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位灸友问:“艾灸的过程中大汗淋漓,艾灸一次出一次大汗,如此出汗身体是否会虚脱?会不会对身体有害?”
艾灸排汗能排出脏腑浊水吗? 其实,艾灸出汗是改善体质、扶正祛邪、祛病疗疾的效果反应,无需顾虑可继续施灸。
艾灸出汗,身体排出的是浊水、浊气、废血!而这种“浊水”又可以称之为寒湿。这些阴寒湿邪长期潜伏在人体,会消耗人体阳气,阻塞经脉,是肿瘤、肌瘤、结块的主因。但是部分人由于灸量过大会出现艾灸上火或者伤阴的状况,这时候就应该辩证看待。
艾灸后旧病复发? 除了艾灸出汗,部分灸友还会遇到艾灸后旧病复发的症状。
灸后旧病复发其实属于艾灸的排病反应。刚开始接触艾灸的灸友对这种情况不了解,会误以为调理出错,心生恐慌,便放弃了艾灸。这种情况可能是旧患病根被抑制了,还没被除掉。艾灸之后,潜伏于人体内的病根可能会被引发出来,使旧病复发,这是排病反应之一!
出现这种排病反应是好事。因为旧患被抑制而不是被消灭,证明深入经络的瘀堵没有完全被排除,如果不及时解决,可能会出现更严重的问题。此时,病根被及时揪出来,我们再用艾灸来对症调理,问题将更容易被解决。
艾灸后6大排病反应! 排病反应是正邪相争的表现。当调理方向正确,艾灸引导正气驱逐邪气,往往会出现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在灸疗过程中,即使没有外界环境诱因,绝大多数患者都会出现种种排病反应,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
1、艾灸后排风寒的反应:
表现:打喷嚏、流鼻涕、感冒、咽喉痛、关节痛、放屁等形式,有的还会感觉从头顶或者四肢末端向外冒凉气,甚至觉得全身或半身发冷,量体温还正常,这些反应持续时间多为1—2天或3—5 个月。
建议:有这种反应的,说明身体阳虚的厉害。需要继续艾灸,使寒邪尽快排出。
2、艾灸后排痰湿的反应:
表现:咳吐、痰多、呕吐、痰涎或腹痛、腹泻、泄水样稀便、胶凉样粘稠大便为主;出现头面、四肢浮肿,半侧身体乃至全身浮肿;排尿困难或小便频数浑浊刺鼻;局部或全身冷汗、粘汗。
注意:继续灸时,灸感可由最初的迟钝型转变成了敏感型。有这种反应的,一般提示为胃肠、肾脏和泌尿系统、妇科方面会有问题。
3、艾灸后排火热邪毒的反应:
表现:疮痒、痈肿、发烧、出现类似湿疹且伴有奇痒;面部或身体出现丘疹或过去患的脓包复发;大小便火烫灼热等。
建议:这些反应待火热邪毒彻底的排除干净后,自然会消失。
4、艾灸后排郁气的反应:
表现:烦躁易怒,感觉悲伤或委屈易哭等情绪变化;同时还多伴有打呃逆,肛门排气,肝胆区和反射区酸痛等反应。
建议:最好随时随地大哭一场,大声喊叫,尽量将这种情绪发泄出去,直到心情舒畅为止。
5、艾灸排瘀血的反应:
表现:
①在体表经络中会以瘀斑的方式排出。
②在胃肠会以深褐色或酱黑色大便排出。
③在心肺部多以痰中带血丝血块排出。
④在胞宫内则多随经血排出,甚至里面会出现组织包块或烂肉。
⑤有痔疮的人会暂时出现便血的现象,颜色暗深。
⑥妇科疾病患者艾灸后,会有褐色的分泌物、水样分泌物、脓样的分泌物。
6、艾灸后出现失眠反应:
表现:浑身无力,嗜睡,连续失眠数天,失眠时没有疲乏无力,头脑昏沉,不思饮食的感觉;或失眠数天之后变得嗜睡,最后睡眠恢复正常。
艾灸完以后机体会自我调节,不同的机体状态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原来阳气偏虚的灸补阳气后会有困倦感;原来阴气偏虚的灸补阳气后会更加精神。但是长期坚持艾灸后阴阳会归于平衡。
建议:如果出现失眠反应,连续多日每夜只能睡3—4小时,只要第2天体力精力无大变化,就不必强迫自己入睡,更不能吃安眠药促进睡眠,应采取忍耐的态度。渡过反应期之后,睡眠会自然恢复正常,神经系统功能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怎样面对排病反应? 首先要分析清楚症状的起因,如果确定不是外界诱因诱发,纯属艾灸治疗中出现的反应,则可以认定属于排病反应。因此我们应采取忍耐和平静、乐观的心态顺其自然地对待。
注意:这个过程还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完成,对于过激烈的反应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处理。
三伏天已经到来,熟悉完以上常见的排病反应,我们在夏日艾灸培补元气的时候将更能从容淡定。
艾灸培补元气:
1、大椎穴:保健要穴、主宰全身。
《甲乙经》说过“大椎,三阳,督脉之会”,大椎穴又称“督阳之海”,能主宰全身,更是保健要穴。所以按摩、艾灸等可以起到提高人体免疫力,改善肺功能的作用。
2、太白穴:补充气血、美容养颜。
太白是脾经的原穴,健脾补脾效果比其他穴位都强。脾经为少气多血之经,气不足、血有余,所以脾经常出现脾气虚的症状。我们常说的黄脸婆就是女性脾虚的现象。每天按摩这个穴位能较好地充补脾经经气的不足,为脾经经气的供养之源。
3、关元穴:理气和血,补虚益损。
关元是小肠的募穴。意味着它是小肠的气积聚在腹部的穴位。《扁鹊心书》里面的,“每夏秋之交,即灼关元千柱,久久不畏寒暑”。
艾灸关元,不但可以疏通脉络、强壮腰脊,还可以很好地理气和血,补虚益损。不方便艾灸的可以每日围绕关元穴顺时针方向按摩。
一、人为什么会得病?
疾病种类千奇百怪,光是常见病就有几百种。中医里有一句话叫“治病但求其本”,这也便是说,只要找到了产生疾病的本源,不论疾病如何变化多端,皆“万变不离其宗”,尽在掌握之中。
那么,疾病的“本”是什么呢?或者说,人为什么会得病呢?就在于咱们体内有三样东西:浊气、浊水、浊物,它们是致病的三大根源。
二、艾灸究竟要灸出什么?
《灸法医鉴》是这样介绍艾灸作用的:温经通络、祛湿散寒;升阳举陷、回阳固脱;消淤散肿、拔毒泄热;预防疾病、保健强身。在这里面,湿、寒、淤、肿、毒、热,都归属于“三浊”(浊气、浊水、浊物)。所以,艾灸便是要把人体内的“三浊”灸出来,只有把它们灸出来,艾灸才算真正发挥了作用。
三、为什么说“三浊”是人的病根?
1.浊气
浊气是相对于清气而言的,清气是正气,而浊气是废气,需要排出体外。许多初期艾灸的朋友,艾灸后榜首反映便是打嗝多放屁多,也便是排气多。这个其实便是艾灸在排出体内浊气,因为中医认为一个健康的机体循环就应该是清气上升滋养心肺,浊气下降排出体外。
2.浊水
浊水便是湿浊。老爱吐痰的人,便是因为体内的浊水太多。浊水对人体的损害很大,它若窜到腿上便是水肿,窜到皮肤表面便是湿疹,窜到头部就导致晕眩症。湿浊遇肝火则化痰,逢脾虚则腹泻,所以有必要及早清理,不然遗患无穷。
说到排浊水,就不得不提艾灸后出水泡。艾灸后水泡内的脓液颜色是不同的,颜色越黄,说明湿浊越严重;如果颜色浅仅仅表明单一的寒症。另外,有些人艾灸后会出一身大汗,感觉貌似“虚脱”。其实这也是排浊的一种状态,排的都是脏腑、血液和细胞里的浊水。
3.浊物
浊物是实浊,主要指宿便。宿便堆积体内会使身体慢性中毒,导致人体抵抗才能敏捷衰退,不光五脏六腑遭到侵害,还会影响“体面”工程。可以说,宿便是女性衰老的重要杀手,决不能小看。
四、怎么借助艾灸排出“三浊”
1、排浊气
肾精不足,气的推动、温煦、防护、固摄和气化功用就会减退。所以,温肾扶阳是排浊气的根本。艾灸扶阳固本,升清降浊,是很好的排浊疗法。艾灸可以使浊气下降,降于涌泉穴,升至百会穴。为啥灸完总会打嗝放屁?其实浊气便是经过这种方法排出。
艾灸穴道:脾俞、肾俞、神阙、命门、涌泉穴。
2、排浊水
脾主水湿代谢,身体里的水液,包含食物的营养物质中的液态物质,都要靠脾来运化。
而后输送给各个脏腑,如尿分配给膀胱,汗分配给肺。如果脾的运化功能正常,就能防止水液在体内滞留成痰湿等治病因素;反之,就会湿浊内生。内生之湿多因脾虚,因而排浊水,健脾祛湿是关键。
艾灸穴道:阴陵泉、血海、脾俞、承山、丰隆。
3、排浊物
艾灸排浊物有必要辨明虚实,一般而言,由实性便秘导致的宿便以清热去火、消食导滞为原则,由虚性便秘导致的宿便以温阳益肾、补益气血、滋阴润燥为原则。
艾灸穴道:大肠俞穴、天枢穴、支沟穴、上巨虚穴。一起,针对虚性便秘,气虚:灸气海穴;气血两虚:加灸足三里穴;气阳两虚:加灸太溪穴。
中医认为,女性因为其天生的生理特点,体内极易瘀积“三浊”,不把它们及时排出,看上去比同龄人老10岁!
所以,这也是咱们引荐女性朋友多艾灸的重要原因。
艾灸选择大暑艾灸,健康养生新选择!
艾灸时或者艾灸后均会出现一系列症状,会出现一些列反应,比如发痒,变红肿,出汗等等,这是很正常排病反应,证明你的身体已经做出了反应,开始抵抗。试想,你做了一件事情,是希望有变化好呢,还是没有变化好呢?艾灸养生是当下比较火热的一种养生方法,在中国已经流传了数千年,存在的即是合理的,同时也希望你能坚持下去,身体会越来越好。艾柱燃烧产生的热,可辐射至体内,达到调养的目的,这种热不同于火 烟头的热,艾柱燃烧辐射的近红外线较多,选对艾柱也很重要,我个人用的是十二季艾柱,效果还不错,关于艾灸方面,感兴趣的话,咱们可以共同探讨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