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艾灸养生>艾灸

胃下垂的艾灸疗法

时间: 2023-06-06 22:37:41

发生胃下垂的根本原因在于患者中气不足,无力维持胃的正常位置,临床上多发生于体质虚弱者、体形瘦长者、慢性消耗疾病患者。现代女性为了身体苗条,长期节食减肥,必然导致脾胃功能下降,也成为胃下垂患者的一个特殊群体。

胃下垂主要分两种类型:中气下陷型、脾胃不和型。类型不同,则取穴有差异,详见下面:

中气下陷型胃下垂为虚证,其症状为:中气不足,则无力维持胃的正常位置;另一方面气机降多于升,故患者会自觉腹部饱胀感、沉重感、压迫感;中气不足,则胃蠕动无力,殃及大肠排便功能,故常有便秘症状;气血化生无源,则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食欲不振;脘腹胀满不适,食后加重,平卧减轻。舌淡,苔薄白。若会号脉,则能感觉到虚弱的脉象。

艾灸取穴:百会穴、胃上穴、中脘穴、关元穴、足三里穴。

取穴原理:

百会穴:百会穴位于人体最高点,灸百会穴具有升阳举陷的作用。

胃上穴:别名提垂穴,灸胃上穴能有效治疗胃下垂。

关元穴:灸关元穴能补脾益气,增强脾的升举功能。

中脘穴:灸中脘穴能补脾益气,增强脾的升举功能。

足三里穴:灸足三里穴能健脾补胃,也能增强正气。

灸法:艾炷隔姜灸,用黄豆大小艾炷,每穴5~7壮,待其将要燃尽皮肤感觉有灼热感时移除,每日或隔日1次,以皮肤局部红晕温热为度,10次为1个疗程,需坚持多个疗程。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