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气最热,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阶段。这时人体腠理疏松,经络气血流通,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与吸收,驱散内伏寒邪的最佳时机。
艾灸疗法的适用范围十分广泛,在中国古代已经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从中医上来看,它可以温阳补气、温通经络、消淤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
用灸法预防疾病,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黄帝内经》中记载:“大风汗出,灸意喜穴”,说的就是一种保健灸法。
艾灸——灼病邪除 《庄子》中记载圣人孔子“无病而自灸”,也是指用艾灸养生保健。《扁鹊心书》云:“人于无病时常灸,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艾灸可以激发人体正气,增强人体抗病能力,以抵制病邪的侵袭。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艾灸可以通过经络调整人体生理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血液循环,调整内分泌,提高机体免疫和防病能力。
唐代的著名医学家王焘在其经典著作《外台秘要》中说:“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气上眼暗。阳气逐渐衰弱,所以三里下气也。”这是说三十岁以上的人阳气逐渐衰弱,灸三里可补气壮阳。
古人也善用灸。
灸的发明源于古人用火时,身体的病痛受到火的烘烤而感到舒适,便采用火烧灼来治疗病痛。
灸法最早的文献记载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在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中,首次记载了温灸的疗法。
孟子说:“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意思是说患了多年的慢性顽固疾病,选用陈年之艾就可医治。
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出:非灸不精,灸足三里,称为“长寿穴”。
清代吴仪洛的《本草丛新》记载:“艾叶苦辛,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治百病。”
祛病防疾首选艾灸。
当人体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生疾病时,通过艾灸,有助于调节人体神经系统及内分泌活动,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能力,从而起到扶正固本、祛病防疾、益寿延年等作用。
现代人工作压力大,超负荷透支体力,会致使阳气不足,进而出现身体疲劳,浑身疼痛等现象,艾灸可滋补阳气。
三伏天,艾灸祛病的7大穴位 1、人体最大的穴位——大椎。
大椎穴属督脉,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是督脉、手足三阳经之会。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的作用。
主治疾病为:幼儿体质虚弱、哮喘、颈酸疼、肩部酸痛、手臂疼痛、手臂麻痹等。
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
2、后天之本,气足之源——足三里。
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足三里是人体穴位中运用最多的穴位,是脾胃作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的穴位代表。
气虚、血虚首选足三里、消化疾病首选足三里。由于足阳明胃经属多气多血之经,足三里有气血双补的功能。
3、任脉穴位——关元。
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三寸。四指并拢,置于脐下横量,在小手指的下缘处取穴。
关元穴是小肠经的募穴,也是脾经、肝经、肾经、任脉的交会穴。位于下焦,内有肾脏、小肠、膀胱、妇胞宫、前列腺等脏腑组织,故有统治三阴经、任脉诸经疾病。具有补肾壮阳、温通经络、理气和血、补虚益损,补一身之元气等作用,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
老年朋友,如果在三伏天坚持灸关元穴,尿频尿急、前列腺问题就自己解决了,中老年人常灸关元穴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4、人体先天之本源,生命之根蒂——神阙。
古今以来,大家都十分注重神阙的保养,称神阙为人体的“先天之本源,生命之根蒂”。
灸神阙能温通元阳、复苏固脱、调和脾胃、益气养血。对于消化不良、腹泄、下痢、虚喘等有防治作用。还具有提高免疫力、调节脏腑功能,延缓衰老的作用。
5、一切脾胃之疾,无所不疗——中脘穴。
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上4寸。简便取穴,自己手脐上四横指。
中脘穴为腑会穴,同时又是胃的募穴,对于六腑的功能均有调节作用,尤其对于胃的各种疾病具有良效,以治疗消化系统为主。
6、生命之门,动力之源——命门穴。
命门穴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在第十四椎下,也就是第二腰椎棘突下。在两肾之间,也和两侧足太阳膀胱经肾俞相平。因此有生命之门之称,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所在。
对男子所藏生殖之精和女子胞宫的生育功用有重要影响。对各脏腑的生理活动,起着温煦、激发和推动作用。促进人体饮食消化、吸收与运化,以及水液代谢等。
7、补肾首选穴位——太溪。
太溪穴为足少阴原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肾藏精,分化阴阳,因此无论肾精虚还是肾阴阳不足,都可以有太溪穴来补养。如治疗肾阴不足,阴虚火旺导致的咽喉肿痛、口腔溃疡、耳鸣、耳聋、失眠、健忘,或者肾阳亏虚出现的肢冷、下肢水肿等疾病,可艾灸太溪穴。
艾灸贵在坚持,三伏天艾灸,会解决体虚病多的问题,如果长年坚持会延年益寿。
1 冬病夏治三伏天温度高,身体阳气大盛,此时毛孔都是处于张开状态,此时是为身体祛除寒湿伏邪的最好时机,艾灸就是使用特制艾草对身体穴位进行热刺激,起到一个扶阳驱寒、冬病夏治的作用。
2 行气活血经常就坐的上班族或者爱玩手机的低头党,长期处于一个固定的姿势,很容易出现血滞气凝的情况,常常觉得身体有酸痛感,而艾叶具有行气活血、温经通络的作用,三伏天做三伏灸,通过局部的药物刺激,促进身体的气血运行,可以达到通经活血的作用。
3 祛湿消暑艾叶性温,具有祛寒、祛湿、疏通经络之效,三伏天做艾灸可以将身体里面蓄积的寒气、湿气都排出体外,同时三伏天做艾灸可以利用艾叶的发散性调理身体,消除身体苦夏难捱的暑热不适感,故三伏天艾灸还具有消暑的作用。
4 温中补肾三伏天是传统养生保健很重要的时期,此时节身体阳气充足、血液循环加快、身体毛孔张开,使用艾叶艾灸可以养护身体器官、促进代谢、提升免疫力,对于阳气、肾气不足的人群来说,还具有温阳、补肾、扶阳的作用。
三伏天艾灸养生
三伏贴、艾灸等正是中医冬病夏治的最好养生祛病之法。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三伏天艾灸养生,希望大家喜欢!
夏季养生——首选艾灸
夏季“三伏灸疗法”是通过利用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人们体表阳气也相对充沛的时机,进行灸疗,以起到温养经络、祛湿散寒、补虚助阳的作用,治愈各种陈年老疾。可谓借天时来治病。
此时,人体阳气输布于体表,人体的皮肤腠理开泄;自然阳气最旺盛,再加上艾灸补元阳,故而三阳相加,直达病灶部位,寒湿难挡!
三伏灸注意事项
一、是慎用辛燥之品,以防伤阴夏季气候炎热,易伤阴液,而辛温香燥之品容易导致燥热内盛,暗耗津精,所以应慎食肉桂、花椒、大茴香、小茴香、狗肉、羊肉和新鲜桂圆或荔枝等等。
二、是忌大量服用寒凉之品夏季炎热,往往易贪凉饮冷,若大量进食寒凉之品,则易致中阳受损,脾胃虚弱,甚至损及一身之阳气,轻则泄泻腹痛、恶心呕吐,重则造成阳虚宿疾。
三、是慎食大量肥甘滋腻之品夏季易生暑湿,湿热之邪易侵袭人体,若服用大量肥甘之品,则易导致内外湿热之邪合击人体。
四、是忌过量运动以免汗出过多,导致气阴两虚。
五、空调风或对流风不可以直接对着身体
六、若自身经络不通在艾灸前期可能会有燥热现象出现,根据炙疗师的指导循序渐进,从小灸量开始。
三伏灸的五大好处
第一大好处是:解暑,祛湿,祛寒,降火。
因为艾灸补充的是元阳之气。到了夏季,许多人怕热,这是因为体内寒、湿气重的缘故。艾灸的纯阳与天时的阳气最旺之时,双重阳气注入体内,将寒湿邪排出后,人在炎热的环境里是不闷热,不烦躁的'。
第二大好处是:无论天气多么炎热,身心却是舒畅无比。
这就是元气充足的表现,是真正意义的健康特征。这种感觉是其他任何治疗、调理、保健、补品等无法体会到的。所以说,古代医家常用“神奇”比喻艾灸的功效和作用。
第三大好处是:祛病愈病快速,是根除一切疾病根源的时机。
寒,是万病之根;湿,是万病之母;风,是万病之首;火,是万病之华。在阳气最旺的夏季艾灸,与艾火的纯阳,双重阳气作用于人体病灶,祛除一切寒湿,打通经络。
第四大好处是:延年益寿。
太医窦材在《扁鹊心书》中云:“真气壮则人强,真气弱则人病,真气脱则人亡,抚阳保命延寿之法,艾灼第一。”真气乃元气、阳气,所以,元气是生命之本,是健康之本,长寿之本,福德之本。
第五大好处是:修心养性,也是最有收效时机。
从中医的角度讲,人的脾气不好,容易生气,烦躁不安,无缘无故发火……是风寒湿暑燥火等邪气所致,那么,夏季艾灸,人体正处于散发的时令,天时的阳气与艾灸的纯阳之气,进入人体,那么,风、寒、湿、暑、燥、火等邪气被天地之双重阳气赶出体外,因此,血液越来越清净,身体得以轻松,心胸逐渐开阔,病痛逐渐解除,身心清净,身体轻松,宁静自然。
人体是小乾坤,清净的身心与天地感通。所以,三伏天艾灸即能祛病、又能强健身心,真正意义的修心养性。
;
1、促进消化:三伏天是一年最热的时候,所以人很易出现食欲不振现象,这时就可以通过艾灸来调节,艾灸通过刺激身体穴位后可以加强身体消化系统功能,从而可以达到增强食欲、促进人体消化功能的作用。
2、温肾壮阳;三伏天时人体阳气是最旺盛的,这时通过艾灸的话,就可以更好的增强体质,从而帮助体质不佳的人群养护身体,尤其是对于一些阳气、肾气不足者,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3、延年益寿;通常在三伏天艾灸,它能强身健体,延年益下降有利于帮助身体化瘀,会使淤堵的经脉重新畅通起来,也能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对于身体免疫能力开始减退的老人来说,是非常有利于延年益寿的功效。
4、治疗疾病:三伏天进入梅雨季节后,会导致不少的中老年人身体出现不适,如腰痛,腿疼等,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体内寒气、湿气重而引起的,而通过中医艾灸则可达到祛寒除湿的作用,通过艾灸,可把双重阳气注入体内,从而达到温阳驱寒作用,疾病也会消失。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