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艾灸养生>艾灸

艾灸后腹泻的调理方法(艾灸排病反应及注意事项(3))

时间: 2023-06-06 22:43:34

艾灸后腹泻的调理方法

人体排寒湿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说我们比较熟悉的方式:流汗、放屁、二便等,这些生理现象是保护人体的重要方式。而人体的毒素大部分都是由肠道排出的,如果不及时将这些毒素排出体外,毒素就会被大肠壁反复吸收,甚至渗透到血液,引发血液、淋巴等方面的疾病。

另外,腹泻也是寒湿排出的重要方式。也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下法之一,是寒、湿邪气向外发泄的主要方式。在临床中,经常遇到脾阳功能比较弱的患者,吃一点寒凉的食物就会腹泻,平时也怕冷,吃几副调理脾胃功能的中药也有可能会出现腹泻,这也是药物的一种瞑眩反应。

有的人在艾灸几天之后出现腹泻的症状,但有些会在半个月之后才出现。具体持续的时间会因人而异。如果阳气比较弱,体内寒湿比较大,艾灸之后,正邪相争持续的时间比较长,腹泻持续的时间也会相对较长。

明代医学家张介宾所说:“天之大宝,仅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仅此一息真阳”,很多人都非常不理解,既然艾灸可以培补人体元阳,为什么还会出现腹泻呢?

这里把艾灸培补人体阳气比喻为像给人体安个小太阳,各种阴邪都会散去,就像大雪堵塞道路,被太阳一照,雪化成水,排到下水道,道路就畅通。这和艾灸调理人体的过程中会出现腹泻的原理是一样的。

一般来说,下部有病会泄泻,艾灸之后,阳气提升,会在体内运行,肠胃功能开始恢复,大肠的蠕动也会加强,阳气将脏腑以及经脉中的寒邪化开,被排出体外,这种方式可能是出汗,或腹泻,或排尿增多,如果腹泻则一般说明肠胃有问题,阴邪化开之后就会以腹泻的方式表现出来,这就像雪化成水寻找一个正常的排泄途径一样。

哪些人艾灸后容易出现腹泻呢? 一般是肠胃功能比较弱,脾、肾阳虚的人。我们还可以根据艾灸后腹泻的频率以及大便的气味来判断身体的状况,如果比较频繁、而且味道比较臭,一般说明肾阳虚或者胃肠问题比较重。而这种腹泻和普通腹泻有一些差别的,普通腹泻会让人有虚脱感,艾灸后好转反应这种腹泻没有疲劳感。艾灸后引起的腹泻,会表现为腹部突然疼痛,腹泻之后,疼痛症状就会消失。

当然,这里一定要排除一些情况,比如说脾胃功能弱的人,吃辣椒过多或者过于吃过于油腻的食物第二天可能会腹泻,中暑也会引起腹泻,确定这些病理性腹泻之后,如果发现腹泻完感觉不会累,这就说明是艾灸在起作用了。

艾灸腹泻该怎么调理呢? 妇科疾病的人一般体内寒湿比较重,艾灸后出现腹泻的情况也是比较多见的。之前就帮着调理过一个一身多病的患者,十几年前就患了胃胀的毛病,还有宫颈囊肿以及盆腔积液,刚开始告诉她在中脘、八髎、三阴交、足三里等穴进行艾灸,连续艾灸了一周,失眠、胃胀等很多症状都跟着消失了,但刚刚过了半个月,就开始出现腹泻,每天要跑四五趟卫生间。她以前虽然也有腹泻,但没有现在这么严重,而且也没有吃什么不好的东西,每次排完便之后,心情非常好,除了腹泻,身体也没有其他不舒服的表现。

我告诉她这是非常好的排病反应,于是她就坚持艾灸,没有用什么方法刻意调理。坚持了一周,腹泻的症状就消失了,最重要的是一直折磨她的盆腔积液导致的小腹坠胀感也消失了。

肥人多湿,而腹泻是排出湿气的一种重要方式,所以,在灸馆我们发现肥胖的人也是非常容易出现腹泻症状的。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其他不舒服的症状只需要选择继续艾灸,同时适当多饮用一些温开水。

如果因为腹泻引起了虚脱,并同时伴有呕吐等其他症状,就需要配合一些药物调理。如果是脱水的话,就要喝点糖盐水,在温水中加入适当精盐、白糖,同时艾灸关元、足三里、神阙穴,培补元气,增强正气,使寒湿等外邪尽快排出体外。

还有很多人,艾灸几次之后,肚子会咕咕叫,这种情况一般也是说明肠胃功能有问题,以胃、肠寒为主。这类人并非刚开始就有这种反应,最长的患者可能在艾灸1年之后。这个时候,灸友们大可放心继续艾灸,只要坚持下来,把脏腑中的浊气排出体外症状就会消失。

艾灸排病反应及注意事项(3)

3、艾灸的走窜现象,有时候我们艾灸中脘,会有肝区不适,或会有胃脘部不适,这很有可能你的肝有隐患或你的胃有疾病,艾灸就会主动帮助你去调整,这就是艾灸的通窜功能。所以说,我们的身体有一个自我调整的功能,只要你调动的好,这些都会起来工作。假如你艾灸关元穴,也许会反应出你妇科方面的隐患或前列腺方面的问题或生殖系统的一些疾患。人体“阴阳”的升降是有其固定的规律的,元气逐渐充足了,“阴阳”就必定按照其规律运行,该升的就自然会升,该降的就自然会降,根本就不必用人为的方法去调动升降。

4、艾灸的上火现象,很多人艾灸后会出现口干舌燥,这也是艾灸的一种反应,这种现象表明阴阳正在调整,阳不胜阴,这时要多喝白开水。此时患者会觉得喉咙异常干痛,这是病邪(寒邪)逐渐外发时的必然症状(病邪被驱赶到哪里,哪里就会出现西医所谓的炎症,此时许多中医专家都会任认为灸过火了,会立即停止治疗,使得功亏一篑)。

5、艾灸后身体出现类似过敏的现象,有很多人艾灸后身上出现很多红疹的现象,此时多以为是过敏了,其实,这些表现出来的症状,都是真阳元气驱赶寒邪外出的表现。也是病邪在体表的反应。如果此时停灸,病邪还会入里,侵蚀脏腑。

6、艾灸后的精神反应:有很多人会出现类似抑郁症的现象,这时可以找人倾诉,可以到狂野处大哭或大喊,一定要发泄出来,不要郁闷在心,免得徒增新疾。

7、临床常见排病反应在艾灸中也会经常出现。

所以在艾灸期间,一定不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不要过肌过饱、不要房事,要吃清淡的食物,还要保持心情愉悦,多到户外运动或散步,光艾灸不锻炼也是不行的。要每天至少保持30分钟的锻炼,才能达到更好的疗效。

处理方法

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反应,需认真鉴别。首先要弄清楚这些反应是何因引起的,如果没有外界诱因诱发,纯属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反应,则可以认定此反应属于排病反应。医患双方都应该知道,在治疗期间每出现一种排病反应,体内就会减少一种病邪,因此对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排病反应,应采取忍耐和任其自然的态度。最好不用药物控制,以免降低治疗效果或出现不良反应,不到万不得已不要用消炎止痛药或激素类药物。这个尺度由医生来把握。如有的病人实在痛苦难忍,或发高烧持续三天以上还不退,可用刺血,拔罐,刮痧,做温灸盒等方式来缓解。

这些方法都是在给病邪以出路,是因势利导之法。而乱用清热消炎药,激素药等会使病邪内敛,十分难得的排病机会会失之交臂。当然,如果出现剧烈腹泻,高热大汗时则应多喝糖盐水。若喝不进去可以输液。如出现委屈易哭得情绪反应时,最好是随时随地大哭一场,如觉得不好意思可找一旷野无人的地方放声痛哭,大声喊叫,尽量将这种情绪发泄出去,直到心情舒畅为止。如病人出现失眠反应,连续多日每夜只能睡3-4小时,只要第二天体力精力都无多大变化,就不必有意强迫自己非睡不可,更不能吃安眠药强迫自己入睡,应采取忍耐的态度。当渡过反应期之后,睡眠会自然恢复正常,神经系统功能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总之,对于排病反应,应持平静态度和乐观的心情,顺其自然,以迎接疾病去根之日的来临。

艾灸排病反应及注意事项 [篇2]

在给孩子调理的两年里,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期间出现过鼻炎哮喘反复发作的排病反应,有好几次浑身长满奇痒无比的红疹子,眼睛奇痒无比不停地揉,无缘无故流鼻涕,灸几次后出现暂时的症状加重的情形,甚至在今年的三伏天中有几天每天喊冷,鼻涕直流……面对这些症状,刚开始我也是有点诚惶诚恐,于是不断地在单桂敏、谢锡亮和范长伟的书籍中和网络上找答案,知道这些都死疾病外排过程中的一种排病反应现象。于是我再也不害怕了,就这么不管不顾地艾灸下去,没几天这些症状都消失了,我的心里还有点沾沾自喜,因为我知道孩子离康复又近了一步。下面是我在单老师博客上摘录的排病反应和注意事项,有需要的妈妈们可以参考一下:艾灸的排毒通道:

1,出汗排毒,就是在艾灸的时候,感觉出汗,灸后出汗,这种现象有可能会持续几天或更久。

2、当有的人出汗一个阶段后,开始起红疹,硬疙瘩,这也是排毒的一种表现。一般继续艾灸,红疹慢慢会下去,硬疙瘩,可以边艾灸,边按摩,也会慢慢消失,这属于皮肤排毒的一种现象。

3、有些人排尿特别多,这也是从尿道排出毒素的一种表现,此时应该多喝水,没有关系这些反应慢慢都会消失的。一般灸后尿频的,多提示肾脏和泌尿系统不是很好;女性提示妇科会有问题。

4、有些人出现拉稀,频繁拉稀,而且拉屎极臭,这也是一种排病气的反应。有这种反应的,一般胃肠有问题,或有肿瘤发生。肠道问题居多。

5、有的人会有咽喉肿痛,牙痛等,此时多喝水,或煮一点绿豆粥来喝,严重的可以停灸,等这些症状过去后,继续艾灸,可能还会有上述症状发生,一般反复几次后,就没有了上火的症状。(如果艾灸出现上火的情况,想快速达到祛火的目的,那么先停下来艾灸,借助于食物来达到降火的目的。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不干燥,小便不混浊。;常吃绿豆粥、荷叶粥或绿豆汤、莲子汤(不去莲心)。;多吃山楂、山药等健脾开胃、消食化积的食物。;每天要多喝白开水,或糖盐水,也可以降火;另外,可以多吃一些如苦瓜、绿豆汤、西瓜、冷饮等清热降火的食物。取冬桑叶3克,加上白茅根和麦冬,再适当加一些甘草,用来泡水喝,可以达到清热降火的目的。)

6、有的人初次艾灸的,会有发烧的症状,没有关系,多喝水,可以再督脉和膀胱经刮痧或拔走罐都会退热,而且降火气。

7、我的治疗理念是,治疗疾病,一定要给疾病一个出路,当艾灸后,元气聚集到脏腑的时候,病邪往往会自己找出路,这些出路不一定是我们设计好的,而是病邪自己习惯的路径。一般疾病在下肢排出的路径是我们理想的路径。可是疾病的排出是不以我们意志为转移的。他会自己寻找出路。

8、有的反应会出现头晕耳鸣,眩晕的,遇到这样的反应,可以停下来,休息几日。如果这种反应迟迟不过,在大椎点刺放血或刮痧,这种反应会慢慢消失,有的人会重复这种反应2-3次后,慢慢适应。

9、艾灸的走串,遇到这样的很正常,也不要大惊小怪,有艾灸的通串就比没有要好,经络的通串,提示经络疏通的是否通畅。

10、妇科疾病在艾灸的时候,有的会有褐色的分泌物,有的会有水样的,有的会有脓样的分泌物,这些都是艾灸在帮助调整和消炎,一般过一个阶段,这些分泌物会逐渐减少。如果有肌瘤,积液,囊肿等妇科疾病,在经期的时候,会有烂肉,血块,血水等排出,应该是肌瘤,积液,囊肿的分解。不要害怕,有上述疾病的人建议经期艾灸,给疾病以出路,月经期就应该是排出的路径。

11、大姨妈出现暂时性失调,如提前,推后,经量增加或减少,经血颜色有改变,有褐色,黑色,暗红色血块排除。特别是有妇科问题的人,本身月经就不调的人,艾灸后,大部分人都会在大姨妈上有上述反应。

12、经过几次艾灸,或一段时间的艾灸后,有的人会表现出肢体冰凉,这是寒气用艾灸后在体表的反应,有的是脏腑内的寒气表现在体表,这种反应在冬天和春天的季节更加严重,有这种反应的,说明身体阳虚的厉害。需要继续艾灸,同时配合患处的刮痧,或按摩等辅助治疗的方式,使寒邪尽快排出。一般到了夏季伏天的时候,这种反应可以消失。但是如果体内寒邪没有排尽,这种反应在其他季节还会有,所以坚持艾灸很重要。也许真的应了那句话“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对于寒邪较重的病人你需要断断续续艾灸三年甚至更久。所以艾灸是一个慢功夫。

13、拔罐过程中出现的水疱,是体内病原体某种病毒外排的一种现象,也是强制排毒的一个方法,在排毒过程中不要抑制水疱的产生。有的人认为是留罐时间长才会出疱,就缩短上罐时间。其实出疱跟时间没有关系,有的人还认为是火烧的,这些都是对出水疱没有从根本上去理解认识而已。对于火罐根治疗法中出现的一系列实际问题,我们不应该回避,而是要主动地面对,从中去了解它,认识它。经历了十多年的体会与实践,我总结出,其实出水疱是好现象,说明排毒快。在第一次上罐时,罐口就可能出现水疱,或脓水,出泡沫、凝血等现象,这些东西都是从肌体内排出的病气及垃圾,起罐后可以将水疱用牙签或针把脓水放出,用棉球及卫生纸轻轻擦拭即可。有条件的情况下冲个热水澡,效果更佳(提示:不论你出多少水疱,洗澡都没有影响,只会帮助你加速血液循环,这是最佳选择,请大家消除疑虑,不防试一试,亲身体验一下吧)。

-------------------------------------------------------------------------

艾灸注意什么:

1、注意寒冷,注意保暖,注意在艾灸的时候,尤其是冬季不要碰冷水。

2、艾灸期间不要生气,如果生气,气赌经络,艾灸就不会起作用,反之会加重气血的瘀阻。

3、大饥大饱不宜艾灸,饥饿艾灸容易晕灸,太饱艾灸气血运行慢,容易发生腹胀。

4、患有胃肠疾病的,艾灸期间不要吃食物,灸后半小时才可以吃饭。

5、艾灸前最好喝温开水200-250毫升,艾灸后要喝温热水200-250毫升,甚至更多一点。

6、艾灸前可以洗温水澡,艾灸后半小时,可以洗热水澡,稍稍烫一点皮肤的温度。

7、有些人艾灸的时候想泡脚,这样可以节省时间,水温要高于50度。

8、初次艾灸的人,一定要学会循序渐进逐渐适应热度,逐渐增添灸具,不要一下子上的太多,身体会吃不消,显得太燥。

9、皮肤起泡,小的泡自己可以吸收,大的水泡,一定要挑破后在这里拔罐,使里面的病水尽量拔出。然后温和灸,不要再使用艾灸罐,等泡痊愈后,可以继续使用艾灸罐。如果泡在关节活动部位,要的等待结痂后在灸,关节部位不容易愈合。

在家做艾灸的时候,可以配合姜、蒜、药等做隔姜灸、隔蒜灸、隔药灸。

隔姜灸:是用姜片做隔垫物的一种灸法。生姜辛温无毒,升发宣散,调和营卫,驱寒发表,通经活络

隔蒜灸:是用蒜做间隔物而施灸的一种灸法。大蒜辛温喜散,有消肿化结,拔毒止痛之功。

艾烟抗病毒、家里有人做艾灸、家人患感冒的几率也会大大降低。但是如果觉得就是受不了艾烟,也可以想点办法。下面就是网友反馈给单老师的小妙招:1、躺在离窗户近的地方,把电扇背对着自己,电扇头向外吹,艾条的烟很快被吹到窗外了;2、一个塑料小桶底部打个孔,插上洗衣机水管。艾灸时把小桶扣在艾灸上,管子的出口拉到窗外,这样烟就从管子排到了窗外。

发生腹泻艾灸什么穴位(急性腹泻艾灸什么部位)

艾灸是针灸治疗的一种方法,都属于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艾灸是采用艾条点燃后,利用艾条的热量来对身体的穴位进行刺激,然后起到治疗疾病的效果。艾灸是能有很好的治疗疾病的效果,对于很多的身体疾病都有好的效果。那么腹泻的症状发生后要艾灸什么穴位呢?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

灸疗就是用艾炷、艾条等材料置于人体的一定部位,借助高温对特定穴位产生影响,用以防治疾病、强身健体的保健方法。具有补气温阳、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尤其对腹泻、水肿、痛经等功能性疾病,效果较好。

灸法1

取穴:腹泻特效穴(定位:足外踝最高点直下,赤白肉际之处)。

灸法:采用艾卷温和灸法,每次灸10~15分钟,每日2~3次,治愈为止。

灸法2

取穴:中脘、神阙、天枢、足三里穴。

配穴:久泄者加脾俞、胃俞、大肠俞穴;五更泄者加关元、气海、命门穴。

灸法:采用艾条温和灸法,每穴灸5分钟;也可用艾炷灸,每穴灸3~5壮。

灸法3

取穴:天枢、中脘、气海、上巨虚穴。

配穴:寒重者加神阙、关元穴;湿重者加阴陵泉穴;呕恶者加内关穴;里急后重甚者加中膂俞穴。

灸法:神阙穴采用隔盐灸或隔姜灸法,每次灸5~8壮,其他穴位采用艾条温和灸法,每次每穴灸5分钟,每日1次。此法多用于寒湿型腹泻。

灸法4

取穴:天枢、中脘、足三里、阳陵泉穴。

配穴:里急后重者加上巨虚、下巨虚穴;食积者加梁门穴;胃脘胀者加内关穴;发热者加大椎穴。

灸法:采用灯火灸法,每穴灸1壮,每日1次,3~5日为1个疗程。本法用于急性腹泻。

灸法5

取穴:申脉穴。

灸法:采用艾条雀啄灸法,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点燃艾条对穴位处施行雀啄灸,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每次10分钟,每日1次。

艾灸的方法治疗腹泻是有很好效果的。及时的正确治疗,是能让腹泻症状得到很好治疗。需要注意的是,在艾灸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找准穴位,这样才能让疾病得到很好的治疗。另啊艾灸要离身体一定的距离,这样才能既治病而且还不会伤害到身体。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