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某,女,25岁,1988年4月10日初诊。
主诉:月经后期,经量多,血色紫红,时有块。怀孕后常有头晕心悸,腰膝酸软,少腹冷胀,四肢欠温。
病史:婚后曾孕3次,每次均在4~5个月内流产。此次就诊时,已怀孕2月余,患者及家属十分担忧,前来求治。
查体:面色少华,舌淡苔薄白,脉左寸滑利,右尺沉弱,发育正常,营养欠佳。
诊断:子宫虚寒,冲任亏损,气血两虚,肾气不固,以致胎滑不固(习惯性流产)。
治疗:温补下元,补气养血,固摄肾气。
取穴:子宫、阴交、府舍三穴,用麦粒大小艾炷直接施灸,每次每穴各灸5壮,隔2日灸1次,连续灸治5次。
自觉腰酸乏力、头晕心悸症状好转,面色转红润,因而增加了信心。以后每3日灸1次,直至怀孕6个月为止。后来足月顺产一男婴,至今母子均健,合家欢乐。
按:患者因冲、任、肾三经皆虚,不能摄血养胎。胞宫失养而滑胎。子宫穴是经外奇穴,位于中极旁开3寸,用小艾炷直接施灸,有温暖胞宫之效;阴交穴在脐下1寸,乃冲任及肾经之会穴;府舍穴在冲门上7分,系太阴脾经、厥阴肝经及阴维脉之会。此三穴均用小艾炷,共起温宫、补血、益气的作用,子宫得血之养,得气之充,则胎元自固。
艾灸对于女性的好处有哪些?
1、 调节内分泌 治疗妇科疾病
《黄帝内经》将女人的生理盛衰归为7年一个阶段:7岁乳牙更换,14岁性机能成熟,21岁皮肤弹性最好,28岁身体各部分机能达到鼎盛时期,35岁体内气血开始衰退,42岁生殖能力下降,49岁之后身体逐渐开始衰老。
女性28岁以后,身体状况开始出现下滑,很多以前不曾遇到的问题,比如面部黄褐斑、乳房肿块、子宫肌瘤等问题相继出现。据有关统计表明:面部黄褐斑,雀斑,中青年女性的患病率为28.2%,其中有27.5%~31%的患者,同时患有子宫肌瘤,乳房肿块,卵巢囊肿或其他妇科病。在30岁以上的女性人群中,乳房肿块的患病率高达38.8%~49.3%,乳房肿块有可能转化为乳腺癌。而子宫肌瘤的患病率也高达20%,女性有可能因此切除部分或整个子宫,引发不孕……在最近的调查中显示,因内分泌失调导致的上述疾病,正在向低龄化发展,十几岁的女孩子,也已成为内分泌失调疾病紧盯的目标。
正常内分泌为什么会对女性如此重要?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内分泌。内分泌是人体生理机能的调控者,它通过分泌激素在人体内发挥作用。比如,细菌进入人体,胸腺素便会自动增加分泌,以抵抗病菌;女性经期,孕激素也会增多,而雌激素则相应减少。但是如果因为某些原因,引起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过多或过少,新陈代谢功能紊乱,就会造成内分泌失调,导致内分泌疾病发生。这些疾病不仅有损女性的美丽,更会损害女性的生理、心理健康。
而肾气的盛衰关系到女性体内分泌系统的储备,而内分泌的损耗,如同灯油耗尽,生机将灭。可以说肾精的损耗跟女性的健康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灸法的特点是通过重要经络穴位上长时间施灸,施灸时,艾叶的温热温热的药性和艾火的热力会直达深部,可以通过刺激足少阴肾经的重要穴位来疏通整条肾经,从而达到调节内分泌的作用。旺盛脏腑功能,提高免疫能力,使人体生理得到良性改善,从而调理各种疾病,尤其是调理很多慢性疾病。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这充分肯定了艾灸“灸治百病”的功效。据现有文献统计,艾灸可以调理的病种已超过了400种。
因此,对于女性来说,艾灸就是妇科疾病的克星。妇科病大多是由湿寒、气滞血瘀、经络堵塞、血虚、肾虚等引起的。由于体内寒湿,久而久之,就会气滞血瘀,经络不畅,无法排出体内的垃圾与毒素,当然就会滋生各种病。举例来说,女人做艾灸可以大大的改善月经不调这个病症,月经提前主要就是因为脾气不足所导致的,脾是血管的管理者,脾不好的话,那么被管理的也是会造反生事的,艾灸主要就是通过回阳固脱、温补气阳来调理脾肾两虚所引起的脾气不足,达到身体的平衡,还能改善内分泌失调,让子宫和卵巢的神经活跃度得到大大的改善。
中医治病的原则就是“调平衡”。寒者热之,艾灸能补元阳、散寒祛湿、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炎止痛。在清代宫延医案中,大量涉及灸疗,主要就是用来调理妇科病。国家973计划项目成果《灸法医鉴》在现代灸疗临床一章中介绍了17种艾灸适应症(妇科疾病),包括宫血、痛经、子宫脱垂、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宫颈炎、慢性盆腔炎、习惯性流产、乳汁不足等。
2、美丽容颜 强壮脏腑
女人都爱漂亮,天天想着美容,经常去美容院,敷各种各样的面膜。实际上如果你只是做美容、敷面膜是没有大用的。在中医看来,人体就是一个小宇宙,是一个整体,人体的各部分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身体的内部状况会在外部有所体现,所以女性美颜不需要到处搜寻各种功效的化妆品,本质上还需要调理好五脏六腑,身体内部协调了,肌肤自然会自内而外的通透美丽。
艾灸不仅可以激发人体内的正气、调节人体生理功能、强壮腑脏的功能,能使人保持健康的身体,还可以预防病毒和疾病对于身体的侵害,起到防病强身的作用。《千金方》中说:“吴蜀地游宦,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着入也”。而《医学入门》中也有“凡一年四季各要熏一次,之气坚固,百病不生”的记载。可见古人常用灸法来预防疾病、强身健体。
女性通过艾灸可以调理月经,调节内分泌,改善子宫的状态。身体的改变也会体现在面部的美丽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脸上的斑越来越少,气色越来越好,皮肤也越来越光滑了。艾灸是由内而外地调整,比你单纯的美容或者吃补品效果更好。爱美的女性,如果你想变美,不要单纯从脸蛋上做文章,你需要全身性地调整,才能达到身体、心理以及外表的和谐、美丽。
3. 补中益气 减肥瘦身
肥胖本身就是脂肪的堆积,也就是我们过多地摄入碳水化合物(淀粉、糖类等)、蛋白质和脂肪。这三大营养物质在满足身体需求后,就会以脂肪的形式存储下来。那么减肥就是解决一个热量摄入与输出的问题。很多人采用了节食和锻炼的方式。可是当你不再节食,又不注重锻炼的时候,就会反弹。但艾灸就不同,它的减肥效果更持久。艾灸是全面调节身体,让身体新陈代谢恢复正常。当身体运化正常时,体型也自然正常了,而且你的肤色会变明亮,精力会更充沛。
4、阴阳平衡 养生保健
《灵枢·官针篇》中说:“阴阳皆虚,火自当之······经陷下者,火则当之;结络结坚,火所治之。”《针灸易学》则云:“气盛则泻之”气虚则补之······则以艾火灸之。”由此可见,艾灸可以通过泻实、补虚来调整人体阴阳,使其保持在平衡状态,令五脏六腑得以平衡,从而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
阴阳平衡了,身体自然健康,艾灸既能治病,又能防病健身,激发和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同时,在养生保健方面,艾灸能使丘脑——脑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都活跃起来,从而发挥免疫抗衰老作用。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幼时多病,到中年开始使用灸法健身,常令“灸火烧遍全身”。他在93岁时仍“视听不衰,神采甚茂”,甚至年过百岁还有精力著书立说。
——什么是气虚体质?
说到气虚体质的话,大家得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气虚体质。气虚体质指的就是人体的脏腑功能失调,气的生化来源不足。或者是说消耗过度而形成的一种体质,称之为气虚体质。
气虚体质的话它一般容易出现三个脏器的虚症。一般是以脾气虚、肺气虚和心气虚为主。
——难么人体气的来源是从哪里来的?
人体气的来源一共有三个,第一个就是先天禀赋之气,就是父母给的。现在很多孩子说实话、生下来的时候体质不是特别好,为什么?就是因为先天父母给的不够,这就是咱们讲的先天禀赋。比如说很多孩子生下来,他就有过敏性鼻炎,或者说过敏性的哮喘。甚至是会出现其他的一些过敏性的问题。也就是说~都是跟先天肾气不足是有一定的关系的,这就是咱们讲的「先天第一个气」。
第二个气的来源就是后天水谷精微之气。有一句话大家可能听到过,就是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的源头。相对而言,那么人体的第二个气的来源,就是说我们摄入的饮食经过脾胃和脏腑的一个消化和运化了以后形成的水谷精微之气。也就说~比如一个人他不管出了什么问题,只要他的脏腑功能没有伤到,相对而言它的恢复也会比较好,就出不了太大的问题。这就是就咱们讲的水谷精微之气。
第三个气的来源呢~就是大自然赋予的氧气。大家想想,如果把一个人扔在真空环境下,他是没有办法生存的。所以这是必要的。
那么→人为什么会出现气虚
人体出现气虚的原因其实从定义里面就可以看得出来:
1、先天禀赋不足
2、后天脏腑功能的失调,这个脏腑功能失调,一般指的是咱们的脾胃出了问题(也就是进补失调,吃的多~耗的也越多,偏滋腻的~还容易引起水湿)
3、平常消耗过度所造成~
4、长期用脑过度、形体过度劳累
5、生活习惯不规律~过度熬夜
6、节食减肥、营养不良
7、常年生活在阴暗的环境里
8、职业因素~老师过讲课多~过度损耗元气
9、大病久病之后的损伤元气
10、年老体衰,年龄因素
气虚体质的→表现
1、语声低落,你会发现,有的人他说话就感觉这声音是从嗓子眼里面就跟挤牙膏一样一点一点挤出来的。说话的时候容易上气不接下气,稍微说一会儿话,他就感觉整个人的气是接不上来的,这叫气短。还有说话的时候声音特别的微弱,像蚊子在飞一样的气若游丝。你一听他讲话,就感觉这个人特别没劲儿。这称之为语声低弱。
2、形体消瘦或是偏胖,为什么气虚体质容易出现形体消瘦呢?前面讲了,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的一个源头。如果这个人脾胃气虚的话,导致她气血的来源不足,这个时候没有办法濡养我们的机体,就容易出现形体消瘦。再就是为什么气虚体质的人还会容易出现偏胖呢?中医里面有种胖叫做~胖而无用,称之为虚胖。说到虚胖,他还有可能会有一个生理特点,就是容易出现一种现象,称之为「自汗」。大家可以观察一下,尤其夏天的时候天气热,如果运动了或者是说。温度比较高,出汗是正常的,但你会发现,有的胖的人,他哪怕坐在空调房里面,他不运动。他的汗都能像水一样哗哗的往外冒,这就称之为自汗。这就是典型的虚胖导致自汗!
3、气虚体质的人面色苍白。从中医的角度来讲“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人体的血是靠气的推动作用,在身体里面运行的。如果你出现气虚的现象,就会导致你的血的运行,会出现一个减慢,这个时候。你的血不能很好的到达你的面部来滋养你的皮肤,你就会出现一个面色苍白的现象。血~它是有形的,它是属于阴的。而气~它是无形的,它是属阳的。中医里所讲~阴阳是互根互生的。所以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的意思,就是说血它是有形的东西,可以承载这个无形当中的气。
4、大家可以看一下下面这张图片
左边是正常的舌象,淡红舌薄白苔。当大家看到右边的舌质图,就是我们的气虚体质的舌质状态,他的舌色是淡白的,没有太多的血色。重点是他的舌苔,大家可以看到,舌苔也是淡淡的一层,中间还有舌裂纹,两边有齿痕。而舌裂纹可能提示你有气虚,但不是所有的舌裂纹都是气虚体质。(还有一种情下出现舌裂纹是阴虚内燥或者说精液亏损过度,它也会出现舌裂纹。就相当于是闹干旱的时候,土地没有太多的水分,滋养了以后土地开裂了是一模一样的现象。)再就是舌头两边有齿痕,提示你可能存在气虚。(但还有一种情况下,舌头两边也会出现齿痕,那是因为体内湿气比较重。)
5、气短、懒言
6、疲倦乏力,走路一会就得休息,精神不振
7、肌肉松软~蝴蝶臂(脾主肌肉,气虚体质的人一定要重点保护脾胃功能的正常)
8、产后虚症(肚皮松垮,肚子像水波晃动+揉腹~健脾气)
9、血压偏低、心率不齐(头晕、吃的少、没食欲),心脑血管的老人,容易气泄
10、大便不畅~虚秘(像挤牙膏一点一点,排的久,量不多)→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蠕动功能正常与否和肺气不足有关。
11、容易水肿~按压回弹慢/回弹快叫气肿(注意行气活血)
气虚体质→容易发生那些疾病、问题
1、内脏下垂类疾病→胃下垂(中气下陷),胃下垂就是由于膈肌旋律不够,支撑内脏器官韧带松弛,空腹的时候没有太多感觉,当你吃饱了以后,你会感觉到你的整个胃会有种下坠感,而且会有一定的疼痛。这个疼痛的感觉就像大家平常岔气的感觉。胃下垂的这个痛跟这个岔气的痛差不多,一般是在~饭后的时候会有腹部坠胀感,会伴有一定的疼痛,这就是胃下垂。其实胃下垂很多时候跟我们自己平常生活习惯不良所造成的,举例说,我们大家平常吃完饭了以后是直接站起来走呢,还是说稍微坐一会儿再走。建议大家吃完饭后,不要立马站起来就走路。让你的胃慢慢的适应一下胃里面有食物的感觉,那它就知道应该用多大的力气承受你这个食物。你如果一吃饱饭。立马就站起来走路的话,这个时候就很容易出现胃下垂。所以只要不是时间特别紧张的情况下,建议大家吃饱饭了以后。适当稍作休息几分钟再起来走路。可以避免出现胃下垂。
2、漏尿(男阳痿早泄、前列腺)
3、下体炎症反复发作
4、过敏性疾病(季节变化、容易感冒的、皮肤耐受程度差)
5、孩子(儿童腺样体肥大、出现腺样体面容)
6、慢性支气管炎、贫血、哮喘、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皮肤干燥综合征(多见于老人~免疫力低)
7、多囊卵巢综合征
8、习惯性流产、滑胎
气虚体质→如何调理
调理气虚体质的关键在于补气,要补养肺气和健脾气为主。进补之前一定要确保我们的经络保持通畅,尤其是脾胃的生化功能一定要正常。否则,容易出现「虚不受补」的现象。这里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平常有的女性可能喜欢吃阿胶,这个阿胶固然对人体是有一定的滋补作用。有的人吃了感觉很好。但是有的人吃了阿胶以后,第一个容易出现上火的迹象。第二个感觉这个东西不消化,积在胃里面,老感觉会有胃胀气,或者整个胃感觉像蠕动不了一样的憋在那个地方,这就是典型的虚不受补的一种迹象。所以大家还是记住一句话,水谷和元气是不相两立的。补的前提一定要确保经络的通透,脾胃功能正常。所以中医调理气虚体质,它是有四部曲的,称之为→通~排~调~补。通是疏通经络,把身体的废物排出了以后~调和阴阳、之后才能再进行补中益气。
人体气的最主要的来源还是来源于我们平常摄入的饮食。所以,气虚体质的人一定要注意饮食的搭配→多吃补气益气、易消化、性平味甘的食物,比如:小米粥、大枣、山药、黄芪、党参等;忌食生冷性凉、油腻厚味等耗伤脾胃的食物,如:西瓜、香瓜、梨、黄瓜、苦瓜、白萝卜、和蚌类等。
说到饮食搭配了,有的人喜欢吃素,说吃素好,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不是说吃素食不好。但你如果是因为以前暴饮暴食,大鱼大肉,经常重口味的东西,吃的比较多。身体出现问题了,你一段时间吃素食,可以帮你的体质恢复到一个健康状态。但是你如果没有特殊情况的话,还是不建议大家全素。能吃适当稍微吃一点点,哪怕你不吃肉,适当的摄入一些像牛奶啊,鸡蛋之类蛋白质。
为什么这么讲?偏素的食物,他一般性质都偏平性或者说偏寒凉的性质比较多。很少有说这样素食类的东西是偏热性的。这就是我们所讲的一个饮食结构的不合理,他也会导致出现气虚,这种情况一般在节食减肥的女孩子身上出现的比较多。
气虚体质适当我们要加强身体锻炼,前期的时候我们要以轻度的活动为主,比如做瑜伽,散步,太极等等。每次活动时间不宜过长,以15分钟到半个小时左右为宜。随着身体气虚状态的改变,可以逐渐适当加大锻炼的力度,如快走或慢跑,锻炼的时间也可以适当延长。
多参加些有益的社会活动,多与别人交谈、沟通。
生活起居要有规律,保证充足睡眠,不要熬夜。
外治法调理方面呢→多艾灸~脾俞穴、肺俞穴、中脘穴,足三里这些穴位。补益脾气的大穴。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