的是个好东西,艾灸就是老祖宗传给我们的宝。艾灸对人的各方面都是有好处的。艾灸对身体方面的好处:可疏通经络、和谐肮脏、平衡阴阳、调整生理机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强身健体。艾灸养生对眼部的好处:可改善眼袋、黑眼圈、眼睑下垂、皱纹、延缓眼部的松弛老化现象,使眼部恢复光彩。
艾灸养生对面部皮肤的好处:可加速皮肤的血液循环,使老化细胞代谢,新细胞再生加强,淡化色斑,减少皱纹,使肤色红润,延缓衰老。
对面部来说,我们可以采用温灸。其次序为:额头--太阳穴--眼部(瞳子胶、承泣、四白)--脸颊--鼻翼--嘴周--颌尖--颈部--耳周
温灸方试:以下向上打圈,上有力下无力。面部时间10分钟!眼部时间3分钟!
腹部温灸方式:用温灸棒在腹部来回滚动,再点脐周穴点,(归来、气海、关元);时间:15分钟。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