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艾灸养生>艾灸

汗疱疹的艾灸疗法!

时间: 2023-06-06 22:18:31

汗疱疹的艾灸疗法!

有的人手上长这种透明的小水泡,但是有人认为是上火,开始吃去火药,其实吃一段时间并没有什么作用,这种透明小水泡最好不要挤破,因为挤破会越长越多,又痛又痒,这个在中医上称为是汗疱疹,也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汗疱疹的主要形成,就是体内的湿气过重,所以千万别认为上火了,这个时候去湿才是关键。

体内湿毒过重,导致手上出现一些小水泡并且轻微瘙痒。

1、背部刮痧,散热祛湿。

容易受风的部位通常是人体背部的上1/3,也就是肩背区域。背部刮痧可以使毛细血管的活性增加,更利于身体散热祛湿。

具体操作方法是:使用刮痧板或瓷勺蘸少量精油或橄榄油以起到润滑作用,从背部沿脊柱从上往下单向地刮,再沿着距离脊柱1.5寸宽的地方从上往下刮,然后再选择距离脊柱3寸的地方,以同样的方法由上往下刮。大概每个区域刮5—8下即可。

2、艾灸养生,祛湿补阳。

艾灸疗法是传统中医常用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有开郁、祛湿、补阳气的作用,特别适合祛湿。

艾灸取穴:

(1)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为养生保健强壮的要穴。长期施灸有调理气血、补肾固精等功效。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灸20—30分钟。

(2)命门穴:位于人体背后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是人体生命力的中心,为元气“住宿”的地方。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灸仪灸疗30分钟。

(3)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灸仪灸30分钟,能有效缓解胃部疾病的各种症状。

(4)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灸仪灸30分钟。

(5)丰隆穴: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鼓起的地方,这个是祛湿较好的穴位,每日用艾灸仪灸30分钟即可有效健脾化湿。

(6)解溪穴: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湿的穴位,对解除下肢的水肿效果较好,每日艾灸15分钟。

手脚容易出汗;秋天手干燥脱皮,春夏手上汗疱疹;怎么治?

汗疱疹属于手部湿疹的特殊类型,病程缓慢,春、夏、秋季易复发,可自觉不同程度瘙痒、烧灼感。建议患者就医查明病因,根据患者个人情况制定治疗方案,也可使用紫外线治疗汗疱疹,具有较好疗效:

一、外用药物治疗:
1、急性期治疗:汗疱疹渗出较多时,可用硼酸溶液或依沙吖啶溶液等冷湿敷,起到消毒、抗炎、收敛的作用。当汗疱疹无渗出或渗出不多时,可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膏,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卤米松乳膏等;

2、亚急性期治疗:可选用糖皮质激素乳剂,包括醋酸曲安奈德尿素乳膏等;

3、慢性期治疗:可选用软膏、硬膏、涂膜剂等,常用药物有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等,可缓解皮肤瘙痒。

二、系统药物治疗:
1、抗生素:亚急性期可加用抗生素如头孢克肟、青霉素等,防止和控制感染;

2、抗组胺药物:如患者瘙痒严重,可给予抗过敏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

3、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泼尼松等可以快速缓解炎症反应,用药前需咨询医生,并且不建议长期使用;

4、免疫抑制剂:若外用药物无法控制疾病发展,可选用环孢素、硫唑嘌呤等,必须遵医嘱服用,不可擅自用药。

三、其他治疗:
如果以上治疗方法没有很好的效果,可遵医嘱进行光疗或手术治疗。

手脚狂冒小水泡?夏日最常见汗疱疹怎处理?医师详答

手或脚长出一颗颗小水泡,伴随搔痒感,不停想抓,抓破皮不只疼痛、皮肤还可能变厚、粗糙,不但影响美观也非常困扰,很可能是汗疱疹惹祸。

陈太太近来发现右手食指和中指指侧处,出现数颗小水泡,有搔痒感,几天过去,连左手手掌也出现小水泡,而且越抓越痒,有些水泡干掉之后,形成小圆圈状的脱皮,去看皮肤科医师,确认是汗疱疹作崇。

反复发作的湿疹性疾病

台北林口长庚医院助理教授级主治医师黄毓惠表示,汗疱疹是发生在手部或足部的湿疹性变化,发作时病人的手掌、脚掌,手指或脚趾的侧面,会出现细小的、散在性或如同西米露成串的小水泡,是一种会反复发作的湿疹性疾病。

汗疱疹在急性期常伴随着痒感的小水泡,这些水泡经过治疗后会缓解消除,但还是会再复发,有些水泡会自然吸收、干涸、形成脱皮。但要当心的是,若受不了痒感而抓破水泡,很有可能会造成细菌感染,甚至演变成蜂窝性组织炎。

当汗疱疹反复发作进入到慢性期的时候,病灶会出现红色斑块、变厚、表面粗糙的苔藓化反应,甚至皮肤会出现疼痛龟裂。

新竹国泰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朱建和表示,汗疱疹是在季节交替、特别是春季转夏季时好发的湿疹疾病。根据统计,有70%症状出现在手,10%是出现在脚,20%是手脚同时出现,盛行率约为0.05~10%,由于台湾天气湿热,患者相当多。

汗疱疹的致病9原因

朱建和表示,汗疱疹的英文名称是dyshidrotic eczema或pompholyx,由于汗疱疹病灶处,多半在小汗腺汗管处,起初医学界认为是小汗腺异常或是失调导致,但进一步研究发现,汗疱疹跟小汗腺的异常无关,更合适的名称应该是「急性反复水泡性手部湿疹」。汗疱疹的致病原因说法很多,大致相关因素如下:

1体质:先天体质因素。

2压力:压力大时特别好发。

3熬夜或作息不正常。

4气候或季节变化:季节交替、气温或气候变化大时好发,春、夏也是比较容易发作的季节。

5多汗症:有研究发现多汗症的患者,特别是手汗和脚汗多的人较常发生,约7.5~33.3% 汗疱疹病人,同时合并有多汗症的困扰。

6抽菸:抽菸是汗疱疹的恶化因子。

7霉菌感染:大约有10%的汗疱疹患者,可能有潜在的霉菌感染,例如香港脚,当汗疱疹病人反复性发作时,会建议检查是否有香港脚,因为当免疫细胞攻击香港脚霉菌时,可能诱发「自体敏感性湿疹反应」,会使得汗疱疹容易复发。

8异位性皮肤炎体质:小时候曾发生异位性皮肤炎的人,长大后好发汗疱疹的比例较高。

9接触性过敏:特别是接触或吃进含有镍、钴、铬等重金属,这些重金属普遍存在于土壤中,以及罐头食物、可可、巧克力、坚果、燕麦、豆类......等食物中,还有项链、眼镜、耳环等含有金属的配件。另外,香精、防腐剂等物质,也可能诱发汗疱疹。

外用类固醇药膏,不用担心副作用

黄毓惠表示,汗疱疹的治疗以涂抹类固醇药膏为主,若是情况较严重,可以搭配使用止痒的口服抗组织胺药物,或是给予短暂的口服类固醇治疗。一般口服类固醇是采取低剂量且短期使用,只要配合医师医嘱指示使用,不必过度担心副作用的问题。

朱建和也指出,擦外用类固醇药膏是治疗汗疱疹最主要的方式,很多人对类固醇药物有错误的观念,事实上,只要在医师的管控下使用,是安全无虞的。类固醇药膏的副作用是会导致皮肤变薄、血管扩张,有可能二度细菌和霉菌感染。但指侧和掌心的角质层比较厚,副作用不明显,除非长时间大量使用,否则不必担心。若患者真的担心或情况特殊,可以改用「非类固醇药膏」,但目前健保不给付于汗疱疹的治疗。

当汗疱疹情况严重时,则建议口服类固醇药物,朱建和表示,口服类固醇连续使用超过3~4 周以上,才会有明显的副作用,汗疱疹口服类固醇治疗大约不到1周即可,因此,患者担心的明显免疫力抑制、月亮脸、水牛肩等副作用,基本上是不会发生的。

如果情况仍难以控制,可以考虑使用免疫抑制剂,这些药物主要使用于风湿免疫疾病患者,对于严重型汗疱疹也有疗效,是属于比较后线的疗法,副作用是会增加肝肾功能的负担。

光疗法是另一种治疗选择

「光疗法」则是另一种选择,朱建和表示,光疗法是采用特定波长的紫外线光来照射患部,达到皮肤消炎的作用。国外也有个案报导指出,阳光中的紫外线同样具备一定的疗效,例如中午大太阳的时候,可以晒手心和脚掌,晒个12分钟,持续10~15次,对于部分汗疱疹患者来说,具有抑制的效果。

不过,也有部分患者可能症状反而变得更严重,因此朱建和建议,如果晒个几天后觉得适得其反,就不要再继续做;而且建议其他部位还是要做好防晒,以免晒伤,得不偿失。

如果是多汗症患者,同时合并有汗疱疹,建议先治疗多汗症,可采用「离子电泳法」或「注射肉毒杆菌」,把多汗症治疗好之后,临床上发现对于汗疱疹的改善也有一定效果。

已属于慢性期的汗疱疹,出现厚皮、反复搔痒脱屑,会变得更难治疗。朱建和建议,一旦变成慢性化疾病,可以用「封密式疗法」,也就是擦类固醇药膏之后,戴上手套或包覆保鲜膜5~10分钟,在封闭潮湿环境下,有助于提高疗效。

全方位预防汗疱疹

汗疱疹是一种难以断根的皮肤疾病,只能就「可能」的发生原因加以预防。朱建和表示,由于有部分的汗疱疹患者是接触到过敏物质,例如常见的如镍、钴、铬等重金属,尤其以镍最为常见,可以借由口服微量「硫酸镍」,看是否会诱发汗疱疹发作;或借由「贴肤测试」,在背部贴20~30种过敏原,第2、4和7天病人回医院判读过敏原。

一旦确认是接触性过敏引发汗疱疹,就要避免这些来源。例如对镍过敏的人,就要少吃罐头食物、巧克力、可可亚、坚果、燕麦及豆类等食物,并且少配戴金属成分不明的耳环、项链等。

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黄毓惠建议,手部尽可能少碰水和清洁剂,做家事要戴手套;脚部要保持通风凉爽,适当涂抹乳液,帮助皮肤修复。但如果发病时,要抑制发炎反应,还是要以药物治疗才能见效。

朱建和则建议,要适时抒发压力,保持运动习惯与情绪平和、作息正常,都有助于减少汗疱疹的复发。他并且提醒,皮肤上有异常的小水泡,最好就医检查,特别是「出血型水泡」,很可能并非只是单纯汗疱疹,有可能是「皮肤淋巴癌」或「类天疱疮」的自体免疫疾病,必须做皮肤切片检查,清楚鉴别诊断,再对症治疗,否则会延误病情。

汗疱疹跟流汗有关吗?

汗疱疹虽有个「汗」字,但病因与汗腺异常或流汗都没有直接相关。朱建和指出,有些病人会合并手脚掌多汗症,但与流汗本身无关,而手脚掌小汗腺较多,可能是吃到过敏物质,过敏物质从手脚掌小汗腺排出,接触到手脚掌皮肤导致汗疱疹,并不是汗水或汗腺异常导致,只是间接造成此病症。

药物之外,生活方面也要注意!

黄毓惠表示,除了使用外用或内服药物之外,在日常生活部分,也要注意少碰水、减少洗手次数,患部皮肤尽量不要频繁使用清洁用品,适时穿戴手套保护双手,适度使用护手乳、护手霜,都有助于皮肤的保养与修复。

如何区别汗疱疹与香港脚?

跟汗疱疹一样,香港脚也可能会引起水泡,临床表现很难区隔,即便连皮肤科医师也难完全从肉眼判别,但有很好的利器,可以从病灶处刮下皮屑,去显微镜下看是否有霉菌的存在,如果有霉菌就是香港脚,也可能香港脚与汗疱疹同时存在。在用药上两种疾病大不同,香港脚要用抗霉菌药物,汗疱疹是以类固醇治疗,如果用错药是没有效的。

【内容出处:常春月刊 424期】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