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艾灸养生>艾灸

心慌气短、心悸胸闷,灸哪里好?

时间: 2023-06-06 21:59:27

心慌气短、心悸胸闷,灸哪里好?

案例一:

谢某,男,36岁。2010年9月1日初诊。

主诉:时常心悸、心惊、胸闷,已有3年。晚上听到稍大声响就心惊心悸特别恐怖,遇有情绪刺激,诱发加重。经省人民医院心电图诊断为室性期前收缩,动态心电图检查,日频发期前收缩1万5千多次,曾服用多种中西药治疗,病情如故,迁延不已。

现状:心悸、心惊、胸闷,腹脘胀满,舌质淡白嫰,薄白苔,脉沉弱。心电图诊断:频发性期前收缩。

中医辨证:心气虚弱。

取穴:大椎、心俞、神道、中脘、关元、足三里。施用麦粒灸,每日1次,每穴7~9壮。施灸30次,自我感觉良好,心率基本正常,偶有期前收缩,已无心惊。施灸40次,心率正常,期前收缩完全消失。尚感脘腹稍有胀满,嘱继续施灸。

案例二:

患者王某,女,30岁,经商。2010年6月7日初诊。

主诉:近2个月时常胸闷、气短、心慌。尤其上楼时、情绪激动时,发作更明显。经县医院心电图检查,诊为室性期前收缩。服西药治疗无效。因是邻居,见每日来诊所灸治的人很多,故来求灸治。

该患者前半年因肥胖,针灸减肥,饮食受限,体重由原来的150斤减至110斤。渐出现胸闷气短,近时加重,脉细弱,舌质淡红,舌体偏瘦。中医辨证气阴不足。直接灸,停服一切药物。

取穴:大椎、关元、足三里、心俞、神道。每日1次,每穴7~9壮,灸疗5次,明显感到不胸闷,心慌气短也有好转。连灸30次,上下5楼也不感到心慌气短。心电图检查无异常,随访3个月,感觉良好,无复发。

按:因针刺减肥,限制饮食,耗伤气阴,不能荣养心经,故出现胸闷气短心悸,取大椎、关元、足三里,调整阴阳,补益气血。心俞、神道,安神养心,宽胸理气,诸穴相配,施以温灸,很快见效。

咳嗽胸闷气短艾灸 这些部位艾灸有疗效!

5 艾灸治疗咳嗽胸闷气短后注意事项1.灸疗后可喝些牛奶和果蔬汁,同时注意保暖。

2.平时注意保暖,尤其是下肢及足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并尽量选择不太激烈的运动项目,以利改善呼吸系统的机能,增强对寒冷和疾病的抵抗力。

艾益生五行艾饼相对病症调理

艾益生五行系列艾饼相应病例调理方案,即按照五行相生相克顺序:木,火,土,金,水。每一行所对应人体五脏(肝,心,脾,肺,肾)及其相关的疾病再调制不同的中药配方而成(下图文中均有详细阐述)。为方便大家使用,艾益生将以下每一个病例所需要施灸的穴位精简到2-3个,每次可取2个穴施灸,每穴每次施灸:40-50分钟,一个艾片可使用60-90分钟。每天施灸1次即可,大病或重病者可增加次数,10天为1个疗程。

注:以下各系列所列病症均为常见病

一:保健综合调理(火系列艾饼,详情可以搜索艾益生App)

注:火系列为保健综合调理(详情可以搜索艾益生App)

二:肩颈膝调理(木系列艾饼)

1 :酒精肝(艾灸穴位:肝俞,肾俞)

2:颈椎病(艾灸穴位:大椎,关元)

3:肩周炎(艾灸穴位:颈夹脊,条口)

4:坐骨神经痛(艾灸穴位:八髎)

5:关节炎,风湿(艾灸穴位:血海,膝阳关,关元)

6:痛风(关元,足三里,血海)

7:眼疾(艾灸穴位:印堂,睛明。备注:艾灸调理时请先确保仪器的红光灯是关闭状态再进行施灸20分钟)

三:脾胃调理(土系列艾饼)

1:气虚型便秘(艾灸穴位:天枢,中脘)

2:鼻炎(艾灸穴位:迎香,足三里)

3:眩晕:(艾灸穴位:脾俞,足三里)

4:情绪低落(艾灸穴位:脾俞,胃俞,足三里)

5:肥胖(艾灸穴位:中脘,足三里,关元)

6:口气重 (艾灸穴位:中脘,足三里)

7:腹泻(艾灸穴位:中脘,天枢,足三里)

8:胃痛,胃炎(中脘,神阙,足三里)

四:呼吸系统 (金系列艾饼)

1:感冒(艾灸穴位:大椎)

2:咳嗽(艾灸穴位:肺俞,中府)

3:慢性咽炎(艾灸穴位:肺俞)

4:哮喘(艾灸穴位:天突,中府)

5:支气管炎(艾灸穴位:肺俞,中府)

6:皮肤过敏(艾灸穴位:关元,肺俞)

五:生殖调理(水系列艾饼)

1:失眠(艾灸穴位:涌泉,足三里,肾俞)

2:乳房胀痛(艾灸穴位:膻中,关元,肝俞)

3:痛经,宫寒,月经不调(艾灸穴位:关元,三阴交,八髎)?

4:带下(艾灸穴位:关元,三阴交,八髎)

5:盆腔炎(艾灸穴位:关元,三阴交,八髎)

6:心悸(艾灸穴位:心俞,膻中)

7:高血压(艾灸穴位:涌泉,肝俞)

8:前列腺炎(艾灸穴位:关元,中极,八髎,足三里)

9:糖尿病(艾灸穴位:中脘,足三里,关元)

10:性功能障碍(艾灸穴位:关元,中极,八髎)

11:手脚冰冷:(艾灸穴位:太溪,三阴交,关元)

12:月经不调:(艾灸穴位:气海,血海,关元,三阴交)

1、足三里——无敌长寿穴

位置: 在小腿前外侧面的上部,外膝眼下四横指,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功效: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传统中医认为, 艾灸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

病症: 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痢疾、阑尾炎、肠梗阻、肝炎、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绞痛、风湿热、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肾炎、肾绞痛、膀胀炎、阳痿、遗精、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休克、失眠等。此穴主治甚广,为全身强壮要穴之一,能调节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有防病保健作用。

2、关元穴——培元固本穴

位置: 位于脐下三寸处。(四指横放即为三寸)

功效: 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临床上多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患。

病症: 对于肾虚,结肠炎,便秘,失眠,虚胖,贫血,痛经、闭经等各种慢性妇科病,前列腺疾病、神经衰弱、糖尿病、高血压、低血压,哮喘、气管炎、肺结核、中风、脑梗,脑血栓,心脏病、慢性肾病、类风湿、脊柱炎等对于西医来说的不治之症,甚至癌症,通过重灸关元等,都可以治愈。

3、中脘穴——健胃奇穴

位置: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处!

功效: 中脘穴是四条经脉的会聚穴位,同时号称胃的“灵魂腧穴”。具有健脾和胃,补中益气之功。主治各种胃腑疾患。

病症: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消化系统疾病,如腹胀、腹泻、腹痛、腹鸣、吞酸、呕吐、便秘、黄疸等,此外对一般胃病、食欲不振、目眩、耳鸣、青春痘、精力不济、神经衰弱也很有效。同时治疗绝大多数的胃及十二指肠疾病,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下垂等。 尤其对缓解胃痛和治疗消化不良十分有效。

4、大椎穴

位置: 大椎穴属督脉,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

功效: 大椎穴又名百劳穴,是督脉、手足三阳经、阳维脉之会,有“诸阳之会”和“阳脉之海”之称。此穴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的作用;

病症: 大椎穴还有明显的退热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包括肩周炎、颈椎病、落枕等肩颈不适症!

5、三阴交——妇科病救星

位置: 三阴交穴,在内踝尖上三寸,胫骨内侧面后缘,患者可四指并拢,小指放在对侧内踝尖上,食指放在与胫骨内侧面后缘交界处。

功效: 灸痛点能疏通经络,促进气血循环及炎症消散;灸三阴交穴,能补脾肾,助运化,通经络。

病症: (1)此穴是妇科疾病的克星,是妇科主穴,对妇科疾病很有疗效,如:子宫功能性出血、月经不调、痛经、白带、不孕,崩漏、闭经、子宫脱垂、难产、产后血晕等;

(2)此穴还能治疗男女生殖器官的疾病,如:遗精、遗尿、阳痿等;

(3)此穴还能使腹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肠绞痛、腹泄、失眠、神经衰弱、全身无力、更年期综合症等得到缓解。

6、涌泉穴——强身健心穴

位置: 涌泉穴,约在足底前中1/3的交点,第二、第三跖趾关节稍后处。

功效: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能温通血脉,引热下行,调和阴阳!所以,涌泉穴在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个方面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

病症: 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妇科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怕冷症、肾脏病、腰腿酸软无力、下肢瘫痪、头晕、头痛、咽喉痛、失音、舌干、小儿惊风、癫痫、神经性头痛、耳鸣、耳聋、便秘、三叉神经病、精神分裂症等。

7、太溪穴

位置: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功效: 太溪穴是足少阴肾经之“输”穴,古代又称其为“回阳九穴之一”,重在补肾,具有明显提高肾功能的作用。是慢性肾病的良药!

病症: 治疗绝大多数肾脏疾病,如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等。特别是对患有慢性肾病,同时表现为浮肿、腰酸腿冷、手脚冰凉、浑身乏力的患者效果最为明显。包括头痛、头晕、咽喉肿痛、牙痛、耳鸣、耳聋、气喘、胸痛、月经不调、失眠、健忘、遗精、阳痿、尿频等

8、命门穴——补肾壮阳穴

位置: 位于后背两肾之间,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与肚脐相平对的区域。命门穴,为人体的长寿大穴!

功效: 强肾固本,温肾壮阳,延缓衰老

病症: 治疗阳痿、早泄、遗精、前列腺炎、腰痛、肾寒阳衰、行走无力、四肢困乏、腿部浮肿、头晕耳鸣、尿频、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痛经、闭经、改善性冷淡,平衡恢复性能力!有效防治腰椎病、腰肌劳损、风湿病等,迅速恢复体力!

9、神阙穴——益气补肾穴

位置: 神阙穴,就是肚脐眼,又名脐中,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它位于命门穴平行对应的肚脐中。

功效: 温补元气、健运脾胃、温通经络、调和气血

病症: 胃痛、胃胀、反胃、呕吐、腹泻、腹痛、痢疾、脱肛、小便不利、腹水、水肿、肥胖、妇科疾病、神经衰弱、盗汗、失眠多梦、手脚冰凉、腰膝酸软等等

10、膻中穴

位置: 在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功效: 理气活血通络,宽胸理气,止咳平喘

病症: 咳嗽、支气管炎、哮喘、胸膜炎、哮喘、胸闷、胸痛、心慌、气短、心悸、心烦、心绞痛、冠心病、心肌缺血缺氧、乳腺炎、乳腺增生等心肺疾病

11、长强

长强穴:尾骨尖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古人修练气功,小周天即是打通任督二脉,以意导气,起自督脉尾闾,循脊骨,上百会,下龈交,接任脉,下行循胸至脐腹,抵会阴复合于督脉,气如此升降轮回,循环不止,故名长强; 此穴主治遣精,阳痿等与肾精相关的病症,肾为作强之官,长强之名也与此有关。同时此穴可治疗便血、痔疮、脱肛、泄泻、便秘、腰脊痛、小儿惊风、尾骶骨痛、痫症等疾病。男女理疗皆可。

12、会阴穴

会阴穴:是阴经脉气交汇之所。此穴与头顶的百会穴在人体为一条直线,连接任督二脉,是人体精气的通道。百会主升一身之阳接天气,会阴为阴接地气,二者相互依存,相呼相映,统摄真气在任督二脉上的正常运转,维持体内阴阳气血的平衡。此穴可增强人体免疫力,增强肌肉弹性,提高性生活质量。亦有利于补肾填精,男女皆可理疗。缓解紧张情绪,感受时代气息。?

胸闷心悸怎么治疗方法

问题一:自我感觉心律不齐,胸闷,心悸该怎么治疗生活规律的改变和不正常,经常的熬夜和吸烟都可以造成这样的现象的发生。 楼主很年轻,以前又没有其他的疾病,稍加注意,就会很快的调整过来。 建议:适当的增加一些运动,特别是有氧运动。在清晨多呼吸一些新鲜空气。减少吸烟的数量,多喝水。即便是非要夜间工作,白天也要保障睡眠,特别是保障睡眠的质量。 如果最近感觉胸闷、气短、心慌的厉害,可以服用一些同仁堂制药厂的牛黄清心丸。它有益气养血,镇静安神、化痰熄风的功效,可预防和治疗胸闷、气短、心慌、心悸、心率不齐、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问题二:长期胸闷,心慌,心悸,我该怎么办你得去三甲医院去找心脏内科医生看看,在那里你将会得到比较科学而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问题三:经常性的胸闷,胸痛,心悸请问该如何治疗在的,能够引起心悸胸闷的疾病有很多,这个需要详细判断之后才能得出结论。血脂高,钠/钾比增高。治疗搜 心悸赵椿诊疗

问题四:胸闷,心悸,睡眠不好怎么办?年龄?
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吸烟?
这个很重要。
如果是年轻人,(40岁以下)
就不要紧张,
可能是心脏神经官能症
所谓心脏神经官能症,
是指可以有类似心绞痛的症状,
但是其实心脏本身没有结构和功能的异常。
也就是说,
心脏本身和健康人的心脏没有任何区别。
多见于青年女性,
男性发病率稍低,
简单说就是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
可以伴随失眠多梦,
总之不需要特别治疗,
更不要过分紧张。
不需要看医生的,
放松心态即可,
如果是中老年人,
并且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疼痛在胸骨后或者心前区,
疼痛时间数分钟,
那么,建议做心电图,
因为有冠心病的可能。
如果咳嗽,还要拍胸部X线片。
逐字敲的,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祝你好运

问题五:感觉胸闷,心慌,呼吸困难.应该怎么治晚上睡觉会忽然胸闷惊醒,呼吸困难,心慌,必须坐起调节呼吸,清醒后症状缓解。有时候清醒不过来要靠冷水洗脸和开窗深呼吸才行。感觉只要清醒后症状就会缓解。一个晚上有时候连续反复几次,有时候一次。这样已经有5,6年不止了,可能更久。但是没有规律,有时候一年才几次,有时候一个月就好几次,有时候一段时间天天这样。有时候跟身体虚和心情烦操会频繁发生一点。

问题六:胸闷气短需用什么方法治疗不吃也要对症自查心脑血管疾病
1)经常感到心慌、胸闷;2)劳累时感到心前区疼痛或左臂部放射性的疼痛;
3)早晨起床时,一下子坐起,感到胸部特别难受;
4)饭后胸骨憋胀,有时冒冷汗;5)睡觉胸闷难受,不能平躺;6)情绪激动时心跳加快,有明显胸部不舒服的感觉;
7)走路时间稍长或速度稍快便感到胸闷、气喘、心跳加快;
8)胸部偶有刺痛感,但很快即消失;9)爬楼或做一些原本很容易的活,特别累,需歇好几次才能干完,且感到胸闷、气喘;
10)浑身泛力,不愿多说话。
11)经常性头疼、头晕、耳鸣、视物不清、眼前发黑;
12)思维缓慢、反应迟纯、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
13)腿脚、手指尖或手指发麻,无感觉,洗手脚感觉不出水的冷热;14)手发抖、发颤,做一些日常基本动作感到困难,如穿针等;
15)舌头发麻、发僵,说话不利索;16)嘴角常感到湿润或流口水;17)睡眠差、梦多、觉轻或感觉老是睡不醒,醒后又很累;
18)难以控制情绪,经常哭或笑;19)看什么都不顺眼,对人对事无原因发火;
20)莫名其妙的跌跤。

心率缓慢艾灸哪个穴位

内关穴很好找,它就在掌侧腕横纹上2寸3横指)处,如果这样您还找不着的话,可以攥一下拳头,手腕关节处有两根筋突起,内关穴就在两根筋处。
主治疾病:
 
  心动过缓——每分钟心率在40~60次以内,患者自觉头晕、胸闷、心悸、气短。按揉内关同样可使心率增加到正常范围,显示对心率有双向调节作用。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