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隔面饼灸是在皮肤和大艾炷之间隔以面粉饼 而施灸的一种灸法。最早见于唐代的《备急千金要方》,明代的医家万密斋采用以醋和面的方法制作成面饼作为隔物,现代还采取加用姜、蒜等物制作 成面饼作为隔物, 使治疗范围有进一步扩大。
【灸前准备】大艾炷,面粉适量,陈醋,嫩生姜,大蒜,粗针, 饑子,火柴,线香,灰盒,甲紫等。
【施灸法】有二种方法:
1、取白面粉适量,用陈醋和成直径3cm~厚约0.5cm的薄饼,艾炷用拇指大的。把面饼置于穴上,再把艾炷放在面饼上。用线香火点燃艾炷进行施灸,当患者感觉烫时更换艾炷,每次灸4~5壮。多取阿是穴(患处)和神阙穴。
2、取嫩生姜或大蒜适量,将其切成碎块,再放入研钵中尽量捣烂,将捣碎的生姜末或大蒜末连同汁液加入白面和成厚约0.5~0.8cm, 直径3~5cm的面饼。施灸时,可先在穴位铺一厚纸,在纸上放面饼。可用特大壮艾炷(重25~30g)点燃灸治。每次1~2壮,隔3~5日1次。
【注意事项】
1、用第一种方法时,应多准备若干新鲜面饼, 以备灸至饼干时更换。
2、用第二法时,由于艾炷较大, 要注意避免灼伤,如患者觉烫不可耐受, 可将面饼略抬高。
3、在施灸时, 要注意防止艾火脱落, 以免造成皮肤及衣物的烧损。灸疗过程中,要随时了解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灸火与皮肤间的距离,掌握灸疗的量,以免造成施灸太过,亦可引起灸伤。灸后若 局部出现水泡,只要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若 水泡过大,可用消毒针从泡底刺破,放出水液后,再涂以甲紫药水。对于化脓灸者,在灸疮化脓期间,不宜从事体力劳动,要注意休息,严防感染。若有 继发感染,应及时对症处理。
【按语】隔面饼灸,在我国古代医籍中,最早见于唐代 的《备急千金要方》,内载治疗恶疮:“面一升作饼, 大小覆疮,灸上令热,汁出尽差。”明代的医家万密斋,用此法治痢疾,面饼的制作上略有区别,采用以醋和面的方法“用麦面以好米醋和成薄饼,敷在脐上,用艾薄薄铺于饼上,燃之。”现代还釆取加用姜、蒜等物制作成面饼作为隔物,加入姜具有温胃止呕、散寒止痛的作用,加入蒜具有消肿解毒、定痛、散结的功能,使治疗范围进一步扩大。
【适应证】上述第一种灸法多用于痈疽、痢疾等,第二种灸法临床上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腹中冷痛等病证。
提示:以上操作请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不可盲目施灸,谨防灼伤皮肤!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