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条温和灸对外感风寒发热的治疗效果还不错,可快速解热,具有扶正祛邪、退热解表的作用。请看下面的案例:
某院收治98例外感风寒发热的患者,临床症状如下:
1、高热不退,腋下体温在38℃以上。
2、有外感风寒史。
3、临床表现恶风,恶寒,头项强痛,四肢痰楚,无汗,可伴有流涕,咽痒或咽痛,轻咳无痰或咳少量稀薄痰,小便清长。
4、舌质淡红、苔白,脉有浮象。
5、灸前未经治疗,或在24小时内虽经中西药物治疗而体温仍不下降者。
将观察对象随机分为灸治和对照两组。灸治组64例,对照组34例。
【治疗方法】
灸治组:温灸艾条灸,主穴为大椎、曲池(双)。
恶风、恶寒明显者加灸风门,咳嗽重者加灸肺俞,体虚者加灸足三里。艾条距施灸部位约2~3厘米,每穴施灸10分钟,艾护众生提醒您三处穴位共施灸30分钟。施灸时局部皮肤红润并有灼热感,以不烫伤皮肤为原则。
对照组:予抗生素(青、链霉素为主)治疗,必要时辅以输液等其他支持疗法。
【疗效标准】
痊愈:治疗后腋下体温降至37℃以下,伴随症状全部或基本消失。
好转:体温下降,但未恢复正常,伴随症状明显减轻为。
无效:体温同前或反增高,伴随症状无变化或反加重为。
【治疗效果】
1、治疗后24小时:
灸治组痊愈39例(60.9%),好转21例(32.8%),无效4例(6.3%),有效率为93.7%。
对照组痊愈2例(5.9%),好转10例(29.4%),无效22例(64.7%),有效率为35.3%。
2、治疗后48小时:
灸治组痊愈54例(84.4%),好转7例(10.9%),无效3例(4.7%),有效率为95.3%。
对照组痊愈10例(29.4%),好转12例(35.3%),无效12例(35.3%),有效率为64.7%。
测验表明:治疗后24、48小时,灸治组疗效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小结】大椎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有助阳扶正、调和营卫、驱邪外出和退热解表等作用;曲池系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具有散寒祛风、宜行气血功能,且与手太阴肺相表里,故又有宜肺解表、散寒清热功效,还可助肺之肃降,使肺气清宁,气道通畅。二穴协同应用,可起扶正祛邪之作用。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