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艾灸养生>艾灸

头临泣:头痛、目眩、目赤痛、流泪、目翳!

时间: 2023-06-06 21:49:29

头临泣:头痛、目眩、目赤痛、流泪、目翳!

头临泣为经穴名(Tóulínqì)。出《针灸甲乙经》。《针灸甲乙经》名临泣;《圣济总录》名目临泣;《针灸资生经》名头临泣。属足少阳胆经。头临泣是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阳维脉的交会穴。头即头部,临指治理,泣即泪水,此穴在头部,可治理眼疾而控制泪水,故名头临泣。

【腧穴释义】头临泣。头,指本穴在头部,有别于足临泣之穴。临,居高位而朝向低位也,此指穴内气血的运行变化为由上而下。泣,泪水也。该穴名意指胆经经气在此冷降为寒湿水气并由天部降落地部。穴内水湿从天部滴落于地部。本穴物质为阳白穴上传的阳热风气,至本穴后散热吸湿而化为寒湿的降水云气,雨滴由天部降于地部,如泪滴从上落下,故名。临池名意与头临泣同,池指本穴气血为天部的降水云气,富含水液。

【取穴位置】目正视,瞳孔直上,入前发际0.5寸,神庭穴与头维穴连线的中点处。

【穴位解剖】在额肌中;布有眶上神经和眶上动、静脉。

【功能主治】

功能:降浊升清,头临泣穴有清脑明目、宣通鼻窍、聪耳明目、安神定志的作用。

主治:

1、头痛、目痛、目翳、鼻渊等头面五官病证;

2、小儿惊痫,癫痫。

【穴位配伍】

配阳谷穴、腕骨穴、申脉穴治风眩。

配肝俞穴治白翳。

配大椎穴、腰奇穴、水沟穴、十宣穴治中风昏迷癫痫。

配大椎穴、间使穴、胆俞穴、肝俞穴治疟疾。

【刺灸法】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针刺方法:一般沿皮刺0.3~0.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艾灸方法:艾条灸5~10分钟。

【临床运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压痛等。

目窗作用和功效 目窗的准确位置图视频

目窗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至阳,属足少阳胆经,目,眼睛,窗,天窗,穴在眼上方,下面来看看目窗作用和功效有哪些。

目窗作用和功效目窗属足少阳胆经经穴, *** 这个穴位,有清头明目,发散风热,补气升阳之功,对头痛,目眩,目赤肿痛,远视,近视,面部浮肿,上齿龋肿,小儿惊痫,有非常好的治疗作用。

目窗的准确位置图目窗穴在人体的头部,当前发际上1.5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处。

快速取穴法:

1.正坐位,在头部,瞳孔直上,自前发际直上2横指处,按压有酸胀感。

2.正坐位,在头部,瞳孔直上,头临泣后1寸处,按压有酸胀感。

目窗穴穴名解析目,肝之所主,这里指穴内物质为肝木之性的风气;窗,气体交换的通道。“目窗”的意思是指胆经气血在穴位这里吸热后化为阳热风气。本穴物质为头临泣穴传来的弱小水溼之气,到达本穴后,因为受穴外所传之热的荥穴,弱小的水溼之气吸热胀散,并化为阳热风气传于穴外,故而得名。

目窗穴的别名目窗又称“至荣”,“至宫”,“至荣”的意思是指穴内的阳热风气充实饱满。“至宫”的意思是指穴内气血为饱满的卫外之气,因为本穴气血为饱满的阳热风气,它一方面循胆经上行正营穴,另一方面上行并交于阳维脉所在的天部层次,所以是足少阳阳维之交会处。

目窗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至阳,属足少阳胆经,目,眼睛,窗,天窗,穴在眼上方,下面来看看目窗作用和功效有哪些。

目窗自我取穴 *** 方法1.端坐在桌子旁边,略微低头,肘臂放在桌子上,手掌心朝内,小指平贴在发际处,中指所在部位取穴。

2.用食指和中指轻轻按揉目窗穴。

3.左右两侧穴位,每天早晚各按揉一次,每次按揉1-3分钟,或者两侧穴位同时按揉。

每日一穴

1、天府穴

主治疾病

天府穴主治咳嗽,气喘,支气管炎及哮喘,咯血,瘿气,鼻衄,目眩,不能远视,多睡,神志恍惚,善忘,悲苦,上臂外侧前廉痛,上臂内侧痛、麻木不仁,身肿身胀,身重嗜睡等。

2、云门穴

按摩云门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主治病症】咳嗽、气喘、胸痛、肩背痛等。(喘息、呕逆、胸中烦满、气上冲心、胸痛彻背、暴心腹痛、喉痹、瘿气、肩关节周围炎、肩引缺盆痛、肩痛不可举、四肢热不已、上肢麻木、脉代不至寸口。)

3、中府穴

【按摩中府穴位的作用好与处】???

1、消化系统疾:病腹胀、消不化良、水肿、肺胀满等;

2、呼吸统系疾病:咳嗽、肺结核、气喘、支气管炎、肺炎、哮喘、止咳喘平等;

3、其:他提高兴欲、丰胸、治疗血高压、胸痛、肩背痛等;

按摩府中穴的效功:通经活络、疏散风热、肃肺降气、和利胃水、止平咳喘、清泻肺热、健补脾气等。

4、颊车穴

颊车穴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作用:具有疏风通络、利节消肿、祛风清热、开关通络等作用。

5、天柱穴

天柱位穴的作功用效】???

? ? 1、治疗椎颈酸痛、睡扭脖了子(落枕)、五十肩、肩病背等

? ? 2、治疗头痛、项强、鼻塞、癫狂痫、目眩、热病等

? ? 3、治高疗血压、提性高欲、提醒神脑、缓解眼疲睛劳等

? ? 【作用功效】清明头目,强筋骨。

6、后溪穴

【后溪穴位的作用功效】

? ? 【主治病症】头痛项强、目赤肿痛、落枕、耳聋、耳鸣、鼻衄、癫痫、疟疾、黄疸、盗汗、腰背腿痛、肘、臂、手指挛急等。

7、四白穴

四穴白主治目痛赤痒,目,翳眼睑动,风迎流泪,急、慢性膜结炎,角膜炎近,视,视经神萎缩,头面疼,痛头痛,目眩,口斜眼,面风,鼻炎,鼻窦旁炎,胆蛔道虫症,三叉神痛经等,是眼科手术针麻常用之穴一。???

8、承泣穴

【主治病症】近视、远视、夜盲、眼颤动、眼睑痉挛、角膜炎、视神经萎缩、眼睛疲劳、迎风流泪、老花眼、白内障、急慢性结膜炎、散光、青光眼、色盲、目赤肿痛,视力模糊,夜盲,迎风流泪,口眼歪斜等

9、瞳子髎

【主治病症】去除眼角皱纹,缓解治疗头痛、目赤、目痛、怕光羞明、迎风流泪、远视不明、白内障、目翳、青少年近视眼、视网膜出血、视神经萎缩等

10、鱼腰穴

鱼腰穴主治眉骨棱痛、眼睑动、跟睑下垂、目赤肿痛、口眼?斜、目翳。???

鱼腰穴主治面头五官病:赤目肿痛目,翳,口眼?斜,眉棱骨,痛眼睑垂下。

11、攒竹穴

攒竹穴治主头、目等疾患,头如痛目眩、目肿赤痛、迎风流泪、胬攀肉睛、眼睑动、目翳、颊痛、鼽衄、项强不回可顾、癫痫、尸厥、狂证、小惊儿风等。???

12、肩井穴

肩井穴功效:疏导水液。肩井穴有通经活络、豁痰开窍、祛风清热、活络消肿的作用。

主治病症

肩井穴主治项背、胎产、神志等疾病:如肩背疼痛、手臂不举、颈项强、腰髋痛、中风痰涌、咳嗽气逆、眩晕、瘰疬、难产、乳痈、胎衣不下、产后乳汁不下等。

13、风府穴

风府穴主治头痛,项强,目

眩,鼻衄,咽喉肿痛,中风不语,以及癫痫,精神分裂症,神经性头痛,流行性感冒等

14、耳门穴

【主治】治疗多种耳疾重要的穴位之一,一般半个月就有神奇的效果;耳门穴取穴非常简单方便,揉一揉,对于缓解耳鸣、耳聋、牙齿痛等都有很好的效果;配丝竹空穴缓解治疗牙痛;

15、肩髎穴

【主治】缓解治疗肩臂痛、上肢麻痹或瘫痪、肩关节周围炎等,经常艾炙此穴位对治疗肩臂痛,上肢麻痹或瘫痪,及肩关节周围炎等相关疾病有特效;

16、臑会穴

【主治】化痰散结,疏通经络。主要用于颈项、肩臂疾患:如肩胛肿痛、肩周炎、肘臂屈伸困难、上肢神经麻痹及癫疾、目疾等;

17、听宫穴

【主治】聪耳开窍、宁神止痛;有缓解治疗耳鸣耳聋、神经性耳聋、中耳炎、齿痛、目眩头昏、缓解眼部疲劳等作用;

18、肩髎穴

【主治】缓解治疗肩臂痛、上肢麻痹或瘫痪、肩关节周围炎等,经常艾炙此穴位对治疗肩臂痛,上肢麻痹或瘫痪,及肩关节周围炎等相关疾病有特效;

19、曲泽穴

【主治】此穴通心气、泄血热,现代多用于治疗中暑、风湿性心脏病、急性胃肠炎、臂神经痛、小儿舞蹈、心悸等;

20、劳宫穴

【主治】善怒、心悸、心绞痛、口疮、口臭、发热无汗、两便带血、黄疸、便秘;

【主治】善怒、心悸、心绞痛、口疮、?

口臭、发热无汗、两带便血、黄疸、便?秘;

21、内?关穴

【主治】可治疗心、胸、肺、胃等疾病,具有镇静安神、晕车时止晕止吐,也能治疗慢性肠胃炎和膝关节疼痛;

22、天窗穴

【主治】这个穴最善开窍醒神,晕车时按摩天窗穴位能有效地调控气体出入方式及频率,改善身体供氧量,缓解呕吐等症状,同时还可以改善脑部供血,从而起到减轻头晕的作用;

23、承泣穴

【主治】有散风清热,明目止泪,祛风散热,疏邪明目的作用。经常揉一揉承泣穴, 会使气血旺盛, 能够供应眼睛足够的血液。 而目得血能视,它有了血才能看东西。经常揉这个穴位,可预防近视眼,缓解眼部疲劳。若能配上四白穴一起按摩,则效果更好;

24、迎香穴

【主治】伤风引起的流鼻涕、鼻塞,或者过敏性鼻炎,按摩迎香至发热,能立即缓解症状经常用食指指腹垂直按压迎香,每次1-3分钟,能使鼻子保持舒畅,对肺部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可预防肺病,也可以祛头面之风,散巅顶之寒。经常揉搓迎香穴可以促进鼻周围的血液循环,使气血畅通,外邪不容易侵入体内,对抗病菌侵入,以达到预防和消除感冒;

25、睛明穴

主治

①目赤肿痛、目眩、近视等目疾;

②急性腰扭伤;

③心动过速。

26、极泉穴

主治: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生气时会感觉到胸闷气短、心跳加快等身体不适症状,怎样有效缓解呢?中医认为,可按摩极泉穴,弹拨、揉按此穴位,能够有效治疗各种心脏疾病;长期按揉此穴位,对肩臂疼痛、臂丛神经损伤、臂肘冷寒、肋间神经痛、黄疽、腋臭、息病等疾患,具有很好的调理和保健作用,还能缓解上肢麻痛、颈淋巴结核等;

27、液门穴

除了治感冒,液门穴具有清热泻火、疏经活络、散风解表、聪耳明目等功效,临床上多用于治疗头痛、目赤肿痛、耳聋、耳鸣、咽肿、齿痛、手背肿痛、指臂挛痛等症。甚至牙疼,急性腰扭伤也是液门的强项;

28、大陵穴

大陵穴善治口臭,口臭源于心包经积热日久,灼伤血络,或由脾虚湿浊上泛所致。大陵穴最能泻火祛湿,脾土多则湿自消;

29、丰隆穴

丰隆穴位于胃经上,

它既可以化有形之痰,也可以化无形之痰,觉得这儿有东西但吐也吐不出来,咽也咽不下去,像梅核气一样,它也能散掉。

30、丝竹空穴

具有降浊除湿,清头明目,散骨镇痛的作用,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细胞代谢功能,消除眼周皱纹,同时,按摩此穴还有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治疗齿痛、头痛眩晕、眼结膜炎、电光性眼炎、视神经萎缩、治疗鱼尾纹、角膜白斑、面神经麻痹等;

31、风池穴

能够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改善颈部僵硬,消除肩膀酸痛,偏头痛等。 缓解头重脚轻、眼睛疲劳、颈部酸痛、失眠、宿醉等。

治疗近视的穴位有哪些

睛明穴:目内眦角上方凹陷处。主治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眼内眦部痒痛,目眩,近视。

丝竹空穴:位于眉梢凹陷处。主治头痛,目眩,目赤等症状。

太阳穴:位于眉梢和目外眦之间1寸左右的凹陷处。主治头痛,目赤肿痛。

鱼腰穴:眉毛中间的位置。主治目赤肿痛,眼睑下垂,眉棱骨痛。

四白穴:颧骨上方凹陷处。主治目赤痒痛,目翳,头痛眩晕。

承泣穴:位于眼眶下缘和眼球之间等处。

球后穴:位于眶下缘1/4与1/3交界处。

阳白穴:在前额,瞳孔直上,眉上一寸

瞳子髎穴:位于面部,目内外眦外侧0.5寸的凹陷中。

上睛明:位于面部,眼内眦角上约0.2寸,眶上缘内方,即膀胱经睛明穴上方约0.2寸

下睛明:在目内眦角下约0.2寸处,眶下缘内方,即膀胱经睛明穴下方0.2寸处印堂穴:两个眉头连线的中点

养老穴:在前臂背面尺侧,当尺骨小头近端桡侧凹陷中。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光明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