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艾灸养生>艾灸

经常灸腿对身体有哪些好处?

时间: 2023-06-06 22:24:01

经常灸腿对身体有哪些好处?

人体是个圆,腰腹部是上半圆,腿就是人的下半圆,如果不灸腿,气血就不能形成完整循环,单灸腰腹部,气血只在上半圆局部打转,气血就没有往下走的引导,特别是在你的上半圆灸量过大、经络不通时,上火是不可避免的。

中医认为,人有四根,即耳根、鼻根、乳根、脚根。四根的根本,是脚根。“人老脚先衰,木枯根先竭”,足以说明脚在人体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只有双脚健康,经络传导才畅通,气血才能顺利送往各个器官。

1、腿是“第二心脏”。

人体血液运行包括动脉和静脉。对静脉来说,肌肉收缩产生的压力是血流动力之一,腿部静脉回流就主要靠小腿肌肉收缩,把小腿照顾好,就等于在身体下部加了一个“泵”,可助心脏一臂之力,堪称人体“第二心脏”。

2、腿是“交通要道”。

人体50%的神经、血管、血液都在双腿,小腿上还分布着60多个穴位,足三阳经、足三阴经这六条重要经络也从小腿经过,是人体的交通要道,维持着气血的上下通达、循环往复。

3、衰老从腿开始。

俗话说:树老根先枯,人老腿先衰。人老后,腿部和大脑间指令的准确性和传导速度都有所下降,不像年轻时那么默契。且双腿承受上身的所有重量,如果不注意保护,自然就“年久失修”了!

4、腿是“疾病反映区”。

很多疾病都会反映在小腿上,比如小腿抽筋可能和缺钙有关、肿胀说明脏腑有病、发凉意味着体质虚寒等,及时发现症状,利于早期防治疾,治未病。

灸腿的好处:

1、引火下行。

最近很多灸友反馈艾灸后上火的情况,除了要控制灸量、多饮温水多运动之外,每次艾灸也要兼顾腿部穴位,把上半身的火气引到脚上,也叫引血归源(涌泉),可清虚降火,缓解灸后上火症状。

但是,有的人采用艾灸足三里、涌泉的方式引火下行并不管用,为什么呢?因为有些人是瘀堵体质,特别是中焦堵住了,想引火下行也无法引下来,那该如何处理?

(1)虚火往上走,可以在耳尖、大椎放血,上火问题基本就解决了。

(2)可以配合一些药物来调理你的瘀堵体质。

(3)配合一些刮痧、拔罐、刺络等方式,来打通瘀堵的地方,让艾的力量可以在经络里畅通。

(4)自己不会处理的话,及时就医解决。

2、润肺濡肠。

双脚是人体穴位最密集的部位之一,存在与肺腑相对应的反射区,且脾、胃、肝、肾等重要脏腑的经脉都经过此,艾灸通过经络传导刺激,能达到促进气血循环、调节脏腑的功能,滋润干燥的脏腑以及器官。

3、滋阴补肾。

腿是足三阴经的起始点,包括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这三条都是阴经,艾灸即可滋阴,尤其是那些阴虚的灸友,要多灸腿部的三阴交、太溪、涌泉。

4、解决手脚冰冷。

阳虚即寒气重,寒凝则气血凝滞,气血传递不到四肢,就容易出现手脚冰冷,而艾灸腿部穴位可以化解寒气、促进气血循环,解决手脚冰凉。

六大腿部穴位可以常灸! 1、血海。

生血和活血化淤的要穴。

2、足三里。

增强脾胃的运化生血能力,脾胃差、体虚必灸!

3、三阴交。

健脾益血,通调肝脾肾三经,亦有安神之效,可帮助睡眠。

4、太溪。

清热生气,滋阴益肾。

5、涌泉。

引血归源,引火下行,阴阳不调、体寒易上火,都可灸它!

6、太冲。

疏肝解郁,行气活血,肝气瘀滞者必灸!

建议:如果您在头面部、腰腹部穴位灸量较大时,日常一定别忘了灸腿部的穴位,可在上述穴位中取一两个施灸。可先灸上面的穴位,再灸腿上的穴位,也可以同时灸。

艾灸对人体有哪些好处呢

常做艾灸对身体好处多多:

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在中国古代是主要治疗疾病的手段。用中医的话说,它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

可以广泛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犹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

灸法是指利用某些燃烧材料,熏着或温慰体表一定部位,通过调整经络脏腑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施灸的原料很多,但以艾叶为主,其气味芳香,辛温味苦,容易燃烧,火力温和。

温热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使局部的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强,促进炎症、斑痕、浮肿、粘连、渗出物、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

同时又能使汗腺分泌增加,有利于代谢产物的排泄;还可引起大脑皮层抑制的扩散,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发挥镇静、镇痛作用;同时温热作用还能促进药物的吸收。

腿经常转筋,不妨艾灸腿上一穴,对缓解此症有很大的帮助

转筋一证民间称作“抽筋”,现代医学把小腿的抽筋称作腓肠肌痉挛,病情甚者胸部、腹部及手指筋脉挛缩.本病为常见多发病,发病虽无危险但疼痛难忍,伸懒腰时往往诱发转筋,给患者带来不少烦恼.医者常令患者通过各种方式补钙,效果却不尽人意.根据国艾堂多年的病例,在“肝主筋”理论的基础上将转筋总结为“脾阳不足”、“阴津亏虚”、“血虚气弱”和“湿热淫筋”所致。对总是出现这种转筋人群,要用艾灸进行调理,以达到缓解病症直至全愈的效果!

【条口穴 】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

3、名解:条,木之条也,风也。口,气血出入的门户也。条口穴名意指本穴气血物质以风的形式而运行。本穴物质为上巨虚穴传来的天之下部水湿云气,其量及范围皆大,经本穴的狭小通道下行时是快速的通行之状,如风之运行,故名。

定位

1.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8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2. 正坐屈膝位,在犊鼻下8寸,犊鼻与下巨虚的连线上取穴。

主治

1. 运动系统疾病:肩周炎,膝关节炎,下肢瘫痪、痿痹,转筋,跗肿,肩臂痛等。

2. 胃肠疾病:胃痉挛,肠炎,脘腹疼痛等。

3. 其他:扁桃体炎等。

灸法

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配穴

手阳明经证者,配合谷;手太阳经证者,配后溪;手少阳经证者,配外关;外邪内侵者,配合谷、风池;气滞血瘀者,配内关、膈俞;气血虚弱者,配足三里、气海。

功效 】舒筋活络,理气和中;调肠胃,利气,清热。

以上图文可起到有病调理,未病先防之效!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