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艾灸养生>艾灸

陈艾说!

时间: 2023-06-06 22:16:32

在讲陈艾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战国时期古文《孟子•离娄上》第九章:

孟子曰:「桀(jié)纣(zhòu)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tǎ)也,为丛驱爵者,鹯(zhān)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

这段古文翻译如下:桀、纣(夏朝的两位暴君)之所以丧失天下,是因为他们失去了百姓的支持。之所以失去百姓的支持,是因为未得民心。得天下是有方法的,能得到百姓的支持,就能得天下。得百姓支持也是有方法的,得民心,就能得百姓支持。获得民心也是有方法的,百姓所希望的,就满足他们,百姓憎恶的,就不要强加于民。百姓都愿归服仁德,就像水往低处流,兽往山野跑一样的规律。所以,给渊潭撵来鱼儿的,是吃鱼的水獭,替森林赶来鸟雀的,是吃鸟雀的鹞鹰,为汤、武(商朝的两位明君)带来民心的,正是残害百姓的桀和纣。当今诸侯如果有哪位是仁德之君,其他缺乏仁德的诸侯就会使他赢得民心,即使他不想称王天下,也身不由己。那些想要称王天下的人,一定要明白多年的慢性病,必须艾灸很久才能治好,假如没有这种思想准备(通过仁德来赢得民心),是称不了王的。即使称了王由于不懂仁政,也一定会内忧外患,甚至陷入灭亡的境地。

孟子文中那句“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后来被人们断章取义,理解成:患病七年,要找存放了三年的艾草来治。并将这一观念奉为圭臬,广泛应用于各种中医书刊传媒教学及临床治疗之中。

更有人沿引《本草纲目》李时珍之说:“凡用艾叶,须用陈久者,治令软细,谓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则易伤人肌脉”为证,片面的认为艾叶要越陈久的越好。于是,在每年的端午节,很多人都会购买或到山上采摘一些或真或假的“艾草”,拿回家挂在门口,任其经年累月的晾着,谓之陈艾。艾灸从业者和艾绒商家们,也纷纷截取孟子这句话大做文章,向顾客极力推荐自己的“三年陈艾”。久而久之,人们都信以为真了:艾叶一定要用陈艾才好!

按此理解,陈艾就应该是一味神药了,多年的病只要找来三年的陈艾就可治愈。可是,我们常见的陈艾,只有在伤风感冒的时候用于熬水喝,或者用于熏洗泡澡,有一些舒缓效果。真正在中医临床和艾灸方面,陈艾并没有这么显著的疗效。感觉孟子好像在吹牛,夸大了陈艾的功效。

那些坚信陈艾的人啊,你是否用脑子思考过这个问题:真正用三年陈艾就治好了多年慢性病的,天下医家占此运气者有几人?天下患者得此恩惠者又有几位??

读古书之人,善于望文生义者历来不少。但是将孟子所言“三年之艾”理解为陈艾的,大都是缺乏古文常识和临床经验的人。

首先,在中国古文化里的数字,并不仅仅只是实数,有时候还代表虚数。比如孟子所言三年,实则代表多年的意思,七年就代表了很多年,我们不能看到写的“三年”就认定古人说的就是三年。艾叶之所以被用于灸治,是因为端午艾草制成艾绒燃烧,可以产生一种类似太阳能量的热力。我们都知道生命的三要素是阳光、空气、水,生命的成长和修复都需要一个过程。人类如果经常艾灸,就相当于经常吸收阳光的能量,可以明显的促进自身血气循行,改善骨质密度,调和脏腑功能,继而起到治病和延年益寿的功效。

其次,患病七年,所有人都知道已经属于慢性病了,病了这么多年,患者的身体经过无数个恶性循环,其精、神、魂、魄、志、意、脏、腑、血、气、津、液、皮、肉、筋、骨、髓等等各部,大都不能独善其身,或多或少都产生了一些问题,岂是一味三年的陈艾就能轻易恢复健康的?因此,运用存放了三年的陈艾来做艾灸,显然不如坚持艾灸三年更合道理。

孟子这段话,看似讲的得民心者得天下,实际上也是讲治病之道。正所谓主明则下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果我们把人体脏腑看做君王,四肢和筋骨皮肉看做百姓,我们就能明白孟子这段话为何也是治病之道。一个人的脏腑之气内乱,他的四肢及筋骨皮肉是不可能安宁的,如果一个人的经脉不畅(四肢及筋骨皮肉串连其中),他的脏腑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因为他们其实是一个整体,治病必须局部兼顾整体。至于李时珍说“艾叶须用陈久者,生艾灸火则易伤人肌脉”,我们不能只考虑艾绒,一定还要结合灸具一起考虑,否则这种单一性理解就是错误的!

古代的灸法,多是艾绒做成艾壮直接放在皮肤上灸,或捏成米粒大放在穴位上灸,也有隔姜蒜面饼食盐药物灸的,古代还盛行烧灼出脓疮的灸法,动辄就如《千金方》所载灸个几百上千壮。明清时代还流行“雷火针”“太乙针”之类掺杂了多味中药的粗大艾条来施灸。

总体来讲,这些灸法多是用大火猛火明火直接炙烤烧灼肌肤,都类似于虎狼之师,稍有操作不慎,就会将肌肤和毛细血管烫坏。所以李时珍说艾叶需用陈久者,因为存放了几年的艾叶,燃烧的火气就柔和了许多,对人体的影响相对要小一些。但其实选用陈艾并不是防止“伤人肌脉”的最好办法,应该在医理和灸具方面多做文章才对。

在当今有些人的心目中,古人的言行就是标杆,古人这么说的就肯定没错。事实上未必,未必的原因有两个:第一,古人的意思你没有真正的领会,如果掐头去尾来望文生义,或单一片面的去理解,那就是你的错了。第二,古代社会也跟现代社会一样,有人睿智,也有人愚蠢,有人认知很高,也有人认知极低,参差不齐的人群充斥在社会各行业中。有些人靠传承、模仿、抄袭他人,或者臆造的理论成了行业大咖,并不代表他自己的认知很高能力很强。

那么,艾灸用陈艾,是不是就没有用新艾那么容易上火呢?答案是否定。上不上火取决于你的血气循环好不好,循环不利再弱的艾绒也会上火。严格来讲,陈艾更适合用于婴幼儿艾灸,或入汤药内服。因为婴幼儿肌肤娇嫩,脏腑更是十分娇嫩,所以使用性味气相对柔和一些的陈艾会比较好。

艾灸选择艾绒,并不看陈艾还是新艾。首先是看艾的品质,原则上艾绒燃烧渗出的挥发油越浓越多,引经走串的能力越强,艾灸的效果才会越好。所以采用端午时节的野生艾叶来制作艾绒是为上品。并且新艾比陈艾要好,因为晾晒多年的陈艾挥发油已经很少了。如果是误把白蒿认成艾草,加工出来的“艾绒”,无论新陈都有害无益。至于那些非端午时节采摘,一年收割三五茬的种植艾,无论新艾陈艾都只适合拿来当柴烧。

其次要选好恰当的灸具和灸法,怎么的灸具才能让艾灸的热力更接近太阳光的温煦?怎样的灸具施灸效果更好又不会烫伤肌肤?灸哪些部位才更有利于改善血气的循行?灸多长时间才能满足人体的需要?

第三是选择艾叶产地与品种,这其实是由施灸层次和部位决定的。很多人都引用李时珍所言“相传他处艾灸酒坛不能透,蕲艾一灸则直透彻”为证,认为只有蕲艾才是天下最好的艾。大家别忽略了一点,李时珍只是说“相传”而已,说明他也只是听别人讲的,自己并没有对比试验过。

天下物种数以万亿,同一种类产地不同区别很大。长在重峦叠嶂还是平原洼地?土地肥沃还是贫瘠?气候潮湿还是干燥?比如,参产于云南叫三七,产于东北则是人参,二者功用截然不同。作为艾草品种,也没有绝对的好,只有相对的好,要看你是用于脏腑、血气、肌肤、筋骨哪个层面。虽然蕲艾比川艾的渗透力略微好一点点,但川艾的走串力明显比蕲艾更强悍。所以如果用于调理卫气,蕲艾就不如川艾更好。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