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发热敏穴位区域】对穴位热敏高发部位上印堂、通天、风池、肺俞、神阙等穴区进行穴位热敏探查,标记热敏穴位。
【热敏灸操作步骤】
1、上印堂穴:单点温和灸,自觉热感扩散至整个额部或额部紧压感,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2、通天穴:双点温和灸,自觉热感深透或扩散或紧压感,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3、风池穴:双点温和灸,自觉热感深透或向四周扩散或沿督脉上下传导,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4、肺俞穴:双点温和灸,自觉热感透至胸腔或扩散至整个背部或热感向上肢传导,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5、神阙穴:单点温和灸,自觉热感深透至腹腔,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灸疗疗程】每次选取上述2~3组穴位,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5天,共2~3个疗程。
我们前面谈到很多小青龙汤的临床临证用药和剂量,我们再来看看小青龙汤治疗过敏性鼻炎。
关于过敏性鼻炎,现在临床上发病率越来越高,治疗的难度也很大,特别的不好治,我们在书上,杂志上看到的报道的特别多,有很多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办法,但是,真正疗效确切的,疗效好的,比例不算高。所以,这也是我们把这个过敏性鼻炎专门拿出来讲的原因。
我们能看到很多报道,从最早的桂枝汤治疗过敏性鼻炎,到小柴胡汤治疗过敏性鼻炎,到柴胡桂枝各半汤治疗过敏性鼻炎,到麻黄桂枝各半汤治疗过敏性鼻炎,再到小青龙汤治疗过敏性鼻炎,再到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过敏性鼻炎,甚至于有一部分人用甘草干姜汤治疗过敏性鼻炎,等等,很多很多。但是,真正治好的有多少呢?
有很多过敏性鼻炎是季节性的,有很多是全年性的。对于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患者来说,也许医生用药正好巧合到他这个季节快过去了,这个病就好了,我们经常会觉得是用上这个药,使这个病就好了。实际上,是不一定。
包括我们使用玉屏风散治疗过敏性鼻炎,使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过敏性鼻炎,使用肾气丸治疗过敏性鼻炎,使用四逆汤治疗过敏性鼻炎,说法很多很多。总的来说,总结下来就是说对过敏性鼻炎治疗起来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如果过敏性鼻炎好治了,那就意味着哮喘就好治了。到现在为止,我们在临床上哮喘仍然属于难治病,反过来说,过敏性鼻炎也仍然属于难治病。俗话说内科怕治哮,外科怕治癣。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医案:
李某,女,44岁。9月1日初诊。患者于2006年因发作性喷嚏、流清涕诊断为“过敏性鼻炎”,近几年呈全年性发作,于每年8月至10月加重。近2周来发作性鼻痒、喷嚏、流大量清水涕,鼻塞、咽干,时有咽痒、咳嗽,晚上气喘、痰鸣。纳食尚可,大便正常。1月前因“宫外孕”行手术治疗,术后精神欠佳。舌质淡暗,舌苔薄白,脉细弦缓。
这个患者实际上是过敏性鼻炎和哮喘,全年发作,季节性加重。当我们碰到这一类的病人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
证属寒饮停肺,治以温肺散寒化饮为法。方用小青龙汤加减。
生麻黄5g、桂枝6g、干姜3g、细辛3g、五味子6g、生白芍10g、 射干10g、吴茱萸3g、生甘草3g。7剂,水冲服,每日1剂,2次分服。
这个方剂加了吴茱萸和射干,把半夏拿掉了。
9月7日二诊:药后鼻痒、喷嚏、流清涕减轻,晚上痰喘渐平,周身舒服许多,鼻塞明显。舌、脉同前。证属阳虚饮停。治以温阳化饮,祛风通窍为法。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
生麻黄5g、细辛3g、制附子6g、干姜3g、五味子6g、僵蚕10g、蝉蜕6g、葶苈子10g、辛夷6g、炙甘草3g。10剂,水冲服,每剂分2次服,每日服3次。
这个方剂等于是麻黄附子细辛汤合了干姜、细辛、五味子,加了祛风止痒的僵蚕,蝉蜕,通窍的辛夷,祛饮的葶苈子。
9月14日三诊:诸症已愈,偶有咽痒,精神好转,尚有疲乏感。舌质淡暗,舌苔薄白,脉细缓。健脾益气佐以温化寒饮善后。四君子汤合理中汤加减。
党参10g、,生白术10g、茯苓10g、干姜3g、细辛3g、五味子6g、葶苈子10g、炙甘草3g。14剂,水冲服,每日1剂,2次分服。
这里需要我们讨论,麻黄附子细辛汤,小青龙汤都能治疗寒饮,都能治疗过敏性鼻炎。如果从病的角度来说,我们什么时候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什么时候用小青龙汤?或者说什么时候用四君子汤合理中汤?
从理论上来说,有点不好区分。小青龙汤治疗的是太阳病,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的太阳少阴合病,好象是鉴别起来不难,但在实际应用中很难鉴别,至少在过敏性鼻炎上很难鉴别。
不发作的时候,好好的,发作的时候很痛苦,而舌象脉象可以完全表现正常。在很多病人身上鉴别是有一定的难度。何况,临床加减中,小青龙汤常可加附子,麻黄附子细辛汤常可加用干姜,细辛,五味子。
小青龙汤加上附子,就是麻黄附了细辛汤,那么,我们临床上什么时候应该用小青龙汤为主加减,什么时候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为主加减,并且在临床上经常会觉得这两张方子好象都有效。
临证体会,当二方证表现不典型而选方出现困难时,通常单纯过敏性鼻炎选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伴有咳、喘、哮时选用小青龙汤加减,疗效较好。
如果患者有精神不好,但欲寐,可能会想到麻黄附子细辛汤,如果患者没有精神不好,可能就会首先想到小青龙汤。
在临床上会慢慢发现,麻黄附子细辛汤对于缓解患者的喷嚏,清涕,鼻塞,相对效果会好一些,而小青龙汤缓解患者的咽痒,咳嗽,哮喘相对要好一些。
临证体会,当二方证表现不典型而选方出现困难时,通常单纯过敏性鼻炎选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伴有咳、喘、哮时选用小青龙汤加减,疗效较好。所以,临床上一定要加减,如果加减不合适,有可能会有稀痰变成黄痰,由稀鼻涕变成黄鼻涕,由鼻塞不厉害变成鼻塞厉害,由不发烧变成发烧。这一点应该注意。
我们有时候去思考,由稀鼻涕转为黄鼻涕,是不是病症在好转,是不是病症由阴转阳,有时候通过临床发现,也不一定。由稀鼻涕变成黄鼻涕,那是在过敏性鼻炎的时候合并了鼻窦炎,从西医的角度来说,从一个病变成了两个病,由稀痰变成黄痰,从西医的角度来说,由呼吸道过敏或者气管、支气管过敏性的炎症转而合并成了细菌性炎症,也是由一个病变成了两个病,是否觉得有点不合适。我们在用这样的方子的时候,尽可能避免由于我们用药而合并成了第二个病。
本案中前两诊舌象、脉象无多大差别。首诊选用小青龙汤缓解咳喘效佳,次诊选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缓解鼻塞效佳,也就是说麻黄附子细辛汤对上呼吸道的过敏性炎症效果好一些,而小青龙汤对下呼吸道过敏性炎症效果好一些。加用射干取其利咽,加用僵蚕、蝉衣取其祛风止痒,加用葶苈子取其泻饮,我们在伤寒里面学过葶苈大枣泻肺汤,从伤寒注家来说,似乎这个葶苈子泻饮力量很大,但是,实际在临床上用起来它泻饮的效果确实不错,泻饮的力量不是特别大,不象书上说的有那么峻,加用辛夷取其通窍。二诊方中实际含有四逆汤方意。
诸症缓解后,治从脾胃收功。又从四君子汤,理中汤,补中益气汤,六君子汤为调理这一类患者。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