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艾灸养生>艾灸

艾灸治痔疮的方法!(民间偏方:外科治痔疮痔疮的针灸疗法)

时间: 2023-06-06 22:22:27

艾灸治痔疮的方法!

常用穴:

1、在督脉上取穴。

《素问 ·骨空论》认为督脉 “合纂间,绕纂后,别绕臀”,故“督脉为病”即有“痔”证。《奇经八脉考》认为督脉“由会阳贯脊,会于长强,在骶骨端与少阴会”。因此古代多取督脉穴。

《千金要方》:“久冷五痔便血,灸脊中百壮。”《名家灸选三编》治疗痔疮,“以绳量中指本节至爪甲际之度,当龟尾骨上于脊中绳头尽处,灸百壮。”《外台秘要》记有 “崔氏灸痔法”,所取奇穴亦在督脉上。《玉龙经》中“针灸歌”记载“五痔只好灸长强。”

《千金要方》、《寿世保元》、《续名医类案》灸 “穷骨端”以治本证。

脊上平脐点:古人艾灸常取背部脊椎骨上与脐相平之穴,称为脊上平脐点,《千金翼方》日此处可治 “丈夫痔下血,脱肛不食。”

《干金要方》云,“第十四椎与脐相当”,故此穴似为命门。《经穴会宗》:“人有肥瘦之不同,肥人脐低,瘦人脐高 依竹杖取穴,非必在十四椎下也,与命门不同。”故该穴是否是命门?对此尚有不同看法。

《针灸资生经》:“然亦须按其骨突处酸疼方灸之,不疼则不灸也。”这是取该穴附近压痛点,当更符合临床各患者的具体实际情况,可提高疗效。

总之,古人多取命门或其附近穴来治疗痔疮。《古今医统》:“命门,灸七壮,治五种痔漏。”

2、在膀胱经上取穴。

《灵枢 ·经脉 》篇云,足太阳经“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腘中”,通过八髎、会阳,与肛门相联;足太阳之正 “别入于肛”。因此古人亦灸足太阳膀胱经穴。

《灸法秘传》:“痔疮:当灸会阳几壮。”《玉龙赋》:“长强承山,灸痔最妙。”其中会阳、承山属膀胱经。

3、艾灸病灶局部。

《针灸则》:“灸,可于痔上五十壮或至百壮。”《针灸集成》:“痔乳头,灸痔凸肉,百壮即平,神效。”《古今医统》:“一治痔初起,痛痒不止,以旧布鞋底烘热,频频熨之痛痒处,冷则再烘熨,其痒立止。”其中熨法亦为温热疗法,疗效与艾灸相似。

马王堆帛书 《五十二病方》治疗“牡痔”,将痔疮局部组织灸至坏死,再将根部扭断,似与外科的结扎摘除术相仿。

古代艾灸治疗痔疮的方法! 1、化脓灸。

《续名医类案》:“其法鸠尾骨尖少偃处即是穴,麦粒大艾炷灸七壮,或十四壮,甚者二十一壮,上疮发即安,可除根本。”

其中“鸠尾骨”当为尾椎骨,所取穴位当在长强附近,“疮发”即为化脓。因为化脓灸的作用很强,而且持久,可激发体内潜在生理功能,增强自身调节机制,提高免疫力,又通过灸疮化脓来促使邪毒排出,而长强紧贴病灶部位,故能就近发挥杀菌逐邪,祛瘀消痔的作用,因而古代临床采用之。

2、隔物灸。

古人还用隔物灸法,选用大蒜、生姜、魁薄虫等物。

《丹溪心法》:“痔疮。大蒜一片,头垢捻成饼子,先安头垢饼于痔上,外安蒜艾灸之。”《类经图翼》:“单用生姜切薄片,放痔痛处,用艾炷于姜上灸三壮,黄水即出,自消散矣。”《寿世保元》:“灸痔神法,用魁薄虫,其虫圆而扁,去足,将此虫令放痔上,用艾炷灸七壮,立效。”

对于痔漏,古人则选用明矾与附子,如:《神灸经纶》:“秘传痔漏隔矾灸法:作饼子贴疮上,用艾炷灸三四壮。”《外科理例》:“痔漏:疮口不合灸以附子饼,贴以补药膏是也。”

其中明矾有解毒收涩作用,附子有温阳益气的作用,故取而灸之,以求消炎除菌,生肌闭漏之效。这些均是古人临床经验所得,可供现代参考。

3、艾灸泻血。

文献记载,古人又将病灶局部组织灼伤,使静脉破裂,瘀血被泻,静脉内的压力得以减轻,从而起到祛瘀消痔的效果,如《世医得效方》:“治痔疾大如胡瓜,贯於肠头,热如塘灰火,发则僵仆,以柳枝浓煎汤,洗后,以艾炷灸其上三五壮,若觉一道热气入肠中,大泻鲜红血秽恶,一时至甚痛楚,泻后其疾如失。”此法很少用,需谨慎。

4、先洗后灸。

灸前对病灶局部先予以熏洗,再予艾灸,熏洗的药物为槐枝、柳枝与马蓝菜根等。因为本证表现为静脉瘀阻,血流不畅,导致免疫功能受抑,而肛门是消化道的下口,与粪便污秽接触,故常伴有炎症。槐枝、柳枝与马蓝菜根皆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消炎灭菌,并可防止因艾灸灼伤皮肤而引起的感染。

如《医心方》:“疗野鸡方。右,以槐枝汤洗痔上,便已,艾灸上七壮,以知为度。”《针灸资生经》:“灸痔法:本草只以马蓝菜根一握,水三碗,煎碗半,乘热以小口瓦器中熏洗,令肿退,于元生鼠奶根上灸(即不 可灸尖头,恐效迟)”。

5、火针。

火针是艾灸的发展,是艾灸与针刺相结合的产物,历史上也有人用火针治疗痔疮,如民国早期的《金针百日通》:“肛门旁中,必有疮核,即以粗火针,针入疮核,其病自愈,若有数核,即针数针,或剑针刺破亦妙。”火针的高温下使痔核内的血浆蛋白凝固,破坏其微循环,使毛细血管枯萎坏死,痔核干瘪。

现代艾灸治疗痔疮的方法! 当代临床继承了古代的经验,采用灸法与火针治疗本证,也取督脉穴与膀胱经穴,亦取患部穴与“脊上平脐点”。具体见下:

周其荣治疗内痔出血,取痔顶、长强、梁丘、神门、孔最、承山、八髎、肛周四穴,用壮医药线点灸疗法。

王建民等用艾条温和灸痔疮术后疮面,促进愈合;卢世成等用药线直接点灸痔核;张树立在百会、命门、肾俞、脾俞穴上用艾条作温热灸;李复峰用艾条灸肛门20分钟,对于温热蕴结型用艾炷灸大椎、十七椎,气血亏虚型灸涌泉、足三里、命门,气滞血瘀型灸脊中、八髎;张时梅取八髎穴用七星针叩刺,然后敷以丁桂散,并外贴膏药,再用艾条进行悬灸。

现代也有用火针治疗本证的报道,如钟治国治疗外痔,用火针针刺痔核,并挤出血栓;张广博治疗嵌顿性内痔,以火针粘取硫磺粉刺入痔核的中心,其中硫磺可使火针温度提高。

提醒:文中记载的灸治方法,大多需专业人士来操作,患者不可擅自模仿。

民间偏方:外科治痔疮痔疮的针灸疗法

本病为发生于肛肠部的一种慢性疾病,较多见于青年和壮年。临床按痔核发生的位置,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统称为痔疮。
[病因病机]
痔疾发生的原因,多与长期坐位或站立工作,肩挑负重,跋涉远行,妊娠胎气;或久痢,久泄,便秘,嗜食厚昧辛辣等因素,引起中气下陷,筋脉松弛,气滞血阻,燥热浊气,结聚肛肠而发为痔疾。
[症状]
先按痔核位置辨别内痔、外痔和混合痔。发生于 *** 齿线以上者为内痔,齿线以下者为外痔,齿线上下均有者为混合痔。内痔主症:大便时出血,色鲜红或暗红,出血量不等,痔核脱垂于 *** 外口不及时复位,或因感染均可引起局部剧痛;如嵌顿时,可致肿胀、糜烂、坏死。外痔主症:自觉 *** 处有异物感,剧烈疼痛或不病,发炎时则肿痛。混合痔则兼有内痔和外痔的症状。
[治疗]
1.针灸
治法取足太阳经穴为主。毫针刺用泻法,适当深刺。
处方次(liao)长强会阳承山二白
方义次(liao)、会阳、承山同属足太阳膀胱经,膀胱经其别行经脉络于肛,取三穴用泻法深刺,能疏导膀胱经气而消瘀滞,近取长强以加强其作用。二白为治疗痔疮的经验穴。《玉龙歌》说:“痔漏之疾亦可憎,表里急重最难禁,或痛或痒或下血,二白穴在掌后寻”。取本穴治疗内痔出血有效。
2.挑治
方法痔点在第七胸椎两侧和腰骶部范围内寻找。每次选一痔点挑治,七天左右一次。
3.耳针
选穴直肠下段大肠神门脑脾
方法每次取2—3穴,留针2—30分钟,每日一次。

提醒您:痔疮的针灸疗法 此民间偏方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艾灸痔疮什么时间最好

痔疮的施灸穴位

主穴:陶道、二白、长强、承山、患处。

配穴:合谷、阳陵泉、涌泉。

注:1)主配穴结合施灸。温和灸/每穴15-30分钟,每日1次,10次1疗程;

2)施灸顺序应遵循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取穴比量法:

主 ?穴

陶道

取穴: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一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功效:解表清热,截虐宁神。

二白

取穴:在前臂掌侧,腕横纹上4寸,桡侧腕屈肌腱的两侧,一侧2穴。

功效:调和气血,提肛消痔。 

长强

取穴:在尾骨端下,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

功效:解痉止痛,调畅通淋。

承山

取穴: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穴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和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凹陷处。

功效:理气止痛,舒筋活络,消痔。

患处

配 ?穴

合谷

取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功效:镇静止痛,通经活经,清热解表。

阳陵泉

取穴: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功效:舒肝解郁,消炎利胆。

涌泉

取穴:在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功效:散热生气,温阳补肾。


▌艾灸早知道

? ?艾灸时要做好保暖,避免施灸部位着凉;

? ?艾灸前后要喝一杯温水,有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 ?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2小时内不要洗澡;

? ?灸后不要吃寒凉饮料、水果和海鲜;

? ?饭后1小时不宜艾灸;女性经期不宜艾灸;

? ?过饥、过饱、醉酒、大恐、大怒、大渴状态下不宜艾灸;

? ?灸后若有余艾,要用熄灭筒彻底熄灭或放入罐中盖严熄灭;

? ?灸后若出现极大不适或病情加重,请前往医院辩证施治。

艾灸的好处与功效 艾灸对痔疮有好处吗

1 艾灸的好处与功效艾灸具有以下好处:

首先是一种常见的中医养生疗法,可以促进身体血液循环,加速血液流速,具有一定驱寒暖身的作用。

对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来说,适当进行三九灸,可以使其阴阳平衡,提高其抵御细菌以及病毒侵害的能力,从而预防一些疾病的发生。

人体气血运行好则经络通畅,气血运行不好则身体虚寒,进行艾灸可以缓解凝血瘀、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关节疼痛、痛经、月经不调等不适症状,对人体健康具有好处。

2 艾灸对痔疮有好处吗看情况。

生活中导致人体发生痔疮的原因是很多的,一般要是痔疮是由于痔血管丛内血液淤积,血管扩张导致的,那么这时候适当进行艾灸,可以改善肛门周围的血液循环,从而可以减轻痔血管丛内的血液淤积,而使血管扩张得到缓解。

小贴士

艾灸改善痔疮,记住不要在肛门出进行艾灸,以防出血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

3 艾灸对乳腺增生有好处吗乳腺增生是女性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考虑是女性激素水平紊乱导致的,其中常见的诱发原因就是雌激素和孕激素分泌过多进而诱发引起的,这时候适当进行艾灸,可以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加快人体新陈代谢,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乳腺增生带来的不适,但艾灸对乳腺增生治疗效果有限,要想很好的治疗人体乳腺增生,建议还是及时就医治疗比较好。

4 艾灸哪个部位最祛湿艾灸具有一定祛湿作用,可通过艾灸以下部位缓解体内湿气:

丰隆穴

丰隆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脚踝上侧26-27cm左右,与胫骨前缘大概两中指的距离,艾灸此穴可以化痰祛湿,治疗头痛、头晕的情况。

关元穴

关元穴位于肚脐下方三寸,约10cm处,艾灸关元穴驱寒祛湿,具有祛湿以及培本固元等作用。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的外侧,外膝眼下3寸约10cm左右的位置,按压有酸痛感,艾灸足三里穴可以调理脾胃、疏风化湿。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