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艾灸养生>艾灸

盗汗,艾灸的穴位及灸法!

时间: 2023-06-06 21:52:29

盗汗,艾灸的穴位及灸法!

盗汗通常来说,是指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征。

艾灸的作用非常强大,盗汗作为中医千年来常常接触的一类病症,在用艾灸治疗方面有着不少深入的研究资料,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盗汗艾灸哪里最好。

1、气海穴。

位置: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气海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直线连结肚脐与耻骨上方,将其分为十等分,从肚脐3/10的位置,即为此穴。

效果:前人有“气海一穴暖全身”之誉称,是说气海穴有温养、强壮全身的作用,对盗汗有效。

2、关元穴。

位置:关元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任脉上的主要穴位之一。

效果: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

3、复溜穴。

位置:取穴时,患者应正坐或者仰卧。复溜穴位于人体的小腿里侧,脚踝内侧中央上二指宽处,胫骨与跟腱间。

效果:对肾水不足,内火亢盛有治疗之效,见于失眠之症。

4、阴郄穴。

位置:位于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0.5寸。

效果:主治心痛,惊悸,骨蒸盗汗,吐血、衄血,暴喑。

盗汗艾灸的灸法:灸法选用艾炷无瘢痕灸,在上述穴位以药用艾炷施灸,每穴灸3~5壮。每日灸1次,至汗止为度。

盗汗艾灸应注意些什么? 1、必要的运动锻炼。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加强必要的体育锻炼,白天的健身运动能帮助晚上睡的更好,还要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注意劳逸结合。

2、注意饮食。

在饮食方面也要多加注意,不要吃让人兴奋的食物,如属阴虚、血热及阴虚火旺的病人,应禁食辛辣动火食物,切勿饮酒,并多食一些育阴清热的新鲜蔬菜等,以使汗腺的分泌功能牢固的在机体健康的基础上得到恢复。

3、注意环境。

适当调节一下居住环境的温度与湿度,如阴虚血热者的居住环境就应稍偏凉一些等。

患者的被褥、铺板、睡衣等,应经常拆洗或凉晒,以保持干燥,并应经常洗澡,以减少汗液对皮肤的刺激。

艾灸穴位功效和作用

  艾灸是一种养生保健非常好的方法,而且针对一些主要的穴位艾灸功效和作用会更好。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下艾灸穴位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艾灸穴位功效和作用  1、神阙灸

  神阙又名脐中,灸此穴有温补元阳、健运脾胃、复苏固脱之效。常灸神阙穴可起到强壮体质、延年益寿的作用。对消化不良、腹泻、下痢、虚喘等有防治作用。灸治时点燃艾条,距神阙穴3厘米处熏灸,局部有舒适感时固定不动,每次灸10~20分钟,以灸至局部稍红为度,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间隔10~20天再灸。

  2、关元灸

  常灸关元穴(脐下3寸)能防病保健、强壮体质,对全身衰弱、少气乏力、精神不振、下腹部虚寒有防治作用。

  灸治时点燃艾条,距关元穴3厘米处熏灸,局部有温热舒适感时固定艾条不动,每次灸10~20分钟,以灸至局部稍红为度,每周灸1~2次。秋冬季节可连续施灸,灸十余次后停10~20天,然后再灸。夏秋季可适当减少施灸次数。

  3、足三里灸

  常灸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能增强体力、解除疲劳、防衰抗老、祛病延年。对感冒、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脑出血、低血压、动脉硬化等都有预防作用。所以古人把足三里灸叫做?长寿灸?。

  灸治方法:点燃艾条,距足三里穴3厘米处熏灸,局部有温热舒适感时固定艾条不动,每次灸10~15分钟,以灸至局部稍红为度,隔日灸1次,每月可灸10次。

  4、风门灸

  风门穴位于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灸风门穴有预防感冒和脑出血的功能。对肩背酸痛、颈部痉挛、头痛都有防治作用。如有感冒先兆,可用艾条在双风门穴上各温和灸10~20分钟,使脊背感到暖和,就能预防和减轻感冒。

  如感冒迁延不愈,用艾条灸风门,每日1次,每次10~20分钟,连灸3~7日,可痊愈。对曾有过中风病史者,每次灸10分钟,每天灸2~4次,可预防中风复发。

  5、身柱灸

  身柱穴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儿童做身柱穴保健灸,能促进发育,增强食欲,不易感冒。无论儿童或成人,常灸身柱穴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推荐阅读:中医施灸的禁忌及艾灸的注意事项

  方法:取艾绒适量卷成香烟大小,用温和灸法灸5~10分钟即可,隔日1次,每月最多10次。

  6、三阴交灸

  三阴交穴位于内踝高点直上3寸,胫骨后缘。艾灸三阴交对消化不良、腹泻、小便不利、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心悸、失眠、湿疹、高血压、冠心病等有防治作用。

  可采用温和灸法:患者可自己操作,左手持艾条灸左侧三阴交,右手持另一艾条灸右侧三阴交穴,每次每穴灸10~20分钟,每日1次。

  医通无忧网温馨提示:灸法安全可靠,宜于长期使用。经常施灸能对人体产生良性影响,使人青春常驻,延年益寿。

  艾灸的注意事项   1、艾灸前最好喝一杯烫嘴的温开水;加2~3个红枣更好。一些气虚的女性艾灸时或者之后会头晕,这样就不会了。

  艾灸的整个过程都可以喝烫嘴的温开水;最忌讳喝冷水吃水果。

  2、艾灸结束2个小时以后才能洗澡。用湿热的毛巾擦拭艾灸过的部位都不行!很多人说,可以用热水洗澡,那是错误的。

  热水也是水湿,如果要洗菜做饭,一定要戴上橡胶手套,用热水洗。

  3、施灸后会出现发热,口渴,上火,皮肤瘙痒,有的会起红疹,疲倦,便秘,尿黄,出汗,牙痛,耳鸣,阴道不规则流血,全身不适等现象,不要惊慌,继续艾灸这些症状就会消失。

  我们同时可以减少艾灸的时间,也可以泡泡脚后艾灸涌泉穴、太冲穴。

  4、有的人边灸边吃,这样不好。进食的时候气血会集中在胃部,影响艾灸的治疗效果;再就是对胃气也是一个挑战。

  5、如果你的月经量不大,特别是有痛经的女性在经期完全可以艾灸,只是你比平时的艾灸时间短一点。

  女性艾灸的好处   1、灸后会有经络窜感又叫得气,有酥酥的感觉,这是好的现象。

  2、灸完后感觉热能到会阴,这是好的现象,说明打通任脉。

  3、做完艾灸后,面色变得红润有光泽,皮肤饱满滋润。色斑快速变淡、痘痘消失。

  4、做完艾灸后,人的心情变得舒畅很多,心情很放松。非常好的感觉。

  5、寒感,灸后会觉得冒凉风,寒性体质的人多会出现这种现象,要多灸。

  6、肚子咕咕叫,或者排气,这是促进肠蠕动,帮助排除身体的浊气,是一种非常好的现象。

  7、做艾灸时上半身热或只是下半身热,表明不怎么热的那半身的经络不是很通。

  8、做完后口干燥,咽喉难受,说明上焦有虚火,要做到要配合做肩颈灸,疗效就会很好了。

  9、夏天要出大汗为佳。但冬天灸以全身微微出汗为佳,特别是额头、手心、足心要出热汗,出大汗者一定是身体比较虚的人。

四大养生穴位艾灸顺序_艾灸应该注意什么

  艾灸不仅可以治疗常见疾病,更是养生抗衰的好方法。那么艾灸的穴位顺序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养生的相关穴位,快来看看吧!

  艾灸养生穴位
  1.灸神阙穴

  神阙(肚脐)属任脉经.又名脐中。艾灸神阙穴,有温补元气,健运脾胃,固脱复苏之功效。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实验性关节炎大白鼠的神阙穴,其炎症区坏死程度及细胞浸润明显减轻,隔盐灸正常小白鼠的神阙穴,其杀伤细胞活性,在24小时内迅速升高,72小时至120小时复原,若间日连续灸,则活性升高可维持更长的时间。

  神阙穴多采用隔盐灸,还有一种叫做神阙灸脐法的保健灸法,其法是,先以生五灵脂24克、生青盐15克、乳香3克、没药3克、夜明砂6克(微炒)、木通9克、干葱头6克、麝香少许,研成细末备用(以上诸药在中药店有售)。施灸时取面粉适量,用水调和作圈置于脐周。取药末6克,另用槐树皮剪成圆币形,将脐上的药末盖好,每岁一壮,灸治一次换一次药末,每月可灸1次,午时灸为宜,多用于身体虚弱者,并可强健脾胃功能,预防疾病。

  灸神阙还能治泄泻、便血及病后大便不通。据《窦材灸法》载:?肠癖下血,久不止,此饮食冷物,损大肠气也,灸神阙穴三百壮;虚劳人及病后大艾灸神阙穴,对泄泻、绕脐腹痛、脱肛、中风脱证、角弓反张、产后尿潴留、慢性腹泻、皮肤瘙痒、荨麻疹有效好的防治作用。

  2.灸气海穴

  气海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1.5寸。灸气海有延年益寿、养生保健的作用。据们《旧唐书》卷一百六十五载,柳公度年八十余,步履轻便,当有人问其养生之术时,他说:?吾初无术,但未尝以元气作喜怒,气海常温耳。?灸气海能生发和培补元气,滋荣百脉,益肾固精,保健强身,解除疲劳等。据《窦材灸法》记载:?上消病,日饮水三至五升,及心肺壅热,又吃冷物,伤肺肾之气??春灸气海,秋灸关元三百壮,口生津液。?认为灸气海能预防治疗糖尿病。日本代田文志(现代日本针灸学家)认为用艾灸气海可预防阑尾炎,可以灸20~3O壮。

  现代研究认为:艾灸气海穴可防治下腹部疼痛、大便不通、泄痢不止,遗尿、遗精、阳 痿、滑精,闭经、崩漏、带下、子宫脱垂,中风脱证、脘腹胀痛、气喘、疝气,失眠、神经衰弱、肠炎等。

  3.灸关元穴

  关元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3寸。该穴为小肠之?募穴?,足三阴经、任脉之会,一身元气之所在。别名?丹田?。《难经?六十六难》集注中杨玄操说:?丹田者,人之根本也,精神之所藏,五气之根元,太子之府也。?中医学认为,关元其部位为真阳所居、化生精气之处。艾灸关元能使清阳上升,浊阴下降,元阳温暖,血液充盈,能培肾固本,补气回阳,通调冲任、理气活血。艾灸关元,能治积冷,男子疝气,梦遗淋浊,女子瘕聚,经产带下,诸虚百损。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关元可使血液动力学改变,对心肌具有正变力性作用,从而使得每博指数(SI)和左心室搏做功指数(LVSWI)稳定增加。艾灸关元还可改变动脉血氧运输量,有增加利用氧的作用,能增加机体代偿能力,防止缺氧加重和延缓休克的发展。艾灸关元可防治遗尿、尿频,隆闭、少腹胀痛,脱肛、疝气、遗精,白浊、早泄,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崩漏、恶露不尽、不孕,中风脱证、虚劳赢瘦等。

  4.灸大椎穴

  大椎穴属督脉,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大椎穴又名百劳穴,是督脉、手足三阳经、阳维脉之会,有?诸阳之会?和?阳脉之海?之称。此穴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的作用,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大椎穴,可增加淋巴细胞的数量,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和E一玫瑰花环形成率,具有提高机体细胞免疫的功能。艾灸此穴,可用于老年人项背畏寒,用脑过度引起的疲劳、头胀、头晕,伏案或低头过度引起的项强不适、颈椎病,血管紧张性头痛等。

  大椎穴还有明显的退热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
  艾灸穴位的顺序
  古代著作中关于艾灸的顺序都有详细的论述,被后人誉为?药王?的孙思邈在其著作《千金方》中就清楚地记载着:艾灸应当遵循先阳后阴,先左后右,向上后下的原则。中国古代先民多以农耕为作,脸朝黄土背朝天,因此,中医将背部、上身归之于阳;腹部、下身归之于阴。在阴阳学说中,头为阳、足为阴;左为阳、右为阴。

  所以按照传统的中医理论,施行灸疗的顺序,一般是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背部,后灸腹部;先灸头身,后灸四肢;先灸左侧,后灸右侧。中医讲究辩证施治,有些疾病的调理灸疗顺序也不是一成不变,可以先缓解症状,比如先灸阿是穴和其他重点穴位等。总之是以人为本,患者舒适为宜。

  据《内经?灵柩》记载:古人又将一天分为春夏秋冬四个时期,早晨为春、日中为夏、日落为秋、半夜为冬。一般来说,晚9点到凌晨3点是一天的冬季,叫日冬;凌晨3点到上午9点是一天的春季,叫日春;上午9点到下午3点是一天的夏季,叫日夏;下午3点到晚上9点是一天的秋季,叫日秋。

  早晨人的精气神开始生发,病易人体;日中人的精气神最旺,能战胜病邪。所以在一天中灸疗的最佳时间,是在午时(中午11~1点)前后。这段时间人体与自然的阳气逐渐转旺,并在正午的时候达到顶点,此时疗效最好;所以古人讲"三伏灸",冬病夏治就是这个道理。而清晨卯时、辰时(上午5~9点)与傍晚酉时(下午5-7点)、戌时(下午7-9点),人体与自然均处于阴阳之气交接的时候,此时灸疗,效果会因环境气温偏低稍有降低。

  所以,药物加穴位,再加上一个较为恰当的治疗时机,三者完美地结合,才能让灸疗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夏天艾灸注意事项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防火。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4、要注意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5、要防止感染。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6、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7、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8、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9、防止晕灸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

  10、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示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1. 四大养生穴位艾灸顺序

2. 艾灸四大养生穴位

3. 艾灸四穴养生法

4. 艾灸十大养生穴

5. 艾灸养生穴位

6. 艾灸熏穴位的方法

女性腹部艾灸位置

女性腹部艾灸位置

女性腹部艾灸位置,艾灸是一项较为神奇的保健方式,主要是通过刺激穴位达到治疗的效果。女性很适合做艾灸,尤其是有宫寒的女性,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下女性腹部艾灸位置吧,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女性腹部艾灸位置1

一、会阴穴部位

这个部位是在大阴 唇后面跟肛门连线的中间位置,如果平时经常艾灸这个地方,那么,就能够让身体里面的脉结得到疏通,同时也能够帮助阴阳之气更好的交接和完成循环,在帮助调节生理功能和改善生殖功能方面效果都是很不错的,除此以外,它还能够帮助治疗痔疮、阴道脱垂、白带异常等等情况,调节妇科病症方面它的效果是值得肯定的。

二、三阴穴部位

这个部位就是脾经、肝经和肾经相交的地方,也是女性在保健的时候一个很重要的穴位,长时间艾灸这个穴位能够让使用者身体的系统达到比较平衡的状态,从而让人的气血因此变得更旺盛,在每天晚上五点到七点的时候,艾灸这个穴位能够起到保养子宫和卵巢的效果,同时也能够让任督二脉变得比较通畅,除此以外,女性艾灸也能够让月经恢复正常,存在的斑点和痘痘也可以得到改善。

三、八髎穴部位

这个部位是在人腰部膀胱经上面的一个穴位,它的位置恰好是在人骨盆的位置,而人有很大一部分的.生殖系统都是在这个位置,所以,在艾灸的时候选择这个穴位能够让身体的水液得到调节,也可以起到疏通气血的效果,有妇科病的女性艾灸这个位置能够起到调节妇科病的效果。

女性腹部艾灸位置2 一种是虚寒体质

这种体质的人平时容易手脚冰凉,比较怕冷,喜欢吃温性的,稍微吃点凉的容易肚子疼,月经推迟,有痛经,血块,颜色比较暗,月经不规律,舌淡苔薄白,脉弱等。虚寒体质的人,平时可以用艾条灸哪些这些穴位呢?

先简单说说艾灸的补泻手法,《灵枢·背腧》记载:“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意思就是用艾条进行艾灸时,自行燃烧,不要吹,灸完后按住穴位几秒钟左右,属于补法;如果艾条在进行艾灸过程中,不断吹气,让艾条燃烧更快,灸完后不按压穴位,属于泻法。那适合灸哪些穴位呢?

1、关元穴,位于肚脐下三寸的位置,属于足三阴经(也就是肝、脾、神经)和任脉之会穴(任主胞胎,所以任脉对于女性子宫、生殖方面关系很大),用补法进行艾灸,能够起到暖中散寒,培元固本的作用,对于虚寒体质及月经不调、痛经等比较合适;

2、神阙穴,也就是肚脐处,属于任脉的要穴,用补法进行艾灸,能够起到温阳救逆、利水固脱的作用,是常用的养生大穴,也是很适合女性这种虚寒体质的。

3、中脘穴,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是胃经募穴(可以理解为有胃病一般都会用中脘穴),八会穴的腑会(六腑出现病证一般也会用腑会,即中脘穴),也是任脉上重要的穴位。用补法进行艾灸,能够起到温中散寒、缓急止痛,培补正气的作用。

4、三阴交穴,位于内踝尖上直上3寸,于胫骨后缘靠近骨边凹陷处。属于足三阴经(也就是肝、脾、神经)交会的穴位,用补法进行艾灸,能够起到调补肝肾、健脾养血的作用。对于妇科病证,比如经前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月经不调等都合适。

5、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是胃经的穴位,也是常用的养生大穴。用补法进行艾灸,能够起到调理脾胃、补中益气、温阳散寒止痛等作用。中医有个口诀中有一句叫“肚腹三里留”,意思就是胃脘、腹部等出现疾病问题时可以用足三里来治疗。

6、血海穴,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是足太阴脾经的穴位。用补法进行艾灸,能够起到活血化瘀,补血养血,引血归经的功效,对于各种血液疾病,或月经不调等有不错的效果。

二是阴虚火旺体质

这种体质的人平时容易上火,口干或口苦,喉咙痛,长口腔溃疡,心烦,喜欢吃凉的,手心脚心出汗,或盗汗,月经量少,或提前,舌质红,苔少,脉细或细数。对于这种阴虚火旺的体质,一般不太建议用灸法,虽然灸法有泻的作用。但阴虚火旺的体质更应该滋阴降火,可以通过针刺或按摩来治疗或调理。那平时应该选择哪些穴位呢?

1、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是大肠经的合穴。可以用针刺泻法,或点按法按揉此穴,能够起到清热泻火,消肿止痛的作用。对于阴虚火旺体质的人平时容易咽喉肿痛或大便秘结等比较合适。

2、神门穴,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是心经的腧穴或原穴。可以用针刺泻法,或点按法按揉此穴,能够起到清心除烦、安定心神的作用。对于阴虚火旺体质的人平时容易心烦、心悸、失眠、多汗等表现的比较合适。

3、合谷穴,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是大肠经的原穴(一般是用于该脏腑有病证时会采用原穴,常搭配络穴一起使用)。可以用针刺泻法,或点按法按揉此穴,能够起到清热泻火、理血活血、调经止痛的作用。对于阴虚火旺的人平时容易出现头面部问题,比如长痘、牙痛、溃疡、咽痛等上火表现的比较合适。

4、内庭穴,位于足背当第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是胃经的荥穴(荥穴一般是用于该经有热证)。可以用针刺泻法,或点按法按揉此穴,能够起到清胃泻火,化积导滞的作用。对于阴虚火旺体质平时出现牙痛、口干、口臭,胃里嘈杂、烦热、胃胀、烧灼感等表现时比较合适。

5、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是肾经的原穴。可以用针刺补法,或点按法按揉此穴,能够起到清热、滋阴、降火的作用。对于阴虚火旺体质平时出现小便不利、尿黄、牙痛、腰酸、盗汗等表现的比较合适。

6、行间穴,位于足背侧,当第一、二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是肝经的荥穴。可以用针刺泻法,或点按法按揉此穴,能够起到清肝、泻火的作用。对于阴虚火旺平时出现心烦、易怒、口干口苦、胸肋胀痛或刺痛,善叹气等表现的比较合适。

7、三阴交穴,位于内踝尖上直上3寸,于胫骨后缘靠近骨边凹陷处。属于足三阴经(也就是肝、脾、神经)交会的穴位,可以用针刺补法,或点按法按揉此穴,能够起到清热、滋阴、调肝、降火的作用,对于阴虚火旺证出现的口干、咽燥、心烦、汗出等均比较合适。

当然还有一些可能是搭配一起用,不是简单的只用一个穴位或两个穴位。总之,是虚寒型,就应该用温补法,选择温补功效的穴位;是阴虚火旺型,就应该用滋阴降火法,选择一些对证的穴位,而不是千篇一律的说哪个穴位对谁好!

女性腹部艾灸位置3 艾灸的功效

1、安神助眠,帮助缓解压力。

2、祛风散寒、扶正祛邪、温经通络(去风湿、治腹泻)。有助于缓解宫寒、经痛等虚寒疼痛。

3、保养脾胃,改善消化不良等症状。预防感冒,增强免疫力。

温灸养生在美容方面有两大功效

1、温灸治疗和保健在身体方面具有六大功效:温肌散寒、疏风解表;温经通络、活血散瘀;温中活里、强脏壮腑;温阴补虚、回阳固脱;行气活血、消火化淤;平衡阴阳、保健防病。

2、面部皮肤方面:可加速皮肤的血液循环,使老化细胞代谢,新细胞再生加强,淡化色斑,减少皱纹,使肤色红润白嫩,延缓衰老。

眼部方面:可改善眼袋、黑眼圈、眼睑下垂、皱纹、延缓眼部的松弛老化现象,使眼部恢复光彩。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艾灸可以通过经络调整人体生理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血液循环,调整内分泌,提高机体免疫力和防病能力。

艾灸这四个穴位,让你好好睡觉

艾灸这四个穴位,让你好好睡觉

人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其实就是说人在白天思虑太重,心火就会比较亢进,到了晚上,自然睡觉就容易做梦。不过,睡觉也是一种神智活动,心主神智,多梦与心火旺盛有关,因此,想要睡好觉,就要降心火。

降心火的四个穴位

①、劳宫穴

劳宫穴是手阙阴心包经上的穴位,心包经起于胸中,联系着心,并且连着上臂内侧中间,经过掌心的劳宫穴,劳宫穴是一个荥穴,荥穴的特点就是可以泄热,所以,艾灸劳宫穴可以泻心火、泻心热。

②、少府穴

少府穴是手少阴心经的穴位之一,少府穴属心经荥穴,不断地进行散热冷降的运行规律,艾灸少府穴具有发散心火的作用。

③、大陵穴

大陵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输穴和原穴,大陵穴是输送心包经元气的重要通道,艾灸大陵穴具有很强的清心泻火的功效。

④、神门穴

神门穴是手少阴心经的穴位之一,神门穴为心经气血物质的对外输出之处,故为心经俞穴。具有补益心气、镇静安神、清心泻火的作用。心火旺盛的人经常点按或艾灸神门穴可以起到很好的降心火的目的,有效改善睡眠问题。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