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灸法:即将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燃烧,温度达70℃左右。此法又分两种,一为有痕灸,一为无痕灸。
1、有痕灸(重直接灸、化脓灸)
古代多用此法,艾炷大于枣核,下广(编者按:指艾柱的直径)三分,一两次灸成,令发灸疮,致皮焦肉烂,痛苦不堪,人多畏惧,不愿接受。现代仍有沿用此法者,如有些地方防治哮喘、慢性气管炎,专门在三伏天,炎热季节,灸背部俞穴,大炷烧灼,致令成疮,称为打脓灸。
灸疮化脓,多属无菌性,无须顾虑,这和一般疮疖或创伤性炎症不同,未见发生过什么问题。只要溃疡面不弥漫扩大,就可以连续施灸。如果化脓过多,溃疡不断发展,脓色由淡白稀薄,变为黄绿色的脓液,或疼痛流血,而且有臭味,即为继发性感染,可用外科方法处理,很快就会痊愈。一般说灸疮化脓,是属于良性刺激,能改善体质,增强抗病能力,从而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千万不要一见化脓就顾虑重重,影响施灸。通常灸疮不加治疗,20~30天就自然痊愈。但化脓灸面积扩大时要用敷料保护,以防继发感染和摩擦。
《医心方》引《小品方》云:“灸得脓坏,风寒乃出;不坏,则病不除也。”《太平圣惠方》说:“灸炷虽然数足,得疮发脓坏,所患即瘥;如不得疮发脓坏,其疾不愈。”可见灸疮化脓是提高疗效的好事,并不可怕。
化脓灸之适应证:哮喘、慢性胃肠病、体质虚弱、发育不良、高血压、动脉硬化、慢性气管炎、肺结核、阳痿、遗精、早泄、缩阳症、妇科病,其他慢性病、顽固病均可使用,也可以试灸于癌症。但不要在面部或活动多的部位用化脓灸法。
现在提倡小艾炷灸法。操作技巧:首先安置体位,审定穴道,用75%乙醇棉球消毒,用笔打个记号,取纯净之艾绒,做成麦粒大小圆锥形之艾炷,直立放置于穴位上,用线香从顶尖轻轻点燃,使之均匀向下燃烧。
初灸时,前几壮燃至大半,知热即用手指压灭或快速捏起;继续施灸,知痛时迅速按灭。经灸数次,有了耐热性,一热即过。长期灸下去,还有感传现象,感觉很舒服。灸后不要马上行动,最好休息片刻,闭目养神,这时可体会到灸后的舒适,甚至有一种飘飘然的感觉。
用这种灸法,初灸之后,局部变黑、变硬、结痂。以后就在痂上施灸。如有分泌物继续施灸。如果痂皮脱落,用艾绒烧灰敷上再灸。
临床上灸关元穴治缩阳症、遗精、早泄,一次可灸二三百壮。用小艾炷灸至三百壮时,约有5cm× 5cm皮肤起红晕,3cm×3cm组织变硬,2cm×2cm即中心部被烧黑。初灸时尚觉灼痛,以后一热即过,没有痛苦,反觉舒服。
小艾炷灸(麦粒灸)的特点:
①烧灼轻,痛苦小,一般人都能接受,特别是小儿妇女。
②费时短,一次8~10分钟,不影响工作。
③创伤轻微不化脓,不用做善后处理。
④冒烟很少,不污染环境,还芳香空气。
⑤不留大瘢痕,不影响美容,不灸面部及外露部位。
⑥治病多,对难治性疾病,可以学会长期自灸。
⑦适用治未病,养生保健,延缓衰老,健康美容。
⑧花费少,经济节约,适合广大群众。适宜难治性疾病、慢性病和常年吃药受折磨的人。
关于直接灸法,宋代闻人耆年在《备急灸法》上说:“要之富贵骄奢之人,动辄惧痛,闻说火艾,嗔怒叱去,是盖自暴自弃之甚者,苟不避人神,能忍一顷之灸,便有再生之理。自当坚壮此心,向前取活,以全肤体,不致枉夭,岂不诚大丈夫欤。”这是鼓励人们要有勇气,敢于使用灸法治病。
笔者多年来一直使用此法,直接灸足三里,亲身体会到,日久之后不仅没有任何痛苦,反而有温热舒适、直达深部放射远方的感觉,好象刺入一根热针,有感传作用。灸足三里后多年来不曾感冒,自觉身心舒适,精力充沛,热爱工作。
因为艾炷小,热源不大,越烧力量越小,用眼看着它燃烧成灰,心里要有看谁战胜谁的思想,自然无所畏惧,便不觉灸火可怕了。没有经过实践的人是体会不到的,正如陆游诗里所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您亲自试试就知道了。
2、无痕灸(轻直接灸、非化脓灸)
取小艾炷,如上述方法在穴位上燃烧,知痛即去掉或按灭。每穴一般灸三五壮,局部发红为止,最多起小水疱,一般不至于化脓,不需处理。如果施灸过重起大水疱,可以用消毒针穿破放水,如需连续施灸,可在原处再灸,用这种方法比较方便,必须常灸,每次多灸几穴,才能收效。现代日本医者多用此法,应用很广。凡是灸法之适应证,均可用此法施灸。根据我们临床实践的体会,化脓灸和非化脓灸,只是程度上的不同,酌情使用,亦无需严格区别。
关于直接灸法烧伤程度及现象:
第一度烧伤:(充血期)40~45℃之热力,灸后发红发热,一瞬即过,此为轻度。
第二度烧伤:(水疱期)约50℃之热力,灸后发热发痛,经久不消或起水疱,此为中度。
第三度烧伤:(焦化黑色期)真皮烧伤,60~70℃之热力,灸后烧黑,结痂或化脓,此为重度。
一般化脓灸,即等于第三度烧伤。
关于灸疮愈合后的组织变化:停灸后三四周,灸疮即脱痂,出现赤褐色创面,逐渐缩小变成白瘢。表皮、真皮、皮下结缔组织、乳头、毛囊、汗腺、皮脂腺均消失,形成永久性平滑的皮肤表面,即灸疮之瘢痕。这种瘢痕灸法对组织破坏较重,但因其面积很小,对人体是无害的。
3、施灸的分量及疗程
每燃烧一个艾炷为一壮,每次少则只灸三五壮,多则可灸数十壮、数百壮,还可灸随年(龄)壮;如果是急性病、偶发病,有时只灸一两次就结束了;如果是慢性病,可灸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半年至一年以上;用于健身灸,则每周可灸两次,终生使用,效果更好。
一般前三天每日灸一次,以后隔日或隔两三日灸一次;急性病一日也可灸两三次;慢性病三、五、七日灸一次亦可,要根据具体倩况全面考虑,各适其宜,恰到好处,这也和用药的分量一样,以无太过不及之弊为原则。
一般来说,直接灸之艾炷以麦粒大小为适宜,普通成年人每穴灸五、七、九壮,小儿灸三五壮,每次灸三、五至五、七个点为标准(单穴一个点,双穴两个点),临床上可适当伸缩其艾炷之大小及壮数。如用于外科灸急性阑尾炎或疔痈初发时,可在手三里、阑尾穴等,每次灸百壮左右,一日可灸两三次,可使炎症消散,促使其化脓,收到意外效果,这是指特殊情况而言。
1. 《马氏温灸法》,这本书网上可以下载。这本书理论和具体针对不同病症的穴位艾灸方法,写的非常详细,建议一定要看。
2. 《谢锡亮灸法》,谢老是近代艾灸界的泰斗之一,这本书对于理论和医案都做了详细的论述,而且,很多重症的医案,让人看了之后,坚定信心。具体艾灸的穴位取穴方法介绍的也比较详细。
3. 《灸绳》,另外一位艾灸界的泰斗的著作,更加专业,需要对中医有了解的人,才能看懂。
4. 《范长伟极简艾灸》,科普性质,内容很少。范老师拜了好几位艾灸界的泰斗为师,几十年专业研究艾灸,功力相对深厚。范老师的视频可以在网上搜一下,非常好的。
3、艾灸的走窜现象,有时候我们艾灸中脘,会有肝区不适,或会有胃脘部不适,这很有可能你的肝有隐患或你的胃有疾病,艾灸就会主动帮助你去调整,这就是艾灸的通窜功能。所以说,我们的身体有一个自我调整的功能,只要你调动的好,这些都会起来工作。假如你艾灸关元穴,也许会反应出你妇科方面的隐患或前列腺方面的问题或生殖系统的一些疾患。人体“阴阳”的升降是有其固定的规律的,元气逐渐充足了,“阴阳”就必定按照其规律运行,该升的就自然会升,该降的就自然会降,根本就不必用人为的方法去调动升降。
4、艾灸的上火现象,很多人艾灸后会出现口干舌燥,这也是艾灸的一种反应,这种现象表明阴阳正在调整,阳不胜阴,这时要多喝白开水。此时患者会觉得喉咙异常干痛,这是病邪(寒邪)逐渐外发时的必然症状(病邪被驱赶到哪里,哪里就会出现西医所谓的炎症,此时许多中医专家都会任认为灸过火了,会立即停止治疗,使得功亏一篑)。
5、艾灸后身体出现类似过敏的现象,有很多人艾灸后身上出现很多红疹的现象,此时多以为是过敏了,其实,这些表现出来的症状,都是真阳元气驱赶寒邪外出的表现。也是病邪在体表的反应。如果此时停灸,病邪还会入里,侵蚀脏腑。
6、艾灸后的精神反应:有很多人会出现类似抑郁症的现象,这时可以找人倾诉,可以到狂野处大哭或大喊,一定要发泄出来,不要郁闷在心,免得徒增新疾。
7、临床常见排病反应在艾灸中也会经常出现。
所以在艾灸期间,一定不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不要过肌过饱、不要房事,要吃清淡的食物,还要保持心情愉悦,多到户外运动或散步,光艾灸不锻炼也是不行的。要每天至少保持30分钟的锻炼,才能达到更好的疗效。
处理方法
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反应,需认真鉴别。首先要弄清楚这些反应是何因引起的,如果没有外界诱因诱发,纯属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反应,则可以认定此反应属于排病反应。医患双方都应该知道,在治疗期间每出现一种排病反应,体内就会减少一种病邪,因此对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排病反应,应采取忍耐和任其自然的态度。最好不用药物控制,以免降低治疗效果或出现不良反应,不到万不得已不要用消炎止痛药或激素类药物。这个尺度由医生来把握。如有的病人实在痛苦难忍,或发高烧持续三天以上还不退,可用刺血,拔罐,刮痧,做温灸盒等方式来缓解。
这些方法都是在给病邪以出路,是因势利导之法。而乱用清热消炎药,激素药等会使病邪内敛,十分难得的排病机会会失之交臂。当然,如果出现剧烈腹泻,高热大汗时则应多喝糖盐水。若喝不进去可以输液。如出现委屈易哭得情绪反应时,最好是随时随地大哭一场,如觉得不好意思可找一旷野无人的地方放声痛哭,大声喊叫,尽量将这种情绪发泄出去,直到心情舒畅为止。如病人出现失眠反应,连续多日每夜只能睡3-4小时,只要第二天体力精力都无多大变化,就不必有意强迫自己非睡不可,更不能吃安眠药强迫自己入睡,应采取忍耐的态度。当渡过反应期之后,睡眠会自然恢复正常,神经系统功能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总之,对于排病反应,应持平静态度和乐观的心情,顺其自然,以迎接疾病去根之日的来临。
艾灸排病反应及注意事项 [篇2]
在给孩子调理的两年里,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期间出现过鼻炎哮喘反复发作的排病反应,有好几次浑身长满奇痒无比的红疹子,眼睛奇痒无比不停地揉,无缘无故流鼻涕,灸几次后出现暂时的症状加重的情形,甚至在今年的三伏天中有几天每天喊冷,鼻涕直流……面对这些症状,刚开始我也是有点诚惶诚恐,于是不断地在单桂敏、谢锡亮和范长伟的书籍中和网络上找答案,知道这些都死疾病外排过程中的一种排病反应现象。于是我再也不害怕了,就这么不管不顾地艾灸下去,没几天这些症状都消失了,我的心里还有点沾沾自喜,因为我知道孩子离康复又近了一步。下面是我在单老师博客上摘录的排病反应和注意事项,有需要的妈妈们可以参考一下:艾灸的排毒通道:
1,出汗排毒,就是在艾灸的时候,感觉出汗,灸后出汗,这种现象有可能会持续几天或更久。
2、当有的人出汗一个阶段后,开始起红疹,硬疙瘩,这也是排毒的一种表现。一般继续艾灸,红疹慢慢会下去,硬疙瘩,可以边艾灸,边按摩,也会慢慢消失,这属于皮肤排毒的一种现象。
3、有些人排尿特别多,这也是从尿道排出毒素的一种表现,此时应该多喝水,没有关系这些反应慢慢都会消失的。一般灸后尿频的,多提示肾脏和泌尿系统不是很好;女性提示妇科会有问题。
4、有些人出现拉稀,频繁拉稀,而且拉屎极臭,这也是一种排病气的反应。有这种反应的,一般胃肠有问题,或有肿瘤发生。肠道问题居多。
5、有的人会有咽喉肿痛,牙痛等,此时多喝水,或煮一点绿豆粥来喝,严重的可以停灸,等这些症状过去后,继续艾灸,可能还会有上述症状发生,一般反复几次后,就没有了上火的症状。(如果艾灸出现上火的情况,想快速达到祛火的目的,那么先停下来艾灸,借助于食物来达到降火的目的。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不干燥,小便不混浊。;常吃绿豆粥、荷叶粥或绿豆汤、莲子汤(不去莲心)。;多吃山楂、山药等健脾开胃、消食化积的食物。;每天要多喝白开水,或糖盐水,也可以降火;另外,可以多吃一些如苦瓜、绿豆汤、西瓜、冷饮等清热降火的食物。取冬桑叶3克,加上白茅根和麦冬,再适当加一些甘草,用来泡水喝,可以达到清热降火的目的。)
6、有的人初次艾灸的,会有发烧的症状,没有关系,多喝水,可以再督脉和膀胱经刮痧或拔走罐都会退热,而且降火气。
7、我的治疗理念是,治疗疾病,一定要给疾病一个出路,当艾灸后,元气聚集到脏腑的时候,病邪往往会自己找出路,这些出路不一定是我们设计好的,而是病邪自己习惯的路径。一般疾病在下肢排出的路径是我们理想的路径。可是疾病的排出是不以我们意志为转移的。他会自己寻找出路。
8、有的反应会出现头晕耳鸣,眩晕的,遇到这样的反应,可以停下来,休息几日。如果这种反应迟迟不过,在大椎点刺放血或刮痧,这种反应会慢慢消失,有的人会重复这种反应2-3次后,慢慢适应。
9、艾灸的走串,遇到这样的很正常,也不要大惊小怪,有艾灸的通串就比没有要好,经络的通串,提示经络疏通的是否通畅。
10、妇科疾病在艾灸的时候,有的会有褐色的分泌物,有的会有水样的,有的会有脓样的分泌物,这些都是艾灸在帮助调整和消炎,一般过一个阶段,这些分泌物会逐渐减少。如果有肌瘤,积液,囊肿等妇科疾病,在经期的时候,会有烂肉,血块,血水等排出,应该是肌瘤,积液,囊肿的分解。不要害怕,有上述疾病的人建议经期艾灸,给疾病以出路,月经期就应该是排出的路径。
11、大姨妈出现暂时性失调,如提前,推后,经量增加或减少,经血颜色有改变,有褐色,黑色,暗红色血块排除。特别是有妇科问题的人,本身月经就不调的人,艾灸后,大部分人都会在大姨妈上有上述反应。
12、经过几次艾灸,或一段时间的艾灸后,有的人会表现出肢体冰凉,这是寒气用艾灸后在体表的反应,有的是脏腑内的寒气表现在体表,这种反应在冬天和春天的季节更加严重,有这种反应的,说明身体阳虚的厉害。需要继续艾灸,同时配合患处的刮痧,或按摩等辅助治疗的方式,使寒邪尽快排出。一般到了夏季伏天的时候,这种反应可以消失。但是如果体内寒邪没有排尽,这种反应在其他季节还会有,所以坚持艾灸很重要。也许真的应了那句话“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对于寒邪较重的病人你需要断断续续艾灸三年甚至更久。所以艾灸是一个慢功夫。
13、拔罐过程中出现的水疱,是体内病原体某种病毒外排的一种现象,也是强制排毒的一个方法,在排毒过程中不要抑制水疱的产生。有的人认为是留罐时间长才会出疱,就缩短上罐时间。其实出疱跟时间没有关系,有的人还认为是火烧的,这些都是对出水疱没有从根本上去理解认识而已。对于火罐根治疗法中出现的一系列实际问题,我们不应该回避,而是要主动地面对,从中去了解它,认识它。经历了十多年的体会与实践,我总结出,其实出水疱是好现象,说明排毒快。在第一次上罐时,罐口就可能出现水疱,或脓水,出泡沫、凝血等现象,这些东西都是从肌体内排出的病气及垃圾,起罐后可以将水疱用牙签或针把脓水放出,用棉球及卫生纸轻轻擦拭即可。有条件的情况下冲个热水澡,效果更佳(提示:不论你出多少水疱,洗澡都没有影响,只会帮助你加速血液循环,这是最佳选择,请大家消除疑虑,不防试一试,亲身体验一下吧)。
-------------------------------------------------------------------------
艾灸注意什么:
1、注意寒冷,注意保暖,注意在艾灸的时候,尤其是冬季不要碰冷水。
2、艾灸期间不要生气,如果生气,气赌经络,艾灸就不会起作用,反之会加重气血的瘀阻。
3、大饥大饱不宜艾灸,饥饿艾灸容易晕灸,太饱艾灸气血运行慢,容易发生腹胀。
4、患有胃肠疾病的,艾灸期间不要吃食物,灸后半小时才可以吃饭。
5、艾灸前最好喝温开水200-250毫升,艾灸后要喝温热水200-250毫升,甚至更多一点。
6、艾灸前可以洗温水澡,艾灸后半小时,可以洗热水澡,稍稍烫一点皮肤的温度。
7、有些人艾灸的时候想泡脚,这样可以节省时间,水温要高于50度。
8、初次艾灸的人,一定要学会循序渐进逐渐适应热度,逐渐增添灸具,不要一下子上的太多,身体会吃不消,显得太燥。
9、皮肤起泡,小的泡自己可以吸收,大的水泡,一定要挑破后在这里拔罐,使里面的病水尽量拔出。然后温和灸,不要再使用艾灸罐,等泡痊愈后,可以继续使用艾灸罐。如果泡在关节活动部位,要的等待结痂后在灸,关节部位不容易愈合。
在家做艾灸的时候,可以配合姜、蒜、药等做隔姜灸、隔蒜灸、隔药灸。
隔姜灸:是用姜片做隔垫物的一种灸法。生姜辛温无毒,升发宣散,调和营卫,驱寒发表,通经活络
隔蒜灸:是用蒜做间隔物而施灸的一种灸法。大蒜辛温喜散,有消肿化结,拔毒止痛之功。
艾烟抗病毒、家里有人做艾灸、家人患感冒的几率也会大大降低。但是如果觉得就是受不了艾烟,也可以想点办法。下面就是网友反馈给单老师的小妙招:1、躺在离窗户近的地方,把电扇背对着自己,电扇头向外吹,艾条的烟很快被吹到窗外了;2、一个塑料小桶底部打个孔,插上洗衣机水管。艾灸时把小桶扣在艾灸上,管子的出口拉到窗外,这样烟就从管子排到了窗外。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